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选用25%毒死蜱微乳剂与对照40%毒死蜱乳油防治稻纵卷叶螟,进行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毒死蜱微乳剂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效,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对其他有益生物未见药害。建议使用时,每公顷用25%毒死蜱微乳剂468.75~562.50 g(有效成分)于稻纵卷叶螟幼虫孵化高峰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对水600 kg于水稻叶面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2.
31%毒死蜱·阿维菌素微乳剂防治黄瓜美洲斑潜蝇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洲斑潜蝇是蔬菜上的重要害虫,31%毒死蜱·阿维菌素微乳剂田间药效试验表明:稀释1500~2000倍喷雾,药后7d的防效达92%以上;药后21d的防效达90%以上,对黄瓜美洲斑潜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它兼有毒死蜱熏蒸、渗透的速效性和阿维菌素触杀·胃毒的持效性长的优点,是防治美洲斑潜蝇的理想药剂,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农药微乳剂概念及其生产应用中存在问题辨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对农药微乳剂的定义及其组成、性质和外观形态进行了论述,并对微乳剂目前存在的诸如药效、表面活性剂用量、添加极性溶剂以及微乳剂质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从药效、外观、配方组成及稳定性等方面全面比较了微乳剂和水乳剂的优缺点,认为微乳剂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5.
毒死蜱-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以毒死蜱为芯材,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为载体(壁材),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毒死蜱缓释微球,考察了芯壁材质量比及聚乳酸浓度对微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乳酸浓度增加时,载药量和包封率、粒径均随之增加;当芯壁材质量比减小(由1∶2减小至1∶5)时,微球粒 径、载药量也逐渐减小;包封率在芯壁材质量比为1∶3和1∶4时分别为89.88%±1.67%和90.55%±1.86%;当芯壁材质量比小于1∶2时,微球呈光滑完整的球形。差示扫描量热检测分析证明,毒死蜱和聚乳酸能够有机地结合为一体。表明合适的芯壁材比例和聚乳酸浓度有利于提高制备微球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表面活性剂APSA-80对井冈霉素的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750倍的井冈霉素药液中加入0.01%、0.02%和0.04%浓度的表面活性剂APSA-80后,其表面张力降低了32.87%~53.66%、药液液滴在水稻的叶表面和叶背面的接触角分别降低了25.26%~51.98%和36.88%~47.34%,在叶鞘上降低22.38%~37.18%;药液在叶片上的沉积量提高约1.6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APSA-80能够提高井冈霉素药液抗雨水冲刷能力;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APSA-80能够提高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的效果和延长其持效期。药后14 d,加入0.02%和0.04% APSA-80的处理防效明显高于单用;药后21 d,加入0.04%的,防效仍保持86.58%(96年)和90.93%(97年),极明显高于单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绿色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PG)和单烷基磷酸酯钾盐(MAPK)在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微乳剂中的应用,以传统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NP-10P)作对照,在运用拟三元相图法确定最佳复配比例的基础上,比较了MAPK/APG复配体系和NP-10P/OP-10复配体系对甲维盐的增溶作用;在表面活性剂总质量分数为10%及最佳复配比例下,分别采用2种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制备了技术质量指标符合标准的3%甲维盐微乳剂,并测定了其对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的生物活性;就绿色表面活性剂和传统表面活性剂对环境的安全性(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和生物降解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最佳复配比例下,MAPK/APG[m(MAPK) :m(APG)=2 :1]的表面活性及对甲维盐的增溶能力均低于NP-10P/OP-10[m(NP-10P) :m(OP-10)=1 :2];用2种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制备的微乳剂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无明显差异;4种表面活性剂对斑马鱼和大型溞的毒性趋势相似——APG毒性最小,MAPK和NP-10P的毒性相当,OP-10毒性最大;28 d后APG、MAPK、NP-10P和OP-10的生物降解率分别为61.5%、49.7%、17.9%和15.0%,MAPK和APG的生物降解率明显高于NP-10P和OP-10。表明绿色表面活性剂APG和MAPK在农药制剂领域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喷雾中的减药节水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轶  吕劳富 《植物保护》2008,34(3):147-149
试验证明在应用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时,加入有机硅表面活性剂能降低农药用量的1/3,降低施药液量的1/3。节药、节水、节劳动力作用显著,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表面活性剂Silwet408提高药液在蔬菜叶片上润湿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lwet408是一种优良的表面活性剂,在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00倍药液中分别加入0.05%和0.1%Silwet408,与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和JFC对比,研究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lwet408提高药液在作物叶片上的润湿扩散性能。结果表明,3种表面活性剂对药液的黏度影响差异不大,在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00倍药液中分别加入0.05%和0.1%Silwet408,药液的表面张力从35.8mN·m-1分别降低到22.6mN·m-1和22.2mN·m-1,降低药液表面张力的能力优于OP-10和JFC;在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00倍药液中加入OP-10和JFC,液滴在油菜、甘蓝、番茄、菠菜、大葱和芹菜等6种蔬菜叶片上的接触角在20~40°范围内,铺展面积增加了1.40~4.29倍;而在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00倍药液中添加Silwet408,液滴在以上蔬菜叶片上的接触角均为零,液滴在叶片上的铺展面积增加了19.81~96.16倍,显著优于OP-10和JFC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7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啶虫脒在防治烟粉虱的增效作用,为阳离子助剂在杀虫剂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季铵盐阳离子1227、12143、31506与啶虫脒混用,在高浓度(200mg/L)处理下增效作用明显;1427、31551、31527与啶虫脒混用可延长其持效期;31503无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30%毒死蜱微乳剂的研究、性状及药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30%毒死蜱微乳剂配方的组成和制备方法.并对其性能和田间药效进.行了测试和试验。  相似文献   

12.
毒死蜱微乳液拟三元相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考察各因素对毒死蜱微乳液形成规律的影响,系统研究了助表面活性剂直链醇碳链长度、毒死蜱溶液(油相)含量、油相中毒死蜱的含量、温度及水质对表面活性剂/直链醇/毒死蜱溶液/水体系拟三元相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X-10可单独使用以形成微乳液或液晶,无需直链醇的作用;TX-10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农乳500#复配使用可提高乳化效果,两者最佳配比为1∶ 1(质量比);油相含量增加,微乳液区面积明显减小,乳状液区面积明显增大;油相中毒死蜱含量增加,微乳液区面积略有减小,液晶区面积明显增大;实验温度升高,水硬度增加,微乳液和液晶区面积都略有减小,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主要对30.5%毒死蜱·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的配方进行了研究,筛选出最优的乳化剂、助表面活性剂,确定其最佳配方和制备方法,进而对30.5%毒死蜱·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质量指标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不同水质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了利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毒死蜱含量的方法,通过数学模型分析并计算了检测过程中的不确定度分量,并计算出相对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5.
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蜜蜂毒性与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接触法和摄入法测定了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蜜蜂的毒性。结果表明,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蜜蜂的接触毒性(24h LD50)分别为0.1634μg/蜂和0.0501μg/蜂,胃毒毒性(24h LE50)分别为0.6406mg/L和7.8261mg/L。根据Atkins毒性等级划分标准,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蜜蜂的毒性均为高毒,应禁止在蜜蜂活动区域使用。  相似文献   

16.
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蚯蚓毒性与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规定,测定了2种常用农药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蚯蚓的毒性。结果表明:对蚯蚓的LC50(7d)毒死蜱为89.25mg/kg,甲氰菊酯为142.4mg/kg;LC50(14d)毒死蜱为83.63mg/kg,甲氰菊酯为36.41mg/kg。供试2种农药对蚯蚓的毒性均为低毒。  相似文献   

17.
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的制备及微囊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以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2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探讨了影响微囊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因素,优化了微囊化条件,并就其与毒死蜱乳油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幼虫的毒力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选用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乳液(SMA)为分散剂(质量分数为总体系的2.5%),乳化条件为1 500 r/min搅拌30 min,60 min内调节体系pH值至2.5,反应后期升温至45℃,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毒死蜱微胶囊外形较好,平均粒径为8.9 μm,分散系数为0.182 6,包封率高达99.54%。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乳油和微胶囊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初始LC50值分别为2.05和 3.02 μg/mL;而在自然环境中放置32 d后,乳油对该虫的毒力下降较快,LC50值为100.23 μg/mL,而微囊悬浮剂毒力仍保持较高水平,LC50值为15.63 μg/mL。表明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兼具速效性高和持效期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内离体测定方法,测试了15种有机酸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2龄幼虫致死率和卵孵化抑制率。结果表明,甲酸和丙酸对2龄幼虫和卵的生物活性最高,明显优于其他供试有机酸,但是活性低于对照药剂阿维菌素。对生物活性结果及有机酸化学结构进行比对发现,小分子量化合物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较高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9.
本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混合制剂作定量分析。变异系数分别为0.84%,1.20%,标准偏差分别为0.1136,0.0185;回收率分别为97.79%-100.15%,97.47%-99.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