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档黄茶适制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尖波黄、槠叶齐、桃源大叶、碧香早、湘波绿2号、玉绿6个不同的品种制作高档毛尖黄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尖波黄是比较适合加工毛尖黄茶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宜加工优质蒙顶甘露的茶树品种,以蒙顶山茶区种植的35份茶树品种(资源)的一芽一叶初展为原料,按统一工艺加工蒙顶甘露茶样,对成茶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EGCG和咖啡碱含量与感官审评总得分、滋味、外形极显著负相关;简单儿茶素与感官审评总得分、外形极显著负相关,茶多酚含量与感官审评总得分显著负相关;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EGCG、咖啡碱含量间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其他化学指标以及感官审评的相关性不显著.调查的品种(资源)中,最适宜加工蒙顶甘露茶的茶树品种为中茶602、保靖黄金茶1号和中茶112,适宜的为天府28号、名山311、浙农701、福选9号、蒙山9号、福山早、TRI25、天府1号、三花1951和中茶108,其余22份品种资源不建议作为加工蒙顶甘露茶的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3.
研究福选9号等6个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对所制工夫红茶进行感官评价和品质成分分析。结果明确:福选9号、梅占、福鼎大白茶和名山131品质较好,其中以名山131汤色最好,福选9号香气最佳,梅占滋味最优;品种间品质成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以茶黄素、茶多酚和茶红素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5个不同的乌龙茶品种,包括铁观音、黄金桂、金观音、本山、毛蟹,比较不同乌龙茶茶树品种加工东方美人茶的品质差异.以台湾制作东方美人茶的传统品种青心大冇为对照组;鲜叶原料以一芽二叶为标准加工成东方美人茶,采用密码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对其品质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叶椭圆形、叶色偏绿,小绿叶蝉受害指数为...  相似文献   

5.
福云6号不同加工工艺试制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福云6号春茶标准一芽二叶、一芽三叶鲜叶原料分别进行炒青、烘青、烘青加团揉三个不同加工工艺的试制。结果表明,同一原料加工成不同形状的茶叶间品质差异较大力 一芽二顺鲜叶原料加工的眉茶型品质最优,毛峰型决之,卷曲型较差;一芽三叶鲜叶原料的眉茶型最优,卷曲型次之,毛峰型较差。分析说明:福云茶区可适当加大炒青名茶制作 ,大宗绿茶生产可推广卷曲型茶加工工艺,改善干茶条索,以进一步提高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6.
(5 )渝茶一号 :小乔木中叶类早生种。芽叶黄绿 ,叶质柔软 ,抗旱、抗虫能力强。制绿茶墨绿显毫 ,栗香高长 ,汤色黄绿明亮 ,滋味甘爽 ,叶底黄绿明亮 ,是一个适制名茶 (芽茶 )、绿茶、红茶的良种。( 6 )渝茶二号 :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该品种发芽整齐 ,芽头密度大 ,芽叶嫩绿 ,叶质柔软茸毛多 ,抗逆性强 ,适应性广。制绿茶汤色黄亮 ,香气纯正 ,滋味醇厚 ,叶底显毫 ,适制高档名优绿茶。( 7)平阳特早茶 :小乔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芽叶生育力强 ,持嫩性强 ,产量高 ,抗逆性强 ,适制龙井、炒青、碧螺春等。( 8)福选 9号 ;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该品…  相似文献   

7.
金萱品种通常用以制作乌龙茶,兼制绿茶、红茶,但以金萱品种制作黄茶的情况较为少见,本实验以河源市东源县种植的金萱品种为原料,以不同方式闷黄工艺制作黄茶,并分析毛茶各种生化成分差异和感官审评比较,探讨不同方式闷黄对金萱黄茶的成茶品质影响,以期获得比较适合金萱黄茶的闷黄方式和参数,结果表明,三种闷黄试验方式对黄茶品质的影响中,干燥同时闷黄的处理,品质最好,比较适合金萱品种加工黄茶工艺。  相似文献   

8.
以茶树品种碧香早夏季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在传统黄茶的摊放工艺中引入可激发花香品质形成的晒青和摇青工艺,探讨了利用晒青和摇青工艺技术加工花香型黄茶的可行性,以期为黄茶的提质加工和夏秋茶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试验通过感官与理化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在传统黄茶加工的摊放工序中科学融入晒青、摇青工艺技术,可加工出具有花香品质的夏季黄茶,相较于传统工艺黄茶,氨基酸、可溶性糖、茶黄素含量分别相对增加了3.90%、33.78%和19.05%,而茶多酚、酯型儿茶素含量相对分别降低了2.31%及2.88%,酚/氨比值、酯型儿茶素/总儿茶素比值分别降低了6.02%与10.77%,茶汤苦涩滋味减轻;同时香气品质成分更加丰富,正辛醛、水杨酸辛酯、苯甲醛、橙花基丙酮、4-[2,2,6-三甲基-7-氧杂二环[4.1.0]庚-1-基]-3-丁烯-2-酮等香气组分显现或相对含量提高。传统黄茶加工工艺中引入晒青和摇青,可加工有特色的花香型黄茶。  相似文献   

9.
采用建德市李家镇千里岗茶园种植的鸠坑群体种、龙井43和白叶1号等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兼用扁形茶、卷曲形茶和条形茶的工艺加工制成绿茶产品,通过感官审评和香气成分等分析比校,筛选具有栗香风味的适制品种与工艺组合。感官评审结果表明,鸠坑群体种一芽一叶原料采用扁形茶改进工艺、一芽二叶原料采用滚炒结合的卷曲形茶改进工艺及卷曲形茶常规工艺可加工出具有明显栗香的特色风味绿茶;白叶1号一芽二叶原料采用条形茶改进工艺也可制成具有栗香风味的特色绿茶。常规成分和香气检测结果表明,天然壬醛、β-环柠檬醛、2,3,6,7-四甲基辛烷、3-乙基-3-甲基庚烷、3-蒈烯、(+)-δ-杜松烯、芳樟醇、香叶醇、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反式-橙花叔醇、β-紫罗酮、茉莉酮、2,2,6-三甲基环己酮、己酸叶醇酯、顺式-3-己烯基辛酸酯、2,5-二叔丁基苯酚和1,2,3,4-四氢-4-异丙基-1,6-二甲基萘等是形成栗香的主要特征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以碧香早、金萱、黄金芽三个茶树品种一芽二叶的揉捻叶为原料,进行两两组配或三者组配,其他加工工艺条件相同.结果表明可提高红茶中的水浸出物、茶黄素、酚氨比、黄酮、可溶性糖的含量,进而提升红茶品质.其中,以碧香早、金萱、黄金芽三者茶鲜叶组配比例为3:3.5:3.5时效果最佳,与碧香早单一品种茶鲜叶加工的红茶相比,其滋味更醇厚...  相似文献   

11.
以碧香早品种夏茶一芽三、四叶为原料,在黑茶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在杀青前,加入"做青工艺",以摇青次数、渥堆程度和干燥温度为参考因素加工黑毛茶,分别对成品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加工工艺为摇青3次、轻度渥堆、120℃干燥温度。  相似文献   

12.
黔湄101号     
黔湄101号品种是从湄潭苔茶群体中应用单株选种得到的。从1956年种植在打鼓坡分场品种茶园,1958年到1963年的六年品种比较鉴定试验,六年平均亩产为430斤,比本省婺川大树茶、镇宁团叶茶、广西高脚茶等品种增产7%-41%。制茶品质以制绿茶优于婺川大树茶和镇宁团叶茶,对本地区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强。101号呈灌木型,树势半开展,叶为中小叶种,定型成叶长5.8厘米,宽2.7厘米,叶脉6-8对,叶长椭园形,分枝密,节间平均长度为4厘米。发芽期为中生性,在湄潭四月上旬开园,采茶盛期在四月下旬,芽叶细长多苔子,芽叶全年绿色。每斤一芽二、三叶混合茶,芽头2355个。水浸出物达53.3%,单宁含量33.9。  相似文献   

13.
吴桢  祖峰 《中国茶叶》2008,30(2):26-27
从品种筛选入手,研究探讨了高GABA、低咖啡碱荼加工技术。试验将高GABA富集工艺和脱咖啡碱工艺相结合,研究茶样GABA、咖啡碱及常规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四川中小叶群体种、福选9号、福云6号的GABA含量较高,达1.5mg/g以上,是适制高GABA、低咖啡碱茶的品种原料。利用热水浸渍脱除咖啡碱工艺,可有效降低茶样的咖啡碱含量,咖啡碱平均脱除率达45.5%,并能有效改善茶样的感官风味。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适宜机械采摘的乌龙茶品种不同叶位节间长和各叶位展叶角度,2014、2015年春、夏、秋3季分别对丹桂、黄观音、白芽奇兰、金观音、悦茗香、黄棪、福建水仙、金牡丹8个较适宜机采的乌龙茶品种的节间长和展叶角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8个适宜机采品种2年平均二、三叶节间长2.30~2.95 cm,三、四叶节间长2.99~3.87 cm,四、五叶节间长3.36~4.53 cm,从节间长看:春季黄观音、水仙适宜一芽二叶,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黄棪、白芽奇兰适宜一芽二叶标准的机采;夏季水仙适宜一芽二叶,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秋季金牡丹、水仙适宜一芽二叶,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黄观音适宜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8个适宜机采品种第三叶展叶角度32.27~40.80°,第四叶展叶角度33.65~43.65°,第五叶展叶角度37.50~47.73°;从展叶角度看:春季黄棪和白芽奇兰适宜一芽二叶,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黄观音、茗科1号(金观音)适宜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夏季黄棪、悦茗香、白芽奇兰适宜一芽二叶,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秋季白芽奇兰、金观音适宜一芽二叶,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  相似文献   

15.
本初探试验采摘英德本地广泛种植的茶树品种英红九号、黄旦的一芽二叶为原料,利用这些茶树品种的品质特点与英德的自然环境相结合,研究具有地方特色的白茶加工工艺,为确定英德白茶的最优加工工艺及技术参数做基础。旨在提升广东白茶的品质特点,丰富广东茶叶的种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花香型黄茶品质特征为基础,开展茶树品种适制性、花香型黄茶初制烘焙技术及配套加工技术等加工工艺研究,根据试验茶样品质鉴定与生化茶样检测结果,经系统分析可知,花香型黄茶以叶色偏黄类的高香型乌龙茶品种鲜叶原料为前提,配合适度的晒青、萎凋、摇青、堆青等做青技术,同时融入超干闷黄、精茶的控温控时烘焙等工艺为花香型黄茶加工标准加工规程。其最佳参数为:茶青减重达20%-25%时,进行5min摇青(15转/min),超干闷黄以空间温度35℃-40℃,相对湿度30%-40%,闷黄3-4h,黄茶初制烘焙以闷黄叶阴至8成干再烘足干,精茶烘焙以80℃、3-4 h或90℃、1-3 h为佳。  相似文献   

17.
陈诗琼 《茶叶》1991,17(4):39-40
海南红茶滋味浓强鲜爽海南红茶原料选自云南大叶种和海南大叶种。采摘标准规定为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初展。加工精细,初、精制均为机械化生产。品质优良,色香味俱佳。有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8.
一前雷选种在增产上是有百巨作用的。据苏联研究结果,格鲁吉亚一号二号品种比一般品种可增产达36一77%;未经选种的三年生茶树,平均亩产鲜叶(一芽二叶)164斤,而在同一环境条件和管理下经选种的三年生茶树亩产鲜叶270斤。据我国祁门茶叶试验站研究,祁门槠叶种(祁门代表种)一个芽叶(一芽二叶)平均重量为0.44克,而祁门栗漆种(小吁种)只有0.25克,槠叶种4—6月的单宁平均含量为19.8%而栗漆种平均只15.48%。云南西双板纳茶叶试验站研究结果一般的云南大叶种,每个芽叶(一芽二叶)平均重量在0.3—0.72克之  相似文献   

19.
龙井茶机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学文 《中国茶叶》2001,23(3):8-10
一、原料选择 选用适制龙井茶的品种,按标准采摘鲜叶.机制高档茶,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芽与叶的夹角小,芽长于叶,长度2.5~3.0cm;中档茶采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芽与叶长基本相等,长3.0~3.5cm;低档茶采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初展的鲜叶,叶长于芽,长度3.0~3.9cm.  相似文献   

20.
红粉乌龙     
红粉乌龙系我所“九五期间”省科技攻关项目“茶叶加工调空技术” 课题组研制成功的特种茶产品。该茶叶外形紧结卷曲,色泽黄白,汤色黄绿透亮,滋味纯正厚道,香气高浓幽深,叶底嫩黄匀整。 红粉乌龙系应用特种乌龙茶品种的一芽一、二叶,无病虫害鲜叶为原料加工而成,其基本制作工艺为: l。摊青:将采摘的鲜叶原料及时摊凉在水筛上,每筛1.0~1.5公斤,散发部分水分,促进叶体内部水分重新分布,摊凉的时间就具体气候条件而定,并及时翻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