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鲫属中上层鱼类,生长比普通鲫鱼快,肉质优于鲢鱼,易捕捞,病害较少,它兼有鲢、鳙、鲫鱼的食性,仔鱼以浮游动物为主;稚鱼除浮游动物外,兼食眼虫、绿藻;幼鱼至成鱼主要食浮游植物,还食底栖生物、腐植碎屑、瓢莎、浮萍和细草等.将它和草、鳊鱼混养,可以充分利用天然饵料.白鲫的生长比普通鲫鱼快,耐缺氧能力比白鲢强.水中溶氧量为1.52mg/升时,鲢鳙鱼都要浮头,0.43mg/升时,鲢鱼就要窒  相似文献   

2.
鳙的摄食习性及人工投饵精养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养鱼》2004,(12):71-71
鳙(Aristichthys nobilis)是我国特有的淡水经济鱼类,俗称花鲢、胖头鱼、大头鱼、黄鲢、黑鲢、麻鲢等。作为我国“四大家鱼”之一,鳙历来是我国池塘养殖的主养和配养品种,具有很高的养殖产量,现已被引种至50多个国家和地区。鳙生活在水域的中上层,行动比较迟缓,性情温驯,生长快速,容易捕捞,因而也是我国湖泊、  相似文献   

3.
亲鱼的饲养     
饲养亲鱼的目的,是为繁殖鱼苗提供合格亲本。因而,必须根据亲鱼的习性、食性、不同季节食量的变化和性腺发育等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科学饲养亲鱼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合理放养、投喂食料(施肥),调节水质。亲鱼的放养密度,多以鱼体重计算,每亩池塘放养的鱼总重以100—150公斤为宜。亲鱼可以混养:主养草亲鱼的池塘,可搭配10—15%的鲢(鳙)亲鱼;主养鲢亲鱼的池塘,可搭配10%的鳙鱼;主养鳙亲鱼的池塘,可搭配10%的鲢亲鱼;主养青亲鱼的池塘,可搭配10~15%的鲢(鳙)亲鱼。  相似文献   

4.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是我国特有鱼类, 已被引入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并产生了自然杂交种, 而在我国鲜有自然杂交的报道。为了解鲢鳙杂交鱼的形态差异和生物学特征, 本研究对鲢、鳙及其杂交鱼(鲢♀×鳙♂)的外部形态特征、体表色泽、色素细胞、部分器官和骨骼形态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显示, 在 18 个可数性状中, 6 个性状与鲢、鳙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其平均杂种指数为 72.2, 略偏向父本鳙; 而在 39 个可量性状和框架性状中, 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均显示杂交鱼与双亲具有明显的形态区分, 但杂交鱼的形态更接近母本鲢, 形态差异主要集中在头部和背鳍前的躯干特征性状。杂交鱼的体表和腹膜色泽介于鲢、鳙之间, 但与鲢更为接近, 而鳞片的黑色素细胞数量显著高于鲢(P<0.05)。此外, 杂交鱼的鳃耙形态与鳙相近, 而与鲢有较大区别; 杂交鱼的后鳔呈独特的三角形, 其形状和大小与鲢、鳙具有明显差异; 杂交鱼的大多数骨骼形态与鲢相似, 而骨骼大小表现为亲本的中间型。本研究可为鲢鳙杂交子代的生物学特征、在移居地的生态适应性和我国鲢鳙的种质保护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降低养鱼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是多年来养殖单位普遍追求的目标。由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受养殖方式、方法及技术水平等条件的制约,若想实现亦并非易事。本文根据各地经验及在养殖生产中的体会,谈谈怎样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效益的问题。 一、养殖当地喜爱的优质品种 根据本地区消费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人们喜爱的优质品种养殖,是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关键。目前鲤、鲢、鳙、草鱼当家品种仍是北方地区的主要养殖对象,鲫鱼、团头鲂因肉鲜味美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价格则优于鲤、鲢、鳙、草鱼。名特优鱼类:诸如罗非鱼、淡水白鲳、南方大口鲶等,不太适合高寒地  相似文献   

6.
鳙、鲢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有关它们的鳃耙(方秉文)、鳞片、咽骨、咽齿(朱元鼎;王应天等)和消化道(倪达书和蒋燮治;林浩然)结构的研究,过去曾有一些报道,孟庆闻和苏锦祥对白鲢作了系统的解剖。1958年秋季,我们在杭州上城河利用鳙(Aristichthys nobil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得到鳙、鲢杂交种,杂交子裔大多生长发育良好。为了对鳙、鲢杂交种作进一步的了解,近年来,我们就杂交种和鳙、鲢纯种的外部形态、骨骼、消化道及鳔等进行形态学的比较研究。杂交种在部分养殖场已经试行生产,因此先作这样的基础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对这一新品种的研究是有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富营养化条件下巢湖主要鱼类对饵料资源的利用情况及对环境的影响,于2007年5~9月粗略观察了鲢、鳙的食物组成,在10~11月用个数组成比例和重量组成比例定量分析了鲢、鳙的食物组成,测定了其生长指标,并结合巢湖历年鱼类渔获量统计资料,分析了巢湖鲢、鳙渔获量变化的趋势和原因.结果表明: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巢湖的鲢、鳙都以蓝藻为主要食物.其中,在5~9月份鲢、鳙的食物几乎全部是蓝藻,仅有零星浮游动物出现;在10~11月份,鲢、鳙食物中微囊藻占个数组成比例和重量组成比例的95%以上,而浮游动物很少.生长指标测定表明:以蓝藻为主要食物的巢湖鲢、鳙生长很快,主要捕捞个体的2+龄鳙平均体重为(2 685±551)g,2+龄鲢为(2 278±527)g.渔获量统计资料显示:巢湖鲢、鳙渔获量维持在较低水平,1989~2007年平均波动在(231.60±123.60)t,仅占总渔获量的(2.40±0.58)%.分析认为: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巢湖鲢、鳙主要摄食微囊藻,并且生长很快.巢湖中捕食鲢、鳙的凶猛鱼类很少,而富营养化导致的蓝藻经常性暴发为其提供了充足饵料,因此具备发展鲢、鳙的良好生态条件,但苗种放养量不足导致其渔获量较低.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滤食性鱼类的消化生理指标及其生态适应性,2005年1-10月,调查了太湖梅梁湾生物控藻围栏中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比肠长和比肝重指数的动态变化,分析了比肠长和比肝重与温度、体长、体重以及饵料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鲢、鳙比肠长和比肝重的季节变化都非常明显,比肠长均值分别为9.66和5.73,夏季的比肠长均明显增大。总的来看,鲢的比肠长和季节变化幅度均大于鳙,表明在滤食和消化浮游植物上,鲢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鲢、鳙的比肠长与水温显著正相关(鲢P<0.01;鳙P<0.05),而与体长、体重以及饵料组成的相关性不显著;温度导致的摄食强度变化应是鲢、鳙比肠长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鲢、鳙的比肝重均值分别为1.57%和1.91%,鳙的比肝重明显大于鲢,这可能与鳙摄食更多的浮游动物有关;鲢、鳙的比肝重与温度、体长、体重以及饵料组成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表明生物个体的形态特征与其所利用的资源环境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是滤食性鱼类,具有净化水体的作用。从2007年开始,贵阳市每年向红枫湖投放500万鲢、鳙进行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为了分析红枫湖鲢、鳙对饵料资源的利用情况,在2010年10-11月研究了鲢、鳙的摄食强度,在2011年5-6月研究了鲢、鳙的摄食强度、食物组成及比例等方面。结果表明:鲢、鳙的总摄食率分别为98.00%、96.93%;冬季鲢、鳙的饱满指数范围分别为44.13~99.79%、46.12~127.00%,春季鲢、鳙的饱满指数范围为53.27~245.14%、49.94~234.32%,鲢、鳙春季的饱满指数显著高于冬季。在食物组成上,鲢的肠道有36种藻类,鳙的肠道有31种藻类。从个数比例来看,鲢、鳙食物中浮游植物占个数组成比例的99%以上,浮游动物很少;但从重量比例来看,浮游动物在鲢、鳙体内分别占(50.993±2.214)%、(90.799±2.321)%。选择性指数E表明鲢对蓝藻门的浮游植物有较大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长江、珠江水系鲢、镛的性成熟速度及其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思发  王瑞霞 《水产学报》1990,14(3):189-197
在上海与广东两地的池塘中,对4种不同繁育群体鲢、鳙,即长江天然繁殖鲢、鳙,长江流域人工繁殖鲢、鳙,珠江天然繁殖鲢、鳙,以及珠江流域人工繁殖鲢、鳙,从二龄(1~+)起至四龄,逐年观察不同群体在各龄期的性腺发育状况及催产结果,发现在广东培育的比在上海培育的早一年成熟,这与天然环境里珠江鲢、鳙比长江鲢、鳙早成熟一年一致;而在同一饲养环境里,长江天然繁殖鲢、鳙与珠江天然繁殖鲢、鳙同时成熟,长江人工繁殖鲢、鳙与珠江人工繁殖鲢、鳙同时成熟,表明环境因子在不同繁育群体的性腺发育速度上起决定作用。人工繁殖鲢、鳙同天然繁殖鲢、鳙同时成熟则表明在无近交情况下,人工繁殖不会导致早熟。据推算,鲢发育成熟约需20000度日的总热量,鳙发育成熟约需26000度日的总热量。  相似文献   

11.
李泽湘 《内陆水产》2002,27(5):30-30
传统养鱼,从夏花养成食用鱼的周期,鲢、鳙、鲤、鲫鱼一般要2年,草鱼、罗非鱼要3年。近年来,各  相似文献   

12.
马庆华 《河北渔业》2006,(12):35-36
2004年本人在73081部队农副业生产基地进行了建鲤套养鲢、鳙的试验,经过近6个月的精心饲养和科学管理,收获建鲤14 865 kg,鲢、鳙1 725 kg,草鱼1 350 kg,鲫鱼190 kg.总收入130 084元,总成本80 640元,共盈利49 444元,投入产出比1:1.61.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饵料生物组成及季节变化,分析了2016年7月-2017年3月在长江宜昌江段及东洞庭湖不同季度采集的84尾鲢和65尾鳙的肠道内含物。结果显示:鲢、鳙在长江宜昌江段摄食的饵料生物种类分别是55种和48种,在东洞庭湖分别是55种和43种。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鲢、鳙的主要饵料生物均为枝角类。鲢、鳙食物组成呈现季节变化,鲢在长江宜昌江段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主要饵料生物分别是硅藻门、枝角类、枝角类和硅藻门,在东洞庭湖分别为枝角类、蓝藻门、枝角类和桡足类;鳙在长江宜昌江段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主要饵料分别是枝角类、枝角类、枝角类和硅藻门,在东洞庭湖分别为枝角类、枝角类、枝角类和桡足类。  相似文献   

14.
由于鲢、鳙食物链短,生长迅速,可以有效地利用水域的天然饵料,加之经济价值较高,起捕较易,目前,已成为我国东北地区湖泊、水库的主要养殖对象。许多湖泊水库的渔业实践证明,放养鲢、鳙,是发挥湖泊、水库鱼产力,提高鱼产量的重要途径。在一些渔业先进的山谷型水库,如海龙、朱隈,时家店等,鲢、鳙产量占总鱼产量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太湖鲢、鳙的食物组成及渔获量变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食物组成分析,并结合多年渔获量统计和环境监测资料,就太湖鲢、鳙鱼渔获量变化的原因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9~12月份期间,微囊藻约占鲢、鳙食物体积比的90%以上;鲢、鳙渔获量在1983~2004年期间波动在(1305.4±380.0)t,占鱼类总产量的(7.18±3.32)%,其中仅1984、1985年接近2000 t。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太湖鲢、鳙鱼主要摄食微囊藻。影响其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苗种放养量不足、捕捞强度过高和富营养化提供了充足饵料。提高鲢、鳙放养量,不仅可以利用富营养化条件下的微囊藻饵料资源,而且可以抑制太湖蓝藻暴发。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几种主要的、大众化的淡水养殖品种有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鲫鱼、鲤鱼、罗非鱼和南方鲇等。下面就以上几种鱼类目前的苗种质量情况作一个概括,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进它们的质量现状。 一、几种鱼类的种质现状 (一)青、草、鲢、鳙“四大家鱼” 1958年“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成功是我国的水产养殖划时代的里程碑事件,一改以往从大江大河捕获“江花”的传统做法,通过人工繁殖可以极大的满足当初水产养殖对水产苗种的巨大需求。但是,经过40多年的人工繁殖生产,许多养殖单位所用的繁殖亲本,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换,近亲…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翘嘴鲐、鲢和鳙放养密度相同(分别为1200、100和50尾亩)与不同放养密度的江黄颡鱼(分别为210、325和375尾/亩)的混养试验,结果表明:上海地区以翘嘴鲌白为主体鱼,配养鲢、鳙,套养江黄颡鱼的适宜养殖模式为每亩放养翘嘴鲴1 200尾,江黄颡鱼325尾,鲢100尾,鳙50尾.  相似文献   

18.
技术交流     
渔药安全使用警示 1.菊酯类杀虫药:水质清瘦,水温低时(特别是20℃以下),对鲢、鳙、鲫毒性大;如沿塘边泼洒或稀释倍数较低时,会造成鲫鱼或鲢鳙鱼死亡。虾蟹禁用。  相似文献   

19.
2004-2005年间对碧流河水库鲢、鳙进行取样调查分析,对渔获物中鲢、鳙的年龄、生长、回捕率及可捕群体的资源量进行了初步探讨。渔获物中鲢由Ⅱ-Ⅷ龄组成,以Ⅳ、Ⅴ龄为主;鳙由Ⅱ-Ⅸ龄组成,以Ⅳ、Ⅴ、Ⅵ龄为主。水库中鲢、鳙基本上是匀速生长。回捕率鲢为7.78%、鳙为5.09%。可捕群体资源量鲢为3.35×10^5kg、鳙为4.5×10^5kg。适宜的捕捞规格为鲢1.5-2.0 kg、鳙2.0-3.0 kg。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淡水主养品种是鲤鱼,为了提高池塘利用率,增加收入,养殖户常套养白鲢(鲢)、花鲢(鳙)、鲫鱼或草鱼等,为了探索适宜的套养模式,获取最大收益,作者对鲤鱼精养池塘套养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