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立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发展先进的文化,就是要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入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社会工作和其它工作的生命线,以人为本的林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快林业生态建设,优化生态环境,再造山川秀美,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指导思想。一、以人为本是林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民群众为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生机勃勃的创造性活动。无论发展生产力还是发展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无论发展政治文明还是发展精神文明,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离不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林业思想政治工作的…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如何在实践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抓落实,一直是在践行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  相似文献   

5.
蒋红星 《湖南林业》2005,(11):19-19
一,生态科普创作的新理念和新特点 1.突出“以人为本”。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求生态科普创作要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讲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努力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就要求生态科普创作充分认识到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互动与对话,在创作时贯彻“受众为主体”的思想,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其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根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煤炭资源的利用量在逐渐增加,我国煤矿企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倡导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煤矿企业管理的重要目标就是安全生产。要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就要保证煤矿通风系统的良好。因而加强对煤矿的通风安全控制对于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实际出发,从加强煤矿的通风安全着手。简单介绍了煤矿通风安全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郝昕 《甘肃林业》2008,(3):35-3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既要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进步,也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我们在经济发展中,必须树立强烈的生态意识,维护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  相似文献   

9.
花术是改善生态环境、美化人民生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人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市场对花卉苗木的需求将不断膨胀,花木产业面临着飞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我们应根据城市化进程,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促进花木产业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使其早日壮大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于利 《中国林业》2010,(11):59-59
<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做好林业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所必须掌握的正确方法。林业宣传思想工作要坚定不移地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绿化委员会主任回良玉3月29日在第二十三次全国绿化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充分认识加快国土绿化的重要性,切实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与国土绿化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国土绿化的自身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把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与国土绿化的丰富内涵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实现国土绿化事业的新发展,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回良玉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我国国…  相似文献   

12.
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追求社会经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生态建设的健康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良好的生态化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没有良好生态化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便失去自然和社会的一般前提。而没有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良好的生态化也失去了其追寻的目标、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追求社会经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生态建设的健康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良好的生态化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没有良好生态化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便失去自然和社会的一般前提.而没有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良好的生态化也失去了其追寻的目标、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林业发展面临着一个非常难得的良好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国人民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空前一致,要求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面貌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上上下下加快林业建设的积极性非常高.二是国家加快林业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和措施非常明确,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应新的形势新的环境做出了新的调整.三是国家对林业的投入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建设越来越被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宜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生态产品"的概念。2014年7月11日,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该文从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分析,提出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始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以人为本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统筹兼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林业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都在抓紧编制"十三五规划"。其实,今年的7月30日,也是一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1955年7月30日,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第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当天通过的决议中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全国人民为实现过渡时期总任务而奋斗的带有决定意义的纲领,是和平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现,将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事业奠定良好的初步的基础,从而促进国家的富强和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推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坚持“五个统筹”,即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兴安岭林区走一条工业化强企、产业化富民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高峰林场     
《广西林业》2008,(6):58-58
近几年来,高峰林场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思路,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来抓,全场唱响了安全发展的旋律,为林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林业。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的首要功能是满足人们的生态需求,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要认真实施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把生态建设和保护作为林业的第一任务,切实保护和发展好林业生态资源,努力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建设民生林业。享受良好的生态,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绿色的食品,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