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云南省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楚粳"水稻育种学术带头人,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水稻育种栽培站站长李开斌研究员,1958年出生于云南牟定县,1977年于楚雄农业学校毕业后分配至楚雄州农科所从事"楚粳"水稻育种工作至今.30多年来,他怀着"让种田人吃饱饭"的心愿,努力拼搏,主持选育的"楚粳系列"水稻品种在全省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被人们亲切的称赞为云南的"袁隆平".  相似文献   

2.
袁隆平是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几十年的教师.他关于职业教育的思想直接催生了"杂交水稻"研究课题,并使他的杂交水稻研究进展神速、群星璀璨.他"爱国为民、敬业奉献;工学结合、教科一体;勤于实践、大胆创新;注重人文、和谐发展;平等共进、真诚互励和张扬个性、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目前职业教育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课程改革等都很有启示.  相似文献   

3.
正作者朱丕荣长期在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工作,前30年从事粮食生产和农业计划工作,除台湾、西藏外,他走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改革开放后,他从事外事工作,到过近20个国家和地区。退休后,1988—1991年当选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计划委员会委员。一直关心"三农"事业,重视调查研究,热心为"三  相似文献   

4.
刘茂秋,现任桃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支部书记,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36年,致力于维护当地粮食生产安全.他托起桃源县"三农"发展的希望,在科技兴农的大道上昂首阔步.2020年,他被评为"湖南省十佳农技推广标兵". 从业多年,刘茂秋走遍全国主要稻作省份,学习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并在桃源县各乡镇开展试验,整理出了一套适合桃源县生态环境的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在不断求索和实践积累中,他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技术水平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沃恩的秘密     
<正>沃恩每年都会受邀参加某单位的杂志评审工作,这个工作虽然报酬不多,但却是一项荣誉,很多人想参加却找不到门路,也有人只参加一两次,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沃恩年年有此"殊荣",让大家都羡慕不已。他在年届退休时,有人问他其中的奥秘,他微笑着向人们揭开谜底。  相似文献   

6.
刘波的父亲是一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退伍后仍坚守初心,回乡务农,成立了涟源市万和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从事水稻种植,为家乡的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做出了贡献.刘波从小立志要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人.1996年,他参军入伍,退役后在大城市找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当看到父亲日益苍老的背影,他毅然辞职回乡,接过父...  相似文献   

7.
<正>邹朝晖,42岁,浏阳市北盛镇百塘村人,是浏阳市机插秧手阳光工程培训学员。邹朝晖高中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承包工作,是当地较为富裕的包工头。2009年,他流转土地53公顷,成立五塘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水稻种植。邹朝晖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之后认识到,水稻种植要产生效益,必须规模化经营,而规模化经营就必须走机械化道路。于是,他一边争取政策支持,一边  相似文献   

8.
今年70岁的颜龙安院士,从事水稻育种研究工作40余年,他选育的不育系"珍汕97A"是中国应用时间最长、选配组合最多、推广面积最大、效益最好的不育系水稻.  相似文献   

9.
<正>劳动人事部1985年3月4日颁布的《关于改由各主管部门审批提前退休工种的通知》,对提前退休工种的标准作了如下规定:(1)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工人,无论现在或过去从事这类工作,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以按照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第1条第2款规定办法办理退休:从事高空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作累计满10年的;从事井下、高温工作累计满9年的;从事其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累计满8年的,按照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第1条第2款规定办法办理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条件;符合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名录从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种的生产或工勤服务人员,这类人员可以提前5年退休,即男年满55周岁及其以  相似文献   

10.
院士谱     
袁隆平 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  相似文献   

11.
余水评,安徽省郎溪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从事农技推广工作20多年来,先后承担实施了标准良田、水稻高产创建、水稻标准化基地建设、基层农技体系改革等农业项目100多个,参与的"甲鱼产业提升工程集成技术研究"被认定为安徽省科技成果,参与研发的"三格式污水处理池"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他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安徽省"2010年度全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  相似文献   

12.
他被称为云南的"袁隆平",他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从事"楚粳"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及示范推广工作;他把自己奉献给了水稻新品种选育,一个又一个的"楚粳"新品种不断问世,品种选育成果达到省内领先、国内高原粳稻先进水平;他选育出的超级稻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就是云南省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的农技推广研究员——李开斌。他主持育成云南省唯一的一个超级稻品种"楚粳27号",实现了云南省超级稻品种零的突破;"楚粳27号"百亩示范方验收亩产均连续超过900千克,居国内高原粳稻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3.
老兵新传     
<正>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师八十六团,每天都有一位步履匆匆的老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忙碌在"三老"联防的路上,忙碌在职工文化活动的现场,忙碌在分发70余份报刊杂志的途中……他就是该团76岁的退休党员、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刘合江。刘合江退休前曾任八十六团畜牧科科长,30余年行走在温泉县的百里牧区,扛枪巡逻,放牧戍边;他潜心从事畜牧业,刻苦钻研绵羊改良工作,用5  相似文献   

14.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作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了"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如今,杂交水稻已推广到印度...  相似文献   

15.
<正>他,九旬高龄,从事棉花远缘杂交育种61年,孕育出了659份种质资源;他,退休21年,仍坚持下田搞研究,甘于寂寞,不求名利,被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的同事誉为——"棉痴"韩泽林  相似文献   

16.
今年70岁的霍洪学,是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辛街乡陶孔村霍家坡人,1996年7月前曾任汉庄镇食品站站长职务。退休后,凭借在食品站从事肥猪收购工作20多年的经验及对市场行情、价格的深入了解,他重操旧业收购肥猪,进行长途贩运,几年来共创纯收入30多万元。现在他共有流动资金3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7.
正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稻米及制品检测中心由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分析化验室、生物技术室和种质资源室组建而成。中心理化组从事稻米品质、农产品质量、土壤、水质分析检测工作40多年,一直承担湖南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的稻米品质检测工作,"七五"、"八五"、"九五"期间,对优质稻米标准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有关部门一起起草、修订了湖南省优质稻米标准体系,为科研、生产、经营、执法等提供了科学、准确、真实、可靠的检测数据。中心生物检测组从事杂交水稻种子纯度及真实性鉴定工作10余年,建立了"杂交水稻品种DNA指纹数据库"  相似文献   

18.
<正>他,九旬高龄,从事棉花远缘杂交育种61年,孕育出了659份种质资源;他,退休21年,仍坚持下田搞研究,甘于寂寞,不求名利,被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的同事誉为——"棉痴"韩泽林  相似文献   

19.
正殷玉梁华容县农业综合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殷玉梁,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36年,成绩显著。多年来,他始终将农民朋友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默默付出,从无怨言。殷玉梁曾积极参与当地杂交水稻"双两大"示范推广,探索杂交水稻制种及良种繁育技术,推广优良品种、开展集中育秧、组织技术培训。他曾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30余次,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是我退休后的第一年。由于工作需要,我退而未休,留在单位继续从事政研和文字工作。面对组织的信任,我激情满怀地写下了这样的诗句:青灯黄卷终不怠,老夫抖擞写新篇。由过去负有一定责任的所谓的"头",变成了"无官一身轻"的"老头",我轻松自然地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每天心无旁骛地从事文字工作,沉浸在字斟句酌的快乐之中。尤其是上半年我还参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