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张掖市2003年退耕还林任务分配及完成情况为例,着重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中荒山荒地造林质量较差的原因,估算了其结果给国家和群众造成的损失,得出了退耕还林工程中要求农民完成一定比例的荒山荒地造林任务的政策在河西走廊中部不适合推广的结论,提出了在河西走廊中部荒山荒地造林应因地制宜,宜"造"则"造",宜"封"则"封","造"与"封"相结合,并制定奖励政策,加大在荒山荒地造林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有利于荒山荒地造林质量提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利用林区空闲地营造紫穗槐能源林的途径,在荒山荒地、林下林缘和沟渠岸边进行了不同密度的紫穗槐造林试验,通过生物量和财运成本的分析结果表明,荒山荒地和沟渠岸边适宜营造紫穗槐能源林,荒山荒地造林以1 m×1 m的株行距、沟渠岸边以1 m×1.5 m的株行距为宜。  相似文献   

3.
荒山荒地造林是河西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中也占用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环境问题不断凸显,人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逐渐加大了对荒山荒地的造林力度。荒山荒地造林需要根据地理环境条件,结合河西地区气候环境、土壤环境、地理位置,以及人文环境等选择适宜于当地的造林措施,但目前河西地区荒山造林效果仍然不佳,生态作用尚未凸显,不能有效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因此,文章通过河西地区荒山造林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提出更加适宜于当地造林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4.
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林灭荒和绿化达标后,如何开展宜林地造林是林业生产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分析了宜林荒山荒地类型,有针对性地提出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模式、造林技术、造林管理的具体措施,对生产实际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五角枫在辽东地区荒地造林中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抒 《防护林科技》2016,(8):124-125
五角枫多数生长在天然次生林内,很少有人工次生纯林。近年来由于绿化需要,开始了较大规模的五角枫城市绿化造林,但在荒山荒地造林技术方面的研究和报道却较少。2013年至2014年配合退耕还林工程,开展了五角枫荒山荒地造林试验,现将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供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6.
宣威市东北部退耕还林工程荒山荒地造林地块补充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介绍宣戚市东北部生态地位、地形地貌、泥石流发生状况、荒山荒地和坡耕地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对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荒山荒地造林地块不足问题,提出多途径解决的办法:利用册外退耕地;河渠、道路、村镇周围空地;退耕地地埂等零星荒山荒地造林,以促进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一年一度春风绿,今年春到绿更浓。入春以来,呼伦贝尔市非公有制造林快速发展,特别是扎兰屯市、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个体承包荒山荒地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出现了抢包荒山造林的热潮,有力地推进了呼伦贝尔市非公  相似文献   

8.
对辽宁省西部油松造林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针对辽宁省西部地区干旱少雨,荒山荒地多的特点,为了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重点阐述了油松人工直播造林、植苗造林两种造林方式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雨季造林是五华区荒山荒地绿化的重要途径,从当地雨季造林的技术及管理等方面探讨了五华地区雨季造林技术,以推动当地的造林绿化工作,提高当地的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10.
北方地区雨季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季造林是加快荒山荒地绿化的重要途径,雨季造林在河北省有着优良的传统,每年的七八月份是降水集中的季节,温度高、湿度大、墒情好,是荒山造林的最佳时期。一、提前做好组织准备工作每年7~9月是河北省的雨季,也是雨季造林的好时节,降雨量大而集中,此期土壤温度适宜、湿润,是开展雨季造林的好  相似文献   

11.
林晓芳 《林业科技》2012,37(6):35-37
对2011年尤溪县的遵林地类型及造林地的清理方式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造林地的主要类型是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两者分别占全部造林的45.9%、41.5%。在小班数量上,以宜林荒山荒地最多,非林地、采伐迹地次之,三者合计74.3%。目前林地的清理方式主要还是炼山、人工劈杂,在面积上分别占74.5%、22.9%。  相似文献   

12.
雨季造林是加快荒山荒地绿化的重要途径,雨季造林在化隆县有着传统的习惯,每年的5、6月份是降水集中的多雨季节,温度高、湿度大、墒情好,是荒山造林的主要季节。雨季造林时间性强,技术要求严,造林难度大,造林可用树种少,为了充分利用雨季的有利时机,搞好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对其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要点谈一点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东辽县于1991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消灭宜林荒山荒地的奋斗目标。但零星小块贫瘠荒山还有4.5万亩,有低质低产林6.5万亩。为了充分开发利用山区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三大效益,从1991年开始,我们对贫瘠荒山进行了造林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阜新地区小叶锦鸡儿播种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叶锦鸡儿是荒山荒地及沙荒地造林的重要灌木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经过对阜新地区小叶锦鸡儿种子采收、直播造林、管护等技术进行初步总结,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桂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耐寒、耐干旱瘠薄,是我国北方竹区优良的材用和绿化用竹种。河南省淅川县为了绿化荒山荒地,发展林业产业,在石漠化荒山地上开展了桂竹造林试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石漠化荒山地上营造桂竹林是可行的;除了按照常规造林技术严格要求外,立地条件、母竹质量、造林后的管护措施等是桂竹造林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林业实用技术》2009,(6):42-42
从最近召开的全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现场会上获悉,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0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8年底,共完成退耕造林1.3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2.37亿亩,封山育林2700万亩,累计造林4.03亿亩。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多呈梁、峁状。立地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较脆弱,长期以来,虽然选择乡土树种进行大规模荒山荒地造林,由于受自然条件和造林技术不高等因素的制约,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不显著,文章从造林的整体过程探讨了黄土丘陵区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部分地区土壤条件恶劣,春旱严重,造林不易成活,存在着造林不成林的现象。结合“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以及有关试验项目的进行,在石质山地、沙地开展了容器苗造林试验,目前已初见成效。为了加快荒山荒地的绿化,促进容器苗造林的大面积开展,笔者根据试验和收集的容器苗造林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关于更新造林模式的探讨李福双师国洪路洪顺(河北林业学校)孟滦林管局桃山林场在70年代以前主要是荒山荒地造林。70年代末开始迹地更新造林,实行新的更新造林模式,共营造人工天然混交林1600多公顷,现已成林近1333.3hm2,使大面积的低质次生林改造成...  相似文献   

20.
自建国以来,黑龙江省森工企业究竟造了多少林?保存率如何?还有多少荒山荒地,采伐迹地需要造林?营林管理体制与更新造林效果存在什么关系?这些都是营林工作者所关心的。本文就上述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