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福建早稻主栽品种(组合)抗瘟性鉴定及共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22个早稻主栽品种进行了2a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抗谱分析和对叶瘟和穗颈瘟的鉴定。综合评定为抗病的品种有福优77、南保早、闽岩糯和中抗组合汕优82,占鉴定主栽品种的18.18%;中感以上品种18个,占鉴定主栽品种的81.82%,其栽培面积占1997年福建省早稻面积的57.24%,为稻瘟病大流行提供了最主要的基本条件,对影响病圃准确鉴定品种抗瘟性的气象和栽培因素作了分析,提出了福建省育种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3.
4.
研究了4个籼稻品种对稻瘟病稳定菌系闽选1号或闽选4号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在以感病品种矮南特为杂交亲本之一的情况下,对闽选1号菌系的抗性,菲一、双抗77015受1对显性上位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控制;双抗77023受2对显性重叠基因控制;IR29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对闽选4号菌系的抗性。菲一由1对显性基因支配;双抗77015由1对显性上位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支配.  相似文献   

5.
水稻品种慢瘟性与主要抗瘟基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水稻品种抗瘟性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六年研究,用7个不同群生理小种的稻瘟病菌稳定菌株将我省近千个水稻品种和杂交高代材料划分为54个品种类群。为深入开展品种抗性基因分析打下基础。同时提出30个抗多个小种的广谱抗性品种,供抗病育种使用。用7个稳定菌株以及我省各地分离的329个病菌单孢菌株,分别接种测定了我省栽培面积五万亩以上的32个水稻品种的抗瘟性,以判别我省主要栽培品种的抗瘟性水平,直接服务于生产。  相似文献   

7.
"八五"以来,四川省培育出了一批新的杂交稻抗病丰产品种,及时更换了已丧失抗病性的主栽品种汕优63,使四川省结束了品种单一化种植的局面,控制了稻瘟病的大发生、大流行,确保了我省水稻持续高产稳产.1997年,我们对四川省主栽水稻品种和新育成品种的抗瘟性进行了系统评价,以期为这些品种的推广利用和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稻不同组合对苗瘟、叶瘟、穗瘟的抗性均存在较大差异。应用星座图法和[0,1]多目标决策法分析各组合抗瘟性,两法结果相互吻合,并与面上大田发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9.
稻瘟病是影响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对空育131、垦稻12和松粳9号等黑龙江省部分优势品种进行抗瘟性改良是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在对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生产调查和前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稻瘟病爆发的原因、品种改良的前提和目标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常规育种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等具体改良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三个抗瘟性不同的水稻品种进行了抗性基因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大理782和云粳136对所测菌株的抗性分别受pi-ta和pi-i各一对单基因控制;雷火粳持有三对基因分别控制着所测菌株的抗性,其中两对鉴定为Pi-ks和pi-k基因,另一对与已经报导的基因型不符,本研究结果对抗病育种及筛选单基因鉴别品种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福建早稻主栽品种(组合)抗瘟性鉴定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省 2 2个早稻主栽品种进行了 2 a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抗谱分析和对叶瘟和穗颈瘟的鉴定 .综合评定为抗病的品种有福优 77、南保早、闽岩糯和中抗组合汕优 82 ,占鉴定主栽品种的 18.18% ;中感以上品种18个 ,占鉴定主栽品种的 81.82 % ,其栽培面积占 1997年福建省早稻面积的 57.2 4 % ,为稻瘟病大流行提供了最主要的基本条件 .对影响病圃准确鉴定品种抗瘟性的气象和栽培因素作了分析 ,提出了福建省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抗病育种途径 .  相似文献   

12.
对引进的中粳品种(组合)进行了比较试验,筛选出产量高、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适合无为县种植的杂交中粳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13.
双峰县中晚稻稻曲病重发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曲病是双峰县水稻生产上的常见病害,2004年稻曲病呈偏重发生,是近10a来最严重的一年。其发生特点是: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损失大。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菌源广泛存在、气候条件适宜、品种抗性不强、肥料水平较高、药剂防治不力等。稻曲病的防治应采取“调整耕作制度、选用抗病良种、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药防治”等策略,以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稻瘟菌的育性及其交配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来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标准菌株 2 539W(MAT1- 1)和 6 0 2 3(MAT1- 2 )对福建省长期保存的 118个稻瘟菌株进行了育性和交配型的测定 .结果表明 ,经长期保存的菌株仍具有性生殖能力 ,其可育菌株率为32 .2 % ,可育菌株的交配型均为 MAT1- 1.研究结果还表明稻瘟菌育性与其致病稳定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稻种微核心种质资源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3份中国稻种微核心种质资源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进行了评价。其中,抗叶瘟和穗瘟的品种分别占41.38%和78.82%。对稻瘟病抗谱在80%~90%和70%~80%的广谱抗性品种分别有19个(9.45%)和9个(4.48%),抗谱在20%~30%的品种占64.68%。有2个(0.98%)品种对白叶枯病的8个生理小种的抗性频率为75%,有6个品种(2.98%)抗性频率为62.5%,抗性频率在50%以下的品种有188个(92.61%)。其中,特青选恢和黄丝桂占兼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发现了1个抗菲律宾强致病菌株POX99的品种金溪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稻瘟病是福建水稻的一种重要流行性、灾害性病害,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曾在我省两次大爆发,一度成为严重制约我省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病害。后来通过推广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品种,抓好综合防治技术的示范和推广,有效地控制了稻瘟病的为害。然而,近年来,我省稻瘟病在部分地方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尤其是2004年局部地区的一些品种因稻瘟病为害而近绝收,造成严重损失。为此,本文浅析2004年我省稻瘟病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今后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黄淮稻区早熟水稻品种(品系)的稻瘟病抗性,对145份黄淮稻区早熟水稻品种(品系)进行连续2年的接种鉴定,并利用Pi-ta、Pi-b、Pi-km、Pi-54、Pi-5和Pi-gm 6个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进行抗稻瘟基因型检测.抗性基因在检测品种(品系)中的分布结果表明,抗性基因Pi-b分布比例最高,检出率为57.9%,其次是抗性基因Pi-km、Pi-ta、Pi-54和Pi-5,检出率分别为51.0%、42.1%、32.4%及32.4%,抗性基因Pi-gm分布比例最低,仅有4.1%.2019-2020年连续2年的人工接种鉴定结果显示,74.5%和68.3%的品种(品系)表现为感病,说明黄淮稻区早熟品种(品系)的稻瘟病抗性较差,抗病材料较少.携带抗性基因Pi-ta、Pi-b、Pi-km、Pi-54、Pi-5和Pi-gm的品种(品系),2019年抗性比例分别为42.6%、21.4%、27.7%、34.3%、27.7%和100.0%,2020年抗性比例分别为49.2%、26.2%、25.5%、32.9%、34.0%和100.0%.6个基因中,Pi-gm抗性比例最高,达到100.0%,Pi-ta次之,抗性比例达45.9%,而Pi-b最差,抗性比例仅为23.8%.黄淮稻区早熟水稻品种(品系)抗稻瘟病能力较差,需要通过聚合多个抗性基因来提高抗性,特别需要加强Pi-gm等新的抗稻瘟病基因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鉴定圃采用自然诱发方法对23个早稻区试品种进行抗稻瘟病鉴定,结果表明:稻叶瘟发病重而穗颈瘟发病轻。叶瘟表现中抗(MR)的品种有6个,占26.1%;中感(MS)的品种有13个,占56.5%;感病(S)的品种有4个,占17.4%。  相似文献   

19.
1995-2000年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与分布动态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用我国7个统一鉴别品种鉴定了1995-2000年从福建省18个县(市)采集分离的204个稻瘟病菌有效单孢菌株,共鉴定到6群25个生理小种.1995-1999年ZB群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最广,ZB13为优势小种;2000年,ZC群出现频率高于ZB群,成为优势小种群,ZC13成为优势小种.最后简要讨论了近年来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动态及鉴别品种的使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研究现状及抗病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着重在稻瘟病优势生理小种的变化动态、抗性基因、无毒基因、抗病品种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简要提出了黑龙江省稻瘟病研究及抗病育种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