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1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00年设在黑龙江省七星泡农场种子公司B3号地.土质黑土,有机质含量5.65%,pH值6.11.前茬小麦,秋松秋耙秋起垄.公顷施肥(纯量)112.5kg,氮磷比为1:1.5.供试马铃薯品种为东农303,设计保苗4万株/hm2.5月14日人工开沟、单粒点播,行距70cm.6月4日出苗,生育期中耕2次,9月15日收获.  相似文献   

2.
1 播前准备 1.1基肥施肥方式 (1)开两条施肥小沟,沟深20 cm,上口宽25 cm,沟心距90cm,施腐熟鸡粪2 t/667m2,人工整平.  相似文献   

3.
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设置秋花生施用氮磷钾肥料试验,模拟出秋花生经济产量和施肥利润的氮磷钾肥料效应函数。结果表明:秋花生最高经济产量和最佳施肥利润的优化施肥组合分别为:当氮112.20kg/hm2、五氧化二磷71.28kg/hm2和氧化钾143.13kg/hm2,三要素比例1∶0.635∶1.276时,秋花生经济产量最高,达3 525.20kg/hm2;而当氮90.21kg/hm2、五氧化二磷55.90kg/hm2和氧化钾126.94kg/hm2,三要素比例1∶0.620∶1.407时,其秋花生施肥利润最佳,达12 836.47元/hm2,经济产量亦较高,为3 491.64kg/hm2。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南部水土流失降低土壤生产力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淳化县为典型区,在多年未施肥的平缓耕地上(坡度<2°,土壤为黄墡土),通过人工除去10、30 cm和增加10 cm土壤耕层,在传统种植,降水、施肥等其它因子一致条件下,耕地平均每侵蚀1 cm土层,小麦平均产量降低4.0~2.3.坡度为2°21′、4°14′和7°20′三种坡度小区在充分施肥的情况下,平均损失1 mm降水,小麦产量降低34.5~39 kg/hm2.在此基础上,利用Neill的生产力PI指数模型(productivity index),结合该区已有的侵蚀研究成果,从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土壤坚  相似文献   

5.
1、施肥原则:采取配方施肥;增施农肥;稳氮、磷; 增钾肥:因地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 2、钾肥的作用:钾素可促进氮素代谢,增加氨基酸转化为蛋白质的速率,提高子粒硬度、烘烤品质和稳定时间。 3、推广秋施肥,使小麦后期不脱氮。秋深施底肥,深度达到12cm,秋施底肥为总肥量的1/2。因小麦属顶凌播种,土壤化冻较浅,春季较难做到深施肥。施肥浅不但使氮素易挥发,降低肥效,而且不利于后期下扎的根系利用氮素养分,造成后期脱氮,降低子粒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6.
在东至县进行辣椒"2+X1"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东至县秋延辣椒优势产区最高氮肥推荐施用量为12.09 kg/667 m2,以期为东至县秋延辣椒氮肥最佳用量提供依据,以完善施肥参数,集成优化秋延辣椒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7.
大豆平作行间覆膜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大豆高产栽培新途径 ,黑龙江省大西江农场于 2 0 0 1、2 0 0 2年进行了大豆平作行间覆膜栽培试验 ,即平作覆膜膜外侧播种 ,膜内施肥 ,苗带为单行点播 ,大行行距 70 cm覆膜 ,小行行距 5 0 cm不覆膜 ,大豆苗期免机械中耕管理 ,取得了较好效果 ,试验情况如下。1 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设在大西江农场科研站。土壤为黑土 ,有机质含量 3.96% ,p H值 6.61 ,全氮 0 .2 4 1 % ,全磷0 .1 2 9% ,碱解氮 1 67.9mg/kg,速效磷 74.0 mg/kg,速效钾 2 2 3.0 mg/kg。耕层 2 5~ 30 cm,前茬为麦茬 ,秋整地达播种状态。供试大豆品种为黑河 1 9号。试验设处…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马尾松人工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施肥对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在桂西北干热河谷地区选择马尾松人工幼林建立固定样地,采用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不同肥施量进行连续5年4个处理(即A 1.0 kg/株、B1.5 kg/株、C2.0 kg/株,以及CK不施肥)的肥效试验。当林分生长至9年生时,其生长量显示如下规律:(1)胸径生长量为C(11.40 cm)>B(11.10 cm)>A(10.87 cm)>CK(10.80 cm);(2)树高生长量为C(9.87 m)>B(9.43 m)>A(9.23 m)>CK(9.20 m);(3)林分蓄积量为C(79.35 m3/hm2)>B(72.45 m3/hm2)>A(68.34 m3/hm2)>CK(67.33 m3/hm2)。从总体上看,马尾松人工幼林生长量显示出施肥比不施肥提高1.5%~17.9%,其中,施肥量2.0 kg/株处理对林木生长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不同硅钙肥施用量对秋白菜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施硅钙肥450 kg/hm2的处理秋白菜产量达98 285.71 kg/hm2,较常规施肥的秋白菜增产7 914.28 kg/hm2,增幅达8.76%,经济效益达到了19 336.07元/hm2,较常规施肥的秋白菜增效1044.43元/hm2,为硅钙肥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10.
设人工撒施、人工开沟施肥、机械旋耕施肥、机械中间犁耕施肥深10 cm、机械中间犁耕施肥深20 cm、机械双侧旋耕施肥深10 cm、机械双侧旋耕施肥深20 cm、不施肥旋耕、不施肥中间犁耕、不施肥双侧旋耕10个处理,研究了3种不同施肥方式对茶园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双侧旋耕施肥显著增加了行间1535 cm范围土壤的无机氮含量,机械旋耕使深层土壤无机氮含量明显增加;人工撒施、人工开沟施肥、机械旋施处理土壤有效钾含量均较高,其中人工撒施处理有效钾含量最稳定,机械中间犁耕施肥深10 cm处理效果最差;土壤有效磷含量以机械双侧旋耕施肥深20 cm、3个不施肥处理最高,机械旋耕、机械中间犁耕施肥深10 cm、机械中间犁耕施肥深20 cm、机械双侧旋耕施肥深10 cm处理较低。  相似文献   

11.
2015年,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为探索甘蓝优化施肥效果,以秋甘蓝为试验材料,开展了"2+X"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施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优化施肥和优化施肥加硼肥分别比常规施肥增产7300.4 kg/hm2和4700.2 kg/hm2;但优化施肥基础上增施硼肥对秋甘蓝增产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一、精细整地、合理轮作 1、整地:豆茬地,采取秋翻、深松的方式;秸杆还田地采取浅翻深松或平翻深松(浅翻12~15cm,平翻18-20cm,深松深度25~35cm). 2、实行玉—豆—杂或玉—豆轮作.要求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翻后及时耙地,耙深达到15cm以上. 3、秋起垄,进行垄底深松,深施肥.深松30~35cm,施肥深度15cm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优化施肥效果,于2015年在齐河县开展了秋甘蓝"2+X"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优化施肥和优化施肥加硼肥分别比常规施肥增产7 300.4kg/hm2、4 700.2kg/hm2;但在优化施肥基础上增施硼肥对秋甘蓝的增产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秧及施肥方式对其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选用华占、蜀恢527和R9311三个父本为材料,设计等行距(20/25 cm×30 cm)和宽窄行距(20/25 cm×40、20 cm)两种6行父本插秧机移栽父本,以等行距(20/25 cm×30 cm)人工移栽作对照,并采用1、2、3次3种施肥方式处理,观察与考查供试父本开花期和穗粒构成。结果表明:机插方式和施肥方式对播始历期影响较小;3个父本采用机插秧能显著提高其群体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颖花数;采用机插秧并分2次或3次施肥可增加其分蘖数;父本华占采用宽窄行机插秧,并以3次施肥,能够显著增加其单位面积颖花数,父本蜀恢527、R9311机插秧能够显著增加单位面积颖花数,并适宜3次施肥。  相似文献   

15.
为三都县秋大白菜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在露地栽培条件下,设计田间小区试验,探明施用商品有机肥与化肥不同配比对三都县秋大白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施商品有机肥减施化肥的优化施肥效果最好,产量达 67 483. 73 kg/hm2,较 CK 增加效益 20 280. 97元/hm2。优化施肥可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适宜在秋大白菜田间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云南地区普通开沟条施施肥器耕作阻力大以及持续施肥导致的化肥浪费、污染的问题,基于曲柄滑块机构设计了一款间歇式施肥器,并利用EDEM对其2个周期(0.6 s)的施肥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并将其耕作阻力、施肥效果与普通开沟条施施肥器对比.在行进速度都是1 m/s、下落深度都是24 cm的情况下,间歇式施肥器在1个周期内的施肥约10 cm;施肥深度分布在0~24 cm;施肥间距为30 cm,满足农业上的追肥要求.其平均耕作阻力仅为39.968 N,每次排肥的颗粒都在3 200颗左右,排肥颗粒总数为6 964颗,均远小于条施施肥器.因此可以在满足农艺要求的情况下做到降阻减排.  相似文献   

17.
氮磷配比处理对日光温室秋冬茬辣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陇椒3号为试材,在武威市凉州区下双镇研究了不同氮磷配比对日光温室秋冬茬辣椒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可显著提高辣椒植株的生长势、抗病性和产量。日光温室秋冬茬辣椒最佳施肥配方为施有机肥52 500 kg/hm~2、N 343.6 kg/hm~2、P_2O_5205.7 kg/hm~2、K_2O 230.7 kg/hm~2,N∶P_2O_5∶K_2O质量比例为1.67∶1∶1.12。  相似文献   

18.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在鸭绿河农场四区4号地,土壤为草甸白浆土,有机质含量4.17%,速效氮29.1mg/kg,速效磷23.2mg/kg.前茬小麦,秋翻地,春耙平、起垄、施肥、播种一条龙作业,垄距70cm.底肥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50kg、尿素45kg、硫酸钾30kg.大豆品种为绥农14号,5月20~22日播种,保苗数33万株/hm2,播种前用黑龙江八一农大生产的大豆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相似文献   

19.
25%扑草净防除水稻移栽田杂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稻田土壤类型为轻度沼泽化草甸土,耕层15~20cm,有机质含量3%左右,pH值6.5,老稻田,排灌条件良好.秋翻春旋,春整地,5月12日泡田,5月14日水整地,机械水整平,人工筑塑料PVC埂.供试水稻品种为垦鉴稻6号,5月20日移栽,秧龄3.1叶,移栽规格30cm×13cm,每穴2~3株.全生育期尿素用量为260kg/hm2,按基∶蘖∶调∶穗=3∶3∶2∶2施用;磷酸二铵100kg/hm2,100%基施;硫酸钾150kg/hm2,60%作基肥,40%作穗肥,以浅-湿间歇灌溉为主,每次灌水深度3~5cm,渗干到脚窝有水时再灌下一次.  相似文献   

20.
白梭梭是荒漠地区生长的珍稀树种,属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呈鳞片状,花小,穗状花序,果实球形。性耐干旱,是沙漠造林的必选树种之一。为开发利用这一植物资源,进行了人工育苗技术实验。1材料与方法1.1种子在白梭梭种子成熟期,人工收获种子,选择籽粒饱满的装袋准备播种。1.2实验时间11月16日~20日育苗,翌年10月25日采挖移栽。1.3试验方法播种地块秋翻。整地时施基肥磷酸二铵20kg/667m2,沟植沟播作业,畦面宽50cm,垄面20cm。畦面达到土壤细碎,无杂草秸枝等杂物。人工撒种,干籽直播,用种量40kg/667m2,播深1~2cm,复盖细沙2~3cm。利用冬季降雪保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