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土壤作为植物生长的基质,除了其养分状况对施肥有直接影响外,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对施肥也有重要影响。其中,土壤的化学特性主要包括土壤的离子交换性能、酸碱度和有机质。  相似文献   

2.
土壤有机质的简化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质虽然仅占土壤总重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在土壤肥力上起着多方面的作用却是显著的。首先,它是植物养分的给源。在有机质分解过程中将逐步释放出植物生长需要的N、P和S等营养元素;其次.它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可见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与土壤肥力水平紧密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通常也被做为评价土壤吧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也是测土施吧技术中的常做项目。目前,测定土壤有机质的常规方法是丘林法,但由于其自动化程度差,施肥推荐又有农时要求,因此,简化测试方法是推广配方施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改善磷矿粉肥效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磷矿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同品位的磷矿粉其经济适用性和农学利用效率不同。影响磷矿粉肥效的因素主要有:磷矿粉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性质、植物种类、气候因素和管理措施等。本文简要总结了改善磷矿粉肥效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学方法、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以期为磷矿粉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冻融作用对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丽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054-5057
冻融作用是作用于土壤的非生物应力,是自然界中最为平常的过程,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均产生重要影响。综述了冻融作用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温室气体排放、养分含量及有效性、微生物量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冻融作用对土壤酶活性与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长期施肥和灌溉对土壤细菌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对华北地区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下冬小麦生长季不同施肥和灌溉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的研究,揭示长期不同施肥和灌溉制度下土壤细菌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为科学施肥和灌溉,提高农田地力和维持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等提供依据。【方法】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选取长期施肥和灌溉定位试验的6个处理冬小麦收获后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化肥+不灌溉(CI0)、化肥+拔节期灌溉(CI1)、化肥+拔节期灌溉+灌浆期灌溉(CI2)、有机肥+不灌溉(MI0)、有机肥+拔节期灌溉(MI1)和有机肥+拔节期灌溉+灌浆期灌溉(MI2)。借助荧光定量PCR技术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以16S rRNA基因为标靶,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和灌溉制度对土壤细菌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并分析细菌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化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灌溉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和土壤pH,施有机肥比施化肥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处理细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为每克干土4.34×109-1.39×1010。灌溉显著提高了细菌数量,化肥和有机肥处理分别提高了1.17-1.60和0.76-1.93倍。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灌溉显著影响细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施肥对细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均不显著。门水平上,18个样品共获得39个类群,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类群,相对丰度共占77.22%-86.28%。不同处理间放线菌门(11.09%-27.01%)、拟杆菌门(5.45%-12.13%)和Saccharibacteria(2.41%-3.77%)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灌溉显著降低了放线菌门和Saccharibacteria的相对丰度,化肥和有机肥处理分别降低了36.48%-48.03%、22.17%-33.67%和15.21%-45.54%、13.40%-23.97%。层次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施肥和灌溉对细菌群落结构都产生影响,相同灌溉次数处理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而相同施肥处理间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表明灌溉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强于施肥。此外,土壤含水量、土壤pH、全氮含量和有机碳含量与细菌数量、α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的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灌溉显著改变了细菌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施肥对细菌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小。土壤含水量和土壤pH是造成土壤细菌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柑橘是浙西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浙江省水果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区内柑橘产量和品质参差不齐。为了解浙西丘陵柑橘园土壤健康状况,从浙西丘陵区选择了38个代表性柑橘园,从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生物学及土壤环境质量等方面观测了30余项指标,解析了该地柑橘园土壤障碍因子。基于对柑橘园土壤质量指标的全面分析和主成分综合分析,可以把影响浙西柑橘园土壤健康的评价指标归纳为表层土壤酸度因子、表层土壤有机碳因子、亚表层土壤物理因子、表层土壤速效养分因子和表层土壤镉污染因子5个方面;该地的土壤障碍主要表现在酸化明显、有机质不足、土体紧实、养分缺乏与不平衡及镉轻度污染。为消除这些障碍,提出了施用石灰降酸克服土壤化学障碍因子、施用有机改良剂克服生物学障碍因子、深耕结合培肥克服土壤物理障碍因子、推广平衡施肥和因缺补缺施肥技术提高土壤养分水平、采用安全利用技术解决部分果园镉污染问题等柑橘园土壤健康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再生水灌溉对天津滨海盐碱地绿地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天津诺维信公司排放出的再生水进行化学评价,确定其水质为重盐碱水,试验中配成的混水水质介于中等水与盐碱水之间.用这两种水分别浇灌天津滨海盐碱绿地土壤,土壤中ESP、SAR、Cl-均比淡水灌溉土壤有显著提升;再生水浇灌的土壤已接近轻度碱化土,且有加深的趋势;混水灌溉土壤较好,但长期灌溉后,也有轻微碱化的趋势.不同植物对再生水浇灌后的反应不同,其中国槐、草坪草耐性较强,暂时不造成危害.用磷石膏修复再生水后,处理水的化学指标达到灌溉水质标准.对于再生水对土壤和植物的影响需注意监测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8.
设施蔬菜土壤质量衰退和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栽培制度、灌溉和施肥等管理措施都可对设施土壤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对引起设施土壤质量衰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衰退原因包括栽培制度的不合理、灌溉技术的落后和施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并综述了针对土壤质量衰退开展的研究工作及针对质量衰退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取得的结果,对今后的研究课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果树设施栽培土壤肥力特征与管理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果树设施栽培土壤的物理、化学特征,并提出了相应提高土壤肥力的管理技术措施,旨在为果树设施栽培土壤的改良、施肥、灌溉等生产技术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农村生活污水尾水回用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以池塘水灌溉下不施肥和常规施肥为对照,探讨尾水耦合氮肥施加方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脲酶、磷酸酶、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以及土壤养分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年和2021年收获期尾水仅施蘖肥、尾水常规施肥、尾水减氮施肥土壤微生物量碳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加了 28.75%~34.75% 和 14.43%~23.63%,土壤微生物量氮分别增加了 7.10%~16.04% 和 15.9%~46.88%。尾水灌溉处理脲酶活性两年间分别增加了34.92%~51.61%和0.98%~2.94%,有机质分别增加了1.11%~11.10%和6.38%~11.40%,年际间比较发现无论池塘水灌溉还是尾水灌溉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上升趋势,而尾水灌溉处理土壤有机质增幅更大。综上所述,尾水灌溉提高了稻田土壤有机质、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和脲酶活性,说明尾水回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土壤肥力,具有一定的土壤改良作用,但长期回用下的环境安全性还需要通过进一步试验确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干旱区灌溉方式及施肥措施对棉花生长季农田土壤呼吸速率及碳平衡的影响,比较不同管理措施对棉田土壤碳汇强度的影响。【方法】设置滴灌和漫灌两种灌溉方式,在棉花生育期每种灌溉方式设有机肥(OM)、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M)3种施肥处理,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定仪测定农田土壤呼吸速率,利用根去除法区分根系对土壤呼吸的贡献率,通过计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分析不同灌溉方式及施肥措施下农田土壤碳汇强度。【结果】不同灌溉方式及施肥措施下农田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随气温变化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7月中旬达到峰值,10月中旬棉花收获后降至最低。不同灌溉方式下农田土壤碳排放量为滴灌>漫灌;相同灌溉方式下不同施肥处理为NPK+OM>OM>CK>NPK。滴灌条件下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率为36.38%-58.74%,漫灌条件下为33.73%-52.03%;铃期根系呼吸贡献率最高,生育期平均为48.05%和44.31%。整个棉花生长季节,两种灌溉方式下农田净初级生产力(NPP)均为NPK+OM>NPK>OM>CK。不同管理措施下整个生育期农田土壤均表现为碳“汇”,其中,不同灌溉方式下农田碳汇强度为滴灌>漫灌,不同施肥措施为NPK+OM>NPK>OM>CK,灌溉与施肥互作条件下,滴灌方式下NPK+OM处理碳汇强度最强。【结论】在干旱区棉花生产中,采用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并实施秸秆还田等农田管理措施,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培肥地力,提高棉花产量,而且能促进土壤固碳减排。  相似文献   

12.
膜下滴灌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盐分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田间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与不同种类化肥配施对棉花干物质、产量、经济效益及土壤盐分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不施肥(对照)、常规化肥、滴灌专用肥、常规化肥+生物有机肥、滴灌专用肥+生物有机肥。结果表明:滴灌专用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和产量较滴灌专用肥处理分别增加了5.0%、1.2%和6.3%;常规化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产量较常规化肥处理提高了7.7%。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p H较未施生物有机肥处理有所降低;在0~20 cm土层,距滴头0 cm土壤电导率低于距滴头30 cm,滴灌抑制了表层盐分上升。配施生物有机肥能有效提高棉花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及产量,调节土壤p H,但是控制土壤盐分的效应不明显。从经济收益最大化来看,最佳施肥模式为常规化肥+生物有机肥。本研究可为北疆棉花膜下水肥剂一体化优化施肥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施肥及耕作技术集成对木薯地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及木薯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是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处理2)、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深耕(处理3)、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处理4)、施通用高浓度复合肥(处理5常规施肥及种植方式作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他们对木薯地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及木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及种植方式相比,不同施肥及耕作栽培技术集成处理均可提高木薯地土壤养分含量和含水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处理1的木薯产量增幅达到35.81%,差异极显著。本试验条件下,木薯最优的施肥及耕作栽培模式是技术综合集成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棉花水氮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为河西走廊棉区合理利用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2021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充分灌溉(W1)和亏缺灌溉(W2);副区为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25%有机肥+75%化肥(OF1)、50%有机肥+50%化肥(OF2)和75%有机肥+25%化肥(OF3),分析不同水分条件下施肥对棉花生育期土壤含水量、阶段耗水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及转运分配、水氮利用效率、籽棉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棉花籽棉产量和水氮利用特征受不同水肥处理及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亏缺灌溉下棉田土壤含水量、总耗水量、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籽棉产量显著下降,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适宜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能够提高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降低棉花苗期和蕾期耗水,增加花铃期耗水量,提高棉花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并促进其向生殖器官中分配。充分灌溉条件下,25%有机肥配施处理(OF1)籽棉产量最高,两年平均较单施化肥(CF)提高10.5%;50%有机肥配施处理(OF2)与单施化肥(CF)无显著差异,但75...  相似文献   

15.
新型茶园专用有机肥改良土壤酸化的综合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习惯施肥作对照,试验了新型茶园专用有机肥(以茶渣、中草药渣为主要原料)在改良土壤酸化,促进土壤养分均衡,提高茶叶产量、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综合效果.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施用茶园专用有机肥使土壤pH值比基础值提高了0.14~0.54,改良土壤酸化效果显著;而习惯施肥则使土壤pH值比基础值下降了0.27~0.40,加剧土壤酸化趋势.就土壤养分效应而言,在同等养分用量条件下,茶园专用有机肥速效养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习惯施肥,缓效养分供应能力与习惯施肥无显著差异,增加了土壤矿质元素供应.施用茶园专用有机肥可使茶鲜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金萱和英红九号产量分别增加6.4%和7.8%,增产提质作用明显.在经济效益上,施用茶园专用有机肥的净产值显著高于习惯施肥,增效幅度达6.5%~7.9%,平均每667 m2增收1249~6544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施肥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及耕层土壤水溶性盐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土壤检测,分析水溶性盐分在土壤中的移动规律。[结果]漫灌处理,4层土壤总水溶性盐总量从上到下依次递增,各层土壤水溶性盐量漫灌施肥处理均高于漫灌不施肥处理;滴灌的2个处理,0~60 cm水溶性盐总量从上到下依次递增,60~100 cm明显降低;土壤各层水溶性盐总量滴灌基施均高于滴灌追施;0~100 cm土层水溶性盐量滴灌基施高于漫灌基施。[结论]不同灌溉施肥方式以滴灌+追肥效益最高;漫灌土壤盐分从上向下淋溶明显,滴灌土壤盐分淋溶不充分,盐分在20~60 cm有积聚作用;同等条件下,施肥量越高土壤盐分残留量越大,土壤次生盐渍化与施肥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施肥是影响土壤养分、土壤生物学特性及农作物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探明西南紫色土地区冬春茬甘蓝露地栽培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对甘蓝栽培的影响,以早熟耐抽薹的2个春甘蓝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100%化肥(CK)、70%化肥+30%有机肥(T1)、50%化肥+50%有机肥(T2)及100%有机肥(T3)共4种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比处理,系统比较了增施有机肥对春甘蓝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及甘蓝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增施有机肥对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及甘蓝品质均有明显影响。同一甘蓝材料,根际土壤转化酶、β 葡萄糖苷酶、脲酶、蛋白酶、酸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表现为T3>T2>T1>CK,大量增施有机肥的处理T3、T2土壤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处理T3、T2的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也明显高于CK,以T3含量最高,而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速效氮含量则无显著差异;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此外,T3处理的春甘蓝综合品质最高,T2与T1次之。同种施肥处理下,不同甘蓝品种间的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品质差异显著。由此说明,减少化肥投入、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西南紫色土地区的土壤质量,促进甘蓝综合品质的提高,研究为生产安全优质的蔬菜产品及发展可持续农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PC机及C8051 F80X单片机的智能化滴灌及施肥管理系统能够监控不同土壤的湿度,并根据农作物对土壤的不同湿度要求,从而实现适量、适时灌溉的目的.在进行灌溉的同时,把测土配方后的肥料通过输水管道输送到植物根部,科学合理的进行水肥供给.单片机和PC机是智能化滴灌及控制施肥的核心部分,对土壤灌水量与湿度的关系、智能滴灌技术、控制系统的硬软件等部分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同时根据不同的作物对各类肥料有不同的需求率和利用率,对不同的植物采用不同的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把灌溉和施肥结合起来,可以完成对作物生长期各个阶段的肥料及水分需求进行统计,形成农业专家数据库,真正作到科技兴农.  相似文献   

19.
不同灌溉模式对设施番茄产量与土壤养分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提高设施番茄水肥利用率,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试验设置滴灌施肥与传统漫灌施肥两种模式,共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对设施番茄产量以及设施菜田土壤温度、硝态氮、有效磷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漫灌施肥相比,滴灌施肥模式能提高设施莱田土壤温度0.5~1.5℃,增产4%~35%,氮肥利用率提高2%~17%。综合节水、氮肥利用和产量3项指标,以每6d滴灌1次,灌溉定额为每次180m^2·hm^-2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水肥耦合对保护地辣椒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水肥耦合效应对辣椒保护地土壤水分的变化和灌溉水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的大小不仅与灌水量有关系,而且受作物、棚内小气候等多方面的影响。生物量愈高,吸水愈多,土壤水分消耗越多。灌水、施氮和施磷对辣椒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相近,施磷影响稍大。灌水和施肥对灌溉水利用效率的交互作用是相互拮抗的,增加灌水量可降低灌溉水利用效率,施肥能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本试验以氮磷固定在零水平,即施纯氮358.7 kg/hm2,施纯磷(P2O5)120.0 kg/hm2时,灌溉水利用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