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山区天然荆条灌丛立地条件的数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山区天然荆条灌丛为研究对象,选择坡度、坡向、坡位、海拔、土壤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类型、裸岩率作为立地因子,运用数量化理论I的方法研究不同立地因子对荆条灌丛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坡位、海拔、土壤厚度、土壤质地和裸岩率影响荆条灌丛的高生长;坡向、坡位、坡度、土壤质地和裸岩率影响荆条灌丛的径生长。这为北京山区退化植被的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闽东高海拔山地地形因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继策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2):120-122,128
应用地形5个因子在2个水平下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系统分析了闽东高海拔山地14年生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坡向>海拔>坡度,影响杉木人工林冠幅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坡向>坡度>海拔,影响杉木人工林枝下高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海拔>坡向>坡度。坡形对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枝下高影响显著,坡位对杉木人工林树高影响显著。影响杉木人工林生长的最重要地形因子是坡形,其次是坡位,坡向、海拔和坡度(在45°以内)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地调查,对坡垒随地形因子(海拔、坡向、坡度)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坡垒分布主要集中在中低海拔600~900 m,先随海拔增高而增加,海拔700~800m时候达到最高值,随后随海拔升高而减少;不同坡向对坡垒数量分布影响为:北坡西南坡东北坡南坡西北坡西坡东南坡东坡,阴坡上分布的坡垒数显著高于阳坡上的分布数量;坡垒集中分布在坡度20~25°范围内。可见坡垒的分布格局与海拔、坡向及坡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豫西日本落叶松最适生态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豫西伏牛山生长的日本落叶松为对象,以海拔高、土壤厚度、坡向、坡位、坡度和降水量等6个因子为指标,进行了日本落叶松生长主要环境因子分析,建立了多因子与树高生长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海拔高、土壤厚、坡度以及降水量是影响日本落叶松生长的主要因子,坡位有一定的影响,坡向影响不明显。据此确定了其最适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东缘典型优势树种岷江冷杉的分异现象与坡向和海拔的空间关联,揭示该地区岷江冷杉发生分异的原因和响应机制。【方法】采用树木年轮方法,在青藏高原东缘米亚罗林区岷江冷杉4个主要分布坡向(东北、北、西北、西)的3个海拔梯度(3 650、3 800和3 950 m)采集875根岷江冷杉的树芯,去除生长趋势后建立12个基于地形点位的岷江冷杉标准年表。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岷江冷杉径向生长与增温的分异现象,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滑动相关分方法分析1955—2019年岷江冷杉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及其动态变化。【结果】1) 4个坡向林线岷江冷杉径向生长均未发生分异,西坡未出现分异,北坡、西北坡中低海拔和东北坡低海拔均与增温趋势表现出分异。2)在5个发生分异的样点中,中低海拔北坡和低海拔西北坡岷江冷杉的径向生长与生长季(6月)降水呈显著负相关(P<0.05);中海拔北坡和西北坡分别与前一年9月降水和10月温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低海拔北坡与4月和9月温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3) 1955—2019年,中海拔北坡岷江冷杉径向生长...  相似文献   

6.
刘彤  周志强 《林业研究》2006,17(2):132-134
在74条样带436.872hm2面积上进行野外调查,对黑龙江穆棱东北红豆杉自然保护区内天然东北红豆杉种群数量、种群分布与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护区34544hm2范围内天然东北红豆杉种群数量庞大,而且天然东北红豆杉种群的分布对海拔、坡向、坡位和坡度等生态因子具有选择性。700m-800m是种群的最适海拔范围;分布在阴坡的天然种群数量明显高于阳坡;山地的中部和上部更适合东北红豆杉生长;东北红豆杉种群多数分布在坡度15度以下的山地,随着坡度的增加,天然种群的数量明显减少。图3表4参18。  相似文献   

7.
以海南霸王岭陆均松(Dacrydium pierrei Hickel)天然林为对象,在有陆均松更新幼苗幼树的林分中共设置调查样地35块,样地面积400m~2,调查陆均松幼苗幼树胸径(地径)、树高,胸径5cm以上的全部立木的胸径、树高,林分郁闭度、灌木盖度、草本盖度、枯落物厚度、经纬度、海拔、坡度、坡向等因子。分析陆均松天然更新林分的组成、结构、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陆均松天然更新林分的树种多样性丰富,Simpson指数均超过0.8;均匀度高,Pielou指数均大于0.4;随陆均松幼苗幼树高生长,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2)林分优势树种组明显,断面积最多的5个树种是陆均松、岭南青冈、细刺锥、米椎和红绸,占总断面积的38.2%。(3)随着陆均松幼苗幼树的生长,乔木郁闭度和枯落物厚度呈增加趋势,林下植被盖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林分断面积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4)陆均松幼苗幼树主要集中分布在距陆均松母树10~30 m范围以内。(5)陆均松幼苗幼树在海拔1 140~1 180m、坡度为0~15°和西南坡向区域分布最多。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赤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立地因子对赤松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坡位及坡度对赤松树高、胸径和蓄积量的生长均有显著影响;赤松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及平均蓄积量最高的是下坡,比中坡分别高出14.18%、5.91%、6.31%,比上坡分别高出49.31%、45.82%、24.57%;赤松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及平均蓄积量均以阳坡最高,分别比半阳坡高13.54%、1.76%、4.27%,比半阴坡高16.17%、3.36%、7.47%,比阴坡高60.70%、24.23%、22.38%;赤松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及平均蓄积量最高的是斜坡,分别比陡坡高出36.45%、22.57%、17.87%。综上所述,不同坡位、坡向、坡度对赤松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赤松适宜生长的坡位、坡向和坡度因子为下坡、阳坡和斜坡。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粗皮桉的实地栽培点分布数据,结合气候、地形、土壤因子数据集,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了粗皮桉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结果表明:MaxEnt的预测准确性较高,模型预测的训练子集和测试子集AUC值均大于0.855。粗皮桉适生区分布集中在东南沿海,最适生区总面积53522 km~2,集中在广东西部和东部沿海,广西中部,福建和海南沿海;总适生面积145 65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05%。刀切法分析结果表明,海拔、温度变化方差、最冷月份最低温度、最暖季度降水量、坡向5个因子是影响粗皮桉分布的主导生态因子,累积贡献率为85.7%。中国适生区的温度变化方差与自然分布区的相似性较强;与自然分布区相比,我国适生区的海拔更低、最冷月份最低温度更高、最暖季度降水量更大,有利于粗皮桉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从吉林省红石林业局森林资源调查小班中筛选出天然蒙古栎小班,利用ArcGis对蒙古栎小班进行空间热点分析.结果表明:显著热点分布区蒙古栎小班3193个.其中,在不同坡度级上主要分布在坡度适中的斜坡,小班个数可达1506个;在不同坡位上主要集中在坡中,小班个数可达1290个;在不同坡向上主要分布在东南、南和西南等阳坡、半阳...  相似文献   

11.
应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松针褐斑病发生程度(发病率、感病指数)与立地因子(坡度、坡向、坡位)、林分状态(林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对松针褐斑病的发病率的影响大小排序为坡度>坡位>林龄>坡向>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对感病指数的影响大小排序为坡度>坡位>坡向>平均胸径>林龄>平均树高;对发生程度总的影响大小序列为坡度>坡位>坡向>林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  相似文献   

12.
立地因子对冀北山区华北落叶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立地潜力,对华北落叶松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调查冀北山区华北落叶松的生长状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立地因子对华北落叶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坡位、坡度、土层厚度对华北落叶松的胸径和树高生长均有显著影响,而海拔对华北落叶松的树高生长有显著影响。华北落叶松在阴坡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分别比阳坡高8.3%和8.2%,华北落叶松在阴坡的生长表现要显著优于阳坡;坡下位的平均胸径比坡中位、坡上位分别高8.3%和7.7%,坡下位的平均树高比坡中位、坡上位分别高8.0%和10.2%,坡下位的华北落叶松生长表现要显著优于坡上位和坡中位,坡上位和坡中位的差异不显著;平坡的华北落叶松平均胸径分别比缓坡、斜坡高3.0%和10.6%,平坡和缓坡的平均树高分别高于斜坡11.3%和12.0%,平坡、缓坡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的差异均不显著,但二者均显著高于斜坡;低海拔的平均胸径比中海拔和高海拔分别高2.0%和2.5%,三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中海拔的平均树高比低海拔和高海拔的分别高1.3%和9.1%,中海拔和低海拔的平均树高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显著高于高海拔;厚土层的华北落叶松平均胸径分别比中土层、薄土层高8.6%和15.6%,厚土层的华北落叶松平均树高分别比中土层、薄土层高10.5%和28.0%,三者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营造华北落叶松速生丰产林,应选择在立地条件较好的中低海拔(海拔1 500m以下)阴坡的下坡位。  相似文献   

13.
古树名木的监测、管理、保护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相关学者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对影响其生长状况相关因子的研究还较少。以浙江省古樟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调查数据,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确定树高、胸径、冠幅3个衡量古樟树生长状况的指标,并研究其与坡度、坡向、坡位、海拔、土层厚度5个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古樟树生长状况指示作用大小为:冠幅胸径树高,其中胸径、树高与环境因子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而冠幅与环境因子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海拔是影响古樟树生长状况的主要环境因子,海拔与胸径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树高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坡度与树高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土层厚度与胸径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坡向、坡位与古樟树生长指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选择苗木类型、坡向和坡位等3个对闽东北部杉木人工林有影响的因素来进行试验,对不同苗木类型、坡向、坡位影响杉木早期的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早期生长在不同苗木类型、坡向、坡位之间的成活率、地径和树高均存在显著差异;以 A3 B2 C3组合(扦插苗、半阳坡、坡下)有利杉木的早期生长,该组合3年生杉木地径达5.42 cm、树高达220.4 cm;以 A2 B1 C3组合(插条、阳坡、坡上)不利于杉木的早期生长,3年生杉木地径仅为2.79 cm,树高为119.1 cm。  相似文献   

15.
为寻找岷江柏木最佳的种质资源保存方式,以马尔康市天然起源岷江柏木为对象,从岷江柏木移植试验入手,结合已有的岷江柏木种质资源保存方法,进行了两方面研究:1)探讨了不同移植时间、不同树龄、不同修枝比例对岷江柏木移植的影响。试验共移植216株个体,1 a后成活8株,成活率3.70%。主根发达、须根偏少,土壤贫瘠且砾石含量多,移植施工的直接伤害、移植地环境难以完全相似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岷江柏木移植的成活率。2)比较了原地保护、异地移植、采种育苗、存入种质资源库等岷江柏木种质资源保护方式。提出在原地保存不可行的情况下,应优先采取采种育苗,结合入库保存等方式保护岷江柏木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福建林业科技》2022,(1):70-75
以大通县青海云杉天然林为研究对象,运用RS与GIS技术,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和地形图等数据,定量分析大通县青海云杉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按照坡度统计,青海云杉分布在缓坡(6°~15°)、斜坡(16°~25°)、陡坡(26°~35°)的占比达到96.77%,其中斜坡分布最多,占59.29%。按照海拔统计,青海云杉分布在海拔2500~3400 m的占比达98.59%,其中海拔2500~2800 m占36.38%,海拔2800~3100 m占25.27%,海拔3100~3400 m占36.94%。按照坡向统计,主要分布在阴坡、半阴坡(西北坡和东北坡)、半阳坡(西南坡和东南坡),其中,在阴坡和半阴坡分布最多,占60.58%;半阳坡占28.19%。综合结果表明,大通县青海云杉适宜生长在斜坡,海拔2500~3400 m,阴坡、半阴坡、半阳坡的区域。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四川什邡林区天然珙桐分布情况,于2016年7月,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珙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什邡市野生珙桐资源的海拔分布主要在海拔1 200 m~1 800 m;野生珙桐通常分布在坡度20°~60°区间范围内的山坡沟谷地带,且在较为陡峭的36°~45°之间分布最为集中;从坡向分布来看,珙桐主要分布在阴坡湿润地区;坡位分布特征上,珙桐天然分布主要以中下坡位为主;在海拔1 600 m~1 800 m区间范围内,样地平均珙桐天然更新幼苗数达到最大值,更新株数平均为193.75株·hm~(-2),天然更新区主要分布在阴坡地带和中下坡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坡向、坡位、坡度等地形因子以及整地方式对桉树人工林的保存率、年均胸径、年均树高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对桉树人工林保存率、年均胸径、年均树高的影响趋势相同,均表现为偏南坡向比偏北坡向好;不同坡位对桉树人工林的保存率影响不大,对桉树人工林的年均胸径、年均树高的影响,随着坡位的降低生长表现越好;不同坡度对桉树人工林保存率、年均胸径、年均树高的影响表现为随着坡度的降低生长表现越好,保存率影响不大;不同整地方式对桉树人工林的保存率、年均胸径、年均树高的影响均表现为人工挖穴的最差,机械全垦的最好。因此选择不同地形进行桉树人工林造林时,应选择坡向偏南、坡位偏下、坡度10°的立地类型,并采用机械全垦的模式,才能获得最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文章研究基于R2V和ArcGIS9.3软件,以赤峰市松山区城子乡1∶10000地形图为基础材料,通过R2V软件提取等高线,在ArcGIS软件里生成DEM及坡度、坡向图,经分析得出:这种方法制作DEM和坡度坡向图,设备简单,投入成本低,速度快,数据容易更新,但应注意制作过程中的精度和数据完整性;从DEM看出,城子乡地势总体西高东低,自东向西呈阶梯状地势逐渐升高;由坡度分析得知:城子乡15°以下土地主要分布于中东部地区,15°~25°土地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比较集中,城子乡25°以下土地面积33548hm2,占土地总面积的94%;由坡向分析得知:城子乡无坡向、东南、正南和西南坡向土地面积18787.8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2.48%,其分布范围广,主要位于中东部地区。因此,适宜于开发为农业用地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0.
<正> 都山林场位于秦皇岛市青龙县西北,都山南坡。东经118°33′—118°59′,北纬40°27′—40°33′。是柞木(蒙栎)(Quercus mongoliea Fisch)集中分布区。萌生起源的柞木林,在不同海拔,坡向都有生长。但主要分布在海拔700—1000米的阴坡、半阴坡;海拔1000米以上土层较薄的阴坡上部;以及海拔1000—1500米的阳坡。在海拔700—1000米的阳坡,除裸岩外,也有分布。 按都山南坡柞木林的分布和生长情况,可划分五个林分类型:(一)阴坡中层土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