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指出了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山东半岛中心城市群6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区域内2009~2014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区水域、耕地和林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农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而未利用地面积逐渐减少;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林地、耕地和水域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中贡献最大的土地类型,占到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省文山州清水河水库为例,对其环境影响区域内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全面预测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清水河水库实施后,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并未发生显著变化,旱地依旧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总体格局并未发生改变;研究期间虽然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上升趋势,但工程建设对多数生态系统功能价值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生产建设和管理中,要加强林地保护,尽量降低生态系统的损失;清水河水库下闸蓄水后,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将会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将产生较大影响;研究区内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3.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是当前城市林业的研究热点,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回顾了城市森林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详细讨论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框架体系及其价值评估研究进展,并比较分析了各项服务功能的不同价值评估方法及相关研究情况,最后提出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4.
采用福州市仓山区2000年、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GIS方法提取了10年间的仓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对仓山区土地利用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测算了仓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0年,仓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提出了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保护水域、林地、耕地和园地等生态价值系数高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建议,以提升仓山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5.
郭菲菲  滕琛 《绿色科技》2012,(7):108-109
根据且末县第十二个五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估算且末县在"十二五"期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2010~2020年,且末县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有所增加,未利用地面积减小,生态服务价值呈增长趋势。指出了通过计算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可以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维持土地生态系统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福建省自然保护区为例,依据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福建省土地利用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分析各类型土地利用的面积及其变化特点,并参照谢高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分析了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内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类型之间转换比较频繁,且林地面积逐渐在减少,园地和建设用地面积逐渐在增加,其他土地类型面积先增加后减少;(2)2000—2010年,林地主要转变为园地和耕地,园地主要由林地和草地转换而来,林地为自然保护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3)2000—2010年,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减少,且土地利用变化与各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相对一致。  相似文献   

7.
城市森林的研究概况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城市森林的概念、内涵、作用、产生、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的探讨,阐述了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的研究中,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分析了2006年该流域各市县土地利用情况。考虑到生态服务价值在流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参考了Costanza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方法,结合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对石羊河流域的土地利用情况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及空间幅射效应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从上游到下游逐渐递减,流域周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影响其生态服务价值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规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区分直接经济价值与生态系统调节和支持服务,本文构建了适用于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价模型,并以三亚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规划落实后,ESV总量将出现下降,其中直接经济价值下降明显,而生态调节和支持服务价值则有所提升,反映出三亚城市发展重心由经济到环境的变化。作为对三亚ESV影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林地和园地构成了三亚市ESV总量的主体,且三亚市ESV受对二者的变动最为敏感;水域对三亚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有很大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3年、2005年和2006年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土地利用数据,研究了其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根据遥感数据解译结果,西溪湿地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为建筑区、草地、绿地、郁闭池塘、道路、河道、稻田、林地及其他9类;2003-2006年,西溪湿地绿地面积增加最多,其次是建筑区面积,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减少,其中郁闭池塘面积减少最多,达到2.53 km~2;2003-2006年,西溪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降低了342.70万元,增加的主要有原材料生产、气体调节、保持土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其余服务功能价值都有所降低,郁闭池塘面积降低较大是服务功能价值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异的武汉市城市森林经营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发挥着诸多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着区域生态安全。改善城市森林结构,提升其生态系统服务,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目标和趋势。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异研究,探索城市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基于实地调查数据、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和遥感数据,运用相关生态学模型,从森林植被类型、城市化梯度、功能类型间关系等方面研究武汉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异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向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城市森林可持续经营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在植被类型间和功能类型间存在明显分异特征,马尾松杉木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占比较高,其中马尾松杉木常绿针叶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占总价值比例为44.30%,达97.70×10~8元·a~(-1),其他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所占比例均小于5%;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异明显,黄陂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最高,占比为41.46%(91.43×10~8元·a~(-1)),新洲和江夏次之,占总价值的20.84%和19.21%,其他区占比均低于5%。尽管近年来武汉市城市绿化投入较大,但森林面积较小,中幼龄林面积比例较大,林种结构单一,纯林面积比例较高等问题是影响武汉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水平的关键因素。后续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中,应围绕森林面积提升、加强中幼龄林管理,改善森林群落结构,优化森林景观格局等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水平和供给结构,为武汉市城市生态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自然综合体和水陆综合生态系统,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成果.城市湿地作为城市中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环境调节和社会服务功能.结合长兴湿地公园的规划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方向着手阐述城郊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森林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众多服务,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重要基础。然而,社会经济因素所引起的森林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森林大面积的丧失,森林生物多样性随之不断下降,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也因此被严重削弱。如何协调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有效运转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目前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关键问题。总结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选取指标、获取数据、定量化评估、权衡比较分析等几个方面,希望为后续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和权衡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河北省大清河水系阜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法、服务功能价值量评价法及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985—2015年该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规律,分析了服务功能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生态服务功能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研究区近30年城市、林业、农业、水域景观呈增加趋势,荒漠、草地景观呈减少趋势。总体上表现为斑块数量减少,平均斑块面积增大,各景观类型连通性增强,景观结构愈加稳定。2)研究区生态服务总价值在2000年最高(58.08亿元),2000年之前呈增加趋势,2000年之后呈减少趋势。林地服务价值贡献率最大,其次为农田和草地;单项服务价值中维持生物多样性与保持土壤服务贡献率最大,其次为气体调节和气候调节。3)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与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标、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平均斑块面积、聚集度均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张威  陈燕 《绿色科技》2013,(7):161-164
指出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大气CO2含量的增加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湿地作为全球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极易受到外界影响的土地利用类型之一,湿地生态系统土地利用方式改变所引起的相应碳排放的改变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对盐城市滨海湿地1983、2001、2009土地利用变化以及所引起的碳排放变化分析得出:盐城市聚居地面积变化速度最快,最为活跃,林地和天然湿地面积都在减少;1983~2001年近20年的碳排放增加量和2001~2009年这9年的碳排放增加量相当。利用近些年江苏盐城滨海湿地的土地利用和相应碳排放数据可以有效地分析盐城滨海湿地近些年的演化情况,从而为日后制定一个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服务。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变化对昆明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昆明市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昆明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并计算由此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得出如下结论:1992年至2000年、2000年至2004年两个阶段内林地和城市用地的面积不断增加,而灌草地、耕地和水域的面积不断减少;1992年昆明市总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所增加,而其中林地在历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所占的比例具有绝对优势,并且呈递增趋势;2000年至2004年间生态服务功能的年变化量要普遍大于1992年至2000年间的年变化量,这是因为土地利用变化在后一阶段更加剧烈。  相似文献   

17.
城市森林属于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城市森林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涵养水源、维持氧气和二氧化碳平衡、净化大气、维持土壤肥力、消除噪声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生态服务功能及经济价值,其不仅可以维持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提高城市经济建设发展水平。通过对城市森林的概念进行分析,并探究其生态服务功能及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浅谈城市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的原因及其恢复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地在调节全球气候和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以及提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城市湿地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依赖的重要自然系统,具有众多的生态及社会服务功能。本文阐述了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较全面地分析了系统的生态功能、当前城市湿地功能退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恢复和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生境质量是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表征,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生境质量变化,研究长时序下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境质量演变规律对于维持生态系统服务、构建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近12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利用ArcGIS结合InVEST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对赫章县2010~2022年生境质量演变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赫章县的主要地类为林地,其次为耕地;建设用地扩张迅速,研究期内增长了271%;土地利用类型的变换主要表现为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间的流转,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主要流向了林地和建设用地;(2)研究期内赫章县整体生境质量水平呈现下降趋势,生境质量等级以中级、较低级为主,生境质量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关系密切;(3)生境退化度呈现减小后增大趋势。生境高度退化区向外蔓延主要是由于赫章县土地利用强度逐渐提升,建设用地面积向外扩张,距离城区较近的耕地、水域易受到建设用地扩张等因素影响向高度退化发展;(4)生境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2010年主要呈现出生境质量“高—高”聚集,2016年和2022年主要呈现“高—低”聚集,中部、东北部和东南部生境质量差异性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20.
以迁安矿区199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当量因子法,对迁安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0~2020年迁安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2000~2010年下降幅度最大,为15865.2万元,主要原因为矿区生态系统中工矿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从服务功能类型来看,受工矿用地影响最大的废弃物处理服务功能对矿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力最大。矿区的3个镇中,马兰庄镇的自然地貌受采矿活动影响大,并且表现为难恢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