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为分析干燥参数对苜蓿品质的影响,研究了热风温度对苜蓿干品中酸性洗涤不溶氮(ADIN)以及干燥温度、热风速度、处理方法和干燥时间对苜蓿干草中的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和进程增加,ADIN值呈增加趋势;对苜蓿粗蛋白变化率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热风速度和处理方式(负相关)。对苜蓿中粗纤维含量相对变化率影响程度依次为干燥温度、热风速度、干燥时间和处理方式(负相关)。对于初始含水率70.17%的苜蓿鲜苜蓿,在干燥温度140℃、热风速度0.65m·s^-1,条件下,经4min干燥,可以获得高蛋白质和低纤维高品质苜蓿干草。  相似文献   

2.
以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在薄层干燥试验台上进行了不同处理、不同热风温度、热风速度和物料初始水分的单因素薄层干燥试验,建立了苜蓿干燥特性曲线。结果表明,苜蓿叶片的干燥速度最快,是未压扁茎的3.5倍,其次为压扁茎杆,压扁切段的干燥速度与叶片的干燥速度最接近;随着介质温度升高,干燥时间缩短,介质温度分别为100、140和180℃时,干燥时间分别为8、4.5和2.5 min,可见介质温度每提高40℃,干燥时间大致缩短一半;热风速度加大使干燥时间缩短,热风速度为0.15、0.4和0.65 m.s-1时的干燥时间分别为10、5和4 min,即热风速度在临界速度以下时,提高热风速度可以缩短干燥时间;物料初始水分为74.98%、50.03%和25.43%时,干燥时间分别为4、2和1 min,即物料初始水分越低,干燥时间越短,物料的初始水分每增加25%,干燥时间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3.
刈割间隔时间对苜蓿产量、品质及越冬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不同刈割间隔时间对苜蓿产草量、品质及越冬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间隔时间对苜蓿产草量、品质及越冬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刈割间隔时间增大,苜蓿产草量增加;粗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P<0.05)上升,导致干草品质下降;其中以间隔25 d越冬率最低,仅为83.33%,极显著(P<0.01)低于其它处理。综合考虑,试验地区及同类生态地区间隔35 d刈割可获得高产草量、高品质的苜蓿干草,而且越冬率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温度型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苜蓿干草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实测值,用非线性函数模拟和分析了冷、暖型苜蓿的干草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冷型苜蓿的干草产量和品质指标(除粗脂肪含量外)均优于暖型苜蓿;在快速生长阶段,冷型苜蓿的平均生长速率较暖型苜蓿高40.7%,其累积生长量在03-28以后开始超过暖型苜蓿,盛花期的产草量比暖型苜蓿高出5.3%;冷型苜蓿的粗蛋白含量从分枝期到结荚期均高于暖型苜蓿,盛花期约高出0.8%;冷型苜蓿的粗纤维含量增速较暖型苜蓿慢,盛花期其粗纤维含量较暖型苜蓿低4.3%;冷型苜蓿的粗脂肪含量05-05(初花期)前高于暖型苜蓿,05-05后反而低于暖型苜蓿4.1%。  相似文献   

5.
苜蓿薄层干燥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薄层干燥试验台,对苜蓿进行薄层干燥试验,以探讨热风温度、干燥时间、风速等对干燥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温度、干燥时间对于燥速率影响较大,风速影响较小,并建立苜蓿薄层干燥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2002年在北京农学院农学试验站内对紫花苜蓿中苜一号各茬的株高、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苜一号紫花苜蓿全年干草总产量9582.3kg/hm2,第二茬与第一茬和第三茬的干草产量和株高存在显著差异。中苜一号苜蓿年内各茬粗蛋白含量依次是19.82%、11.70%和21.14%,第二茬与第一、三茬的粗蛋白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除第二茬苜蓿等级评价为中等外,其余两茬都为上等。苜蓿加工调制的方法不同,也会影响其营养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以5个适宜青贮的无芒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从开花开始,每隔10 d刈割1次,研究不同刈割期对试验材料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植株中的粗蛋白、粗纤维以及干物质含量受刈割时间影响;小麦植株中的粗蛋白、干物质以及开花后10 d粗纤维含量不受小麦材料的影响;小麦植株鲜草、干草和粗蛋白产量受刈割时间以及小麦材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不同干燥方式对方竹笋品质的影响,研究热风干燥、远红外干燥和微波干燥对方竹笋干含水率、色泽、复水比、感官评分、总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以及游离氨基酸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方竹笋含水率迅速下降,微波干燥下降速度大于热风和远红外干燥;随着复水的时间增加,方竹笋干复水比快速增大,直至基本不变时,复水比由大到小依次为热风干燥>微波干燥>远红外干燥;不同干燥方式方竹笋干中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热风干燥>微波干燥>远红外干燥,还原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热风干燥>远红外干燥>微波干燥;同时,不同干燥方式方竹笋干的色差(ΔE)值与鲜方竹笋相差均大于2,热风干燥方竹笋干与鲜竹笋色差最小且感官评分总分最高.可见,热风干燥虽然耗时较长,但对于方竹笋干营养、感官品质及复水性能的保持更为有利,是相对较好的方竹笋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9.
滚筒式牧草干燥机参数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分析滚筒干燥机内部的温度和气流分布,确定干燥条件对苜蓿含水率的影响。模拟滚筒干燥机内部的温度场和热风流量场分布,并在滚筒式牧草干燥机上进行苜蓿干燥试验。结果表明,在滚筒式牧草干燥机工作过程中,苜蓿与热空气间的90%热交换发生在干燥机滚筒的前半段,且适当增加滚筒长度可使热风气流呈现层流状态,有利于苜蓿段在滚筒内运动、换热和脱水。通过分析干燥参数对牧草最终含水率的影响规律,在苜蓿初始水分为78.5%时,得到合理苜蓿滚筒干燥参数组合:干燥温度为360℃,滚筒转速10r·min-1,热风速度1.8m·s-1,喂入率为25kg·min-1。研究结果为优化滚筒式牧草干燥机结构和确定合理工艺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西北荒漠灌区紫花苜蓿产量和营养品质对水肥调控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水肥组合对苜蓿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探明西北荒漠灌区紫花苜蓿合理的水肥管理模式.【方法】以不同程度水分调控水平(土壤含水量下限占田间持水量百分比)45%~55%(W_0)、55%~65%(W_1)、65%~75%(W_2)、75%~85%(W_3)为主处理,不同施氮水平(N0:0kg/hm~2、N1:60kg/hm~2、N_2:120kg/hm~2、N_3:180kg/hm~2)为副处理进行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在同一水分条件下,随施氮肥水平的提高,苜蓿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同一施肥水平下,随水分调控程度的减轻,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ADF和NDF含量呈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水肥交互作用下,苜蓿产量和营养品质对水分的响应较施肥作用的影响更加敏感,W_2N_2较W_3N_3处理全生长期干草产量增加了206.51kg/hm~2,低于W_3N_2处理,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W_2N_2处理下粗蛋白含量最高,ADF和NDF含量最低,全生长期相对饲喂价值(RFV)值最大为204.1.【结论】W_2N_2水肥调控处理组为苜蓿最佳水肥组合,有利于提高西北荒漠灌区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1.
干燥条件对苜蓿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节能型牧草四重滚筒干燥机各参数在烘干过程中对苜蓿干燥速率及品质的影响;以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可消化干物质(DDM)、干物质采食量(DMI)、相对饲喂价值(RFV)、感官评价等作为品质检测指标确定干燥过程中各参数范围。使用SAS数据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喂入量、滚筒转速、热风流量均对降水速率和苜蓿品质有显著影响。通过对干燥速率、干草品质以及感官评价的分析,确定了单因素较优水平:喂入量35 kg.min-1,滚筒转速12 r.min-1,风机流量60%。  相似文献   

12.
张宏力  谢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233-8234,8237
[目的]研究真空冷冻干燥油桃片的关键技术,寻找最佳的加工工艺和参数,为脱水果蔬产品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热风干燥产品为对照,在多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桃片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所得油桃脆片产品的各种感官品质进行比较。[结果]最佳真空冷冻干燥油桃片的条件为隔板温度25℃,桃片厚度2 mm,干燥时间15.5 h;真空冷冻干燥产品基本保持了新鲜油桃片原有的形状,且复水性、色泽以及VC的保留率均较热风干燥产品要好,其复水后的产品品质与桃片基本相同。[结论]真空冷冻干燥适合于果蔬产品的干燥,产品在色、香、味和营养成分的保持方面都较热风干燥产品好。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明星杏干燥动力学及品质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明星杏是新疆和田地区主栽制干杏品种,优化热风干燥过程和操作,提高明星杏的制干品质。【方法】 以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明星杏的干燥实验及色泽、感官指标综合评价,研究不同干燥条件对明星杏热风干燥动力学及感官品质的影响规律,提出明星杏的优化干燥温度。【结果】 在最常用的三种薄层干燥模型中,Page模型适合用来描述温度对明星杏薄层干燥过程的影响。热风温度对干燥效率(干燥时间)的影响显著。热风温度从40℃增加到70℃时,干燥时间从100 h左右减少到30 h左右。在杏干的制干生产实际中,可适当提高热风温度以缩短干燥时间,但干燥温度越高,品质指标尤其是颜色和硬度指标劣化越严重。为保证制品品质,在干燥过程中应尽量降低干燥温度。【结论】 明星杏干燥的最优温度在干燥温度的上下限范围内存在最优值,实验中最优值为50℃。  相似文献   

14.
种子在干燥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变化会出现老化现象,导致生理特性发生改变和种子活力下降,进而降低种用价值。为探讨干燥温度对苜蓿种子活力的影响,选择不同干燥温度对苜蓿种子进行干燥,分别测定了发芽率、发芽势、抗氧化酶、代谢酶及有害物质丙二醛的含量。结果表明:干燥温度为35℃时,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干燥温度,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干燥温度。脂肪酶、蛋白酶、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干燥温度。干燥温度为35℃时有利于苜蓿种子的干燥,并且能够明显提高种子活力。研究结果为能较好地说明不同干燥温度对苜蓿种子活力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苜蓿草种子的干燥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食用菌菌糠和豆渣1∶1 (w/w)混合物作为微小毛霉固体发酵培养基,探讨微小毛霉凝乳酶粉末制剂的制备工艺.制备过程包括:三角瓶固体发酵、加水提取、Al2 (SO4)3絮凝、微滤除菌、超滤浓缩、室温醇沉、40℃真空干燥等7个步骤.结果显示:凝乳酶在水溶液中的热变性为52℃左右,而在70%含水酒精中的变性温度则降至35℃...  相似文献   

16.
蕨菜人工脱水工艺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蕨菜真空干燥、常压热风及远红外干燥进行对比试验分析,得出真空干燥蕨菜与热风干燥及远红外干燥过程有相似之处,即可以分成3个阶段:初始阶段、恒速阶段和降速阶段,但真空干燥可获得较低含水量的干制品。同时分析表明:真空干燥的蕨菜其营养成分的保存率较高,粗蛋白、维生素C的含量分别是热风干燥、远红外干燥的1.6倍、5倍。通过对干燥速率、品质、能耗的综合分析拟定了较佳的干燥工况参数。  相似文献   

17.
毛竹笋热泵干燥特性及制品复重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热泵装置干燥毛竹笋 ,探讨干燥温度、切分厚度及干燥前预处理对干燥特性及制品复重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切分厚度薄且经漂烫 ,干燥温度高的毛竹笋干燥速度快 ,制品感官质量好 ;切分厚度薄且未经漂烫 ,干燥温度高的制品复重率高 .用 Logistic曲线拟合毛竹笋含水率随干燥时间变化的状态分布 ,幂函数拟合制品复重率的状态分布 ,决定系数 r2 分别达 0 .972 5和 0 .961 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对刈割后初花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分别喷洒不同浓度十二烷基硫酸钠(CK:0%、D1:0.5%、D2:1%、D3:1.5%、D4:2%、D5:2.5%、D6:3%),测定其水分含量变化和干燥后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及能量(GE)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洒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紫花苜蓿的干燥速度,并改善其干草营养品质。除D5外,其余各处理组间紫花苜蓿的CP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D5(2.5%)处理组CP含量最高(20.42%);D4(2%)NDF含量(33.77%)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除D3外,其他各处理组ADF含量显著低于CK(p0.05);CK组GE含量极显著低于其余各处理(p0.01),其中D6(3%)GE含量最高(17 671.00 J/g)。综合考虑,7个处理组中以D4(2%)处理组的干燥效果最好,能有效的改善紫花苜蓿干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