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铃薯脱毒小薯密度试验及其田间实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马铃薯脱毒小薯5个不同粒度水平和3个密度水平下的生产能力和种薯的投入产出情况。通过试验,分析和比较了没处理的主要经济性状的表现。综合评价了不同处理的利用价值,利息选了可用于生产的较好的粒度和密度水平。  相似文献   

2.
脱毒马铃薯剪枝无土扦插循环生产小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久平  魏旺红 《马铃薯杂志》1995,9(2):114-114,113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微型薯田间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长盛  郭雄 《马铃薯杂志》1998,12(3):145-150
以马铃薯晚熟品种“下寨6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离体诱导微型薯直播田间繁殖块茎繁殖脱毒田间1-5代种薯的质量和效率。结果表明,生育阶段比同品种网室繁殖脱毒小薯同代脱毒种薯略迟;生长势,株高,茎粗,主式分枝数,单株叶面积,根系数,匍茎数和匍匐茎长度等生长指标,PVX,PVY,PLRV和PVA等重要病毒害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干腐病和软腐病发病率,晚疫病发病率和叶面枯死率相同;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对光、温、水、肥、基质、激素等工艺指标的研究,提出了在无土栽培方式下生产脱毒小薯的技术体系。确定了工厂化生产脱毒小薯的工艺指标以及规范化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脱毒小薯无土栽培养基质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脱毒小薯工厂化生产工艺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通过对光,温,水,肥,基质,激素等工艺指标的研究,提出在无土栽培廿生产脱毒小薯的技术体系。确定了工厂化征税脱毒小薯的式枝及规范化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7.
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脱毒试管扦插苗在保持根际黑暗条件下,采用无基质定时喷雾供给养分,在温室或大棚等保护地内可生产马铃薯脱毒小薯(原原种)。单株可结薯50~60粒,重量8~10g/粒,每m2可结薯800~1000粒,其中B组营养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采用马铃薯脱毒小薯不同粒级,不同密度,不同品种熟性三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原原种对一级原种的产量、单株平均结薯数及<25g小薯所占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早熟、结薯少、薯块均匀的品种原原种播种密度在1.2万株/亩以上,晚熟和中晚熟、结薯较多薯块不均匀品种在1.0~1.2万株/亩之间,且播种粒级大于0.5g/粒时,一级原种繁殖方可收到既高产又具较高的繁殖系数和较低用种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脱毒小薯无基质喷雾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脱毒试管扦插苗在保持根际黑暗条件下,采用无基质定时喷雾供给养分,在温室或大棚等保护地内可生产马铃薯脱毒小薯(原原种),单株可结薯50 ̄60粒,重量8 ̄10g/粒,每m^2可结薯800 ̄100粒,其中B组营养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脱毒小薯无土栽培生产培养基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温室条件下无土栽培脱毒小薯生产基质进行了试验研究,供试品种中薯2号、中薯3号、Favorita、Agria4个品种。结果栽培蘑菇后的棉籽皮做基质生产脱毒小薯,其扦插苗成活率、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都高于用蛭石和珍珠岩基质。棉籽皮和砂子不同配比基质,以2份棉籽皮1份砂子的配比生产效果最好,从而为我国棉产区温室条件下生产脱毒小薯,找到了一种廉价的基质,为降低脱毒小薯生产成本,提高产量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马铃薯脱毒小薯不同粒级、不同密度、不同品种熟性三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原原种对一级原种的产量、单株平均结薯数及<25g小薯所占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早熟、结薯少、薯块均匀的品种原原种播种密度在1.2万株/亩以上,晚熟和中晚熟、结薯较多薯块不均匀的品种在1.0~1.2万株/亩之间,且播种粒级大于0.5g/粒时,一级原种繁殖方可收到既高产又具较高的繁殖系数和较低用种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不同密度和种薯大小对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生态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种薯大小对马铃薯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密度为主处理,种薯大小为副处理进行了二因素裂区试验。供试材料为品种东农303。不同密度间,块茎数和总产有显著差异,两性状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种善大小间,除净产量只达0.05显著水平外,其它性状均达0.01显著水平。株高、主茎数/每穴、块茎数随种薯大小的增大星线性增长,而总产、商品薯块茎数、商品薯产量、净产量随种薯大小的变化规律则只能用二次多项式来描述。采用新复极差法对各性状在不同密度及不同种薯大小下的表现作了多重比较。要想获得较高的商品薯产量及净产量,并考虑节约用种,提高繁殖倍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生态条件下,东农303的株行距应为30cm×70cm,种薯大小应为50~80g。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马铃薯极早熟品种“东农303”脱毒种薯为试验材料,将种薯分成(20±5)g和(30±5)g两组,分别按5个密度进行种植(行距均为70cm,株距分别为12.5、15.0、17.5、20,0和22.5cm).试验结果表明,在哈尔滨的自然条件下,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单位面积块茎数目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单个块茎重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大种薯(30±5)g播种可以获得较高的块茎产量.在本试验中,种薯重量为(30±5)g、株12.5和15.0cm时,获得了较高的块茎产量和较多的块茎数.通过对植株地上部鲜重和叶面积指数变化的分析,表明高密度群体具有发育快、生长旺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内蒙古阴山北部丘陵区半干旱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重量种薯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主茎数及块茎产量与种薯重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随种薯重量的增加,每穴茎数相应增加,植株表现生长旺盛,单位面积产量呈上升趋势,净产量则随种薯重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以50~75g种薯净产量最高,达9280.5~8031.0kg/hm2,商品薯率较高,经济效益最佳,种薯重量≥300g,净产量最低,仅3225.0kg/hm2,经济效益最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利用TPS夏播生产优质实生种薯的初步研究结果,它由种著大小试验、实生苗密度试验,夏播TPS生产实生种薯试验三部分组成.这三个试验是在1989~1992年进行的.试验揭示了种薯大小与后代生长发育的关系,认为3g以上的小整薯均可直接播于大田生产实生种薯,土壤肥力和实生苗密度是影响夏播生产实生种薯的主要因素,土壤肥力更重要.实生苗的定植密度应大于120株/m~2.初步证明,利用TPS夏播生产实生种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花生种子大小和重量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种仁的大小及重量对出苗速度及出苗率、幼苗的生长和发育、植株的花芽分化和成花率以及荚果产量等有很大的影响。大粒优质种仁可提高出苗速度2~5d及出苗率3%~5%,植株生长健壮,花芽分化增多,成花率高,最终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形成期,脱落酸含量显著增加,赤霉素含量则显著降低,赤霉素与脱落酸比值下降到一定水平是块茎开始形成的重要条件.外加脱落酸喷施叶面,使块茎形成提早,但结薯数并未增加;外加赤霉素喷施叶面,使植株细高,匍匐茎细长,块茎形成显著延迟,块茎数显著减少,这一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脱落酸和赤霉素在块茎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合丰43和绥农10这两个熟期接近、不同结荚习性的品种在正方形栽培条件下大豆单株营养面积和群体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单株和根系生长发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这两个品种的最高产量单株营养面积均为442.60 cm2[(21.03 cm×21.03 cm)、22.59株/m2],合丰43和绥农10的有效单株营养面积分别为850 cm2[(29.15 cm×29.15 cm)、11.76株/m2]、733.87 cm2[(27.82 cm×27.82 cm)、13.63株/m2],叶面积指数、单株干物重、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根体积均随单株营养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单株营养面积和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匍匐茎与块茎建成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马铃薯匍匐茎及块茎的建成与光合系统状况及干物质分配密切相关。匍匐茎形成与地上茎生长间存在对光合产物的竞争 ,光合系统的迅速建成有利于匍匐茎和块茎的发生 ;虽然植株的干物质大量分配到匍匐茎和块茎 ,有利于二者的建成 ,但其建成仍然以地上部各器官的建成为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在3种不同的种植密度下,分期调查了马铃薯主栽品种Mira和783-1在田间的块茎大小分布。结果证明,块茎生长发育期间其大小分布为一负指数曲线形式,并可用数学模型y=N(e~(-λbn~(-1))-e~(-λbn))来表示(式中y为块茎重量等级n的块茎个数,N为单位面积的块茎总数,λ为块茎平均重量的倒数,b为块茎重量等级的上限)。即在一个块茎群体中,块茎数目以30g以下的小块茎为多,随着重量级别的增加,其数目逐步减少。高密度增加了小块茎的数目及其比例从而导致块茎的平均重量下降。统计分析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无显著差异。根据上述模型,块茎的大小分布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上的块茎总数及块茎平均重量这两个参数。由于种植密度与块茎数目、光能截获量与块茎产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互关系,因此根据对块茎大小的需求,该模型可帮助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与收获晚期,来达到控制块茎大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