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虽然没有单一因素被证实与蜂群的大量损失有直接关系,但是新发及再发感染性病原对蜂群的下降起到了重要作用。蜜蜂丝状病毒(AmFV)首次于1978年鉴定感染于意大利蜜蜂,但是最近发现广泛存在于意大利蜜蜂及独居蜜蜂中,然而蜜蜂丝状病毒是否也存在于我国的中华蜜蜂及其他相关蜂种未见报道。为了深入理解AmFV的发生、流行及分布,本文检测了我国中华蜜蜂、熊蜂、黑小蜜蜂的样本,发现均不同程度感染了该病毒,其中黑小蜜蜂感染率最高,达80%,为深入开展病毒流行与传播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黄文诚 《蜜蜂杂志》2008,28(5):26-28
病毒的个体极其微小.它的计量单位是nm(纳米,1 nm=1×10-9m=1×10-7cm),大多数病毒用放大几万倍到十几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相似文献   

4.
应用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从死亡的工蜂蛹中提取病毒,经电镜形态鉴定为大约20nm直径的球形病毒。病毒核酸型为双链RNA,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病毒核酸为6组分,分子量别为0.944x106、0.863x106、0.825x106、0.754x106、0.713x106、0.675x106道尔顿,病毒蛋白外壳为1个组分,分子量为25.8x103道尔顿,沉降系数为50.8S。研究结果确定,蜜蜂蛹病病毒(BPV)为中国首次发现的一种蜜蜂病毒。  相似文献   

5.
蜜蜂KBV和APV病毒RT-PCR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蜜蜂克什米尔病毒(Kashmir bee virus.KBV)和急性麻痹病毒(Acute paralysis virus,APV)的RNA聚合酶基因序列,参照Don Stoltz报道的引物KBV1、KBV2,美国农业部提供的引物DC62F、DC682R,对美国农业部惠赠的标准KBV和APV的RNA聚合酶基因片段,以及2001—2002年收集到的中国21个省市的180份疑似KBV和APV病蜂RNA聚合酶基因片段进行RT—PCR。对以KBV1、KBV2和DC62F、DC682R为引物扩增出的RNA聚合酶基因片段进行克隆、转化,并对克隆结果测序,证明其可靠性。建立了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蜜蜂KBV和APV病毒的技术,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检测结果表明:到目前为止,我国蜜蜂群中未发现KBV和APV病毒病。  相似文献   

6.
蜜蜂丝状病毒(Apis mellifera filamentous virus, AmFV)是20世纪70年代首次在美国发现的一种DNA病毒,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种途径在蜂群中扩散。急性感染的蜜蜂,血淋巴变为乳白色,失去飞翔能力,严重的可致蜜蜂死亡。由于该病毒多以隐性感染的方式存在,养蜂生产中不易被察觉,严重影响了蜜蜂的健康和蜂群的发展。本文对蜜蜂丝状病毒的病原特征、宿主范围、地域分布、发病特征、传播途径、诊断方法以及防控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预防蜜蜂丝状病毒的发生以及实现该病害的有效控制提供参考,促进养蜂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从已知感染蜜蜂黑王台病毒(Blackqueen cell virus;BQCV)和蜜蜂畸翅病毒(Deformed WingVirus,DWV)的东方蜜蜂蜂群中采集工蜂个体,将其纵向剖成3份,一份存于-79℃,一份加入1.2 mL无水乙醇保存,第三份加入1.2 mL TRIzol保存。对3组样本每隔3 d同时进行RNA提取,并使用RT-PCR方法检测蜜蜂黑王台病毒和蜜蜂畸翅病毒。结果表明在TRIzol中保存的样品和-79℃冰冻保存的样本所提取RNA相对完整,病毒检测结果一致;在无水乙醇中保存的样品RNA质量相对较差,病毒检测阳性率低于前两者。该研究为蜜蜂病毒检测的采样保存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继莲 《中国蜂业》2006,57(1):48-48
以前研究蜜蜂病毒的人只有少数几位,这可能是由于鉴定这些病原体较为困难,病原体引起疾病的症状不明显或重要性不大。近年来,这种状况发生改变,随着狄氏瓦螨(Varroa destructor)在世界各地的发生和传播,给养蜂业造成巨大危害。研究人员发现造成蜂群毁灭性的危害不是直接由蜂螨引起,而是蜂螨携带的蜜蜂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9.
柯萨奇病毒(CBV)是以美国纽约州的一个小镇命名.1948年首次从那里患病儿童的粪便鉴定出,它能引起多种症状.这种病毒的影响要看其在人体的部位,人摄入柯萨奇病毒B时,会导致感冒,或是感染肠道引起腹泻.  相似文献   

10.
刘楠楠 《中国蜂业》2009,60(10):49-50
由黑色王台病毒(Black queen cell virus,简称BQCV)引起的一种蜜蜂蜂王幼虫病害,大多感染西方蜜蜂,弱群易受侵染。研究证明,健康的蜂群有可能隐藏病毒。例如,2004年研究人员在1只工蜂体上发现4种病毒,93%蜂王被检测到存在2~5个病毒潜在感染。  相似文献   

11.
黄文诚 《中国蜂业》2009,60(3):55-55
2006—2007年冬季,美国蜜蜂患蜂群衰竭失调症(COD)死亡的蜂群超过36%,影响到蜂蜜产量,更重要的是1/3的授粉作物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黄坚 《蜜蜂杂志》2009,(11):36-36
【西班牙《世界报》8月26日报道】一个由美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声称,他们发现了可以破解世界范围内蜜蜂大量消失之谜的关键,并指出,蜜蜂大批死亡的原因可能与多种会影响蜜蜂基因表达的病毒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检测贵州中华蜜蜂病毒病的潜伏情况,为蜂群防治提供依据。根据已建立的高效灵敏的病毒特异性RT-PCR检测方法,对贵州省中华蜜蜂进行了6种病毒病——蜜蜂畸翅病毒(Deformed wing virus,DWV)、蜜蜂黑王台病毒(Black queen cell virus,BQCV)、蜜蜂囊状幼虫病毒(Sacbrood virus,SBV)、蜜蜂克什米尔病毒(Kashmir bee virus,KBV)、蜜蜂急性麻痹病毒(Acute bee paralysis virus,ABPV)和蜜蜂慢性麻痹病毒(Chronic bee paralysis virus,CBPV)感染状况调查。调查结果,贵州省的中华蜜蜂中潜伏着BQCV、SBV和DWV,其中以正安县感染的病毒病最少、盘县次之、锦屏最高,蜂病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各种蜂病以BQCV(20%)感染率最高、DWV(8.9%)次之、SBV(6.7%)最低。  相似文献   

14.
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的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的遗传进化规律,依据SB14f/SB15r引物所扩增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基因片段序列对该病毒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主要分为欧洲型、远东型和南非型3个基因型。欧洲基因型分为中欧和英国亚型,远东基因型分为东方蜜蜂和西蜂亚型。提示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总体上按地域分型。  相似文献   

15.
《中国蜂业》2017,(11):13-17
蜜蜂黑蜂王台病是由蜜蜂黑蜂王台病毒(Black queen cell virus,BQCV)引起的蜜蜂疾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为检测山东省蜜蜂黑蜂王台病毒在蜂群中的携带情况,本研究对山东省17地市部分蜂场蜜蜂携带BQCV的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并首次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初步对17地市的蜜蜂样本进行了快速病原学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山东省17地市的62个蜂场中有来自7个地市的13个蜂场的蜂群携带BQCV,检出率为4.769%。结合调研情况及鉴定结果,我们还提供了5条可能防御蜜蜂黑蜂王台病发生的措施。希望本研究为有效预防山东省蜜蜂黑蜂王台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蜜蜂病毒病的检测技术,能够为更好的进行科学养蜂,提高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供帮助。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应用,对蜜蜂病毒病检测的研究不断深入。基于此,结合当前国内外蜜蜂病毒病检测的研究报道,对蜜蜂病毒病检测技术进行综合阐述,为进一步完善蜜蜂病毒病检测技术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蜜蜂黑色王台病毒RT-qPCR检测方法,以蜜蜂黑色王台病毒(BQCV)衣壳蛋白基因部分序列作为目的基因,构建标准质粒并作为模板,建立标准曲线,且对所建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T-qPCR检测方法,扩增效率E=1 08%,可信度R2=0.997。该方法灵敏度高,最低检出量为101个拷贝;该方法特异性强,仅能检出BQCV,而不能检测出蜜蜂囊状幼虫病毒、畸翅病毒。以上结果表明已成功建立了针对BQCV灵敏、特异的RT-q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黄文诚 《蜜蜂杂志》1997,(11):23-24
感染囊状幼虫泰病毒后存活的东方蜜蜂群,母群比子代蜂群出现疾病症状较早,病情较重,产卵力下降较大,并且母群的恢复期较长,还表现出一些不正常的行为。在对照的东方蜜蜂群和饲喂了病毒的西方蜜蜂群,没有这些症状。  相似文献   

19.
陈大福  付中民 《中国蜂业》2007,58(10):23-24
病毒是一类专性的细胞内寄生物,几乎从所有的生命形式中都发现了病毒。到目前为止,已经在蜜蜂上至少分离鉴定出18种病毒[1]。近十年里,蜜蜂病毒传播方式的研究一直是发展较为快速的领  相似文献   

20.
蜜蜂囊状幼虫病对中蜂危害极大,近年该病危害日趋严重。对蜜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蜜蜂对囊状幼虫病的防御机制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