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 、CD38 的表达,从而了解感染者机体细胞免疫状态。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4例慢性HCV感染者及正常对照外周血ALT、外周血淋巴细胞CD8 、CD38 细胞的百分率。结果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CD8 、CD38 、CD8 CD38 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丙型肝炎各组之间比较,ALT异常组CD8 、CD38 、CD8 CD38 细胞比例高于ALT正常组(P<0.01)。结论慢性HCV感染患者CD8 、CD38 、CD8 CD38 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表明慢性HCV感染者处于较高的细胞免疫状态,与肝功能损伤有一定的相关性,对指导临床的病情分析和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35例中晚期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探讨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35例肺癌患者及37名正常人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采用受体粘附法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本组中晚期肺癌患者总T细胞(CD3^ )、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4^ )和肿瘤红细胞花环(DTE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中晚期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因此临床上对肺癌患者作上述两种免疫功能的观察对肿瘤的治疗和预后有一定的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制出猪CD127(调节因子IL-7受体α链)流式单克隆抗体,为研究分析猪淋巴细胞亚群,尤其是猪Treg细胞亚群提供流式细胞分析抗体,也为进一步探究猪抗病性状与免疫机制间的关系打下基础.[方法]克隆猪CD127基因片段,通过原核载体诱导表达出相应的融合蛋白,以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然后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综合ELISA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筛选出亚克隆抗体,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验证所得亚克隆抗体能否与猪淋巴细胞上的CD127特异性结合.[结果]猪CD127基因cDNA全长1999 bp,第49~1428 bp为开放阅读框(ORF),编码459个氨基酸,其中前21位氨基酸为信号肽,成熟肽N端第1~219位氨基酸为胞外蛋白,第220~242位氨基酸为跨膜蛋白,第243~459位氨基酸为胞内蛋白.以pET28a和pET32a原核载体诱导表达CD127胞外片段可获得大小介于34~43 kD的融合蛋白,经Ni亲和层析柱纯化后用于免疫Balb/c小鼠,6只免疫小鼠血清中的多克隆抗体均能对猪淋巴细胞中的CD3阳性细胞(CD3+)进行共标记,其中以M2和M4两只免疫小鼠抗血清对CD3+的共标记效果较优,分群清晰;但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仅2.3%的CD3+能与M2混合池培养基上清液中的分泌抗体共标记,而67.0%的CD3+能与M4混合池培养基上清液中的分泌抗体共标记,且分群清晰.从M4混合池中筛选出6株效价稳定的亚克隆细胞株(1E2、1D8、2F3、2F8、3C6和4E1),且以1D8、2F3、2F8和3C6亚克隆抗体标记的CD3+较多,其培养基上清液中的分泌抗体在猪胸腺和肌肉样品中均能检测出大小约50 kD的单一目的条带.[结论]制备获得的猪CD127流式单克隆抗体可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IL-7受体特异性结合,同时在流式细胞仪检测过程中可用于猪Treg细胞亚群检测.  相似文献   

4.
CD9被证明是精卵质膜相互作用中一种重要的蛋白.通过构建CD9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293GP细胞中包装成假病毒,并成功感染SP2/0细胞,利用逆转录病毒转染效率高,外源基因表达稳定等优点,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人CD9蛋白,并分别采用RT-PCR法、Western杂交法、流式细胞仪法检测重组细胞中CD9的表达情况,经检测CD9基因在SP2/0重组细胞中正常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 4 CD 25 调节性T细胞及Foxp3基因的表达水平,了解它们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收集25例SLE患者(SLE组)及健康人(对照组)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T淋巴细胞。PE标记抗CD 4单抗,F ITC标记的抗CD 25单抗,作双色流式细胞术,分析SLE患者外周血CD 4 CD 25 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RT-PCR检测T细胞Foxp3 mRNA表达。结果:SLE组外周血CD 4 T、CD 4 CD 25 T细胞百分率及T细胞Foxp3 mR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CD 4 CD 25 T细胞百分率与Foxp3mRNA水平呈依赖关系(P<0.01)。结论:SLE患者外周血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CD 4 CD 25 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和Foxp3mRNA表达下调可能与SLE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了解AA肉鸡血液T淋巴细胞及其CD4 、CD8 亚群所占比例的变化规律及对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使用流式细胞仪对1、3、5、7、14、21、28、35、42、的日龄AA肉鸡血液CD3 T淋巴细胞和CD4 、CD8 T细胞亚群比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5日龄CD3 T淋巴细胞含量逐渐升高,7日龄突然下降,14~21日龄急速升高,并达到最高峰后急速下降至28日龄,35~49日龄时相对趋于平稳状态;CD4 T细胞含量1~3日龄明显低于其余日龄,3~5日龄急速上升,7~14日龄增加缓慢,21日龄时达到最高峰后急速下降至28日龄,35~49日龄时基本趋于平稳状态;CD8 T细胞含量1~5日龄缓慢上升,5~7日龄急速下降后,再急速上升到14日龄,14~28日龄再下降,此后直至49日龄均在此水平上处于平稳状态.CD4 /CD8 比例:1~7日龄缓慢增加,7~14日龄比例急速下降至最低,14~21日龄时比例增加到最高峰后急速下降至28日龄,但比例数值高于前1~7日龄,28~49日龄比例趋于平稳状态.表明AA雏鸡在1~7日龄时其免疫功能逐渐提高,14日龄时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减弱,这可能与CD8 T淋巴细胞含量高有关,21日龄时机体细胞免疫水平达最高状态,在28日龄后肉鸡细胞免疫功能基本保持稳定状态,但仍需要加强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7.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从西藏胡黄连分离的Caffeoyl Glycoside(CG)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生长周期及其膜表面标志CD4+、CD8+的影响.结果表明:CG通过促进脾淋巴细胞G0/G1期向DNA合成期(S期)转化,从而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对脾淋巴细胞膜表面标志的影响,是通过CG上调CD4+、CD8+和CD4+CD8+双阳性细胞亚群,即主要是通过提高Th细胞的数量发挥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蒲公英多糖对雏鸡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机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了健康雏鸡、环磷酰胺处理雏鸡在服用蒲公英多糖[剂量80 mg/(kg·d)]和不服用蒲公英多糖情况下,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蒲公英多糖能显著提高健康雏鸡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P<0.05),但对CD8<'+>T淋巴细胞数量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作用不显著(P>0.05);能够提高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雏鸡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P<0.05),且对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雏鸡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降低效果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蒲公英多糖通过上调雏鸡血液中CD4<'+>T淋巴细胞水平,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从而增加机体免疫抵抗力,促进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9.
观察不同浓度佛波酯(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PMA)及不同刺激时间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产生IL-17的影响.实验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PMA及不同刺激时间作用于人CD4+T细胞后其产生IL-17的差异.不同的PMA浓度对CD4+T细胞产生IL-17的能力不同,其中PMA 50 ng/mL组可产生较多的IL-17,而25 ng/mL组和100 ng/mL组产生量较少.不同的刺激时间对IL-17产生量也有显著影响:刺激3 h后IL-17的产生量增加不明显,而刺激至6 h及12 h时,IL-17的产生明显上升,且6 h与12 h无明显差异.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CD4+T细胞IL-17的产生量与PMA既非浓度依赖又非时闭依赖关系,建议50 ng/mL PMA刺激6 h为淋巴细胞最佳活化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咽癌细胞中CD147、E-cadherin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鼻咽癌细胞和37例鼻咽黏膜柱状上皮细胞中CD147、E-cadherin的表达。结果鼻咽癌细胞和鼻咽黏膜柱状上皮细胞中,CD14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55%和43.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82%和64.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例鼻咽癌细胞中CD147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269,P〈0.05)。结论鼻咽癌细胞中CD147异常高表达,而E-cadherin表达下降,二者的联合检测对评估鼻咽癌上皮间质转化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取发育到第14天的鹅胚胎(E14)到1日龄雏鹅的脾脏用免疫荧光双标法研究CD4和CD8抗原表达,用Hoesehst33342的荧光染色方法分析细胞凋亡率,探索鹅胚脾淋巴细胞选择机制.结果显示:E14脾初具轮廓,E19脾出现红髓和白髓,1日龄时脾被膜增厚,脾小结数目增多,脾结构完整.CD4和CD8共表达于脾的红髓和被膜上,白髓中表达量较少.鹅胚脾的CD4+CD8+表达量为1%-30%;1日龄雏鹅的双阳性面积百分比与胚胎鹅E14、E19、E24、E27差异极显著(P<0.01);1日龄雏鹅的凋亡率与胚胎鹅E14、E24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鹅胚脾的CD4+CD8+表达与细胞凋亡存在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2.
CD16 is a low-affinity immunoglobulin G (IgG) Fc receptor that is expressed on natural killer (NK) cells, granulocytes, activated macrophages, and some T lymphocytes. Two similar genes, CD16-I and CD16-II, encode membrane glycoproteins that are anchored by phosphatidylinositol (PI)-glycan and transmembrane polypeptides, respectively. The primary structural requirements for PI-linkage were examined by constructing a series of hybrid cDNA molecules. Although both cDNA's have an identical COOH-terminal hydrophobic segment, CD16-I has Ser203 whereas CD16-II has Phe203. Conversion of Phe to Ser in CD16-II permits expression of a PI-glycan-anchored glycoprotein, whereas conversion of Ser to Phe in CD16-I prevents PI-glycan linkage.  相似文献   

13.
重组鸡α-干扰素(rChIFN-α)静脉注射4~6周龄SPF鸡,24 h后采血分离淋巴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时间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显示,rChIFN-α可以在48~72 h内明显提高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并下调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证明rChIFN-α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e immune system recognizes invaders as foreign because they express determinants that are absent on host cells or because they lack "markers of self" that are normally present. Here we show that CD47 (integrin-associated protein) functions as a marker of self on murine red blood cells. Red blood cells that lacked CD47 were rapidly cleared from the bloodstream by splenic red pulp macrophages. CD47 on normal red blood cells prevented this elimination by binding to the inhibitory receptor signal regulatory protein alpha (SIRPalpha). Thus, macrophages may use a number of nonspecific activating receptors and rely o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CD47 to distinguish self from foreign. CD47-SIRPalpha may represent a potential pathway for the control of hemolytic anemia.  相似文献   

15.
将昆明鼠随机分为A,B,C,D4组,各组分别采用含有猪轮状病毒(RV)JL94株VP7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VP7,含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TH98株N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N,pcD-NA-VP7和pcDNA-N、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肌肉注射3次,每次间隔2周。首次注射前后定期采血,检测血清抗体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D8+T细胞数量的变化。A,C组小鼠血清在首免后第14天即可检出针对RVVP7的阳性抗体(P/N≥2.0)。B组小鼠血清在首免后第39天检出针对TGEVN蛋白的阳性抗体(P/N≥2.0)。A,B,C组小鼠在首免后外周血CD4+、CD8+T细胞数量与D组小鼠相比,在不同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并明显高于D组小鼠。说明猪轮状病毒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核酸免疫后能诱发机体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6.
采用解剖、石蜡切片及HE染色技术研究了唇?脾脏、头肾及中肾的解剖学与组织学特征。结果显示,唇?脾脏单个,暗红色,呈扁平椭圆形,脾实质被起自被膜的结缔组织隔膜分隔成许多小叶,小叶内红髓与白髓界限不明显,含红细胞、淋巴细胞及黑色素巨噬细胞等,血管丰富。肾脏可明显的分为头肾和中肾。头肾位于体腔前端的心腹隔膜上方,分左右两叶,对称分布。头肾实质部分无肾单位,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分红细胞聚集区和白细胞聚集区,内含丰富的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及一定数量的黑色素巨噬细胞,在细胞组成上与脾脏有类似特征。中肾位于鱼体的胸腹段,紧贴体腔背部脊椎两侧,实质部分主要由肾单位、集合管及淋巴组织等构成;淋巴组织在细胞组成上与头肾有相似之处,含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及黑色素巨噬细胞。研究结果表明,唇?脾脏、头肾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和造血器官,中肾除了泌尿功能外,在免疫及造血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比较黏附分子CD4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在位、异位内膜及正常大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强度,以探讨CD4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组在位内膜腺上皮CD44的表达与对照组子宫内膜无显著性差异。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组大鼠异位内膜腺上皮CD44的表达显著高于同组的在位内膜和对照组子宫内膜。由此可知,CD44在异位内膜的异常表达与内异症的发病密切相关。本试验结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