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常规栽培条件下,采用盆栽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土壤脲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在不同施氮水平下随水稻生长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高氮处理的含量最高;而脲酶活性则表现为中氮处理的整体水平高于高氮处理,施氮量在0~214.65 kg/hm2的范围内,脲酶活性随着氮素水平的升高而增强,两种水稻品种相比较,弯穗型不抗倒伏的秋光对氮素的敏感程度显著高于直立穗型抗倒伏的07425。  相似文献   

2.
花生连作严重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设连续3年冬小麦压青试验,以连作花生田为对照,研究年际间及0~60 cm剖面土层碱解氮、速效磷和土壤碳含量及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冬小麦压青对不同养分元素在不同土层深度的含量影响不同,压青3年后,0~6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和全碳含量较连作处理的增幅分别为10.47%~30.8...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利用剑麻麻茎作有机肥还田,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麻茎单独还田及配施不同用量氮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剑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加麻茎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与空白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达180.0%、46.8%、109.7%。麻茎配施不同水平尿素也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麻茎配施1/2用量尿素可显著提高土壤转化酶活性。麻茎配施1/4用量尿素明显提高剑麻叶长,分别比空白对照、单施尿素和单施麻茎处理提高60.9%、25.0%、22.5%。添加麻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尿素的施用,在添加麻茎的情况下,不需要施用全量化肥。  相似文献   

4.
枯草芽孢杆菌对植烟土壤养分含量与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枯草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对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以及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后的土壤养分与酶活性间的关联性,以K326为材料,开展了枯草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不同用量研究。结果表明:烤烟移栽以后,(1)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碱解氮和有效磷、钾含量则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规律,且烤烟移栽后45 d达到最大值;(2)土壤脲酶活性呈现由低到高的变化,移栽后90 d达到最大值;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低-高(60 d)-低-较高(90 d)"的规律性变化;蔗糖酶活性出现"较高-低(60 d)-高(75 d)-高(90 d)"的规律性变化;(3)通过土壤酶活性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钾含量间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土壤脲酶活性在移栽后45 d对有机质和碱解氮,以及移栽后60 d对速效磷和钾含量影响最大;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在移栽后60 d和75 d,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及速效磷和钾的含量影响最大。植烟土壤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有着良好的效果,不同生长阶段土壤养分与酶间相互作用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秸秆还田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扬麦25为材料,于2018-2019年度和2019-2020年度设计水稻秸秆直接还田、草木灰还田和秸秆不还田(对照)3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稻茬冬小麦产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氮素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试验年度草木灰还田处理的土壤氮素含量在0~20 cm土层显著高于秸秆还田处理和秸秆不还田处理,其土壤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较秸秆不还田处理均显著提高,同时草木灰还田处理下0~60 cm土层土壤蔗糖酶活性也显著提高;两个试验年度秸秆直接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20 cm土层显著高于草木灰还田处理和秸秆不还田处理,同时秸秆直接还田处理下0~40 cm土层土壤脲酶活性也显著提高。两个试验年度草木灰还田处理对冬小麦的增产效果最佳,分别较秸秆不还田处理增产13.65%和6.70%,主要原因在于穗数的增加。综上,草木灰还田对土壤养分与生理活性的提高以及冬小麦增产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适宜滨海稻区的秸秆还田技术,以盐丰47为材料,研究不同秸秆还田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粳稻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提高了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且秸秆还田增施腐熟剂处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程度更高。秸秆还田增施腐熟剂处理的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秸秆不还田处理两年平均增加8.45%、13.64%、12.28%、8.66%、18.66%。秸秆还田较秸秆不还田两年平均增产1.72%,且主要是增加水稻的每穗实粒数和总颖花量进而影响产量的。秸秆还田对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影响不显著,提高了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秸秆还田增施腐熟剂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水稻产量效果最佳,可作为滨海稻区秸秆还田措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钙肥对瘠薄红壤旱地花生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同时为优化花生生长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 湖南长沙选取红壤瘠薄旱地以及3个不同粒型大小花生品种(大粒湘花2008、中粒湘花55、小粒蓝山小籽),运用土 柱试验栽培法,设置施钙肥(CaO)和不施钙2个处理,对花生主要生育期的根际、0~20cm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试与 分析。结果表明:在缺钙酸性土壤下,施钙能提高所有品种、各时期(成熟期略有不同)、各土层花生土壤的pH值, 调节土壤过酸强度;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蓝山小籽>湘花2008>湘花55);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湘花55>湘 花2008>蓝山小籽);更好地提高大、中粒型品种土壤有效钾含量;降低大、中粒型品种土壤有效磷含量。因此,在 氮、磷、钾营养元素充足,钙元素缺失的土壤下,增施石灰钙肥,既可降低土壤酸度,又能提高有机质、碱解氮、有效 钾含量,却降低速效磷含量,在缺钙酸性土壤花生生产中施用石灰时应增施磷肥,从而保障花生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8.
在大蒜—水稻轮作模式典型区,以大蒜秸秆为研究对象,研究无秸秆还田(CK)、秸秆1倍焚烧还田(A1)、秸秆2倍焚烧还田(A2)、秸秆1倍翻压还田(B1)、秸秆2倍翻压还田(B2)、秸秆3倍翻压还田(B3)对土壤培肥和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期,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都显著高于CK;在水稻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都显著高于CK;秸秆还田比CK增产,其中秸秆翻压还田各处理增产显著,秸秆3倍翻压还田(B3)增产效果最好,比对照增产18.84%;秸秆翻压还田培肥效果较好,尤其在拔节期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增加,导致其茎鞘物质输出率、茎鞘物质转换率较高,从而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9.
施肥对橡胶人工林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橡胶人工林土壤脲酶活性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施肥的关系。结果表明∶橡胶人工林0~20cm 土层的脲酶活性显著高于20~40cm 土层的;相同土层的根际土脲酶活性高于其非根际土的;短期内不同施肥量对橡胶树未施肥区0~20cm 土层的根际土与非根际土脲酶活性影响较显著,而对2040cm 土层影响不显著。不同培肥方式的土壤脲酶活性强弱依次为∶有机无机肥配施土壤、不施肥土壤、单施化肥土壤、压青穴底部土壤。胶园土壤剖面脲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相应减弱,经多年培肥的土层的脲酶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石灰与生物炭对酸化土壤改良及花生氮营养的作用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石灰、生物炭单施与配施对酸化土壤性质、花生氮素吸收利用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单施石灰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和交换性钙含量,花生植株氮吸收量和收获指数显著增加13.1%和4.6%,花生生物量和产量显著提高11.7%和16.1%;单施生物炭显著增加了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和土壤碳氮比,但对花生氮吸收量、生物量和产量无显著影响;表明酸性土壤明显抑制了花生生长,单施石灰促进花生生长及氮高效利用效果优于生物炭。石灰与生物炭配施后,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交换性钙含量及碳氮比更协调,花生植株氮吸收量、氮利用率、生物量和产量均得到进一步提高。所有处理中,4500 kg/hm2生物炭配施450 kg/hm2石灰处理的花生植株氮吸收量、氮收获指数、氮利用率、生物量及产量最高,分别比CK增加30.7%、8.7%、5.7%、27.6%和35.8%。因此,4500 kg/hm2石灰和450 kg/hm2生物炭配施是酸性土壤改良、氮素高效及花生高产栽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周雪峰  蒋鹏  谢小兵  邹应斌 《作物研究》2013,27(2):108-112,138
于2009~2011年,在湖南长沙进行双季稻不同栽培方式("三定"栽培、免耕摆栽、传统栽培)定位试验,研究了双季稻不同栽培方式对冬闲期稻田杂草生长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栽培相比,"三定"栽培和免耕摆栽方式下冬闲期杂草的密度、单株干重和单位面积生物量以及土壤表层(0~5cm)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较高。其中,冬闲期杂草单位面积生物量、单株干重、单位面积密度与土壤表层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冬闲期杂草在双季稻稻田土壤养分循环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种植水稻对陕北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筛选适宜陕北地区种植的耐盐渍水稻品种,进一步探索陕北盐碱地改良利用方式,以陕西省定边县堆子梁镇营盘梁村土地开发项目为契机,开展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种植可以显著改善盐碱地表层(0~20 cm)土壤的理化性质,表层土壤pH值和含盐量较未种植水稻前分别降低5.7%和25.5%,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则分别提高117.3%、45.9%、27.7%和67.3%。另外,种植不同水稻品种对盐碱地土壤酸碱度和含盐量影响基本无差异,但对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水稻收获后,种植东稻4号的土壤全氮、有效磷含量最高,种植宁粳28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隆优619产量较宁粳28、东稻4号分别提高4.96%和42.78%。  相似文献   

13.
对两种黑斑蛙养殖模式即黑斑蛙精养和稻蛙共生进行田间对比试验,旨在比较分析两种模式下的稻田土壤肥力、生物酶活性变化特征,并与水稻单作进行经济效益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黑斑蛙精养田相比,进行稻—蛙共生的稻田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均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87.5%、28.4%、10.0%、120.7%,而全氮、有效磷、有机质却低于精养田(p<0.05),分别减少了41.6%、66.7%、41.3%;但两种模式的C/N无明显差异.在土壤生物酶活方面,精养田土壤中的中性磷酸酶、脱氢酶和脲酶均明显高于稻蛙田(p<0.05),分别提高43.4%、65.9%、62.6%.水稻单作模式一般利润为1650元/公顷左右,而两种黑斑蛙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水稻单作,其利润分别为297750、119250元/公顷,三者的产投比分别为1.99、1.60、1.18.从经济效益看,精养模式明显高于稻蛙共生模式,但从养殖管理和风险管控而言,稻蛙共生模式操作更为稳当,且经济效益较水稻单作仍较为可观,可在确保粮食安全前提下,有效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实现保产增收、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4.
施用海藻酸复合肥料的双季稻产量和氮磷肥料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华南大田双季稻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普通复合肥、海藻复合肥、80%普通复合肥和80%海藻复合肥,研究海藻复合肥减施条件下对双季稻产量、肥效、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残留及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复合肥能够提高水稻有效穗和稻谷产量,晚稻海藻复合肥较普通复合肥有效穗增加14.5%,早稻稻谷增产7.6%,晚稻增产5.1%,均达显著水平;而80%海藻复合肥与普通复合肥相比稻谷产量无差异。海藻复合肥能够提高氮肥和磷肥偏生产力。与常量施肥相比,减量施氮肥和磷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6.1~8.5 kg/kg和15.2~21.4 kg/kg,氮和磷吸收效率分别提高11.3~19.7和12.0~19.8个百分点,均以80%海藻复合肥处理最高。减量施肥显著降低20~40 cm土壤硝态氮的含量。海藻复合肥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蔗糖酶、脲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肥力综合得分为80%海藻复合肥>海藻复合肥>普通复合肥>80%普通复合肥>CK。在华南双季稻种植条件下,与普通复合肥相比,海藻复合肥减肥20%具有较好的稳产效应,但是周年氮磷养分平衡表现为亏缺,建议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及目标产量制订减肥措施,以保持土壤肥力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以江西省水稻生产上推广的几个超级早稻、超级晚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不同超级稻品种产量形成、干物质生产及其氮素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同一栽培条件下,不同超级早、晚稻品种间干物质生产与转运、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存在一定的差异,生产100 kg籽粒所需的氮量差异不大。相关分析表明,超级早、晚稻总干物质积累量、茎叶干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与其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适宜在江西地区种植的超级早、晚稻品种分别为陆两优996、金优458和钱优1号、天优华占。  相似文献   

16.
冷浸田双季稻品种和栽培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宜于冷浸田栽培的双季稻品种和高产栽培方式,2009年早晚两季在湖南宁乡县、永兴县和桃源县进行了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双季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品种间差异显著,3地点平均产量早稻以陆两优996最高(5.68 t/hm2),晚稻以天优华占最高(5.61 t/hm2);(2)双季稻不同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显著,3地点平均产量均以垄厢栽培最高,早稻和晚稻分别为5.52 t/hm2和5.81 t/hm2;以传统栽培方式最低,平均产量分别为4.75 t/hm2和5.25 t/hm2。由此可见,选用适宜于冷浸田的双季稻品种,采用垄厢栽培方式有利于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俞斌  李新敏  陈哲雯  吴俣 《中国稻米》2023,29(1):131-133
针对超级早稻中组143播种量略高、分蘖力中等的问题,本试验设置3个播种量和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播种量和施氮量对其机插栽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与平均产量成正相关,产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与平均产量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施氮量210 kg/hm2时平均产量达到最高值,高于此施氮量产量反而下降;播种量和施氮量双因子互作条件下,适量播种和适当增加氮肥用量有利于中组143机插获得高产,反之不利于高产,播种量120 g/盘、施氮量210 kg/hm2时平均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在重建不同厚度黑土层的定位模拟试验区开展免耕玉米大豆轮作试验,设置3个黑土耕层厚度,分别为10、20和30 cm,重点研究耕层厚度对玉米生育期内关键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乳熟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酶活性及其速效养分的差异。研究表明,不同生育期不同耕层厚度的玉米农田土壤脲酶活性变化差异不明显;土壤蔗糖酶活性变化差异显著;土壤磷酸酶活性在同一生长期不同耕层厚度差异明显,磷酸酶对耕层厚度的反应更为敏感。相同耕层厚度中不同土层深度间酶活性也有明显差异,0~10 cm土层的酶活性高于21~30 cm土层酶活性。乳熟期玉米根际土壤的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均在10 cm耕层厚度中活性最强。不同耕层厚度处理时,玉米农田土壤的根际土壤酶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30 cm耕层厚度速效氮含量根际土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差异,根际土的速效钾含量均低于非根际土。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生态和施肥条件下超级稻干物质积累、干物质空间分配等特性,以牡丹江28(V3)为对照,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适宜种植、生产面积较为突出的超级稻品种龙稻5号和松粳9号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品种在不同肥力条件下干物质积累表现为低氮处理小于高氮处理,不同试验地区,超级稻干物质积累的变化规律相似,中后期干物质积累较快,总体表现为“前小、中稳、后高”的积累特征。水稻干物质在0~100 cm的空间范围内分布比较均匀,龙稻5号和松粳9号中上层干物质量大,单茎物质储存量明显高于牡丹江28。水稻茎秆各层干物质量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同一肥力不同品种间各层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底层是牡丹江28>龙稻5>松粳9,其余各层均表现为松粳9>龙稻5>牡丹江28。相同品种配合不同肥力的条件下,各层穗干物质积累量整体呈现低氮处理小于高氮处理现象。较高的穗粒数和结实率是超级稻高产的主要原因,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超级稻品种都表现出较高的喜肥和耐肥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