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松浦银鲫主要形态学性状:体高/体长比为42.6%,头长/ 体长比为26.7%,体厚/体长比为20.3%,尾柄长/体长比为12.7%,尾柄高/体长比为16.8%,背吻距/体长比为49.9%,背尾距/体长比为56.2%,体厚/头长比为76.4%。侧线鳞数和侧线至背鳍基部及侧线至腹鳍基部的鳞片数为327/7,第一鳃弓左鳃耙数为50.5个,体背部青灰色,体侧淡绿色,腹部姜黄色。上述指数除头长/体长比外,都与方正银鲫明显不同,而细胞遗传学特征与方正银鲫相同,群体中雄性极少,为雌核发育群体。松浦银鲫个体较大,生长较快,一龄鱼稍快于方正银鲫,体重30克以上;二龄鱼体重约160克。群体生产力,在与鲤、链等鱼混养情况下,亩产30-45公斤。由于松浦银鲫体高较高,1-3龄鱼的肥满系数明显高于方正银鲫,鱼肉营养成份中,粗脂肪在鲜肉(3.6%)和干肉(14.8%)中都明显低于正方银鲫, 这是松浦银鲫的一个极有价值的指标。松浦银鲫和方正银鲫一样繁殖力极强,2龄极能成熟和繁殖,因此其生产能力很大。 相似文献
3.
杂交鲤1#(高寒鲤♀×建鲤♂)、2#(高寒鲤♂×建鲤♀)体色为青灰色,全鳞,纺锤形,杂交鲤3#(高寒鲤♀×镜鲤♂)、4#(高寒鲤♂×镜鲤♀)为纺锤形,一部分青灰色,全鳞,另一部分为淡黄色,散鳞。二龄鱼的体长/体高为2.28~2.80,体长/头长为3.40~3.75,尾柄长/尾柄高为1.02~1.22,空壳质量/体质量的指数为89.6%~91.5%。杂交鲤3#、4#生长快,群体产量比建鲤高11.3%~61.2%。几种杂交鲤抗寒力均较强,自然越冬成活率一、二龄鱼均超过95%,是适合北方地区养殖的优良鲤鱼杂交种。 相似文献
4.
应用35对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标记对鲤新品种——松浦红镜鲤(Cyprinus carpio var. songpu red mirror carp)的保种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研究。结果显示, 在91尾松浦红镜鲤个体中, 共检测到140个等位基因, 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3~6个, 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042 6; 期望杂合度范围为0.375 0~0.827 4, 均值为0.649 3; 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396~0.912, 均值为0.586 9; 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表明群体处于不平衡状态; 平均固定系数为-0.026, 说明该群体存在杂合子过剩现象; 瓶颈效应分析表明, 群体已经历了瓶颈效应; 根据连锁不平衡方法计算有效群体大小为31.2。该研究表明松浦红镜鲤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为了在下一步保种工作中避免或降低瓶颈效应, 应加强保护工作, 从而保持其丰富遗传多样性和优良的经济性状。
5.
6.
三倍体鲶鱼的形态学性状及生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静水压休克法人工诱导鲶鱼受精卵,使三倍体出现率达100%,其主要形态学性状同二倍体鲶鱼比较研究表明,三倍体鲶鱼具有体形大,相对体高及丰满度均较高,体长差异不明显,外部形态及摄食仍保留着二倍体鲶鱼的特征,但比二倍体鲶鱼增长快,在池塘养殖90天后,体重比二倍体鲶鱼平均增加39.71%。试验证明三倍体鲶鱼是具有养殖生产前景和推广价值的新对象。 相似文献
7.
坛紫菜品系间杂交藻体选育及经济性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坛紫菜品系间杂交藻体选育及经济性状的初步研究=A preliminary study on cultivation of the crossbred Porphyra haitanensis thallus and their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刊,中]/陈昌生(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厦门361021),徐燕,纪德华,谢潮添,王玉中,王凤霞,柳佩娟//水产学报,—2007,31(1).-97~104
为了获得杂交的坛紫菜优良品系,本实验对野生型坛紫菜(♀)和经过人工诱变选育获得的红色型(♂)的坛紫菜进行杂交获得丝状体;丝状体促熟培养后获得杂交子一代叶状体,从子一代中挑选出5种具有一定生长优势和其它经济性状的藻体(品系A、B、C、D、E);对其分别进行体细胞克隆和丝状体培育,获得大量子一代和子二代。对子一代和子二代进行生长性状测定和选育,并进行抗逆性和藻胆蛋白及叶绿素的测定。初步筛选出生长性状好、品质优的子二代4个品系B2、C2、D2、E2,而且4个品系的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和叶绿素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D2 的RRPE含量高达61.71‰,最低的品系E2为44.64‰,比对照组高一倍以上;在31 ℃下培养,品系C2第5天叶片中部才开始出现个别针尖般烂点,藻体基部正常,表现出一定的耐高温特性。品系B2具显著的生长优势和抗高温特性,品系D2、E2具有一定抗低氮、磷的特性,其中E2在低氮磷培养1~3 d,瞬时增重率为25.2%,平均日增长量为1.20 cm·d-1,在4~6 d瞬时增重率和日增长量分别接近30.0%和2.0 cm·d-1;通过坛紫菜不同品系的杂交、单细胞克隆和丝状体细胞育苗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的对坛紫菜杂交藻体的优良性状进行筛选,逐步达到选择育种的目的。图7表8参12
关键词:坛紫菜; 杂交育种; 酶解; 丝状体; 抗逆性; 优势
E-mail: cschen@jmu.edu.cn 相似文献
8.
根据1997-2000年东海区底拖网渔、№资源调查资料,以Beverton—Holt模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最方程估算东海区18种主要经济鱼类的最适开捕年龄。运用von Bertalanffy,丰长方程估算最适开捕体长。结合鱼类生长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和初届性成熟年龄的体长,以及各鱼种实测最小性成熟体长,确定开捕规格。结果表明,目前东海区产量较高的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建议开捕规格分别应为体长230mm和170mm。调整后的开捕规格与旧开捕规格相比,带鱼、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 macracanthus)、灰鲳(Pampus cinereus)、自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均有所增大,小黄鱼、银鲳(Pampus argenteus)的开捕规格有所减小,变化较小的有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日本鲭(Somber japonicus)、慌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等。建议以这18种主要经济鱼类为指标种类,制定新的法定开捕体长和幼鱼比例检查措施,实现东海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三年试验,测定了黑龙江野鲤的生长、饲养成活率、越冬成活率、抗病力、繁殖力、含肉率、鱼肉成份等主要经济性状。松花江下游野鲤群体生长快于镜泊湖、达赉湖和嫩江的群体。嫩江野鲤(♀)与兴凯湖野鲤(♂)杂交F_1,表现出生长的杂交优势。从鱼苗到性成熟野鲤的饲养成活率明显高于荷包红鲤和德国镜鲤。黑龙江野鲤具有极强的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它的这两个特性可以通过杂交转移给后代。野鲤的繁殖力很高,因此在黑龙江水系中保持较大的群体数量。野鲤的含肉率比其它鲤鱼高:在鱼肉成份中,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较低的脂肪,含水量较小,鱼肉品质高。黑龙江野鲤的这些优良经济性状,是鲤鱼遗传改良的重要遗传材料,开发利用后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从1986年至1990年,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松浦试验场,用分别来自松花江下游同江江段,嫩江中下游泰来县江桥和兴凯湖的野鲤(分别取名为松花江野鲤,嫩江野鲤和兴凯湖野鲤)后代,进行形态学比较和池塘生长等测定,结果发现松花江野鲤在形态特征上和生产性能上与另两种野鲤有明显差别。根据对体长、头长、体高、尾柄长、背鳍基部长,背鳍前端至吻端的距离、背鳍后端至尾鳍的距离,胸腹鳍距离、腹臀鳍距离、侧线鳞、鳃耙数、背鳍条数等20个性状的比较测定,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松花江野鲤有17个性状与嫩江、兴凯湖野鲤有差异,达到显著的程度。在生产性能上,通过池塘生长对照和抗寒,抗病等测定,松花江野鲤一龄时的体型瞬时增长率比嫩江、兴凯湖野鲤分别快50%,22.4%;相对体重增长率分别快88.7%、29.6%(三个池塘均值)。二龄时,体重瞬时增长率分别比嫩江、兴凯湖野鲤快32.2%、25.6%(二池均值)。三龄时,体重瞬时增长率分别快27.59%、10.25%。池塘饲养成活率,松花江野鲤一龄时分别比嫩江、兴凯湖野鲤高13.8%、8.0%。二龄时分别高8.7%,1.6%。三龄时分别高3.5%,6.5%。由于饲养成活率高,群体产量松花江野鲤也明显高于嫩江和兴凯湖野鲤。 相似文献
11.
12.
鮸鱼早期发育的形态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鮸)鱼Miichthys
miiuy(Basilewsky)胚胎和仔、稚、幼鱼的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鮸)鱼的受精卵为圆球形浮性卵,无色透明,在水温25~27
℃、盐度31.9的条件下,经19 h 18 min陆续孵出仔鱼.根据胚后发育的形态特征对仔、稚、幼鱼各时期提出界定标志,仔鱼期初孵仔鱼发育至各鳍分化完成(1~17日龄,持续17
d);稚鱼期鳞片开始出现、生出枕骨棘至全身被鳞(18~32日龄,持续15
d);33日龄以后进入幼鱼期.仔、稚、幼鱼培育水温25.8~32.2 ℃,盐度28.6~32.5.(鮸)鱼以卵径(0.91
mm)、油球径(0.33 mm)和枕骨棘形态等的特征区别于其他石首鱼类早期发育的形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海带目中三种主要经济海藻的组织培养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藻类组织培养工作大约是从七十年代初开始的,但近十年来这方面的工作渐见增多。主要有三方面的研究目的:第一,利用经济海藻的组织进行纯培养,达到工业利用的目的。如Misawa(1977)应用石花菜或江蓠的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通过扩大培养,以此作为提取琼胶的原料。实验征实,在20天内藻体重量增加了11倍,由这些材料得到了高质量的琼胶;第二,用于遗传育种的研究,Giber(1980)等已经明确地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条斑紫菜叶状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及相互间的遗传关系,是开展分子育种的基础。实验以条斑紫菜野生型品系(Py-WT2,父本)和红色突变型品系(Py-HT,母本)杂交后产生的杂合丝状体为材料,构建由152个品系组成的条斑紫菜双单倍体(DH)群体。该群体叶状体的6个经济性状(L50、W50、FW50、SGR-L、SGR-W、SGR-FW)的表型值用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结果发现,各性状均为数量性状。L50和SGR-W为超亲遗传性状,其余4个性状的变异介于双亲之间,其中W50偏向于母本,FW50、SGRL和SGR-FW偏向于父本。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21.11%~56.68%,均属中等强度变异。相关性分析表明,L50、W50和FW50相互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SGR-L、SGRW和SGR-FW相互之间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估算出L50、W50和FW50的遗传力分别为58.17%、64.00%和57.64%,控制3个性状的基因对数分别为6.61、12.63和8.09,遗传力(y)与基因对数(x)的二次回归方程为y=0.2922x~2–4.6533x+76.162(R~2=1)。基因间互作方式的检测结果显示,控制L50和控制FW50的多基因间均分别不存在互作;控制W50和控制SGR-W的多基因间均分别存在互补作用;控制SGR-L和控制SGR-FW的多基因间均分别存在重叠作用。研究表明,条斑紫菜叶状体L50和FW50的遗传力高、基因对数少且基因间无互作,可进行早代选择。另外,L50、W50和FW50之间的相关性高,可进行间接选择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8.
<正> 鱼类杂交育种的目的之一,在于通过杂交把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综合在一起,然后通过基因重组而选育出在遗传上纯合的优良品种。但是,与优良品种直接或间接有关的性状,绝大多数属于数量性状。数量性状是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受环境的影响较大,这使得它在杂种后代的表现呈连续分布,模糊了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的界线,从而给育种工作者凭表现型进行有效选择带来了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19.
20.
西伯利亚鲟消化道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养殖2龄西伯利亚鲟消化道的形态解剖学和显微组织学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的消化道从前至后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和直肠,食道与胃的分界不明显,形成一个"食道-胃过渡区",胃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组织学研究显示:西伯利亚鲟的消化道由内向外一般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四层。其中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含杯状细胞和粘液细胞。"食道-胃过渡区"已有腺体存在。胃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无杯状细胞,胃的粘膜表面有许多上皮凹陷形成的胃小凹,幽门部的胃小凹较贲门部和胃体部深;贲门部和胃体部中含有大量的胃腺,幽门部无胃腺。幽门盲囊的管腔内被向内深入的肌层分割成许多完全或不完全的囊腔;粘膜褶皱和褶皱上的绒毛纵横交错,形成网状。肠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间分布有大量的杯状细胞;粘膜褶皱的高度和数量、杯状细胞的数量从前至后递减:十二指肠粘膜褶皱细而高,上有许多绒毛;瓣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向管腔内突出并卷曲,形成螺旋瓣;直肠的粘膜褶皱矮且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