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7月12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一致决定,将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第一个以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物种标准而入选的世界自然遗产。  相似文献   

2.
今年春季,四川群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引起西部省区高度重视。据四川省建设厅风景名胜管理部门介绍,四川的大熊猫栖息地、三星维、金沙遗址、安岳石刻、原始藏区游牧文化——18个原始游牧部落(太阳部落)已进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特别是大熊猫栖息地已经名列2006年中国报送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接纳考察时间。四川已是"世界遗产"大省,已先后有4处景区名列世界文化遗产。为何申报"世遗"热情还会如此空前高涨?原因很简单:"世界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盐城滨海湿地具有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是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是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和自然遗产。结合世界自然遗产特征首次对盐城滨海湿地遗产进行了系统分析,论证了盐城滨海湿地符合《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标准,并对盐城滨海湿地申遗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盐城滨海湿地申遗提供基础研究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孑遗动物,也是全人类宝贵的自然遗产。目前大熊猫的分布区仅限于我国四川西部,陕西西南部和甘肃南部的狭小地带,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而且栖息地多呈现孤岛状分布,生存面临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陕西天保工程区作为大熊猫栖息地,在我国野生自然资源保护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优化天保工程区自然保护环境,为大熊猫提供更加优质的自然环境,是工作人员的份内职责。在开展相关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工作中,要不断创新理念,转变方式,注重竹子的可持续利用,为大熊猫提供更加丰富的自然食物资源,提升对大熊猫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6.
谈到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很多人会自然地想到四川,相比之下大熊猫分布密度最大的秦岭在陕西省外却鲜为人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3月12日在陕西西安正式启动秦岭保护项目,希望通过今后几年与陕西省林业厅等部门的合作,在大熊猫保护方法上进行更多新的尝试,使秦岭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更多的关注。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问题也因此有望在秦岭找到解决方案。此次WWF和陕西省林业厅签署的“陕西秦岭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和通道建设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是秦岭保护项目的一个主要内容,双方将结合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  相似文献   

7.
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地处四川凉山山系大熊猫种群的腹心区,区内大熊猫栖息地面积35 856 hm2[1],是凉山山系各大熊猫保护区的联系纽带。同时保护区所处的美姑县为凉山彝族聚居腹心区,长期以来,彝族村民形成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很强。全面了解凉山彝族地区大熊猫栖息地的干扰状况,对保护凉山山系大熊猫乃至四川和全国大熊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按照全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技术规程,在保护区内均匀设置固定监测样线30条(总长度105.49 km,比例为0.29 km/100 hm2,海拔2 040 m~3 360 m),通过春季(4月~5月)和秋季(10月~11月)分别对大熊猫种群状况、伴生动物情况和人为干扰情况进行监测。本文随机选择2011年监测数据分析,找出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干扰种类、特点、规律及对大熊猫栖息地影响程度,提出减少干扰的措施,从而为大熊猫保护管理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如何科学完整地保护管理好世界级的遗产资源,一直是我国理论界和决策层关注的重点。本研究通过对峨眉山世界遗产资源的深入调研和分析,总结出峨眉山世界遗产地基于系统论的遗产资源综合保护模式,分析了该模式要素结构和模式功能,提出该模式的特点是:具有高度权威、集中统一的综合管理机构,是整合资源优势、科学保护管理遗产资源的必备条件和关键,并进一步提出了该模式的广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大熊猫国家公园跨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面积2.2万平方千米,是野生大熊猫集中分布区和主要繁衍栖息地,保护了中国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资源。除了“国宝”大熊猫,这里还有金钱豹、雪豹、川金丝猴、林麝、羚牛、红豆杉、珙桐等珍稀野生动植物,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一年来,大熊猫的保护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典成功案例,推动了大尺度生态系统保护和周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这里也成为世界生态教育样板。  相似文献   

10.
2月28日,国家林业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375只,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为258万公顷,潜在栖息地91万公顷,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17个市(州)、49个县(市、区)、196个乡镇。有大熊猫分布和栖息地分布的保护区数量增加到67处。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陈凤学在发布会上指出,当前,部分大熊猫局域种群面临生存风险,栖息地破碎化严重,圈养大熊猫种群间遗传交流不足,保护管理能力仍需加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十分突出,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秦岭腹地内14处大熊猫保护区现状分析.认为存在有将集中连片的大熊猫栖息地人为分割的情况,没有将有限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用于大熊猫资源的保护管理.提出了对现有保护区进行整合,是最大限度发挥保护区效益的管理办法.随着大熊猫秦岭亚种的确定,整合大熊猫保护机构,对提高秦岭大熊猫的有效保护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10月28日,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家林业局在京共同举行图书首发式,集科普性、文学性、美学性于一体,全面展示大熊猫保护管理科研成果的经典著作《大熊猫——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一书即日面世发行。《大熊猫——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一书是由国家林业局组织77名专家、摄影家和保护工作者共同精心撰写编辑的,是我国迄今最全面、最系统、以最新资料记述大熊猫进化历史、科研成果、保护成就以及分类地位、生态意义、社会和文化价值的科普专著。全书共7章、约20万字,图片500多幅,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彩印精装,图…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科学研究、文化传播、生态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竹类作为大熊猫的主要食物,保护与研究大熊猫主食竹已经成为大熊猫保护的重要工作。近年来,随着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加剧,导致构成其栖息地的主食竹生长更新不仅受区域地理条件、动物采食和地震与火灾等自然因素影响,也受砍竹、采笋和放牧等人为干扰的影响。文章综述了近30年来(1990—2020年)国内外关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对大熊猫主食竹的影响,以期为大熊猫及其主食竹的研究、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国家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重大举措,位于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集体林资源有其特殊性,其经营管理因需要兼顾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目标而面临着相应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大熊猫栖息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其经营管理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实现集体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与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双重目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近年林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四川境内岷山山系大熊猫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范围的景观格局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作为大熊猫活动痕迹点分布最多的景观类型,针叶林和阔叶林表现出破碎度最低、斑块形状最复杂、斑块聚集度和连通性高、稳定性强的特征,表明目前研究区大熊猫栖息地质量良好、自然度高;(2)人工经济林、耕地和建设用地分布面积占5%,这些景观类型的人类活动强度大,零散分布于整个研究区,给大熊猫栖息地带来持续干扰;(3)随着平均海拔降低、干扰强度升高,研究区景观格局由北向南表现出破碎度、混合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升高,景观质量和功能下降的趋势。本文提出落实退耕还林政策、改造人工经济林、控制大熊猫栖息地内建设用地规模和转变原住民生产生活方式等保护管理措施,以逐步恢复提升大熊猫栖息地质量。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种”“伞护种”,是最具全球意义的自然保护象征。中国的大熊猫保护事业起步于新中国成立,并在新时代开启了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川陕甘三省联合行动,试点建设世界唯一中国特色大熊猫国家公园,以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促进大熊猫种群稳定繁衍为切入点,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的瑰宝———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濒危野生动物,也是当今世界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旗舰和标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将大熊猫列为附录I物种,世界自然基金会将大熊猫选为会旗、会徽的图案物种。由于具有不可估量的生态、科研、文化及美学价值,大熊猫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珍惜和喜爱。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大熊猫保护工作,将大熊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92年实施了“中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2002年启动的“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又将大熊猫列为15个(类)重点保护物种之首。根据国家林业局1…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增强四川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力度,推动四川国有林区、国有林场大熊猫保护联盟成员关于保护地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合作。2015年12月27-29日,四川省国有林区、国有林场大熊猫保护联盟培训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此次会议是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支持下,  相似文献   

19.
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和扭角羚等珍稀濒危动物及其生态系统的保护区,位于小相岭山系,是小相岭大熊猫种群遗传基因交流的关键走廊地带和集中分布区,对现今最濒危的大熊猫野生种群-小相岭大熊猫野生种群的保护和生存延续,防止种群衰退和灭绝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该保护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世界自然遗产地现状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同时介绍了我国自然保护地相关政策历史演变过程及自然保护地现状.通过对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与自然保护地的关系、自然保护地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研究,对比分析了世界自然遗产地与保护地在我国实际保护工作中的异同点.结果表明:1)两者均受到高度关注;2)两者产生的背景不同;3)目标任务各有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