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从华南地区发病肉鸽肠道和肝脏中用BS培养基分离、纯化沙门氏菌,并进行多项生化试验和血清型鉴定试验,结果显示各项生化检测指标均符合沙门氏菌的特点;血清型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属沙门氏菌属A-F群。进一步对该分离菌的16S rRNA片段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确定该分离菌为沙门氏菌菌株,与鼠伤寒沙门氏菌同源性为100%。对该分离菌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该沙门氏菌菌株为华南地区肉鸽的致病菌株。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华南地区肉鸽沙门氏菌的致病机理和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进境鱼粉中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两年来,在厦门口岸进口鱼粉的检测中,多次检出沙门氏菌。本文通过血清学鉴定,确定该菌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鸭沙门氏菌。动物回归试验说明其致病性很强,药敏试验发现菌必治、先锋霉素V、环丙沙星和氟哌酸对该菌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3.
汤卜逊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养鸡场急性死亡雏鸡中分离到18株细菌,经生化和血清学试验确诊为汤卜逊沙门氏菌(Salmonalla thompson)。对该菌进行了药敏试验,至病性试验和透射电镜观察,该菌为C1菌沙门氏菌,抗原结构式为6,7:k:1,5。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某鸡场1988年从美国引进一批雏鸡,到场后当天即有发生腹泻死亡病例。经的菌分离培养、生化和血清学试验,确诊为由哈特福德沙门氏菌(S.hartford)感染引起的副伤寒,该菌为C1群沙门氏菌,抗原式为6,7:y:e,n,x,在国内外病鸡中检出哈特福德沙门氏菌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送检的疑似沙门氏菌的病死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沙门氏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提供参考资料,为养殖户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对从病死鹅肝脏中分离得到的细菌进行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以及药敏试验。结果:从病死鹅的肝脏中分离到一株革兰阴性单个存在的杆菌。该菌在营养琼脂上生长为半透明、灰白色、圆形、湿润、隆起、中等大小的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为透明、表面光滑湿润、圆形、隆起的小菌落。该菌能利用葡萄糖既产酸又产气,利用麦芽糖只产酸,不利用乳糖和蔗糖,MR试验为阳性,VP试验为阴性,吲哚形成试验为阴性。结论:该送检病死鹅是由于感染了沙门氏菌病而引起的死亡。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引起杨凌地区某肉牛场发生犊牛腹泻的病原菌种类和药物的敏感性,采集腹泻犊牛粪便数份,对其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致病性试验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革兰氏阴性(G-)杆菌3株,其中沙门氏菌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所分离到的沙门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对小白鼠均有较强致病性,对先锋噻肟、先锋必、菌必治、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敏感。可见,沙门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为该牛场发生犊牛腹泻的主要致病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该养殖场犊牛腹泻提供了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一批进口红鱼粉的检测,检出沙门氏菌,继续进行血清学鉴定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通过动物回归试验,其致病性很强.药敏试验发现菌必治、先锋霉素V、环丙沙星和氟哌酸对该菌呈高度敏感.由于该菌为人畜共患致病菌,所以对该批鱼粉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某鸡场1988年从美国引进一批雏鸡,到场后当天即有发生腹泻死亡病例。经病原菌分离培养、生化和血清学试验,确诊为由哈特福德沙门氏菌(S.hartford)感染引起的副伤寒。该菌为C_1群沙门氏菌,抗原式为6,7:y:e,n,x.在国内从病鸡中检出哈特福德沙门氏菌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马流产沙门氏菌新疆分离株的分子特征及其鞭毛蛋白FliC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本试验运用PCR技术扩增了分离鉴定的2株马流产沙门氏菌新疆株FliC基因,克隆测序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了626 bp的FliC基因(GenBank登录号:KJ486797、KJ486798)。对分离的2株马流产沙门氏菌FliC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FliC基因新疆分离株与GenBank登录的其他沙门氏菌分离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49.6%~100.0%。该结果表明马流产沙门氏菌的FliC基因在该菌进化和流行的过程中是保守的,本研究将为分析该病的分子流行和进一步利用FliC基因防制该菌引起的感染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某大型肉鸭孵化及饲养场急性死亡雏鸭中分离到15株细菌,经生化及血清学试验,确诊为德克萨斯沙门氏菌(Salmonalla taxas).该菌为 B 群沙门氏菌,抗原结构式为4,5,12:onz 15.在国内从病雏鸭中分离出德克萨斯沙门氏菌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送检的疑似沙门氏菌感染的病死产蛋鸡,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为该病的实验室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挑取送检的病死产蛋鸡肝脏组织在麦康凯琼脂上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及生化试验。结果:从上述麦康凯琼脂上分离到一株两端钝圆、中等大小、革兰氏阴性菌,该分离菌能利用葡萄糖和麦芽糖,均既产酸又产气,但不能利用乳糖和蔗糖;MR试验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为阳性,吲哚形成试验、VP试验和脲酶试验均为阴性。结论:该送检病死产蛋鸡为沙门氏菌病。  相似文献   

12.
应用复合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通过通用增菌培养,建立动物源性饲料中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方法.根据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特异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复合PCR扩增的产物经DHPLC技术进行快速检测.以49株参考菌株做特异性试验,并开展了精密度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精密度,经通用增菌和复合PCR-DHPLC技术可同时检测饲料中的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高通量检测,是动物源性饲料中致病菌高通量检测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育成期种鸭瘸腿的发生原因,采集病鸭的肝脏、关节进行病原分离,经沙门氏菌stn基因PCR、多重PCR及7对管家基因MLST分析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和SPF鸭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4份肝脏及关节组织病毒检测为阴性、细菌检测为肠炎沙门氏菌阳性,PCR、MLST及生化试验结果确定分离了一株肠炎沙门氏菌;该分离菌对新霉素和多西环素药物较为敏感;SPF鸭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复制出与临床表现一致的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症状,感染鸭瘸腿比例为100%,剖检有严重的腿肌干酪样物。研究首次报道了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可引起种鸭瘸腿和严重的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腿肌干酪样物,为育成期种鸭瘸腿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某蛋鸡场产蛋率持续下降,为了找到防治方法,对死亡鸡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获得5株分离菌;分离菌L-s-1、L-s-2与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一致,分离菌L-d-1、L-d-2、L-d-3与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一致;分离菌均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药物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药物敏感。从而得出:分离菌L-s-1、L-s-2为沙门氏菌,L-d-1、L-d-2和L-d-3为大肠杆菌;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引起卵黄性腹膜炎,导致产蛋率持续下降;分离菌高敏药物为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哌酮等。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引起山东两个规模化养鸽场种鸽死亡病原,本研究成功从两鸽场中各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菌,并进行纯化、PCR鉴定、药敏试验及血清型鉴定试验。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出的2株分离菌的16S rRNA片段测序确定均为沙门氏菌,两株沙门氏菌的药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均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及四环素类等敏感;分子血清分型试验结果表明2株分离菌均为鼠伤寒沙门氏菌。经治疗后死亡情况得到控制,该研究结果为鸽沙门氏菌病的流行及防治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沙门氏菌毒力基因侵袭蛋白A(invA)的特异性肽核酸(PNA)探针,在前期优化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并评估了沙门氏菌肽核酸荧光原位杂交(PNA-FISH)的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Sal-invA探针除对目标菌杂交呈阳性外,与12株常见的非目标菌杂交均为阴性,特异性强;灵敏度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沙门氏菌的检测限为10~5cfu/mL,而荧光定量PCR方法和细菌分离培养法对沙门氏菌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2cfu/mL和10~5cfu/mL,PNA-FISH方法的灵敏度与分离培养方法相近。人工污染沙门氏菌的生肉制品,增菌培养后经上述3种方法检测的最低检测限均可达到100cfu/mL。对83份生鲜肉经增菌培养后,用上述3种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与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和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符合率均达到98.8%。表明,增菌培养是提高该PNA-FISH检测方法灵敏性的重要步骤。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沙门氏菌的PNA-FISH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适合用于临床肉制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从某大型肉鸭孵及饲养场急性死亡雏鸭中分离15株细菌,经生经及血清学试验,确诊为德克萨斯沙门氏菌。该菌为B群沙门氏菌,抗原结构式为4,5,12:enz15。在国内从病雏鸭中发离出德克萨斯沙门氏菌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对蓬莱市某发病鸭场送检的病死鸭进行了细菌常规分离与鉴定,通过培养特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鉴定该菌为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19.
无菌摘取病死鸡的心、肝、脾、肺、肾、关节囊液等病料,进行沙门氏菌分离培养。根据培养特性、染色镜检、生化试验、PCR检测及血清学分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印第安纳沙门氏菌。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14种药物(耐药率77.78%)耐受,仅对厄他培南、阿米卡星敏感。本研究为鸡沙门氏菌的临床防控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沙门氏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GenBank沙门氏菌侵袭蛋白A(inv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特异的202 bp核苷酸片段,经过优化PCR扩增条件,建立了沙门氏菌特异、敏感和快速的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从沙门氏菌参考菌株中均能扩增出特异性的核苷酸片段,大肠杆菌、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菌、志贺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简便的直接煮沸裂解法制备样品DNA,该方法的敏感性可达2.43×103CF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