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麦和燕麦不同品种苗期的锰营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施锰肥对小麦和燕麦不同品种苗期锰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锰肥显著提高了小麦和燕麦地上部的生物量、植物地上部锰浓度及吸锰量。从生物量上看,施锰对小麦的影响比燕麦大,川麦28尤为明显;从作物锰浓度和吸锰量上看,施锰对燕麦的影响比小麦大。无论施锰与否,燕麦地上部的吸锰量均显著高于小麦,且小麦、燕麦土壤DTPA-Mn含量无差异,这说明燕麦根系吸收活化锰的能力强于小麦。  相似文献   

2.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施肥措施对四川水早轮作土壤小麦缺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锰条件下喷施锰肥、深耕均显著减轻小麦缺锰症状、改善小麦锰营养,从而提高籽粒产量;秸秆覆盖和猪粪对小麦缺锰症状影响相对较小,小麦产量略高于对照或与对照持平。各处理的整体效果依次为:喷施锰肥>深耕>稻秸覆盖>猪粪和对照。以上结果说明,水早轮作土壤上小麦缺锰与根系不能有效利用底层土壤中的有效锰有关。因此,促进小麦根系下扎及其利用底层土壤有效锰的能力将是避免水早轮作田小麦缺锰的重要途径。不同基因型小麦比较,耐缺锰基因型3317的缺锰症状较轻,植株地上部锰累积量高,而锰敏感基因型川麦22则正好相反,表明3317较强的吸收和累积锰能力正是其耐缺锰的基础。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利用小麦根系潜力、活化吸收土壤锰在解决水早轮作土壤中小麦缺锰现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小麦品种在缺锰土壤上的生长和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严重缺锰土壤上设置田间试验观察了12个小麦品种对缺锰的反应。不同品种在缺锰症出现时间、症状轻重、幼苗生长、分蘖成穗、籽粒产量及时锰肥的反应各不相同。川麦22、绵阳11等不耐缺锰_而“951”在不施锰条件下也有较高的产量,表现了较强的耐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根系分隔的根盒试验,研究了小麦/燕麦间作体系中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及土壤施锰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锰肥处理相比,施用锰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的地上部干重和吸锰量,小麦/燕麦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对小麦的地上部干重、锰浓度和吸锰量均无显著影响.不同作物品种吸收活化土壤锰的能力不同,表现为燕麦>小麦;9023>川麦28;坝莜4号>坝莜3号.与燕麦间作没能改善小麦的锰营养,可能是作物种植密度大,而根系生长空间较小造成的,其具体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锰锌肥对锰锌俱缺石灰性土壤上小麦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田间、盆栽试验及室内化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锰锌俱缺土壤上 ,施锰锌肥的作用效果及施肥后土壤中锰锌变化和小麦对锰锌的吸收利用反应。结果表明 ,在陕西省锰锌俱缺土壤上 ,锰锌肥配施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田间平均增产 13.4% ,盆栽增产达 39.8% ,均明显优于对照及单施锰锌的增产效果 ;锰锌俱缺土壤上 ,补给锰锌营养 ,能同时促进作物对锰锌的吸收 ;土娄土对锰锌有较强的固定作用 ,施入土壤中的锰有 5 3.8%~72 .4%转换成植物不易吸收的易还原态锰 ,而 DTPA - Mn增加甚微 ,故盆栽试验施锰 1g/kg,小麦未见明显毒害。  相似文献   

6.
锰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与其它元素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物施肥的平衡程度,包括用量、比例和形态等,直接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利用效率,养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结果最终反映在作物的生长上。本研究利用盆栽和田间试验,在四川的两个主要土壤,即灰潮土和黄红紫泥上,探讨了锰与钼、铜、硫、氯元素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灰潮土上,施用锰肥盆栽试验平均增产27.8%,田间试验增产14.3%,增产效果非常显著,表明该土壤严重缺锰。在黄红紫泥上,施用锰肥平均增产6.7%,田间试验增产4.2%,达到了施锰明显增产的效果。在这两种土壤上,施用KCl都能有效地减轻小麦缺锰,增加产量;而施用钼、铜、硫肥加重缺锰,影响小麦生长,导致减产。在灰潮土的盆栽试验中施用MnSO  相似文献   

7.
水旱轮作下的土壤锰素与锰肥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水旱轮作条件下,土壤锰在植稻期间被大量还原为Mn~(21),从耕层淋失,因而冲积性水稻土全锰和有效锰低于其起源土壤(冲积土)。水旱轮作与土壤缺锰相关,但缺锰土壤必须同时具备石来性、轻质和水旱轮作的三个特征。小麦、大麦、厚皮菜、蚕豆、烟草、莴苣等对锰敏感,施锰有良好效果。缺锰土壤有效钾也较低,钾锰肥配施对小麦产量表现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8.
施锰对不同基因型小麦锰营养与根际锰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二室根盒试验研究了根际施锰和土体施锰对3317和川麦22两个基因型小麦锰营养以及根际锰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锰条件下3317的生物量和吸锰量均显著高于川麦22;前者不施锰或土体施锰即可基本满足其正常生长对锰的需求,后者则只有根际施锰条件下才能完全消除其缺锰症状。从根际变化可进一步发现,两基因型小麦根际pH值均低于土体而有效锰含量则相反(土体施锰处理除外),并伴随近根际(离尼龙网0~5mm)有效锰的相对富积。不同基因型比较,3317根际pH低于川麦22;而根际和近根际有效锰含量明显高于川麦22,但这种差异在施锰特别是根际施锰条件下大大缩小。综合以上结果,初步认为根系活化溶解锰氧化物能力强是3317比川麦22耐缺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小麦缺锰时,施锰有良好效果,但土壤中含锰量过高,小麦就引起锈中毒。潮土施加Mn大于250mg/kg,小麦籽实产量下降13.7%,差异达显著水平,加Mn大于1000mg/kg,小麦拔节期生长高度明显下降,植株分蘖少且下部叶片尖端枯萎,加Mn2500mg/kg,植株瘦小,不分蘖,旗叶叶尖枯萎,穗小,顶部小穗不孕呈白色,成熟推迟;加Mn5000mg/kg,植株死亡。土壤施加锰的安全浓度应小于250mg/kg。  相似文献   

10.
作物缺乏某种元素一般都在形态上表现出某些特有症状,且症状的形态特征和出现部位因作物和元素而异。小麦缺钾症和缺锰症的显著区别在于缺钾症表现在叶尖和叶绿,而缺锰症则首先出现在叶片中下部。然而,对这些外在表现的内在原因却少见有报道。本文就些进行了探讨。小麦植株样品1995年1月和3月采自四川省温江县天府乡金马河左岸的缺钙、缺钾土壤分布区。小麦品种为“8O8”,采样田未施用钾、锰肥。第一次在小麦拔节期所采样品来自有缺锰症田块和正常田块,样品经清水洗净,除去附着水分后用不锈钢剪刀将叶片等分为三段,再称样、剪细,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矿区复田水稻出现的烧苗症状,通过烧苗现场调查、土壤剖面考察、土培、水培、土壤和植株分析等研究手段,将土壤和植株分析数据回归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得出与水稻烧苗关系最密切的因子,提出了锰及锰铁比是引起水稻烧苗的主要原因。并对水稻烧苗机理进行探讨。最后针对病因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锰胁迫对锰超富集植物西南木荷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西南木荷(Schima wallichii)的Mn富集能力,以沙培的一年生苗为材料,分别经0(CK),50和100mmol/L Mn处理30d,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了西南木荷根、茎、叶中Mn、Mg、Ca、Fe、Cu、K、Zn元素的含量,分析了其对Mn的富集和转运能力,以及Mn胁迫对西南木荷吸收其他矿质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n处理浓度的增加,西南木荷根、茎、叶中Mn含量均显著增加,100mmol/L处理的叶片中Mn含量可高达10 946.3mg/kg,并且对Mn的转移系数和根系耐性指数均大于1,达到了Mn超富集植物的标准。Mn处理对西南木荷叶片和茎中的Mg、Ca、Fe、Cu、K、Zn元素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显著增加了西南木荷根部Fe、Cu和Zn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硫酸锰(MnSO_4)不同施用量对香稻生理特性和糙米中锰(Mn)元素含量的影响,为香稻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常规香稻美香占和农香18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置4个基施MnSO_4处理,即分别施入MnSO_46.67(Mn1)、10.00(Mn2)、13.33(Mn3)、16.67(Mn4)mg·kg~(-1),以不施入MnSO_4作为对照(CK)。【结果】与CK相比,Mn4处理更有利于提高香稻糙米中Mn含量,美香占早、晚造增幅分别为22.02%和6.75%;农香18早、晚造增幅分别为1.48%和4.26%。基施MnSO_4能较好地增加早、晚造香稻孕穗期及后期的茎秆和叶片中全Mn含量,2个品种均以Mn4处理的结果较好。基施MnSO_4,以Mn4处理最有利于早、晚造香稻不同生育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提高和植株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Mn4处理更有利于增强早、晚造各生育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结论】适量基施MnSO_4有利于提高香稻的Pn,增强香稻对外界环境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促进香稻的生长,提高香稻茎叶中全Mn含量,最终促进糙米中锰元素的积累;本研究最佳施用量为基施MnSO_416.67 mg·kg~(-1)。  相似文献   

14.
以Pb—Sb—As合金为电极,进行电解Mn(Ⅱ)生成/Mn(Ⅲ)的研究。探讨了温度、电流密度、电解时间、阴阳极面积比等对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电流密度45~60mA/cm2,电解时间为45~60 min,阴阳面积比为1∶1.5时,Mn(Ⅱ)电解生成/Mn(Ⅲ)的电流效率可达85%以上。为进一步利用Mn(Ⅲ)/Mn(Ⅱ)循环媒质间接电合成芳香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夏秋绿茶锰含量及浸出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鼎和槠叶齐夏秋绿茶的锰含量及锰的浸出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夏秋绿茶锰含量范围1876.8~2337.4mg/kg,福鼎和槠叶齐锰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以8月底锰含量最高,7月初和9月中旬较低;两品种锰浸出率范围35.3%~42.7%,以槠叶齐较高,福鼎较低,两品种浸出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槠叶齐随时间的推移锰浸出率降低,福鼎随时间的推移锰浸出率升高。  相似文献   

16.
Structural analysis from powder neutron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data for a sample of the Tl2Mn2O7 pyrochlore, which exhibits colossal magnetoresistance (CMR), shows no deviations from ideal stoichiometry. This analysis gives an Mn-O distance of 1.90 angstroms, which i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Mn-O distances (1.94 to 2.00 angstroms) observed in phases based on LaMnO3 perovskites that exhibit CMR. Both results in Tl2Mn2O7 indicate oxidation states very close to Tl23+Mn24+O7. Thus, Tl2Mn2O7 has neither mixed valence for a double-exchange magnetic interaction nor a Jahn-Teller cation such as Mn3+, both of which were thought to have an important function in CMR materials. An alternate mechanism for CMR in Tl2Mn2O7 based on magnetic ordering driven by superexchange and strong spin-fluctuation scattering above the Curie temperature is proposed here.  相似文献   

17.
家禽锰营养研究──Ⅱ蛋鸡锰营养的继代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第Ⅰ报研究Mn营养对蛋质、孵化率影响效果试验的基础之上,对不同Mn水平处理下孵化的初生雏鸡进行两周的正常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母代的营养对子代有很强的遗留效应,母代Mn的缺乏会导致子代滑腱症、严重者伴有平衡失调甚至死亡;但母体Mn营养对子代生长性能指标无影响。子代胫骨Mn含量是衡量母代Mn营养的最敏感的指标;要维持子代正常生长发育,母代日粮中Mn水平应高于70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