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得到青海省各级组织的重视并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到2012年底,全省已累计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8.07万hm2。保护性耕作技术逐步进入示范推广阶段,及时总结各地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对促进大面积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或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近两年吉林省主要采取两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玉米大垄双行(宽窄行倒茬平作)保护性耕作和玉米垄侧播种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3.
我国保护性耕作经过多年的发展,总体已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这一阶段中的主要任务是强化技术指导和培训,巩固和扩大示范面积,促进保护性耕作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准确掌握保护性耕作技术在该阶段的推广规律,适时提出符合该阶段发展特点的项目示范区建设原则,将对促进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快速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在这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和 《山西农机》2004,(2):34-35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是农业部组织实施的农业重点示范推广项目,山西省各个示范县在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2003年里通过广大农机干部职工的精心安排和辛勤工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地制定了实施方案,落实了配套资金,购置了作业机具,开展了宣传培训,组织了田间作业等一系列项目,现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此,仅就技术体系等方面采撷偏关县、寿阳县、潞城市、左云县、天镇县和五台县的工作经验供大家交流,以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是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耕作技术,是农业部农机化司继“跨区作业”后,着力打造的又一品牌。该技术能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土流失.达到保水、保土、保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作物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1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情况自2000年我市建立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区以来,以点带面,带动各区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截至到2009年,各县(市)区建立了大小面积不等的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区。全市小麦种植面积520万亩,免耕播种面积45万亩,占小麦总种植面积的8.66%,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2010年测产数据显示,全市  相似文献   

7.
克山农场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山农场是我国东北部比较干旱的农场之一。连年干旱、土地板结及坚硬的犁底层等不利因素,严重地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如何选择正确的耕作方式抗旱保丰收已经成为多年来一直探索的重大课题。为此,对保护性耕作的几种模式进行了试验、示范和应用推广,探索出了符合克山农场特点的保护性耕作农业高产栽培模式,即以深松为基础的深、原、浅相结合的土壤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黄涛  盛国成 《农业工程》2014,4(3):17-18
针对甘肃省中东部地区和河西地区保护性耕作特点,分析了技术模式、机具研发和推广应用措施等,对大力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7月17日,在农七师召开了兵团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现场会。兵团推广保护性耕作始于2004年。几年来,兵团已实施保护性耕作5453hm^2,新增各类保护性耕机具62台套,项目区作物平均增产8%,平均每公顷节本增效450元,产生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伊犁州农机推广总站于3月13日举办了“伊犁州直保护性出阱作技术培训班”。州农机局领导要求各县(市)农机局、推广站制定出具体方案大力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做到“组织落实、地块落实、机具落实”。  相似文献   

11.
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严重降低了土壤生产力。为解决这一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起,保护性耕作被引入中国,并相继建立了长期保护性耕作试验基地。该文综述了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水土保持影响的研究结果,通过平均值方法对黄土高原、东北黑土区和北方沙土区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免耕秸秆覆盖、深松和传统耕作对土壤含水率、土壤水蚀、土壤风蚀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在黄土高原地区,免耕秸秆覆盖和深松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了13.6%和31.7%,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26和3.82 kg/(hm2·mm)。在东北黑土区,免耕秸秆覆盖和深松的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4.8%和7.1%、10.8%和8.4%及10.8%和8.4%,免耕秸秆覆盖和深松的土壤平均径流量分别减少了32.8%和23.5%。在西北沙土区,免耕秸秆覆盖和深松保护性耕作措施能显著降低土壤风蚀速率,当风速为10 m/s时,土壤风蚀速率分别降低了90.2%和85.0%。   相似文献   

12.
农田耕作土壤田间持水率的BP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确定疏松黄土的灌溉制度,基于黄土高原区农田耕作层土壤田间持水率的测试资料,建立了以土壤理化参数包括土壤体积质量、黏粒量、粉粒量、有机质量为输入变量,田间持水率为输出变量的BP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对误差控制在7%以内,在可接受的范围,表明利用土壤基本理化参数预报农田耕作土壤的田间持水率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区耕作农田土壤水分调控和灌溉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技术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并解决秸秆翻埋还田造成的诸多问题,是推动秸秆还田的重要技术措施.通过试验和示范研究,探索解决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中的关键性问题,总结形成适宜安徽地区的麦玉、麦豆、稻油3种种植结构下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黑龙江省方正县农机推广站进行了沙田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的试验和推广。 项目从2003年开始实施,共计完成面积2.1万多亩,项目实施地块与对比田采用同一育苗方法,对比田采用的是旋耕、泡田、手工扬肥、水耙田、  相似文献   

15.
<正>2003年喀什地区承担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后,在英吉沙县项目示范区,开展一系列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工作,收集大量的基础性资料,2006年3月通过了农业部的验收。项目验收后在英吉沙县苏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辽宁省的玉米产量,在介绍玉米保护性技术内容的基础上,介绍免耕少耕、免耕播种、药剂灭草、玉米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探讨适用于辽宁地区的相关机具,为在辽宁地区的玉米种植中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深松技术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根据保护性耕作的地表状况和对深松作业的要求,对比单柱凿铲式和可调翼铲式深松机的工作性能,并在玉米和小麦地进行了7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可调翼铲式深松机在间隔深松底层土壤的同时,能够全面疏松表层土壤,而且不需使用大功率拖拉机。对于旱地小麦,利用可调翼铲式深松机深松后,可以增加播种前土壤含水量,改善播种质量,提高作物产量;对于旱地玉米,深松作业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耕作方式转变对土壤蓄水保墒影响的RZWQM模型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11—2012年和2013—2014年河南禹州冬小麦长期定位试验,利用传统耕作、免耕和深松处理下土壤水分、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对RZWQM(Root zone water quality model)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然后利用率定后的模型模拟传统耕作转变为保护性耕作方式后0~100 cm土层贮水量、耗水量、土壤剖面水分平衡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动态变化。在模型率定和验证中,土壤分层含水率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在0.009~0.025 cm3/cm3和0.005~0.054 cm3/cm3范围内变化。模型模拟结果表明RZWQM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耕作方式转变后土壤分层水分的动态变化,4种不同耕作转变模式(传统耕作分别转变为免耕、免耕+秸秆覆盖、深松、深松+秸秆覆盖)下,传统耕作转变为免耕后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最大,达19.3 kg/(hm2·mm)。因此,该模拟条件下传统耕作转变为免耕的蓄水保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南地区三熟制套作模式下,以常规平作(T)为对照,连续2a进行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垄作(R)、平作+秸秆覆盖(TS)、垄作+秸秆覆盖(RS)、平作+秸秆覆盖+腐熟剂(TSD)和垄作+秸秆覆盖+腐熟剂(RSD)等5种处理对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T相比,RSD,TSD,RS,TS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钾含量和pH值.在3-7月份,RSD与TSD处理的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比RS与TS处理要高,但在10月份RSD与TSD处理的土壤碱解氮要低于RS和TS.与对照T相比,在不同时期,R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碱解氮和全氮的含量,其它养分含量无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说明了这5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均在不同时期很好地调节了土壤养分的供应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沈阳地区以往采用的保护性耕作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两种实用保护性耕作新模式。介绍新型保护性耕作模式的作业程序,分析其实施的技术和机具可行性,从经济性和实用性角度出发,科学地配置各生产环节的机具和动力主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