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丁桂玲  石巍 《中国蜂业》2009,60(6):51-51
西方蜜蜂微孢子虫通常是相对良性的寄生虫,在寒冷的冬季蜜蜂无法爽身飞翔时易感染这种寄生虫。大多数健康的蜂群在营养充足时都能抵御西方蜜蜂微孢子虫的感染。不过,在天气不好蜜蜂无法外出采集花粉或蜂群采集无营养的花粉时,西方蜜蜂微孢子虫会严重危害蜂群。  相似文献   

2.
蜜蜂微孢子虫已被确认为是导致世界性蜜蜂损失的重要病原之一。因商业目的导致不同地区蜂种栖息地扩张与重叠,使两种原寄主分别为东、西方蜜蜂的微孢子虫(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和西方蜜蜂微孢子虫)得以在不同蜂种间传播。新病原的入侵在对当地蜜蜂资源造成威胁的同时,外来蜂种成为地区性病害传播的媒介。而迁徙性的蜜蜂饲养模式进一步将这种不利影响放大,进而威胁整个养蜂业的持续发展。研究数据显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在人工饲养蜂群中已取代西方蜜蜂微孢子虫成为优势寄种群,但在自然条件下这两种蜜蜂微孢子虫如何作用饲养蜂群的相关数据缺乏。对东、西方蜜蜂混合饲养蜂场和山区东方蜜蜂隔离蜂场的蜜蜂样本进行两种蜜蜂微孢子虫PCR特异性检测,仅检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且西方蜜蜂蜂群微孢子虫感染率高于东方蜜蜂,混合饲养蜂场东方蜜蜂蜂群微孢子虫感染率高于山区东方蜜蜂隔离蜂场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正>蜜蜂微孢子虫病的病原为蜜蜂微孢子虫,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成年蜂病,为重要的检疫性病害。蜜蜂微孢子虫病对蜜蜂越冬及春繁效率影响较大~([1]),在繁殖季节,孢子虫可导致"爬蜂"等症状~([2])。据调查,吉林省各地区饲养的蜜蜂均被微孢子虫不同程度地感染~([3])。微孢子虫寄生在蜜蜂中肠上皮细胞内,以蜜蜂体液作为营养发  相似文献   

4.
蜜蜂微孢子虫是一种真核微生物,可引起蜜蜂患蜜蜂微粒子病。患蜜蜂微粒子病的中肠严重受损,出现爬蜂、下痢等症状,最终导致蜜蜂群势减弱,产蜜量降低,对养蜂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微粒子病在蜂群中的传播已经非常广泛,对蜜蜂微孢子虫的防治研究是蜜蜂病虫害研究的重点之一。但是从事蜜蜂微孢子虫研究的前提就是获得大量纯化的蜜蜂微孢子虫作为研究材料,因此寻找有效的蜜蜂微孢子虫提取纯化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中国主要养蜂地区蜜蜂微孢子虫的种类及分布,采用多重PCR的方法对采自中国部分主要养蜂地区的68份蜜蜂样品中含有的微孢子虫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发现所有样本中仅采自山东寿光的样品中检测出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apis),其他所有样品均只检测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的存在。初步推断在中国主要养蜂地区寄生危害西方蜜蜂的微孢子虫种类主要是东方蜜蜂微孢子虫,该结果为微孢子虫病在中国的流行规律及防治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蜜蜂微孢子虫病(microsporidian disease)病原为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p.),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成年蜂病,为重要的检疫性病害。对感染蜜蜂微孢子虫病的越冬蜂进行研究发现,蜜蜂微孢子虫感染率与蜜蜂越冬安全关系密切,各组合实验蜂群蜜蜂越冬死亡率均为差异极显著(U检验,P0.01),即感染蜜蜂微孢子虫的蜂群,蜜蜂死亡率和饲料消耗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同程度发生下痢症状。为蜜蜂微孢子虫的侵染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数据,为进一步筛选功能基因奠定基础,从而推动我国特色蜜蜂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孢子虫病是西方蜜蜂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包括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apis)和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本文主要介绍蜜蜂孢子虫病的检测和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吉林省蜜蜂微孢子虫的感染情况、传播动态及流行病学特点,在舒兰、安图、集安、敦化和蛟河等5个地区共50个蜂场采集蜜蜂样品,采用蜜蜂消化道涂片检验法进行蜜蜂微孢子虫病的感染情况调查。结果上述地区蜂场均检出有蜜蜂微孢子虫感染,总检出率为32%。调查结果表明,吉林省主要养蜂地区饲养蜂群中存在蜜蜂微孢子虫感染。  相似文献   

9.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严重影响蜂群的生存,阻碍养蜂产业的发展,进而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解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病在山东省的流行状况,调研了山东省17个地(市) 73个蜂场,通过检测、实地考察等方式掌握了山东省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病的流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病的防治措施。此次调研为山东省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病防治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实际依据,为山东省养蜂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自1996年首次报道以来,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已被证实可以影响蜜蜂个体的行为、定向、飞行和寿命等,使其成为蜜蜂健康与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整理了近10年N.ceranae的研究情况,从N.ceranae的传播途径、对蜜蜂健康的影响、与其他病原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提出目前N.ceranae研...  相似文献   

11.
<正>蜜蜂孢子虫病,又称微粒子病,是由蜜蜂微孢子虫引起的一种成年蜂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微孢子虫是一类专营细胞内寄生的原始的真核寄生虫,分布广泛,不同种寄生不同动物,对昆虫、鱼类、人类等几乎所有动物都有影响。微孢子虫的感染对蜜蜂、家蚕等经济昆虫构成了严重威胁,是蚕种检疫的主要内容之一。蜜蜂微孢子虫在蜜蜂中肠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破坏肠道正常功能,发病轻微时症状不明显,加上蜂场不具备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蜂业》2017,(11):62-63
<正>一、前言烟曲霉素是一种从烟曲霉中分离得到的抗生素,是目前唯一一种能够有效治疗微孢子虫病的药物,近六十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西方蜜蜂微孢子虫病的治疗。最近发现它也能抑制东方微孢子虫的繁殖。2004年,Huang WF等发现,从中华蜜蜂中提取的东方孢子虫可以感染意大利蜜蜂,这引起了人们对于蜜蜂健康的担忧。在意大利和西班牙,蜜蜂的数量逐年下降,这与孢子虫病的盛行不无关系。Pajuelo AG和Williams GR等人研究证明,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13.
蜜蜂微孢子虫可感染蜜蜂,引起蜜蜂孢子虫病,严重影响蜜蜂的生长繁殖,对养蜂业造成巨大损失,是感染蜜蜂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之一。结合实验室经验,主要从感染前预防和感染后治疗两方面出发,介绍了蜜蜂孢子虫病的防治方法,为防治蜜蜂孢子虫病提供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蜜蜂孢子虫病流行病学及防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蜜蜂孢子虫病的病原是蜜蜂微孢子虫(NosemaapisZander),蜜蜂微孢子虫的抗逆性强,该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采用酸饲料加氯霉素防治 ,有效率为93.5 %,宜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蜂微孢子虫病是蜜蜂的检疫性病害,该病严重阻碍了蜂群的生产繁殖.微孢子虫孢子侵入寄主细胞有3种方式:发芽侵染、自发感染、细胞内吞感染,又以发芽侵染为主.微孢子虫孢子表面蛋白与孢子发芽密切有关,找到孢子表面发芽关键蛋白将有助于揭示微孢子虫的侵染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了国内外学者研究蜜蜂微孢子虫病的成果,包括: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apis)的生物学,发育周期,孢子虫病的流行规律及影响发病的因素,患病蜜的病理及孢子虫病的诊断防治。  相似文献   

17.
黄文诚 《蜜蜂杂志》2009,29(12):22-25
北美惟一登记防治蜜蜂微孢子虫病的药剂是烟曲霉素,是从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提取制造的一种抗生素。长期以来,证明它成功地应用于防治蜜蜂微孢子虫病,它不杀死微孢子虫孢子,但能巨大减少孢子的产生,降低蜂群中蜜蜂总的感染率。欧盟法规禁止在防治蜂病上使用抗生素,因为病原可能产生抗药性,并且抗生素残留可能存在于蜂产品中。  相似文献   

18.
黄坚 《蜜蜂杂志》1997,(9):22-23
蜜蜂孢子虫病的防治方法浙江·黄坚蜜蜂孢子虫病是我国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急性传染病。它具有传染快,来势猛的特点。蜂群一旦患上了孢子虫病,群势很快衰弱,如不及时对症治疗,蔓延很快,甚至会使全场覆没,造成严重损失。蜜蜂孢子虫病是由蜜蜂微孢子虫引起的。它繁殖快...  相似文献   

19.
文彬 《中国蜂业》2006,57(3):17-17
蜜蜂孢子虫病又叫蜜蜂微粒子病,是由蜜蜂微孢子虫引起的成年蜂的一种常见传染病。早春是发病高峰期,患病蜜蜂寿命缩短,采集力和泌蜡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中国蜂业》2017,(6):13-15
为了探讨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对中华蜜蜂工蜂的感染性和寿命的影响,用不同浓度梯度东方蜜蜂微孢子虫溶液感染刚出房的中蜂,并置于恒温箱内(30℃、RH:70~80%)培养。结果发现,接种14天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感染浓度的升高,感染浓度较高组的孢子感染量和感染率显著高于感染浓度较低组(P<0.05);而根据每天记录的蜜蜂死亡情况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感染浓度越高,中蜂的死亡率出现显著性差异的时间更早,这说明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对中蜂寿命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