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木质谷坊坝     
在水土保持工程上,世界各国针对全球变暖的环境问题逐步利用循环型资源、削减CO2效果好的木材建起了既有利于景观又维护良好的生态系统的建筑物。2010年日本学者高奥信报道京都府木质谷坊坝。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青森县建有扁柏木制堰堤,1955年在秋田县建有柳杉木制堰堤。2004年、2009年进行的现场调查,虽整体腐朽加剧,但水保作用尚存。坝上游的堆沙区生长着直径超过30 cm大径树木,溪床稳定。木制建筑物能有50 a的耐久性。1座木坝的CO2排放量同比为混凝土坝的47%。  相似文献   

2.
世界各地均在致力于研究采用何种措施防治泥石流效果最明显。日本将钢制渗透型堰堤作为拦截泥石流工程首选。2010年日本学者守山浩史等人就钢制渗透型堰堤基本构造形式拦蓄细粒径泥石流效果进行研究,其结论:采用钢制渗透型堰堤环网状结构形式,能更好发挥拦截泥石流效果,并能吸收泥石流冲出能量。但堰堤最下段开口部狭窄,易存留巨石和流木等,所以有必要定期除石。将此作为今后的课题,且应注意收集堰堤下段的开口部尺寸、形状与拦截泥石流效果数据,改善工程性能。其试验报告对我国此项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日本砂防历史悠久 ,具有完整的工程体系、管理体系和法律体系 ,到 19世纪后半期 ,开始大规模采用混凝土进行砂防坝建设。日本开展砂防具有先进的理念 ,工程质量标准高 ,监测系统完备、先进 ,对我国淤地坝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木框混凝土在水土保持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水土保持工作者将间伐的小径木材或梢头进行防腐处理后 ,除掉药物注入不到的木材芯部 ,再用螺丝铰合成原木状 ,然后用混凝土填充芯部 ,将其用到水土保持工程坝堰实施过程中 ,或作为铺设步行道及台阶的材料。其优点是 :成本较低 ,耐久性强 ,景观效果好 ,安全性高。今后需要研究其施工工序、工艺 ,并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侧向溢流堰控制泥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跨河床的砂防坝,势必存在限制鱼类活动的弊端。缝隙坝常因阻塞而失去作用。为此提出侧向溢流堰控制泥沙的设计方案。重点研究其分流作用、拦截泥沙作用。共设3个因素(堰长L、堰高D、堰宽B),10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分流比Q2/Q0。与高深比D/h没有相关关系。但在D/h相同条件下,随L的增加,Q2/Q0。有增加的趋势。而Q2/Q0与L/B回归方程为Q2/Q0=0.055L/B。排沙比V1/V0与Q1/Q0相关分析结果与D无关。从主槽排向侧槽的沙量取决于L。河床纵断变化为L越长,堰上跨越易冲刷,下游越易出现沉积。横断变化当D=0时,堰区及侧槽有泥沙沉积;当D=2cm时,在堰附近产生沉积。利用侧向溢流堰的分流作用,可以起到在主槽内控制泥沙作用。但在侧槽也存在泥沙沉积现象。因此,如何对堰长、堰高、及主、侧槽宽度进行设计,使泥沙只在主槽内沉积将是今后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槽型鱼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防砂堤和河床加固工程等产生水头的鱼道形式设计为分级式和斜坡式两种,在日本多采用分级式.鱼道的位置多设置在产生跌水处断面的中心、其左右两岸的任  相似文献   

7.
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本北海道林业局调查天然林树木数量和木材蓄积量的两种常用方法,即:标准地调查法和比特里简易调查法,又在这两种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更简便的新方法。然后又选择出一个天然林区,用新设计的简易调查法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原来两种调查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设计的调查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琴键堰在淹没出流条件下的泄流情况及对淹没效应的敏感性,该研究在矩形水槽中对四种琴键堰基本体型(A型:上下游均倒悬;B型:上游倒悬;C型:下游倒悬;D型:上下游均无倒悬)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分析琴键堰在淹没出流条件下的流态随下游水位的变化过程,得到其上下游堰上总水头之间的关系及淹没系数,并进一步分析四种琴键堰对淹没的敏感性以及比较四种琴键堰在淹没出流条件下的泄流量和泄流效率。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下游水位的壅高,四种琴键堰堰后依次出现了淹没后的冲击射流、破碎(表面跳跃)、表面波和表面射流流态;在来流量相同的情况下,C型和D型琴键堰在淹没系数S≥0.6时,逐渐发生淹没,且其流量折减系数随淹没系数的增大而减小,而B型和A型琴键堰分别在S≥0.15和S≥0.2时提前进入淹没状态。四种不同体型琴键堰的临界淹没度(Sm)分别为:A型0.5、B型0.3、C型0.7、D型0.65。对比看来,仅具有上游倒悬结构的B型琴键堰对淹没最为敏感,其次是具有对称倒悬结构的A型,而向下游的倒悬结构可以延缓上游的淹没;四种不同类型琴键堰的淹没泄流效率受"对淹没的敏感性"和自由出流泄流效率两个方面的综合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完善琴键堰堰流理论、推动其在明渠及河道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对于泥石流特性的研究,2005年日本学者中谷洋明等人针对泥石流存在明显不同流动的现象,从流速和弯曲部位两方面入手,通过仿真模型演示泥石流在陡坡面上及弯曲部的流动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解析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评价。其结果表明:流速随时间变化有共同增大的趋势;弯曲部左、右岸水位落差为25 m,有显著偏流的结果。泥石流发生36 s后,对建筑物(堰坝)产生冲击,距洪峰(160 kN/m)到达时间只有1 s。正面龙头部分瞬间的冲击力很大。且在泥石流龙头部分集中大的砾石,其冲击力导致建筑物破损。计算的结果表明,最下游的堰坝及下游侧流出的沙石量与上游流入量对应成比例。并且,有堰坝其流速、偏流的高度,比无堰坝要小得多,流出的泥沙量也有减半的效果。今后,要在模型与粒径、粒度分布等的灵感度进行分析。并要考虑建立综合性的解析模型,以提高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10.
农房的门坎和门枕由于直接接触地面,容易吸潮见湿,所以极易霉烂。因此人们总是选质地密实的坚硬木材去作门坎和门枕,如杏木、枣木、栗木、橡木等。山区农民则常常用石料去加工制作。混凝土门坎和门枕与木或石制门坎和门枕比较起来,既比木制的省料又比石制的省工;方法简便、造价低廉,而且坚固耐磨,永不霉烂。混凝土门坎和门枕有现浇和预制两种作法。门坎预制时,可按木门坎的尺寸要求,把地面刮平,码砖为模,平卧浇筑,门坎两端插门框爪的榫槽,可用木  相似文献   

11.
地下滴灌专用滴头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一种既具有防负压堵塞性能又具备较佳压力补偿性能的地下滴灌专用滴头的设计思路和结构,通过室内试验,对滴头的防负压性、出流均匀性及压力—流量补偿关系等进行测试,并在田间进行实际应用考核。结果表明,这种滴头的结构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因系统负压引起的滴头流道堵塞,同时滴头自身还具有良好的水力学性能。与传统的枣树穴灌方法对比,采用地下滴灌技术可节水约42%,增产26%,节水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科学有效的测流工具是森林水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国际森林水文学研究中较多使用薄壁堰、三角剖面堰等堰型,平坦V型测流堰的使用相对较少,后者是国际标准推荐的一种新型量水建筑物,具有测流范围广、精度高等优点.以重庆四面山森林流域水量平衡观测研究为例,介绍了该区平坦V型堰堰址选择的原则,分别采用水科院推理公式和小流域暴雨径流组公式计算该区设计洪峰流量,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平坦V型堰各部分尺寸的设计,探讨平坦V型堰在山区森林水文定位观测中应用的可行性,为平坦V型堰的推广使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 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小型水库及塘坝工程的溢洪道设计中,长期以来,绝大多数都采用了传统的开敞式和侧槽式等溢洪道,这种类型的溢洪道工程量都比较大,而且还需要建输水建筑物才能满足下游用水,因此很不容易配套成型。所以各地都有许多小型水库和塘坝处于险库状态或被洪水冲毁的例子,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研究单位研究出了新结构溢洪道,如马蹄状溢流堰式的、半圆形或半圆连拱形的、n形或双侧溢流堰式和双竖井溢洪道等等。这些新式溢洪道都是用合理增加溢流堰长度、减少溢流水深、紧凑工程结构的方法,来达到减少溢洪道和整个蓄水工程量目的的。  相似文献   

14.
随州绕城公路生态修复中的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随州市绕城公路是连接曾侯乙古墓和炎帝神农故里两张文化名片的快速旅游通道,综合考虑绕城公路的生态现状和人文现状,尝试对公路两侧开挖边坡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注入随州历史文化元素,对部分坡面进行人文景观设计。通过采用植被混凝土、防冲刷基材、厚层基材、三维网客土喷播、混凝土连续框格梁内铺草皮、罩面网攀缘植物、铺种草皮等一系列的绿化护坡措施进行边坡稳定性防护,同时结合具有历史人文特色的景观设计,营造出层次丰富、和谐统一的道路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贝壳堤放线菌多样性及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延辉  王君  王进宾 《土壤通报》2016,(5):1142-1147
研究旨在揭示黄河三角洲贝壳堤放线菌多样性,以便从中寻找新的具有生物防治功能的微生物资源。采用3种分离培养基,利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对贝壳堤土壤样品进行分离;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基因测序对放线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174株放线菌分属于10个科,13个属,其中链霉菌属(42%)和拟诺卡氏菌(11%)为优势菌属。16S rDNA基因分析表明,61%的菌株与已知菌的相似性都在99%以下,其中菌株BK-17的16S rDNA序列与同源性最近的菌株相似率仅为95.2%。以2株细菌和5株植物病原真菌作为指示菌,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有94株至少对1种指示菌有抑菌作用,有8株对7种指示菌都有很强的拮抗作用。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土壤中存在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存在很多潜在的新菌种和活性菌株,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适用于小型渠道以及田间进水口的量水设施,该文拟结合小型渠道分水闸设计体型简单的梯形薄壁侧堰,探讨其水力特性影响因素。设计7种堰顶与水平方向夹角(?9°、?6°、?3°、0°、3°、6°、9°)的梯形侧堰,在6种流量工况下进行42组试验,研究侧堰附近水面线、流量系数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水头损失等水力特性。结果表明:建立的水面线函数最大相对误差仅为1.85%,满足测流精度要求;建立梯形薄壁侧堰流量与水头、堰高、堰顶角度的关系式,其相对误差绝对值最大为8.97%,满足测流精度要求;分析不同流量下水头损失及壅水高度,侧堰堰顶角度越大,水头损失及壅水高度越大;得到的上游水深与流量以及侧堰堰顶角度的关系式的决定系数可达0.9以上,便于在量水时根据渠道规格以及灌溉流量确定适宜的梯形侧堰堰型。该研究对梯形薄壁侧堰水力特性进行初步探索,为侧堰在灌区末级渠道或田间进水口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关于河道整治工程对植被演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建设省四国山地砂防工程事务所小山内信智先生通过航片判读和实地调查总结出河道整治工程对植被的演变具有明显诱导作用的结论。施工初期浅滩几乎是裸地 ,10a后 ,在护岸工程 (翼墙 )背面和护岸附近比较稳定的地段自然地形成了木本植物群落。由于护岸工程的布设和洪水影响。河道植被也发生了长期或者短期的变化。河道固定化 ,滩涂有植物演替。低水护岸工程阻断水与植被之间的联系 ,使植被向旱生植物群落演替。但浅滩植被有被高水位淹没现象。因此 ,在探讨河道内的植被保护问题上 ,建议尽量不采用低水位控制 ,若必须采用 ,河道的设计宽度要超过最高水位宽度 ,这样有利于河道内植被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堰塞坝因在堆积过程中,不能达到水工建筑物的质量要求,多因积水或洪水漫顶而失事,造成下游泥沙洪水灾害。2005年日本学者森俊勇等人应用圆弧滑动原理对堰塞坝坍塌过程中滑坡发生几率进行了研讨,通过计算黏着力、内摩擦角、坝体下游面坡度、坝高、坝顶宽等参数,得出坝体的安全率。当坝体材料内摩擦角和黏着力较小时,坝顶宽为1 m,下游面坡度为30,°坝高30 m以上的堰塞坝,在上游溢水位达到坝高1/4之前可能发生滑动破坏;坝高15 m的堰塞坝,在上游溢水位达到坝高3/4之前可能发生滑动破坏。但在研究实际形成的堰塞坝时,应从堰塞坝的坝顶宽、坝体积、满水时溢水位流速以及与坝体材料的土质系数相关的资料入手,进行推测,推断滑动破坏发生的可能性。在可能发生滑动破坏的区域,有必要研究溢流侵蚀的机理以及组合式滑动破坏。  相似文献   

19.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责任教授——徐峰徐峰,男,汉族,1948年生,广西苍梧人,教授。1973年毕业于广西农学院林学系。现任广西大学林学院木材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主任、木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广西大学教学督导员,生态学、森林培育学、植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木材科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30余年。研究方向主要有:木材解剖与识别、木材物理力学、木材标准化。在木材构造解剖、木材识别、树木年龄鉴定方面有较高的造诣,是这一领域国内知名专家和广西权威的专家。先后承担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的课程达10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北方寒冷地区广泛采用保温措施进行渠道防冻胀,在苯板保温防冻胀设计中铺设厚度一般根据半理论半经验确定,并没有考虑衬砌板与保温板接触热阻及交错布置对保温性能与削减冻胀的影响。该文依据固体材料接触热阻(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TCR)原理与压力相关的传热本构模型,提出了混凝土复合保温衬砌新型式。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采用热力耦合模拟将其与普通型式的苯板保温渠道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普通保温衬砌渠道相比,外界负温时,复合保温衬砌的保温及消减冻胀力效果显著。理论上复合保温衬砌冻胀量消减40%以上,法向冻胀力减少66%,切向冻结力减小58%。对寒区衬砌渠道保温防冻胀设计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