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椿属楝科,是我国人民熟知喜爱的特有树种,栽培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2.
对福建省惠安县赤湖林场不同林龄木麻黄人工林细根养分现存量的季节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各林龄木麻黄人工林活细根中的养分现存量高于相应林龄的死细根,受环境条件和木麻黄生长特性的影响,各养分现存量一般在1、7和11月较高;随着林龄的增大,活细根中的养分现存量先升高,达到一定阶段后开始下降,N、P、K和C在30林龄林分中最高,而Ca和Mg则在18林龄中最高,死细根中的养分现存量随林龄的增大始终呈升高的趋势;因此,养分的吸收随着季节和林分林龄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正> 1 采集种根 一般在每年春季三四月份采集种根,以幼树根为好。树根挖出后,选择直径1.5厘米~2厘米的根,将其剪成10厘米~15厘米左右的根段,大头(上边)剪成平面,小头(下边)剪成斜面。  相似文献   

4.
沿海沙地竹林细根养分含量及其季节动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福建省漳州市东山赤山国有防护林场沿海沙地竹林细根的养分含量(N、P、K)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沿海沙地各竹林细根养分含量总体偏低,早竹细根N年均含量最高为10.964g.kg-1,雷竹最低为4.535 g.kg-1,台湾桂竹细根P年均含量最高为0.971 g.kg-1,乌哺鸡竹最低为0.136 g.kg-1,四季竹细根K年均含量最高为2.761 g.kg-1,花吊丝竹最低为1.127g.kg-1。各竹种细根N、P、K养分含量都有规律性的季节变化,均表现出单峰或双峰的变化趋势,竹林生长旺季波动较大,生长后期趋于稳定,各竹种之间N年均含量变化的规律性最强,P次之,K最弱。丛生竹细根N(早竹除外)、P年均含量均高于散生竹,而K年均含量丛生竹与散生竹间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5.
福建柏与杉木人工林细根氮磷养分现存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细根氮、磷养分现存量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细根氮、磷养分现存量分别是杉木林的1.8倍和1.7倍;福建柏活细根氮、磷养分现存量为12.948 kg.hm-2和1.692 kg.hm-2,分别是杉木林活细根氮、磷养分现存量(7.106 kg.hm-2和0.896 kg.hm-2)的1.8和1.9倍;而福建柏死细根氮、磷养分现存量为10.410 kg.hm-2和1.192 kg.hm-2,分别是杉木林死细根氮、磷养分现存量(6.216 kg.hm-2和0.780 kg.hm-2)的1.6倍和1.5倍。福建柏与杉木<0.5 mm径级细根是其细根养分循环功能的主体。福建柏活细根氮、磷养分现存量动态变化与杉木的相似,呈双峰型;福建柏死细根氮现存量动态变化则呈单峰型,死细根磷现存量动态变化呈倒“S”型。杉木死细根氮、磷养分现存量动态变化均呈倒“S”型。图2表4参24  相似文献   

6.
蒙古栎的更新造林和幼林生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讨论了保护、经营蒙古栎林的重要性。认为在东北东部山地现有蒙古栎林和适宜立地应尽早营造一部分蒙古栎人工林。要求起源以实生为主,可采用植苗和直播方式造林。并建议营造混交林,以达优质,高产和高效的目的。蒙古栎试验林的幼林约在10年生产前郁闭。树高1~2m。主根茁壮,根系发达,地上部郁闭前其根系已遍布于林地之下。所以在幼林阶段就有较好的效益。为提高更新造林的数量、质量和效益,提出5条更新和造林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云南松与旱冬瓜混交对养分的利用情况,对云南松纯林、云南松与旱冬瓜混交林分、旱冬瓜纯林3种林分类型进行了林地土壤及叶片、根系养分质量分数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松与旱冬瓜混交林地土壤表层土的有机质、有效磷、水解氮、有效钾、全氮、全磷、全钾、交换性钙、镁离子等肥力指标都比纯林高,pH值也发生了变化,介于云南松纯林...  相似文献   

8.
土壤水分与养分对树木细根生物量及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树木细根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它的生长、死亡、分解在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密切复杂地联系在一起,土壤水分和养分有效性对细根生长与发育影响不同,但细根生长的季节动态与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分布规律一致,增加土壤水分显著增加细根生物量;而增加土壤养分对细根生长变化的影响较复杂,多数研究结果认为随土壤养分的增加,细根生物量增加或减少,低级根的根长和直径普遍增大,比根长减小。水肥耦合处理下的细根生物量显著大于灌溉和施肥处理下的细根生物量,并具有明显的季节规律性;水肥耦合会使细根根长密度增大;细根寿命暂时性缩短或延长等。在分析了不同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细根生长规律及变化原因后,依据研究现状提出将来水肥耦合处理条件下树木根细的研究方向。参56  相似文献   

9.
植物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这个有机体的各部分器官的生长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一部分器官的生长会对另一部分器官的生长产生影响。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功能及所处的环境不同,就会在信息和营养物质的交流及供求关系上存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目前,人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刺槐的生长、抗旱性、根系分布、细根分解和细根动态、刺槐叶饲料营养价值等方面,对刺槐细根和叶片的养分动态规律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以春季刺槐展叶期的芽期、展叶初期、展叶期的根系和叶片为实验材料,重点研究根系和叶片的氮、磷、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目的在于研究刺槐人工林展叶期细根和叶片养分含量动态变化规律,揭示刺槐人工林展叶期细根和叶片养分含量变化的相关性,为深入研究刺槐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的相关性奠定基础。实验结果表明:在春季刺槐展叶片养分含量高于根系养分含量。叶片氮含量在芽期到展叶初期迅速下降,后趋于平稳;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磷含量平稳下降。根系氮和可溶性糖含量迅速下降,蛋白质和磷含量先升高后下降。根系和叶片间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以干旱半干旱山区太行山荆条灌木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龄级荆条根周土壤养分和细根特征,包括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碱解氮,及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体积密度等。结果发现,荆条根际土养分含量总体表现为高于非根际土;土壤养分含量和根周形态指标整体表现为表层中层底层的变化趋势。其中,在有机质含量方面,龄级4的荆条,土壤有机质在各土层显著高于其他龄级,同时在非根际土中,有机质含量的极值也均出现在龄级4荆条中;速效磷方面,养分含量随龄级的变化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碱解氮方面,其总含量表现为随着龄级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研究证实,根系形态指标的极值普遍出现在中间位龄级(3~4级)中。同时研究发现,随着龄级的升高,底层细根生物量所占总细根生物量的比值越来越高,表明荆条细根生长与龄级呈正相关关系。综上,荆条灌木的生长能够有效参与土壤养分斑块化进程,研究结果将为当地干旱半干旱山地的生态修复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1.
不同混交比例马尾松林细根生物量及其养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定样地调查法对不同混交比例的马尾松林细根生物量和细根养分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细根生物量和细根养分含量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即随着土层加深细根生物量和细根的N、P、K养分含量逐渐减少。在表土层中,0~10 cm土层中细根生物量最多,N、P、K含量也是最高。对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的比较,发现马尾松比例为41%~60%细根的生物量最高。马尾松比例为41%~60%的针阔混交林细根N、P的养分储量也最高。不同混交比例林分中细根的N、P、K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添加外源养分对麻栎细根生长特征、形态特征和养分特征的影响,探讨细根在不同富养斑块的觅养特征,为研究细根养分捕获策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林龄约30年的麻栎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根系生长袋法,设置对照(CK)、氮添加(N)、磷添加(P)、多养分添加(NPK)、凋落物添加(F)共5个处理,探究细根生长特征(细根生物量、总根长)和形态特征(平均直径、比根长、组织密度、比表面积、分枝比、分枝强度)以及细根中N、P含量对养分添加的响应规律。【结果】(1)与CK相比,NPK处理麻栎1~3级细根的总根长及生物量均显著增加(P<0.05);而N处理总根长和生物量均表现出降低趋势,但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2)不同外源养分对麻栎细根形态特征的影响并不一致。与CK相比,P、NPK、F处理总体使麻栎细根直径减小,而N处理使3级根直径显著增加(P<0.05),细根的组织密度、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对4种养分添加处理响应并不敏感。与CK相比,P、NPK和F处理对细根分枝比和分枝强度无显著影响(P>0.05),但N处理使2~3级细根的分枝比和分枝强度显著增加(P<0.05)。(3)N、P、NPK、F 4个处理细根的N含量均高于CK,其中N、NPK处理与CK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较CK增幅分别为102.3%和77.0%;N及F处理细根P含量与CK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NPK和P处理细根的P含量均较CK显著增加(P<0.05),其中以NPK处理最高,较CK的增幅为128.8%。【结论】同时增加土壤N、P养分时,麻栎通过增殖根长和细根生物量来获取更多的养分,而将N、P肥单独作为外源养分添加时,麻栎则通过改变细根形态特征来提高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能力,添加凋落物对麻栎细根生长形态特征无明显影响,可知麻栎对不同类型外源养分具有不同的吸收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土壤水分、养分对树木细根生长动态及周转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土壤水分、养分及二者耦合效应对细根的生长动态及周转的影响研究进展,并针对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提出未来应加强人工林细根的水肥耦合、不同级别细根对水肥耦合的响应、水肥变化对不同类型森林土壤生物的影响以及全球变化背景下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细根生长与周转水肥耦合效应4个方面的研究,为准确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分、养分循环过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山西太岳山40年生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的森林经营措施,运用方差分析法分别探讨了油松人工林表层不同土壤厚度下的细根生物量和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择伐林生长季表层细根生物量大于未择伐林,两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择伐林平均单株表层细根生物量大于未择伐林,两者差异显著(P0.05);择伐林表层土壤中的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铵态氮含量高于未择伐林,差异显著(P0.05);硝态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高于未择伐林,差异不显著(P0.05);而择伐林表层土壤中的全磷含量低于未择伐林,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对长林3号、4号、18号、40号、53号、166号油茶无性系采用6种基肥造林处理,连续观测造林后第1,2和3年各无性系树高、冠幅等生长量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肥处理对油茶幼林树高、冠幅等营养生长性状有显著影响,施用有机肥比复合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3种幼林叶片的叶绿素和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不同密度的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火力楠 Michelia macclurei、红苞木Rhodoleia championii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用半微量凯氏法、钼兰比色法和原子吸收光度法对3种幼苗叶片的N、P、K、Ca、Mg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个树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对应的叶绿素测定仪SPAD-502的读数存在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并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大叶相思林分中高密度林分的各种养分含量最高,红苞木林分的中密度林分的养分含量最高,高密度林分的养分含量低. 大叶相思叶片的N和Mg含量高而P含量低,火力楠叶片的K和Ca含量高而Mg含量低,红苞木叶片的P含量高而N和K含量低.  相似文献   

17.
造林技术措施对黄山松幼林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寿宁县长溪林场设置了黄山松各主要技术环节的试验林 ,研究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黄山松幼林生长的效应 .对试验林样地进行连续 7a的定期、定位观测 ,测定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黄山松林各主要技术措施中 ,坡位、种源和造林密度是影响幼林生长的最重要因素 ,整地规格对黄山松幼林生长有较明显的影响 ,幼林施肥有一定影响 ,而整地方式和幼林抚育无明显影响 .并提出可供生产应用的黄山松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的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不同地类造林对闽楠幼林的影响,分别对造林1~7年不同地类闽楠幼林的成活率(保存率)、高生长、地径生长和冠幅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造林第7年各造林地类型的保存率,A地类只有74.6%,D地类89.3%,其余在90.0%以上,裸地对闽楠造林保存率的影响很大;造林第7年各地类平均高生长表现为B>F>E>C>D>A,林下环境更适合闽楠幼树的高生长;造林第7年各地类平均地径生长表现为F>E>D>C>B>A,说明既有一定庇荫环境,又有合理空间的环境更有利于闽楠地径的生长;造林第7年,E地类平均冠幅最大,F地类次之,B地类最小,说明过阴的林下环境不利于闽楠幼树冠幅的生长.综合来看,F地类无论高生长、地径生长、冠幅都表现良好,该地类是黔东南地区营造闽楠优先选择的造林地类.  相似文献   

19.
调查退耕地香椿混交造林不同保水措施对香椿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保水处理对香椿造林成活率影响不明显。在水热条件较好的黎平等南方地区,提高香椿造林成活率只需常规泥浆浆根并适时选择冬春雨季造林即可,为确保植苗均匀成活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大穴表面保湿处理。香椿阳坡生长量大于阴坡,实施退耕地混交造林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快速修复。  相似文献   

20.
对离体香椿根进行人工低温催芽,研究采根季节、低温处理时间及植物生长激素等对香椿发芽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季节所采根段的发芽时间与气温变化一致,气温越高有利于打破芽的休眠,使发芽时间缩短,但高温季节香椿根的发芽率显著低于经过低温季节的香椿根。人工4 ℃低温处理可促进根的分蘖;对于高温季节所采香椿根,0.05%萘乙酸处理后人工低温处理15 d,发芽时间可提前5 d,发芽率可达到184%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