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竹山青麸杨4种形状倍子中蚜虫之触角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纺缍形与长枣形五倍子的蚜虫触角超微结构相同,均属肚倍蚜致瘿成倍;小枣形五倍子的蚜虫与红小铁枣蚜触角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别,综合分析推断小枣形五倍子为红小铁枣蚜致瘿成倍;佛手形五倍子的蚜虫超微结构非常特殊,可能为一肚倍蚜虫新种。  相似文献   

2.
李芒  雷朝亮 《湖北农业科学》2011,(18):3764-3766
通过肚倍的切片观察和酚含量测定,分析了肚倍蚜(Kaburagia rhusicola Takagi)瘿内生活所取食的部位和食物中酚物质的大致浓度。结果表明,肚倍的外壁、中层和内壁组织结构大不相同,肚倍中层的细胞相对较大,是酚物质的主要储存场所;肚倍内壁的细胞较小且排列松散,内壁中维管组织的韧皮部是肚倍蚜主要的取食部位。肚倍的中层和内壁在酚含量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肚倍的中层总酚含量为48.5%左右,内壁为18.8%,而汁液中的含量为8.7%。肚倍蚜以刺吸的方式吸取单宁含量较低的植物汁液,这是一种对虫瘿环境的行为学适应。  相似文献   

3.
肚倍蚜人工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倍林内肚倍蚜虫口密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肚倍产量。根据肚倍蚜的生态生物学习性,在倍林内构筑5种不同小生境栽植冬寄主美灰藓,接种肚倍夏迁蚜,培育过夏越冬若蚜,提高林内倍蚜密度。45.5亩试验林,肚倍单产平均达28.5Kg,比对照高6.0倍。  相似文献   

4.
肚倍是同翅目 (Homoptera)蚜总科 (Aphidodea)瘿绵蚜科 (Pempigidea)肚倍蚜 (KaburagiarhusicolaTaka gi)寄生于盐肤木属的青麸杨 (RhuspotaniniiMaxim .)复叶的小叶上所形成的虫瘿。在我国已知的 1 4种五倍子中 ,肚倍以它个大质优名列第一。由于肚倍生产分布面较窄 ,主要产于湖北、陕西两省 ,并以湖北省产量最高。在湖北又多集中于竹山、房县和竹溪等县。但长期以来 ,肚倍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大自然 ,因而产量不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五倍子的用途愈来愈广…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引进四川省峨眉山的角倍蚜进行人工养殖试验,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角倍蚜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在闽北林区完成它的生活史并在盐肤木翅叶上致瘿产结角倍.  相似文献   

6.
五倍子系瘿绵蚜科的14种倍蚜寄生所形成的虫瘿的总称,是我国特产,富含五倍子单宁,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4种五倍子中倍子类产量大、质量高,而倍花类产量低、质量差。倍子类中角倍产量达总产量的75%。五倍子生产必须具备倍蚜、夏寄主、冬寄主三要素及适宜的气候、土壤等环境  相似文献   

7.
挂放两次性蚜对盐肤木结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盐肤木挂放两次性蚜试验,调查挂放后结倍数量,产量及结倍枝条数量、每个枝条结倍复叶数量、结倍叶序等。总结出挂放两次性蚜不但可以提高倍子在盐肤木上分布的均匀度,增大倍子体积,增加结倍枝条数量及提高致倍百分率,而且结倍数量和产量分别比挂放一次性蚜提高93.1%和117.04%。  相似文献   

8.
对收虫箱收集得到的肚倍夏迁蚜,在室外直射光,室内散射光和室内黑暗条件下研究其贮留情况,结果发现,随贮留时间的延长,迁飞率降低,死亡率明显增大,单头蚜平均产蚜量下降,产蚜率增高;夏迁蚜平均产越冬侨蚜12.5头,随贮留时间延长,释放后平均产蚜数减少。  相似文献   

9.
在早春青麸杨腑芽萌动初期,利用其叶片,果实的95%乙醇浸提液涂刷在青麸杨主干上,能在倍林中有效的诱导肚倍曝春迁蚜的回迁上树,使共单株平均上树量分别增加4.3倍、2.5倍;平均单株肚倍鲜重相应增加7.6倍、2.7。经SSR检验表明,上述处理的诱曝上树效果与青麸杨叶片、果实、其他浸提液处理及叶病、枝干各浸提液处理的诱蚜效果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人工培养肚倍蚜越冬世代初期,由于若蚜的抗逆能力很差,生产中常常造成90%以上的死亡率。笔者对若蚜的有关生物学和生态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若蚜胎生出后2d内,4h直射光可导致全部死亡;接触到水珠或水膜后,若蚜不能脱水的表面张力,因体壁吸水而胀。  相似文献   

11.
黄连木五倍子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定点观察黄连木五倍子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黄连木五倍子的生长发育历期短,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形成,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成熟爆裂,前期生长缓慢,6月上旬左右体积增长迅速。倍子多着生于复叶的第2、4、5、6对小叶上,在小叶上多着生于主脉中段一侧。倍子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倍子种类和叶片生长情况,而与倍内蚜虫数量多少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2.
黄连木五倍子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黄连木五倍子着生于黄连木小叶的下表面,其形态上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根据形状差异可大致分为7类;倍子的大小与普通五倍子中的小型倍子相仿,但各类间及同类倍子间的差异都较大;倍子的颜色及其变化规律与普通五倍子一样;成熟时的爆裂部位多在倍子中部的侧面。  相似文献   

13.
江西五倍子蚜虫冬寄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倍子为东南亚特产,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我国尤以药用名。本报道江西产五倍子种类的同时,记述了江西五倍子蚜虫冬寄主的种类及分布,为本省五倍子生产,提供冬寄主环节的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五倍子对鳙鱼抗病能力的影响,将600尾鳙鱼(Aristichtys nobilis)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含有0.00%(对照)、0.50%、1.00%、2.00%(m/m)醇提五倍子的饵料,于第15、30、45天采集血样,检测各项免疫学指标,并以嗜水气单胞菌为指示菌进行攻毒试验,观察机体抗病能力。结果发现:(1)第15天,各组溶菌酶(LSZ)浓度依次为0.30、0.32、0.32、0.35μg/mL,其中2.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随着五倍子添加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随之升高,第45天,1.00%、2.00%组浓度达到130、138U/mL,与对照组(115U/mL)相比差异显著(P0.05);(3)第15天,试验组血浆球蛋白(GLB)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第45天1.00%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4)经攻毒试验,1.00%组存活率最高,达46.67%,对照组存活率仅为13.33%(P0.05)。以上试验结果表明,醇提五倍子可提高鳙鱼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且对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具有一定抵抗作用,其在饵料中添加量以0.50%~1.00%为宜。  相似文献   

15.
黄连木五倍子蚜虫无性系的DNA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黄连木五倍子致倍蚜基因组DNA提取和RAPD-PCR的技术体系,并对13个黄连木五倍子蚜虫无性系的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连木五倍子形态多样,不同形状倍子的致倍蚜尽管形态特征非常相似,但在DNA分子水平上仍然存在差异,9个引物共扩增出32条带,多态性带百分率达65.6%,任意2个无性系间的RAPD谱带均不相同。无性系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SI变化范围为0.222~0.968。第9号无性系与其它各无性系的亲缘关系较远,SI值为0.222~0.400;其它12个无性系两两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均大于0.58。致倍蚜的分子遗传聚类结果与倍子形态分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蚕蛹油超声波辅助萃取及其抗氧化稳定性#br#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蚕蛹油(silkworm pupa oil)超声波辅助萃取的最佳工艺、蚕蛹油的理化性质、影响蚕蛹油氧化的因子和不同抗氧化剂及几种天然多酚类提取物对蚕蛹油的抗氧化效果。【方法】利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建立超声波辅助萃取蚕蛹油的数学模型,获得最佳萃取工艺;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蚕蛹油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不同因子和添加不同抗氧化剂及几种天然多酚提取物对蚕蛹油抗氧化稳定性影响。【结果】通过二次回归模型响应曲面分析得出超声波辅助萃取蚕蛹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02 W,超声时间20 min;超声温度40℃,在此条件下,蚕蛹油实际得率的平均值为28.9%,提取率为96.3%;超声波辅助萃取的蚕蛹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74.2 %,其中油酸相对含量为38.3%,α-亚麻酸相对含量为30.2%,亚油酸相对含量为4.3%,棕榈油酸相对含量为1.0%,花生酸相对含量为0.4%;光照、金属离子、温度均可显著加速蚕蛹油氧化,几种天然多酚提取物中五倍子单宁对蚕蛹油抗氧化性最强。【结论】蚕蛹油超声波辅助萃取的提取率高、萃取时间短,油脂品质好;在蚕蛹油储存、加工中应降低温度、避光、避免接触金属离子,添加五倍子单宁可作为蚕蛹油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7.
研究大黄与五倍子复合涂膜保鲜剂涂膜对番荔枝模拟贮运期间贮藏品质的影响,明确该保鲜剂的保鲜效果。将保鲜剂涂膜的番荔枝作为处理组、未涂膜的果实作为对照(CK),分别置于加冰的泡沫箱中贮藏20 h模拟当地贮运技术,之后开箱放置于常温下贮藏,考察复合涂膜保鲜剂对番荔枝感官品质及其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组比较,经涂膜处理后番荔枝果实的裂果、烂果、霉果和失重情况明显改善,褐变指数和乙烯释放量显著降低;有效延缓了果实软化,延迟了呼吸高峰第1次出现的时间,抑制呼吸高峰的第2次出现, 可显著降低淀粉酶活性、减缓淀粉转化为可溶性固形物的速度。该保鲜剂可有效延缓番荔枝模拟贮运期间果实的衰老,起到较为理想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8.
室内测定了丙草胺分别与磺酰脲类除草剂甲磺隆、苄嘧磺隆、醚磺隆和吡嘧磺隆混用后,一叶一心期稻苗抑制50%株高的使用浓度(IC50)和抑制10%株高的使用浓度(IC50),并用共害系数(CHC)对混用组合安全性的联合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混配处理的CHC10均小于12.0,表现出强烈的解毒效应;不同混用处理的CHC50值差异很大,丙草胺与甲磺隆混用的CHC50均小于25.0,解毒效应显著.丙草胺与苄嘧磺隆混配的CHC50为26.1—167.8,丙草胺与苄嘧磺隆混用的CHC50为52.2—115.5,丙草胺与醚磺隆混用的CHC50为80.0—11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