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探讨兔球虫病的诊断方法,为兔球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河南省新乡市某兔场以消瘦下痢为主要症状的病兔进行临床检查、粪便直接涂片检查、饱和食盐水漂浮检查,以及对粪样中检出的球虫卵囊及其孢子化卵囊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虫种鉴定.结果发现,粪便中检出大量球虫卵囊,分别为盲肠艾美耳球虫、黄艾美耳球虫、肠艾美耳球虫、梨形艾美耳球虫、大型艾美耳球虫、中型艾美耳球虫和长型艾美耳球虫,因此,确诊该兔场发生的是由多种艾美耳球虫混合感染引起的兔球虫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肉牛球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新乡市某肉牛场患出血性肠炎的西杂肉牛进行临床检查,粪便直接涂片检查和饱和食盐水漂浮检查,并对粪样中分离的球虫卵囊及其孢子化卵囊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虫种鉴定。[结果]在粪便中检出大量球虫卵囊,球虫经鉴定分别为艾美耳属的牛艾美耳球虫、邱氏艾美耳球虫、巴西艾美耳球虫、巴克朗艾美耳球虫和椭圆艾美耳球虫,确诊该牛场的出血性肠炎是由多种牛球虫混合感染引起的牛球虫病,其中,牛艾美耳球虫和邱氏艾美耳球虫为该肉牛场的优势种。[结论]临床检查、粪便实验室检查和虫种鉴定是诊断肉牛球虫病的一套简便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球虫卵囊粪便检查法对张家口市规模较大的3个兔场共900多个粪样进行检查。结果表明,幼兔球虫平均感染率为93.3%、感染强度(每克粪便中的卵囊数,OPG)范围为100~333400;青年兔球虫平均感染率为77.7%、感染强度范围为66~22000,种兔球虫平均感染率为85.7%,感染强度范围为100~28200;共鉴定出10个虫种,分别为斯氏艾美耳球虫、大型艾美耳球虫、肠艾美耳球虫、无残艾美耳球虫、中型艾美耳球虫、微小艾美耳球虫、梨形艾美耳球虫、黄艾美耳球虫、盲肠艾美耳球虫、穿孔艾美耳球虫。为有效防治兔球虫病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部分地区兔球虫种类及感染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兔球虫早熟系疫苗株,同时也为有效防治兔球虫病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球虫卵囊粪便检查法检查495个粪样,对河北省部分地区兔球虫种类及感染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幼兔球虫平均感染率为96.7%(177/183),感染强度100~435 500;青年兔球虫平均感染率为75.1%(148/197),感染强度66~112 000;种兔球虫平均感染率为55.7%(64/115),感染强度100~27 900。根据形态学观察共鉴定出16个虫种,即:斯氏艾美耳球虫、兔艾美耳球虫、大型艾美耳球虫、肠艾美耳球虫、无残艾美耳球虫、中型艾美耳球虫、微小艾美耳球虫、梨形艾美耳球虫、黄艾美耳球虫、盲肠艾美耳球虫、穿孔艾美耳球虫、新兔艾美耳球虫、纳格浦尔艾美耳球虫、长形艾美耳球虫、野兔艾美耳球虫,松林艾美耳球虫。说明河北省部分地区兔球虫感染率仍然是很高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某养殖场送检患病幼兔进行病理学诊断。[方法]剖检后对患病幼兔的肝脏及粪便进行涂片检查,并利用常规石蜡切片对其进行病理变化观察。[结果]剖检可见幼兔肝脏肿大,表面和切面可见黄白色小结节,结节内充满黄绿色脓性分泌物或干酪样物质。肝脏涂片检查可见艾美耳球虫虫卵及大、小配子体,粪便检查未见球虫卵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肝脏组织结构破坏,胆管上皮增生,在增生的胆管上皮内可观察到不同发育阶段的斯氏艾美耳球虫卵囊、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结论]送检幼兔被诊断为斯氏艾美耳球虫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新疆北疆部分地区鸡球虫病病原分布情况,明确近年来新疆北疆地区鸡球虫病的致病种类情况.[方法]采用定点采样法,从沙湾、石河子、玛纳斯和昌吉等地采集病死禽的肠道直接进行粪便处理和病原学检查,收集新鲜粪样进行鸡球虫卵卵囊分离,进行孢子化卵囊培养和形态学观察,对鸡球虫进行虫种鉴定.[结果]鸡球虫的感染率为100;,共检出6种艾美耳球虫,分别为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和缓艾美耳球虫(E.mitis)、哈氏艾美耳球虫(E.hagani)、布氏艾美耳球虫(E.Brunetti).其中柔嫩艾美尔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和堆型艾美耳球虫为新疆北疆地区鸡球虫病病原的优势虫种.[结论]研究对新疆部分北疆地区的鸡球虫原分布及其构成进行了初步确定,了解其病原水平,从而为该病防治中抗球虫药物的选择及代化用药方案提供必要数据,今后北疆地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山西省忻州某奶牛场艾美耳球虫感染率和虫种分布,为后期球虫病治疗及牛群饲养管理提供临床依据,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采自奶牛场200头产后母牛和600只犊牛的800份新鲜粪便样品进行球虫卵囊分离收集,采用麦氏虫卵计数法和PCR方法对球虫卵囊进行检查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奶牛场艾美耳球虫的总感染率为32.75%,0~3月龄和5~12月龄犊牛的球虫感染率分别为36.33%和43.00%,产后母牛的球虫感染率为12.00%,5~12月龄犊牛的球虫感染情况较0~3月龄犊牛严重,产后母牛感染情况轻于犊牛;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共鉴定出4种牛艾美耳球虫,分别是邱氏艾美耳球虫(77.48%)、牛艾美耳球虫(41.22%)、奥博艾美耳球虫(31.68%)和椭圆艾美耳球虫(14.50%),以邱氏艾美耳球虫为优势虫种;所调查的奶牛中有多重感染的情况,鉴定的262份阳性粪便样本中有117份为感染2种以上球虫,混合感染率为44.66%,发现最多可混合感染4种球虫。5~12月龄犊牛的球虫混合感染情况较0~3月龄犊牛严重,而产后母牛多以1种球虫感染。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兔场兔球虫感染情况,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麦克马斯特虫卵计数法,对县域内2个兔场采集的77份不同年龄段兔新鲜粪便中兔球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利用PCR技术对兔球虫阳性粪便进行感染种类鉴定分析。结果表明:2个兔场兔球虫总感染率达71.4%,各年龄段兔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以1~3月龄幼兔感染率最高,达96.9%,且多呈中度或重度感染。2个兔场感染的兔球虫主要是穿孔艾美耳球虫、维氏艾美耳球虫和大型艾美耳球虫,且均为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全椒县 15 4只山羊球虫感染的粪便检查情况。检查发现 ,15 4只山羊球虫感染率为 47.40 % ,初步鉴定它们分别属于 7种艾美尔球虫 ,即小型艾美耳球虫 (E .parva)、阿氏艾美耳球虫 (E .arloingi)、浮氏艾美耳球虫 (E .fanrei)、雅氏艾美耳球虫 (E .ninakohlyakimoral)、阿撒他艾美耳球虫 (E .ahsata)、山羊艾美耳球虫 (E .caprina)、错乱艾美耳球虫 (E .intricata) ;并对各种球虫卵囊的大小和形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温州地区家兔球虫病的流行情况,采用麦克马斯特虫卵计数法(McMasters method)和饱和盐水漂浮法,对采集的595份家兔粪便样品中兔球虫种类和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温州地区兔球虫平均感染率达771%,全部为混合感染,感染球虫种类多为3~5种。各月龄段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以1~3月龄幼兔感染率最高,达977%,多数呈中度或重度感染。调查共检出10种兔艾美耳球虫,以无残艾美耳球虫、穿孔艾美耳球虫、肠艾美耳球虫和大型艾美耳球虫为优势虫种。  相似文献   

11.
免疫映射蛋白1(IMP1)是一种从巨型艾美耳球虫中发现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本试验通过Em IMP1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以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后续深入研究该蛋白的生物学及免疫学功能奠定基础.首先,从未孢子化的巨型艾美耳球虫新疆株卵囊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 DNA,PCR扩增Em IMP1基因片段.其次,将Em IMP1基因扩增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构建表达质粒p ET-28a-Em IMP1,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并进行表达;将纯化后的蛋白与等量弗氏佐剂乳化后皮下注射至2只新西兰大白兔体内,每隔2周免疫一次,一共免疫4次后取得的兔血清即为多克隆抗体.最后,用所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对纯化后的Em IMP1进行免疫印迹试验鉴定,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多克隆抗体的效价.结果表明,克隆出的Em IMP1基因的全长为1 140 bp,诱导出的蛋白大小为70 ku,且该蛋白在上清液和包涵体中均有存在.免疫印迹试验检测结果显示,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结果表明该多克隆抗体具有高效价.因此,可通过原核表达蛋白Em IMP1免疫兔子制备特异性好且效价高的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鸡球虫保护性抗原基因,为研究基因功能和研制抗鸡球虫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将纯化的堆型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于兔皮内多点注射,制备堆型艾美耳球虫抗血清,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效价,进行免疫学筛选.利用PCR对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初步鉴定.[结果]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堆型艾美耳球虫抗血清检测结果呈阳性,初步筛选到的疑似阳性斑经3次复筛后获得6个阳性克隆,1~3号克隆约为1 000bp,4~6号克隆约为1 500 bp.[结论]对堆型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cD-NA文库获得的阳性克隆成功进行了免疫学筛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有效检测仔猪球虫卵囊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检测仔猪球虫病的3种方法(直接涂片镜检法、饱和盐水漂浮法和Teleman法)进行比较,研究检测仔猪球虫卵囊的有效方法。[结果]比较3种方法分别对仔猪球虫卵囊阳性检出的效果,结果表明,Tele-man法能观察到较清楚的圆形球虫卵囊,是检测效果最好的方法。对仔猪球虫卵囊检出率的比较结果表明,Teleman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是较好的仔猪球虫卵囊检出方法,而检出比率Teleman法最高。饱和盐水漂浮法、直接镜检法都由于粪便中存在脂肪颗粒等异物而影响检测效果。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可知近年来乐山仔猪球虫病发病率有所升高。[结论]Teleman法是最有效的卵囊检出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光镜对大型艾美耳球虫感染与周龄无球虫兔致病性进行了研究。实验兔在不同剂量组及天数下扑杀,取材并观察。结果表明,病兔出现厌食、体重下降、腹泻,严重时有血便等临床症状。10~5,10~6卵囊组4~8 d 体重下降很明显,并有死亡。各症状从感染后第4 d 开始出现,第9 d 开始恢复。潜在期的为6~8 d。组织学可见 E.magna 主要寄生在空肠后段,回肠及盲肠尖部。绒毛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隐窝不同程度的拉长。10~5,10~6卵囊组5~9 d 时绒毛部分剥脱,隐窝暴露。这些变化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充血、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肝脏有不同程度的颗粒变性。感染后11 d 绒毛开始恢复,19 d 时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5.
中草药防治鸡、兔球虫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美尔属球虫是引起鸡和兔球虫病的主要病原。为了应对日趋严重的球虫对西药的耐药性问题,中草药抗球虫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抗球虫中草药的特性、归类以及我国应用中草药防治鸡和兔球虫病的处方及效果等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同时,分析了我国在中草药抗球虫药物的研究中存在的中草药有效成分、抗球虫作用机理、毒性和残留、球虫对中草药的耐药性、抗球虫中草药的剂型及中草药制剂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研究薄弱环节,并提出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make a survey of domestic pigeons for infection with Eimeria species of coccidia was conducted in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ern China. [Method] A total of 244 fecal samples(102 from Huizhou, 83 from Jiangmen, 35 from Chaozhou and 24 from Guangzhou, respectively) in four pigeon breeding farms between June 2012 and March2013 were collected and examined microscopically. [Results] Eimeria oocysts were seen in 223(91.4%) fecal samples, with three species, namely E. labbeana, E.columbae and E. kapotei. E. labbeana was the most common spec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s with an overall prevalence of 91.4%, while a slightly lower incidence of E. columbae and E. kapotei species was detected with11.1% and 6.6%, representatively. The prevalence in different months varied ranging from 83.3% to 91.7%, with the highest prevalence in summer. Nestling groups showed obviously high infection than adult pigeons. [Conclusion] The present survey indicated the wide and severe prevalence of Eimeria infection in Guangdong domestic pigeons, which suggested that integrated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control and prevent coccidiosis of pigeons in this provi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