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肉鸭啄癖俗称“偏食症”,是一种恶癖的行为,是鸭对周围环境刺激的反应。多发于24日龄以上中肉鸭阶段生长新羽毛,或中鸭转成鸭换羽时。啄癖造成毛稀,毛囊出血,残伤严重影响生长发育,频繁追啄扰乱群鸭正常饮食和休息。肉鸭啄癖的原因很复杂,因此要查明病因,对症防治,方可见效。一、啄癖的原因1.营养缺乏配合饲料不当,饲料单一不全价,日粮中缺乏蛋白质或某些必需氨基酸;含硫氨基酸缺乏、氨基酸不平衡、饲料中缺少蛋氨酸及胱氨酸、色氨酸,尤其是缺乏维生素A和烟酸时,容易发生啄羽癖。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失调;缺乏无机盐,特…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是水网地带 ,鱼塘众多 ,养鸭业发达。但是 ,长期以来 ,肉鸭的啄羽癖常有发生 ,有的养殖场发病率达 90 %以上 ,极大的影响肉鸭的生长、发育 ,延长上市时间 ,增加饲料消耗 ,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 ,正确认识该病的发病原因 ,进行科学的预防 ,可有效的减少该病的发生。1 啄羽癖发生的原因1 1 品种、生长阶段及季节快大型肉鸭 (如樱桃谷、北京鸭等 )发生啄羽癖的机会大 ,地方麻鸭较少出现 ;品种不纯 ,个体生长发育不均匀 ,以大欺小是诱发该病的原因之一 ;该病初发于中鸭期 ,新翅羽刚长出时是发病的危险期 ,如果此阶段发…  相似文献   

3.
啄癖是家禽的一种代谢机能紊乱综合征,多见于饲养条件不好的情况。禽表现有啄食异物的癖好,如啄羽、啄肛等,啄癖首先往往在个别禽只发生,以后迅速蔓延。引起啄癖的原因很多,如鸭饲养密度过大,运动量不足,饲料成分单一而造成蛋白质或饲料中的含硫氨基酸、矿物质(如钙、磷、锌等)和维生素(如维生素D、维生素B12等)不足,饲料中的食盐缺乏或粗纤维含量不足,饲喂时间不固定,圈舍内通风不良、光线过强及鸭体创伤等会造成鸭啄癖的发生。啄癖多发生在育成鸭转为成鸭阶段,即开始生长新羽毛或小羽毛阶段,易造成鸭的伤残,严重影响肉鸭生长。本试验采用…  相似文献   

4.
鸭啄癖症是圈养鸭群中有时会见到的现象。啄癖种类较多,包括啄肛、啄趾、啄羽、啄蛋等现象。引起啄癖的原因很多,管理不当,如鸭舍饲养密度过大、运动量不足,饲料单一造成蛋白质缺乏或饲料中缺乏含硫氨基酸,饲料中矿物质和维生素不足,长时间不喂给食盐,饲喂时间不固定,以及运动场过小,圈舍内通风不良,光线过强等都会造成啄癖症的发生。1 鸭常见的啄癖症1.1 啄肛这是养鸭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啄癖。雏鸭多是在拉稀时,而鸭舍内又缺少饮水,其他雏鸭就啄拉稀雏鸭的肛门,啄破出血后,更多的雏鸭又去啄,常常会导致死亡。成鸭多见于母鸭产蛋,肛门外翻…  相似文献   

5.
1998年,我国北方最大的肉鸭养殖基地香河正大肉鸭养殖厂在香河建成。香河县一下子涌现出一批规模化肉鸭养殖户。 好景刚开始就出现了麻烦事,当鸭苗养到16-17天时,许多肉鸭养殖户的鸭子互相啄羽、啄翅、啄尾,常啄破翅膀,并很快蔓及全群,发病率可达 80%以上。 一、病因分析: 1、日粮中营养成分不足或各种营养成分比例不当。 ①矿物质缺乏,特别是食盐太少时,可导致鸭啄羽,啄肛。②饲料中缺乏微量元素或微生素③饲料中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赖氨酸)不足,而羽毛中此类氨基酸丰富,因此引起啄羽。④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不足…  相似文献   

6.
啄癖是家禽及鸟类的特性 ,啄癖有很多种类型 ,如啄羽、啄肛、啄蛋、啄趾等。鸭啄羽常见于家鸭和饲养密集的鸭群。不同的品种表现略有不同。北京鸭及樱桃谷肉鸭似乎比轻型品种的蛋鸭严重。不同的年龄表现也不相同 ,与季节 ,饲养方式也有一定的关系。肉鸭啄羽是指肉鸭养殖过程中鸭群中的 1只或多只鸭所表现出来的啄击其它个体羽毛的不良行为。多发生在肉仔鸭阶段 ,鸭开始生长新羽毛或换小毛时。啄羽主要是啄食鸭背后部与翅部羽毛 ,可见被啄鸭背后部与翅部羽毛根出血 ,羽毛稀疏残缺 ,而后生的新羽 ,毛根粗硬 ,不利于屠宰时拔毛加工 ,并影响品质…  相似文献   

7.
正肉鸭啄癖是由于饲养管理、营养或疾病等因素引起机体代谢机能发生紊乱所造成肉鸭之间相互啄食羽毛或组织器官的一种疾病,任何日龄、品种的肉鸭都会发生。肉鸭多表现为啄羽、啄肛等。肉鸭啄羽时相互追逐,消耗过多能量,影响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创伤,影响肉鸭产品质量,甚至可引起肉鸭死亡。  相似文献   

8.
正肉鸭啄癖是由于饲养管理、营养或疾病等因素引起机体代谢机能发生紊乱所造成肉鸭之间相互啄食羽毛或组织器官的一种疾病,任何日龄、品种的肉鸭都会发生。肉鸭多表现为啄羽、啄肛等。肉鸭啄羽时相互追逐,消耗过多能量,影响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创伤,影响肉鸭产品质量,甚至可引起肉鸭死亡。随着近年来肉鸭规模化饲养的增加,本病发生率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9.
正肉鸭啄癖是由于饲养管理、营养或疾病等因素引起机体代谢机能发生紊乱所造成肉鸭之间相互啄食羽毛或组织器官的一种疾病,任何日龄、品种的肉鸭都会发生。肉鸭多表现为啄羽、啄肛等。肉鸭啄羽时不仅相互追逐,消耗过多能量,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而且造成创伤,影响肉鸭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鸡啄癖发生的原因及防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啄癖是鸡群中的一种异常行为 ,常见的有啄肛癖、啄趾癖、食忌癖、食蛋癖和异食癖等。在养鸡生产中 ,鸡的异常行为常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其中以啄癖危害最大。如何防制啄癖发生 ,笔者经对几个养鸡场 (户 )鸡啄癖发生及防制情况调查后 ,总结如下。1 发病原因1.1 营养缺乏 :日粮中蛋白质不足 ,尤其是动物性蛋白质含量低 ,是诱发啄癖的重要因素 ;日粮中氨基酸不平衡 ,缺乏含硫氨基酸 ,易发生啄羽、啄蛋 ;日粮中矿物质元素不足或不平衡 ,使鸡采食量减少 ,饲料消化利用率降低 ,引起鸡啄蛋、啄肛、啄羽和食血等恶癖 ;日粮中维生素缺乏会影响雏鸡…  相似文献   

11.
鸭啄癖又称为异食癖、恶食癖或啄食癖,多发于集约化养鸭,是养鸭业中常见的病症,是多种营养物质缺乏及其代谢障碍所致非常复杂的味觉异常综合征。鸭啄癖多指鸭群互相啄食引起损伤,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啄出内脏,引起死亡或者胴体质量下降等等。它的发生,不分季节,不分日龄,无论蛋鸭、肉鸭或种鸭,无论平养或笼养,均可发生。鸭群中一旦发生,诸鸭效法,较快蔓及全群。严重时,啄癖率可达80%以上,死亡率可高达50%,给鸭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现将鸭啄癖的种类、原因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鸭啄羽癖是鸭由于好奇啄食本性、某些营养物质缺乏、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或饲养管理不当等引起的纯属恶癖的一种疾病。该病的特征是部分鸭以凶猛的动作啄食其他鸭的羽毛,常将羽毛下的皮肤一起扯下啄食,被啄的鸭发出惨叫声,并奔跑逃避,在背部、尾部、翅膀两侧,由于受伤而出血,但鸭群的采食、消化能力正常,只是长期处于惊恐状态,喂食时由于啄食羽毛,部分弱鸭不敢抢食饲料,造成其生长发育不良,轻者胴体品质下降,重者因消瘦、贫血、衰竭而死,个别鸭因吞食大量羽毛,造成消化道阻塞而死亡。番鸭啄羽癖主要发生于番鸭羽毛快速生长期(通常是3~7周龄)和换羽期。现将该病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病因1.1遗传因素梳理和打扮自己的羽毛是家禽和鸟类特有的行为,在长新羽毛及换羽时皮肤受到刺激、发痒,有自啄行为及乐意被啄,该行为如果过度,就会引起啄癖。新生的管羽很嫩,根部带血,鸭梳理羽毛时,易造成皮肤出血,引起好奇鸭子啄食,群鸭效仿追逐,导致啄癖。另外,在鸭群中也存在社会等级制度,由于个体差异,它们采用最原始的决斗方法来确定各自在鸭群中的地位,胜者在采食、饮水、交配等方面享有优先权,一旦这个社会平衡被打破,它们就开始进行新的决斗,从而诱发啄羽癖。...  相似文献   

13.
进入冬季以来。养殖户对肉鸭啄羽现象反映明显增多。通过对肉鸭养殖户的现场调查了解,分析造成冬季啄羽增加的原因如下。供广大用户参考:1冬季肉鸭啄羽增多原因1.1环境恶劣引起进入冬季以后。考虑鸭舍的防寒、保暖因素,养殖户都要加大肉鸭的放养密度,对圈舍采取密闭方式以减少空气流量,限制鸭下水。这样一来,如果饲养密度过大、鸭的运动不足,圈舍通风不良,过于潮湿、NH 3和CO2浓度蓄积超过鸭群忍受程度等都能诱发啄羽。众所周知,梳理和打扮自己的羽毛是家禽和鸟类特有的行为,肉鸭也不例外。鸭新生管羽很嫩,根部带血,初生时皮肤发痒。如果…  相似文献   

14.
1原因分析鸭啄癖是鸭之间相互啄食羽毛或器官的疾病,任何日龄及品种的鸭都可发生。鸭啄癖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而引起的。密度过大易导致啄癖,光照强度过大,光线不均匀或光照制度不合理以及光色不宜等都会诱发啄癖。在产蛋初期光照强烈会使鸭肛门紧缩,微血管出血引起啄肛。引起脱肛的因素较多,鸭性成熟早,提前开产的易脱肛;因营养、疾病导  相似文献   

15.
1鸡啄癖的种类鸡啄癖的类型很多。根据啄食对象的不同分为啄肛癖、啄头癖、啄羽癖、啄趾癖、啄蛋癖、啄肉癖、啄尾癖、异食癖等,其中以啄肛癖、啄头癖、啄羽癖最为常见。1.1啄肛癖种鸡生长期限饲,初产母鸡的子宫脱落或产双黄蛋所引发的肛门破裂易诱发啄肛癖。啄肛易引起鸡肛门脱落,甚至造成鸡肠道被啄出而死亡,或因出血而引起贫血。1.2啄头癖因公鸡相互斗殴造成鸡冠、肉垂或皮下出血,继而引发啄头。1.3啄羽癖附着在羽毛上的垫料或饲料颗粒,常常会引发其他鸡只的啄羽行为。有的羽毛未被啄掉,只是轻微受伤;如羽毛被啄拔,则会造成皮肤损伤或较…  相似文献   

16.
鸭啄癖是鸭的一种异常行为,多数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或营养缺乏等因素引起的。现将1例鸭啄癖病的诊治情况简介如下。1发病情况2005年6月,我县西联乡六合村一养鸭大户从外地购入金定鸭雏8000只,进行舍内平养。自7月初,鸭饲养至28日龄时,出现个别有啄羽现象,没有做任何治疗。几天后,啄羽鸭陆续增多,有100余只鸭发病,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来我站求诊。2临床症状病鸭表现为互相啄食彼此的羽毛,被啄鸭的背部或翅部的大部分毛根出血,羽毛稀疏残缺,而且零乱、无光泽,很多地方露出皮肤,个别鸭的翅尖严重出血,大翎不同程度地也被啄去几根。仔细观察被啄…  相似文献   

17.
啄癖是禽的一种代谢机能紊乱性综合征。禽表现有啄食异物的癖好,如啄羽、啄肛等,多见于饲养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啄癖往往首先在个别禽发生,以后迅速蔓延。引起肉鸭啄癖的原因很多,如饲养密度过大(尤其是网上圈养),运动量不足;饲料成分单一而造成蛋白质或饲料中的含硫氨基酸、  相似文献   

18.
鸡啄癖是指鸡相互啄食引起创伤,甚至引起死亡的异食癖.常见的有啄羽癖、啄肛癖、啄趾癖、啄肉癖、啄头癖、食蛋癖等.肉用种鸡群发生啄癖时,若不及时控制,会影响全群,轻度可造成创伤,严重可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引起啄癖的原因较为复杂,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防制. 1原因 营养方面.多是由于某些营养物质缺乏、代谢紊乱、味觉异常引起的.饲料过为单一,蛋白质不足;蛋氨酸、赖氨酸、胱氨酸、甘氨酸等缺乏或不平衡;缺乏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及B族维生素等;饲料中铜、钴、锰、铁、锌等矿物质不足或钠、钾、钙、磷比例失调;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不足,而高能量体积小的饲料比例过大,食后代谢能虽得到满足,但嗉囊内空虚无饱食感.  相似文献   

19.
鸭啄癖症的原因很多 ,管理不当 ,运动量不足 ,饲料单一 ,长时间缺盐 ,圈舍环境恶劣 ,光线过强等都能造成啄癖症的发生。啄肛是常见 ,最严重的一种啄癖。其次还有啄趾、啄羽及啄卵等对此病的防治 ,依据发病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首先要确保饲料品种多样化 ,尤其是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供应 ;其次 ,要做到饲喂时间、次数固定 ,第三要经常保持舍内外卫生 ,通风干燥、空气新鲜 ,运动场宽敞 ,使鸭能够自由运动 ,必要时要分群饲养。一旦发生啄癖 ,可在饲料中加入硫化钙。用量为每只鸭每天喂给 1~ 4g。对受伤部位用高锰酸钾水冲…  相似文献   

20.
鸭啄癖是鸭群中1只或多只鸭表现相互啄羽、啄肛的不良行为,是由于某些营养物质缺乏、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管理不当等原因引起的属于恶癖的一种疾病。成鸭和雏鸭均可发生,一旦鸭群发生该病,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会造成较大损失。现将鸭啄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