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南方丘陵地区水田土壤养分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Excel以及ArcGIS中的地统计模块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对江西省奉新县第二次土壤普查中的养分数据以及2006年耕地地力评价中采集的养分数据进行统计特征分析以及级别面积统计分析,找出该县水田土壤养分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该县有机质和全氮基本持平,变化不大处于丰富水平,其中平均值变化处于0.06个单位以内;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了极大提高,其均值提高幅度分别达到45.28、11.19、37.53个单位,基本扭转了该县少磷缺钾的局面,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水田处于缺钾状态,导致不能满足作物的需求,缺钾水田占全县水田面积的19.52%,;土壤酸化趋势明显,酸碱度均值下降了1.08个单位,已成为制约奉新县耕地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山区村级尺度下农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贵州省平坝县马场镇栗木村土壤养分测试数据为例,利用经典统计及地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GIS技术对土壤有机质、氨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空间变异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根据旱地和水田中各土壤养分元素的不同空间变异特性分别选出了各自的最优插值方法,生成了空间变异分布图.  相似文献   

3.
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的养分特性及其变异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利用网格法和取代表性土样相结合的取土方法、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 ,初步探讨了不同利用方式下一个村范围内土壤的养分特性及其变异性。结果表明 :(1)土壤有机质和NH4 -N的含量处于极低水平 ,约 80 %的土壤缺钾、缺锌 ,约 5 0 %的土壤缺锰、缺硫 ,近 4 0 %的土壤缺硼 ,近 2 5 %的土壤缺磷 ,少数土壤轻度缺镁 ;不同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相差较大 ,主要与成土母质、养分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及施肥等因素有关。 (2 )旱地土壤NH4 -N、P、K和Zn的含量比水田高 ,而有效Mg、S和Mn的含量比水田低 ,有机质和有效B的含量大小相当。旱地P、K、B和Zn的空间变异大于水田 ,而水田N、Mg、S和Mn的空间变异大于旱地。 (3)不同利用方式下旱地土壤和水田土壤其有效养分含量的变化特点基本一致 ,即有效P、S、B和Zn的含量都是大棚蔬菜土壤 >种藜蒿的土壤 >常规大田作物土壤 ,而种植藜蒿的土壤其有效K和Mg的含量反而比种植其他类型作物的土壤低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山区村级尺度下农田土壤中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平坝县马场镇栗木村土壤养分测试数据为例,利用经典统计及地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GIS技术对土壤Ca、Mg、S、B、Cu、Fe、Mn、Zn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根据旱地和水田中各元素的不同空间变异特性分别选取出了各自的最优插值方法,生成了空间变异分布图。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大比例尺度土壤空间变异特性与插值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土壤信息特征的空间分布精度,推动土壤的定量化研究及精准农业的实施,为提高大比例尺度土壤信息特征的空间分布精度提供技术支持.利用地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GIS技术对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根据旱地和水田中各土壤养分元素的不同空间变异特性选出最优插值方法.结果表明:试验区水田、旱地的有效磷块金值与基台值比值分别为0.802 7和0.749 9,空间变异相关性很弱,其他养分指标的块金值与基台值比值在0.444 1~0.684 8,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大比例尺度下水田与旱地的最优插值方法均为普通克里格法.  相似文献   

6.
了解喀斯特地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点。选取贵州省关岭县为研究样区,利用克里金插值法分别对选取的有效土壤指标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在Arc GIS10.0中得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变异特点,并与研究样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对比。研究区土壤各养分指标中土壤缓效钾含量变化最大,空间变化最为剧烈;结合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土壤养分指标分别进行空间插值的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包括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缓效钾的空间分布变异特点都与该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有关。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进土地利用方式对喀斯特地区土壤保护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余干县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摸索耕地土壤肥力的演变和发育规律,以1985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大量土壤样品数据为基础,利用Arc GIS软件的空间插值和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对余干县耕地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余干县耕地土壤养分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有效磷上升最快,整体提高了2个等级水平;其次是有机质和碱解氮,速效钾略有下降,但整体级别不变。说明耕作方式和栽培管理等因素的改变,改善了余干县耕地土壤肥力状况,为今后进一步合理利用耕地土壤资源,有效利用和管理土壤养分,促进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和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恢复治理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2013年Landsat 8 ETM+遥感影像和野外采样数据为数据源,在ENVI软件下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并运用SPSS和DPS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方式下的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和林地的土壤养分综合水平显著高于草地和盐渍地,其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对综合评价土壤养分起到主要作用。通过了解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覆盖方式下的土壤养分差异,可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空间插值的基本原理,使用Arcgis软件中kriging插值法,对2008年文县耕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实测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得到4种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图。根据对各乡镇土壤养分丰缺分布状况的分析,使用Arcgis软件的分级功能,按照甘肃省耕层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得出文县耕层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为有机质、速效钾含量丰富,碱解氮、有效磷缺乏。  相似文献   

10.
基于Quickbird遥感影像的农田管理分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以高空间分辨率Quickbird遥感影像作为管理分区划分的数据源,结合地面土壤养分采样数据进行管理分区划分研究。【方法】在对数据进行空间变异分析的基础上,采用3种不同的分区方式对研究区进行田块尺度内管理分区的划分:1)利用土壤养分数据划分管理分区;2)利用冬小麦遥感长势信息划分管理分区;3)利用土壤养分信息结合冬小麦长势信息划分管理分区。【结果】与划分前的地块变异情况相比,利用土壤养分数据进行管理分区划分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不同分区内土壤的均一度,而光谱指数和产量的变异系数也有所降低;利用光谱数据进行管理分区划分,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总体上有所减低,但降低的幅度小于利用土壤养分数据划分的管理分区,光谱指数和产量的变异系数都有大幅度降低;利用土壤数据结合光谱数据进行管理分区划分,土壤养分和光谱指数以及产量的变异系数普遍降低。【结论】在划分管理分区时,综合考虑土壤养分和光谱数据的空间变异情况是最佳选择,但当缺乏土壤养分数据时,利用遥感影像进行管理分区的划分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梁永锋 《安徽农学通报》2012,(19):93-94,154
目的:对固原市原州区耕地土壤养分变化趋势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土壤养分常规分析方法,测定了原州区耕地土壤养分,并将测量结果与全国二次土壤普查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达14.44g/kg,增加了24.38%;全氮平均含量为0.998g/kg,增加了23.36%;碱解氮平均值68.83mg/kg,增加了96.04%;有效磷平均含量5.82 mg/k,增加了30.49%。结论:固原市原州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呈现出增加趋势,有效钾含量变化不大,土壤总体养分仍然属于低下水平。  相似文献   

12.
江西信丰烟区紫色土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明江西信丰县紫色土养分状况,于2009年在信丰县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化验分析,同时把信丰县紫色土区域划分为上等烟地、中等烟地、潜力烟地与后备烟地,其中上等紫色土烟地养分规律为:pH呈中性;有机质含量偏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居中,但氮、磷、钾有效态含量均较高;有效硼与有效硫含量较高,但交换性镁含量又相对较低;上等烟土壤中微量元素铜、锌、铁、锰有效态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皖南山区茶叶种植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台县为例,运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石台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采样调查分析结果,该研究通过确定评价单元,建立了具有区域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耕地自然要素评价综合指数法对石台县茶叶种植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土壤养分状况反映着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小,如何根据土壤养分现状,改变传统的施肥方法,进行科学合理施肥,是保护耕地质量的关键。2005—2007年,对稷山县16个乡镇的土壤养分状况与施肥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按照全县不同区域化肥肥效的规律,将3.67万hm2耕地划分为5个化肥肥料一级区和5个合理施肥二级区,并提出了相应的施肥对策。  相似文献   

15.
郭健斌  张红锋  刘翠花  曹丽花  刘合满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041-16042,16090
[目的]分析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分布情况及其比例。[方法]根据西藏首次土壤资源调查结果,对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耕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实现耕地土壤养分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结果]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缺乏和较缺乏的耕地占总量的53.62%;土壤全氮含量缺乏和较缺乏的耕地占总量的39.43%;土壤缺乏碱解氮的耕地占总量的46.55%;土壤全磷含量缺乏和较缺乏的耕地分别占总量的2.88%和21.10%,土壤速效磷含量缺乏和较缺乏的耕地占总量的70.58%;土壤全量钾含量缺乏和较缺乏的耕地仅占耕地总量的4.34%。[结论]根据该地区耕地土壤养分状况,提出实现该地区耕地土壤养分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为:增施有机肥料;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调节土壤酸碱平衡。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丘陵土壤分区的水稻施肥配方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弋阳县土壤养分分布状况,划分弋阳县土壤肥力等别,绘制肥力等别图;创建施肥建议模型,得出各区明确而可行的水稻最佳经济效益施肥方案并得到相应施肥方案图。【方法】基于弋阳县2006—2008三年测土数据和基础地理数据,结合GIS 软件形成养分专题图、坡度图和高程图,分析丘陵县域土壤养分含量分布与地形的关系。结合耕地地力调查数据,进一步对该县土壤进行养分综合等级分区。在分区的基础上,选取能代表各区土壤肥力特性的水稻“3414”肥料试验,利用SAS软件对各“3414”试验数据进行肥料效应方程的拟合,结合方程求解各区水稻最佳经济效益和对应的施肥量、施肥比例。【结果】中、高含量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主要分布在平原及低坡度区;低含量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主要分布在丘陵、低山、岗埠地带。弋阳县耕地主要肥力等别区共9区,各区水稻最佳经济效益为8 313—13 500元/hm2,对应的氮、磷、钾施肥量高低有别,施用比例为1.0﹕0.18—0.49﹕0.48—0.85。【结论】丘陵县域土壤养分含量分布变异较大,与地形分布相关。采用宏观GIS和建模技术,结合土壤分析数据和田间试验数据,针对不同分区提出各区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17.
麦田土壤区域化养分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在县市范围内合理精确地进行施肥管理,确保小麦产量和质量,探讨了借助于GIS技术对大田小麦进行土壤养分区域化管理的方法。田间土壤样点通过室内图件的MapGIS的网格划分确定,化验分析数据用统计分析软件DPS进行分析和系统聚类,获取了龙口市北马镇小麦田的土壤养分分类及其空间分布信息,为当地小麦种植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胜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78-8579
从耕地资源、土壤养分、农田投入和耕地污染4个方面分析了湖北黄梅县耕地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土壤肥料上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该县14年来耕地面积减少了1.20万hm2,人均下降0.03 hm2;2004年复种指数已达194%,用地与养地矛盾日趋突出;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根据1994年底上乡水田5点统计,14年来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了0.49个百分点,土壤速效养分亏损,缺K的农田面积不断扩大,速效K含量由土壤普查时的110.0 mg/kg,下降到目前的90.0 mg/kg。极其缺乏微量元素的土壤面积逐渐增加,成为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全县有效B含量低于0.5 mg/kg的缺B土壤面积占90%,有效Zn含量低于1.0 mg/kg的缺Zn土壤面积占48%。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该县保护农田的两条对策:强化土地规范化管理;通过抓秸秆还田、抓有机肥和绿肥生产实现培肥改土。  相似文献   

19.
扬州市耕地质量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光辉  毛伟  张炳宁  张月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347-1350,1470
根据2001~2008年耕地土壤监测点资料,对扬州市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变化趋势、耕地环境质量现状、土壤肥力质量现状、肥料投入状况、农田养分平衡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耕地质量和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