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鳖“烂颈病”病因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病中华鳖颈部组织逐渐变硬、坏死,呈化脓性溃烂。从典型病鳖颈部病灶上分离、提纯培养 得到一株细菌,经细菌学鉴定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该菌经人工感染健康中华鳖,出现与自然病鳖基本一 致的病理症状,接种健康鲫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病菌对丁胺卡那霉素、氧氟沙星、 恩诺沙星高度敏感。采取3 g/m~3水体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及在饲料中添加丁胺卡那霉素,按每天15mg/kg 鳖体 重,连续用药5d 后,能有效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2.
《河北渔业》2008,(7):66-66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保定市畜牧水产局接到许多求购中华鳖苗种的电话,经与该市的中华鳖繁殖场联系,得知今年的中华鳖稚鳖、鳖卵销售火爆,一些订单已至8月下旬,除了省内养鳖基地互通有无之外,有30%销往浙江、云南、山东、河南等地.价格也创2000年以来新高,3g以上的稚鳖每只售价达5.5元,4g以上达到6元/只;受精卵也高达3.5~5.5元/枚,市内的各个苗种孵化场盈利颇丰。  相似文献   

3.
中华鳖穿孔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其主要症状是体壁溃烂穿孔。本试验分别测定了患穿孔病中华鳖和健康中华鳖血清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球蛋白、白蛋白、肌酣、尿素氮、葡萄糖、钠、氯、钙等10项指标。测试结果表明,病鳖血清谷草转氨酶、葡萄糖、钙的含量都非常显著高于健康鳘,而尿素氮、钠、氯都显著低于健康鳖。这些血清特性变化表明,病鳖的肝、肾、心等发生了严重的病变.揭示了中华鳖穿孔病血清病理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产》2012,(1):43-43
2011年,广东以中华鳖为主要品种的鳖类市场迎来了一个极为罕见的牛市行情,鳖业从业者获利颇丰。商品鳖类价格全年一路走高,到年底,普通规格中华鳖市场价格上涨到30元/500克以上,而普通规格中华鳖养殖生产成本只有15元/500克。该行情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一是生产萎缩,由于长时间全行业亏损导致种鳖苗繁育、投苗量和商品鳖养殖规模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5.
杨洋  李航 《内陆水产》2009,(8):12-14
今年入夏以来,江西、湖南等传统甲鱼苗产区中华鳖蛋、苗价格一路下滑。有“中国甲鱼之乡”美誉的湖南省汉寿县,中华鳖苗售价普遍在2元/只以下,江西中华鳖蛋也再次跌入历史低谷,售价仅0.3元/只。业内人士预言江西、湖南等传统甲鱼苗蛋将遭遇最大寒流。他们表示此次鳖苗全线跌价除了2007年商品鳖市场跳跃式发展,市场消化不了之外,江西、湖南等传统甲鱼苗产区还面临着北方黄河鳖、江浙日本鳖以及台湾鳖的强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中草药用来防治鳖病,不但具有抗菌,抗病毒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功效,而且安全可靠,长期使用无毒副作用,较难形成耐药性,对中华鳖的健康养殖和商品鳖品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应用中草药防治鳖病越来越广泛,在养殖生产中应用中草药对水体进行直接泼洒消毒...  相似文献   

7.
中华鳖七群体体形和腹部黑斑图案的差异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思发 《水产学报》2004,28(1):15-22
对我国中华鳖代表性7个地方群体的成鳖阶段和后备亲鳖阶段的体形和腹部黑斑图案进行了,比较和分析。(1)把包括背甲周长、背甲宽、裙边后侧宽等16个参数转化为以背甲长为基数的15项比例性状进行多元函数分析。聚类分析表明,太湖鳖和崇明鳖较近,黄河鳖和淮河鳖较近,洞庭湖鳖和鄱阳湖鳖较近。主成份分析表明,把7群体一起分析的绘图,相互覆盖较多,不易分清:若是取3个群体,如对黄河鳖、洞庭湖鳖及太湖鳖分析绘图,则趋同性和趋异性十分清楚。判别分析表明,7群体的判别准确率在44%~73%之间,黄河鳖群体的判别准确率最高;(2)裙边宽厚度是中华鳖的重要经济指标。黄河鳖、淮河鳖及洞庭湖鳖的裙边均较宽而厚,其裙边后侧宽/背甲长之比超过7群体总平均值1~4.6个百分点;(3)中华鳖体色存在群体间固有的差异。首先表现在腹部的黑色斑块的有无和多少上,在后备亲鳖阶段,黄河鳖腹部全白的比例达100%,洞庭湖鳖和鄱阳湖鳖及淮河鳖腹部全白的比例在80%~90%;太湖鳖、崇明鳖及台湾鳖腹部全白的比例仅12%~22%。其次表现在腹部黑色斑块的出现频率和黑色程度有从黄、淮河流域和长江中游水域向长江下游水域及台湾增高、增强的明显趋势。黄河鳖、淮河鳖、洞庭湖鳖及鄱阳湖鳖是为“玉鳖”群,太湖鳖、崇明鳖及台湾鳖是为“花鳖”群。中华鳖腹部黑色斑块图案,是既受遗传控制,也受环境影响,还受遗传-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表型。  相似文献   

8.
对大陆中华鳖苗与台湾产鳖苗的生长,成活率及饲养效益等进行了比较。在同等条件下,经175天饲养,大陆中华鳖苗平均体重41.26g,台湾产鳖苗平均体重50.45g,台湾产鳖苗比大陆中华鳖苗生长速度快22.29%;大陆中华鳖苗平均成活率为77.12%,台湾产鳖苗为62.56%,前者高出后者14.56个百分点。饲养效益:大陆中华鳖苗比台湾产鳖苗平均每kg综合效益高14.35元。  相似文献   

9.
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具有典型腐皮病症状的中华鳖体中分离到P—1、P—2两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对健康鳖均产生了较强的致病力,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的症状,从而证实这两株菌株是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菌。经对菌体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进行鉴定,证明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0.
中华鳖腐皮病的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养鳖业在全国各地迅速盛行起来,鳖的高密度养殖,高蛋白饲料投喂易造成水环境恶化,同时许多养鳖场忽视了防病措施,鳖的传染病日趋严重,发病率极高,中华鳖腐皮病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该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而以春季居多。我们对该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为了了解病原菌对中华鳖的致病过程及致病机理,对自然发病的中华鳖的肝。肾、脾等三种器官进行了解剖学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与健康鳖的相应器官组织进行了比较。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自然发病鳖与健康鳖均来自徐水县甲鱼场。(2)方法将…  相似文献   

11.
张邦杰 《水产科技》1999,(5):15-18,22
华南地区的土池常温养鳖利用自然赋予的地理优势,投入少,收益快,可塑性大,应变力强。1998年平均成本60~64元/kg,投入产出比1:1.41。在水产市场普通疲弱,售价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大部份的养鳖场(户)还是有利可图。提出增加科技含量,推行健康养殖,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发展中华鳖品牌与进口鳖抗衡,确保在诸多养鳖模式的质量、价格与品牌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土池常温养鳖业应仍是有所作为莳饲养业。  相似文献   

12.
中华鳖白底板病危害是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主要危害100克以上的幼鳖、成鳖及亲鳖,发病率、死产率都很高。笔者在对中华鳖白底板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发现,使用某类型杀虫药与其它药物组方后,对治疗早、中、晚期中华鳖白底板病有良效。为此,笔者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治疗实例进行归纳总结,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温室甲鱼咽喉炎的发生和流行比较严重,对甲鱼养殖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甲鱼咽喉炎的具体症状:1.病鳖发病刚开始,表现为食量减少,在食台上精神不振;2.微呈喘气状;3.池中病鳖爬墙、打水或倒游;4.颈部红肿,有时口鼻出血;5.腹甲呈纯白色的贪血状态;  相似文献   

14.
鳖在放养前的挑选和药物防病伍惠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鳖的学名是中华鳖,俗称甲鱼、团鱼,它是名特优水产品中的主要养殖对象。近年来,国内养鳖生产发展很快。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水质控制不好,防病措施不力等原因,鳖病时有发生,个别地区、个别养鳖场鳖病...  相似文献   

15.
中华鳖白底板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龙辉 《内陆水产》2002,27(12):30-31
中华鳖白底板病(亦称出血性肠道坏死病)是近几年发生的对中华鳖养殖业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一旦发生往往很难控制,所以又有甲鱼癌症之称。笔者由于工作的关系近几年来走访过海南、广东、广西、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河南等地千余家养鳖场,经常碰到此病,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和思考,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1白底板病流行情况及危害白底板病主要危害成鳖、亲鳖和200克左右的幼鳖。肠道出血,肝脏肿大,呈灰白色,有星状出血点,胃肠粘膜组织坏死,腹腔积水是该病的主要症状,目前该病已在我国大部分鳖养殖区流行。主要流…  相似文献   

16.
《江西水产科技》1993,(4):42-43
目前饲养中华鳖正在大规模迅速发展,但鳖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特别是高密度养殖更重,甚至大批死亡,现将常见的鳖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华鳖“白板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工健  王磊 《淡水渔业》1998,28(2):42-42
中华鳖“白板病”防治研究周工健王磊(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研究所,长沙41006)中华鳖“白板病”(暂名)主要在幼鳖、商品鳖和种鳖的人工养殖过程中发生。发病季节一般在48月份,但在加温养殖中发病不受季节限制。病鳖肺、肝、肠、胃等内脏发炎,口鼻或泄殖孔出血导...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中华鳖养殖业的兴起,尤其是温室养鳖等工厂化养殖的迅速发展,其疾病危害也日趋严重。国内有关学者虽然对一些常见疾病进行了研究,如疱疹病(胡嗣基,1995)、红脖子病(郭华林,1993;聂予知等;1993;杨臣,1988)、疖疮病(梅广海等,1992;肖克宇,1991)、白点病(程天印等,1995)、烂甲病(伍四清等,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检测了健康中华鳖与患出血性败血症的中华鳖消化道内细菌的数量和菌群组成.结果显示,患病中华鳖比健康鳖消化道内细菌数量增多,在菌群组成上,Aeromonas(气单胞菌属)的比例增加.研究表明,病理状况下的中华鳖消化道菌群与健康鳖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的分析,探讨了中华鳖5个群体(黄河、淮河、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间的遗传变异与分化。中华鳖编码MHCⅠ类分子α2结构域基因的多态性很丰富。主要表现在:(1)中华鳖编码MHCⅠ类分子α2结构域的基因序列存在插入或缺失变异,共获得7种不同长度的基因序列,其中222bp、231bp分别在42、23个体出现,为两种主要长度的基因序列;(2)共获得41种不同的核苷酸序列,这些核苷酸序列的相似度在0.386—0.995之间,表明序列间的歧异度较大;(3)在所有核苷酸序列中,共有250个有效位点,其中174个为变异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达69.6%,但群体间存在差异:①多态位点百分率大小顺序为鄱阳湖鳖(71.02%)〉太湖鳖(58.05%)〉淮河鳖(57.69%)〉黄河鳖(55.32%)〉洞庭湖鳖(48.09%);②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大小顺序为鄱阳湖鳖(0.4273)〉太湖鳖(0.2872)〉洞庭湖鳖(0.2840)〉黄河鳖(0.2727)〉淮河鳖(0.2463);(4)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太湖鳖与黄河鳖、淮河鳖2群体间,淮河鳖与洞庭湖鳖间有极显著的遗传分化(P〈0.001);(5)根据核苷酸序列的平均遗传距离,用UPGMA和NJ法进行聚类分析,黄河鳖与淮河鳖、洞庭湖鳖与太湖鳖分别先聚在一起,最后再与鄱阳湖鳖聚类,显示鄱阳湖鳖与其它4群体中华鳖在MHC基因上有明显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