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乳SCC与产奶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牛乳SCC与日产奶量和乳成分等生产性能指标间的相关性,为牧场乳品质量安全、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控和奶牛健康养殖提供参考,本试验随机选择焦作市某奶牛场80头泌乳期奶牛进行DHI测定.根据牛乳SCC水平的变化,分为正常组(SCC≤50万/mL)、低度组(50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探究滩羊二毛期羊毛性状及其相关性,采集出生当天(初生期)及30~40日龄(二毛期)的滩羊样本各511个,其中公羊260只,母羊251只,分别测定初生期和二毛期羊毛的侧部毛长和侧部弯曲数;并分析了二毛期两型毛和绒毛的平均纤维直径(MFD)、平均纤维曲率(MFC)、毛纤维直径变异系数(CVFD)和毛纤维直径标准差(FDSD),对羊毛性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初生期滩羊羊毛侧部弯曲数和初生期侧部毛长呈极显著中等正相关(r=0.410,P<0.001);初生期侧部弯曲数和二毛期侧部弯曲数间存在极显著中等正相关(r=0.618,P<0.001);两型毛FDSD与CVFD间呈极显著强正相关(r=0.796,P<0.001),绒毛FDSD与CVFD间极显著强正相关(r=0.942,P<0.001);两型毛MFD与FDSD呈极显著中等正相关(r=0.511,P<0.001),绒毛MFD与FDSD呈极显著中等正相关(r=0.660,P<0.001);绒毛MFD与CVFD呈极显著中等正相关(r=0.410,P<0.001),两型毛MFD与CVFD呈显著弱负相关(r=―0.106,P<0.05);绒毛MFD和MFC间呈极显著中等负相关(r=―0.497,P<0.001),两型毛MFD和MFC间呈弱正相关,相关性不显著(r=0.011,P>0.05)。本试验首次大规模检测了滩羊二毛期羊毛的性状指标,确定了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为滩羊裘皮性状的选育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奶牛隐性乳腺炎快速、敏感的早期诊断指标,采集患隐性乳腺炎奶牛乳汁,研究其对乳清急性期蛋白含量、乳酶活性的影响,并做和乳汁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组奶牛(健康奶牛与患隐性乳腺炎奶牛)乳清中HP、SAA、AGP、CRP含量均差异显著(P0.01),且与SC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HP(r=0.806)、SAA(r=0.662)、AGP(r=0.604)、CRP(r=0.717)。2组奶牛乳清中LDH、MPO、NAG、CAT活性差异极显著(P0.01),且与SC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LDH(r=0.729)、MPO(r=0.433)、NAG(r=0.932)、CAT(r=0.430)。结果提示:乳清中HP、SAA、AGP、CRP等急性期蛋白含量与LDH、MPO、NAG、CAT等乳酶活性均有可能作为奶牛隐性乳腺炎的诊断指标,但其具体诊断指示量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330个乳样分别用加州乳腺炎检验(California Mastitis Test,CMT),体细胞计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和细菌的分离培养(Isolation of bacteria)法进行隐性乳腺炎的检测,结果表明3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对检测患有隐性乳腺炎的241乳区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培养,结果表明引起隐性乳腺炎的最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酵母菌、假单胞菌和棒状杆菌、其它细菌的检出率差异根显著(P<0.05)。对分离出优势细菌的部分乳样进行了SCC与LDH,NAGase,ALP和ACP几种酶的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LDH与SCC有显著的相关性(r=0.7936),并且LDH与NA-Gase,ALP,ACP都有明显的相关性;NAGase与ACP,LDH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与ALP没有相关性;ALP只与ACP和LDH有显著的相关性外,与SCC,NAGase没有相关性;ACP与SCC,LDH,NAGase,ALP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以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拉鸡山地区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从海拔3100~3920m,划分为9个海拔梯度,研究了植物生物量及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阳坡地上生物量与物种丰富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564,P<0.01),总生物量与根冠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14,P<0.01);海拔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773,P<0.01),与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根冠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69、r=0.753、r=0.692,P<0.01)。阴坡植物群落总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95,P<0.05),与地下生物量之间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60,P<0.01),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r=-0.519,P<0.01);根冠比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631,P<0.01)。地上生物量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r=-0.678,P<0.01)。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用8只平均(15±2)月龄、平均体重(32.08±3.12)kg半同胞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研究自然条件下绒山羊生绒期皮肤脱碘酶(MD)活性与绒毛生长的关系,从酶活性途径探讨绒山羊绒毛生长机理。结果表明:绒毛开始萌发到绒毛生长旺盛期,羊绒生长速度与粗毛生长速度呈高度负相关(r=-0.92,P<0.05);羊绒生长速度与皮肤二型脱碘酶(MDⅡ)活性呈正相关(r=0.95,P<0.05);羊绒生长速度与皮肤三型脱碘酶(MDШ)活性(r=-0.90,P<0.05)及MDШ/MDⅡ比值(r=-0.91,P<0.05)呈负相关;粗毛生长速度与MDⅡ活性存在高度负相关(r=-0.98,P<0.01),与MDШ活性(r=0.90,P<0.05)及MDШ/MDⅡ比值(r=0.97,P<0.01)呈现正相关。因此,皮肤组织中MD活性与绒山羊绒毛生长的生理过程具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蒲公英和连翘提取物对隐性乳房炎奶牛生产性能以及血清抗氧化、免疫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植物提取物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取18头体况、泌乳期、泌乳量相近,且4个乳区混合乳样中体细胞数(SCC)>5×105/mL的经产荷斯坦奶牛,根据乳样中SCC相近原则,分为对照组(CON组)、蒲公英组(DAN组)和连翘组(FOR组)。对照组饲喂全混合型饲粮(TMR),蒲公英组饲喂TMR+蒲公英提取物,连翘组饲喂TMR+连翘提取物,蒲公英和连翘提取物添加剂量均为60 g/d。试验开始前1周内,奶牛均未进行过药物治疗,试验期45 d。试验期间每7 d采集1次乳样,测定乳成分和SCC;试验结束后采集乳样并测定牛髓过氧化物酶(MPO)、乳酸脱氢酶(LDH)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采集血液样品并测定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蒲公英和连翘提取物对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2)蒲公英和连翘组牛乳中LDH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蒲公英组牛乳中N...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究滩羊二毛期羊毛性状及其相关性,采集出生当天(初生期)及30~40日龄(二毛期)的滩羊样本各511个,其中公羊260只,母羊251只,分别测定初生期和二毛期羊毛的侧部毛长和侧部弯曲数;并分析了二毛期两型毛和绒毛的平均纤维直径(MFD)、平均纤维曲率(MFC)、毛纤维直径变异系数(CVFD)和毛纤维直径标准差(FDSD),对羊毛性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初生期滩羊羊毛侧部弯曲数和初生期侧部毛长呈极显著中等正相关(r=0.410,P0.001);初生期侧部弯曲数和二毛期侧部弯曲数间存在极显著中等正相关(r=0.618,P0.001);两型毛FDSD与CVFD间呈极显著强正相关(r=0.796,P0.001),绒毛FDSD与CVFD间极显著强正相关(r=0.942,P0.001);两型毛MFD与FDSD呈极显著中等正相关(r=0.511,P0.001),绒毛MFD与FDSD呈极显著中等正相关(r=0.660,P0.001);绒毛MFD与CVFD呈极显著中等正相关(r=0.410,P0.001),两型毛MFD与CVFD呈显著弱负相关(r=―0.106,P0.05);绒毛MFD和MFC间呈极显著中等负相关(r=―0.497,P0.001),两型毛MFD和MFC间呈弱正相关,相关性不显著(r=0.011,P0.05)。本试验首次大规模检测了滩羊二毛期羊毛的性状指标,确定了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为滩羊裘皮性状的选育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旨在研究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早期(产后1~7 d)体细胞数(SCC)的群体规律、影响因素及其与其他乳成分之间的关系。以2018年7、8月产犊的64头中国荷斯坦牛为研究对象,收集测定母牛产后1~7 d每次挤奶样品中的SCC、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糖率,分析泌乳天数、胎次、样品采集时间和牧场因素对泌乳早期体细胞评分(SCS)的影响,并分析泌乳早期SCS与其他乳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荷斯坦牛产后1~7 d SCC均值为670.02×103个/mL,泌乳早期SCC随泌乳天数的增加逐渐下降;泌乳天数、胎次、样品采集时间和牧场均对泌乳早期SCS有显著影响(P<0.05);泌乳早期SCC与乳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0.
乳酶LDH作为奶牛隐性乳房炎早期诊断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敏感的奶牛隐性乳房炎早期诊断指标,选择220头荷斯坦泌乳奶牛,分别采集乳汁进行体细胞计数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隐性乳房炎奶牛乳汁中LDH活性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0.05),乳汁体细胞数(SCC)与LDH活性呈正相关(r2=0.93).选择LDH活性>100 IU/L作为隐性乳房炎的判定阈值,诊断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82.3%,Jouden指数为0.52.结果提示,LDH可作为奶牛隐性乳房炎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对330个乳样分别用加州乳腺炎检验(California Mastitis Test,CMT),体细胞计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和细菌的分离培养(Isolation of bacteria)法进行隐性乳腺炎的检测,结果表明3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对检测患有隐性乳腺炎的241乳区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培养,结果表明引起隐性乳腺炎的最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酵母菌、假单胞菌和棒状杆菌、其它细菌的检出率差异根显著(P〈0.05)。对分离出优势细菌的部分乳样进行了SCC与LDH,NAGase,ALP和ACP几种酶的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LDH与SCC有显著的相关性(r=0.7936),并且LDH与NAGase,ALP,ACP都有明显的相关性;NAGase与ACP,LDH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与ALP没有相关性;ALP只与ACP和LDH有显著的相关性外,与SCC,NAGase没有相关性;ACP与SCC,LDH,NAGase,ALP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hortulorum)(?)与东北马鹿(C.elaphus xanthopygus)(?)种间杂交F1(简称花·马F1)和东北马鹿(?)与天山马鹿(C.elaphus Songoricus)(?)亚种间杂交F1(简称马·马F1)鹿茸产量与鹿年龄的关系。给果表明:花·马F1 1~10锯(2~11岁)公鹿茸茸产量(千克/付,鲜茸)与鹿年龄之间呈强正相关,n=418,r=0.931,P<0.01,其直线回归方程为y(鹿茸产量)=1.589+0.264X(锯别)(P<0.001);生茸最佳年龄为10锯,高达3.859千克,经F测定表明,生茸最佳年限为5~13锯,7~13锯相当稳产高产。4·马F1 1~9锯公鹿鹿茸产量(千克/付,鲜茸)与鹿年龄之间呈强正相关,n=354,r=0.996,P<0.1.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鹿茸产量)=1.826+0.647X(锯别)(P<0.001),生茸最佳年龄为9锯,高达7.431千克,经F测定表明,生茸最佳年限为5~9锯。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水牛奶体细胞数及其与DHI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云南省水牛奶体细胞数(SCC)及其与DHI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本研究对2009~2011年德宏州、大理州和保山市2 532份水牛奶的DHI测定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CC低于5万/mL的占43%,低于20万/mL的占80%,高于100万/mL的仅有4%,平均SCC为24.90万/mL;SCC低于20万/mL的奶牛,其平均日产奶量高于4kg; SCC高于20万/mL的奶牛,其平均日产奶量低于4kg.尿素氮低于40mg/dL或SCC低于40万/mL时,尿素氮与SCC的相关性不明显;但是尿素氮超过40mg/dL或SCC高于40万/mL时,两者呈正相关.乳蛋白率在4%~6%时,SCC较低;此范围外,乳蛋白率升高或是降低,SCC则升高.SCC与乳脂率相关性不明显.乳糖含量为5% ~ 6%时,SCC较低;SCC高于30万/mL时,乳糖含量明显下降.结果提示,云南省水牛奶品质较高,SCC及其与DHI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可为指导奶水牛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初产奶牛牛乳体细胞数在不同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的变化规律,旨在为采取合理措施降低牛乳体细胞数和改善乳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选择2126头初产奶牛13168条DHI测定记录,以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两者的互作作为研究因子,分析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互作对初产奶牛牛乳体细胞数(SCC)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互作对体细胞数评分(SCS)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01)。初产奶牛于泌乳早期牛乳SCC较高(294.16×103个/mL),随着泌乳月龄的增加,SCC逐渐降低,泌乳中期(192.71×103个/mL)和泌乳晚期(185.51×103个/mL)牛乳SCC基本保持稳定;初产奶牛泌乳早期牛乳SCS比泌乳中期和泌乳晚期极显著升高(P0.01);初产奶牛牛乳SCC冬季最高(312.72×103个/mL),春季次之(236.48×103个/mL),秋季最低(168.59×103个/mL);初产奶牛冬春季牛乳SCS比夏秋季极显著升高(P0.01)。奶牛乳中体细胞数受胎次、泌乳月龄、产奶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产奶季节对SCC的影响主要反映了温度和湿度因素对奶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隐性乳房炎患牛乳汁pH值变化与体细胞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奶牛乳样604份, 测定乳汁pH值与体细胞的含量, 确定奶牛隐性乳房炎与牛乳pH值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 牛乳pH值的变化与体细胞的含量呈正相关。正常乳汁的pH值在6 4~6 6之间; 体细胞在20万~50万/mL区间时, 奶牛乳汁pH值在6 6~6 8之间; 体细胞在50~150万/mL区间时, 奶牛乳汁pH值在6 8~7 0之间; 体细胞在150万~500万/mL区间时, 奶牛乳汁pH值在7 0~7 2之间; 体细胞大于500万/mL时, 奶牛乳汁pH值在7 2以上。  相似文献   

16.
乳汁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是检查奶牛乳房炎和牛奶质量的指标,为了解南宁某规模化奶牛场奶水牛SCC情况及SCC与其他乳成分的关系,试验随机选取该场152份泌乳早期乳样,测定其SCC、乳汁比重、蛋白质、脂肪、总固形物、非脂固形物及乳糖的含量,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CC小于50万/mL的乳样占被检奶样总数的88.16%,大于100万/mL的占1.97%;乳汁比重、乳蛋白、乳糖和非脂固形物含量均随着SCC的升高而下降,而乳脂含量随着SCC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SCC与乳糖及非脂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奶水牛乳中SCC不仅与乳糖和非脂固形物含量密切相关,也提示其与奶水牛产后营养代谢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7.
基于冗余分析的高寒草原土壤与草地退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寒草原退化草地设置研究样地,观测植物群落特征、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依据数量生态学基本原理,探讨高寒草原退化草地与土壤因子间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退化程度样地沿冗余分析排序图第一排序轴分布,第一排序轴反映草地退化程度的变化;草地植物群落中与第一排序轴负相关且按相关程度大小排序的指标为盖度>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第一、第二排序轴能够解释97.1%的土壤因子与草地退化关系;土壤沙砾、p H与第一排序轴正相关,土壤有机碳、土壤含水量、容重、全氮、有效氮与第一排序轴负相关;第一排序轴及所有排序轴所反映的土壤因子均与草地退化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不同土壤因子与草地退化之间相关程度不同,土壤有机碳(r=-0.890)、土壤含水量(r=-0.864)、容重(r=-0.847)、全氮(r=-0.836)、有效氮(r=-0.821)等与高寒草原退化相关程度更高且相关关系极显著(P<0.01)。利用退化草地群落特征和土壤因子数据矩阵进行冗余分析能够较好地综合反映土壤因子与草地退化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程度,土壤有机碳、土壤含水量、容重、全氮、有效氮是反映高寒草原退化的重要土壤指标。  相似文献   

18.
以随机采集的奶牛乳样为研究对象,对乳样的电导率与体细胞数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体细胞在20-50万/mL区间时,奶牛乳汁电导率值在0.40-0.55mho/m之间;体细胞在50万/mL以上时,奶牛乳汁电导率0.6mho/m以上。结果表明,牛乳电导率的变化与体细胞的含量呈正相关,可确定利用牛乳体细胞数与电导率变化的相关关系来准确判断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随机采集的奶牛乳样为研究对象,对乳样的电导率与体细胞数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体细胞数在20万~50万个/mL时,奶牛乳汁电导率值在0.40~0.55mho/m之间;体细胞数在50万个/mL以上时,奶牛乳汁电导率在0.6mho/m以上。结果表明,牛乳电导率的变化与体细胞数呈正相关,可确定利用牛乳体细胞数与电导率变化的相关关系可准确判断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20.
采集100头商丘市成年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乳样300份,根据奶牛的年龄胎次等情况将之分成3组.利用酸度计、光学显微镜并辅以计数板辅助测定牛乳的pH值及体细胞的含量,分析奶牛隐性乳房炎与牛乳pH值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当牛乳的体细胞在20万/毫升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0,3%,其乳汁的pH值在6.4~6.6之间:体细胞在20万~5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11.2%,奶牛乳汁pH值在6.6~6.8之间:体细胞在50万~15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26.1%,奶牛乳汁pH值在6.8~7.0之间;体细胞在150万~500 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45.3%,奶牛乳汁pH值在7.0~7.2之间;体细胞大于500万/毫升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68.7%,奶牛乳汁pH值在7.2以上.牛乳pH值的变化与体细胞和炎性细胞的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3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