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关于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的研究有很大进展。本文就马铃薯晚疫病菌A2交配型的鉴定方法、在世界各国的分布、出现的原因、出现的后果以及卵孢子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综合评述,指出卵孢子作为新的初 侵染来源在该病害流行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将一批分离自楚雄,大理,昆明,曲靖,宣威等马铃薯产区的晚疫病菌在利马豆-V8琼脂培养荐与A1交配型标准菌株进行交配型测定,47个功株中出现了10个A2交配型菌株。亲和性菌株交配时产生大量具有典型特征的有性结构。对卵孢子,穿雄生的藏卵器以及雄器的形态特征和大小进行了描述,这是云南马铃薯晚疫病菌中存在A2交配型菌株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中国发生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thora infestans)A_2交配型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北京,内蒙古、山西和云南省等省区的10个菌株,在黑麦琼脂培养基和立马豆V—8琼脂培养基上进行交配型试验,发现其中3个菌株为A2交配型,7个菌株为A1交配型。A2交配型菌株采自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对卵孢子、藏卵器和雄器的形态进行了描述。te,a*ffn.WhetherA,existsornotinChinahasneverbeenstudiedbefore.In1995webegantheillvestigationanddiscoveredA,inChina'Thepreliminaryresultsofthestudywerepresentasfollow.TheobjectivesofthisstudyistofindoutbysurveywhethertheA,matingtypeexistsinChina,andfurtherresearchontheimmigration,movement,reasonfordevelopmentandepidemiologyoftheA,wouldbecarriedoutlater.1Materialsandmethodsl'1COllectionofsamp?  相似文献   

4.
晚疫病是严重危害全球马铃薯生产、且具有毁灭性的一种卵菌病害。该文在简要介绍马铃薯晚疫病菌起源、分类地位和生活史的基础上,着重概述了晚疫病菌卵孢子形成的可能机制、交配型遗传规律及检测方法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A2交配型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研究了中国马铃薯的主产省马铃薯晚疫病菌A2交配型的发生和分布情况。本试验在白云豆培养基上测试了1995-198年采自河北、内蒙、云南、四川、重庆和北京的142个菌株的交配型。结果表明,其中28个菌析为A2交配型,占被测菌株的19.7%。同时发现不同省份A2交配型的发生频率明显不同,河北、山西和内蒙的A2交配型菌株的比例明显高于云南、四川和重庆,并发现2个自育菌株,占测试菌株的1.4%。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分布及发生频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98-1999年,将云南省不同类型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内12个马铃薯产区分离的大量晚疫病菌菌株与A1和A2交配型标准菌株进行了交配型测定。 结果表明:253个晚疫病菌株中,A1交配型有204株,仍为优势侵染病原,分布于所有马铃薯产区;A2交配型菌株41株,发生频率为16.2%,除昭通、沾益、嵩明、寻甸和大理外,其余7个产区均有分布。8个自育型菌株被检测到,对其形态特征及有性结构分别进行了描述。本文还讨论了A2交配型的扩散对云南省马铃薯生产造成的潜在威胁,并据此提出了对种薯调运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晚疫病菌A2交配型与DNA多态性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RAPD方法初步研究了马铃薯疫病菌DNA多态性与A2交配型的关系,共用27个有多态性的引物对22个菌株进行了扩增,共扩增出275条有多态性的DNA谱带用于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阈值为8时,将供试的22个菌系划分为4个类群,10个A2交配型菌系中的8个均在第Ⅳ类群中,由此认为该病菌的DNA多态性与A2交配型有一定相关性。同时还发现各地的晚疫病菌系有不同程度的群体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9.
为了了解和探讨我国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表现型多样性,对1997~1999年和2002~2003年采自内蒙古马铃薯主栽区的38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进行交配型和生理小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马铃薯晚疫病菌株的交配型均为A1,A1交配型在被测菌株中占绝对优势;在38个内蒙古供试菌株中,共发现18个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其中以小种3a.3b.4.7.10,1.2.3a.3b.4.5.6.7.8.9.10.11和3a.3b.4.6.7.10发生频率较高,分别占被测菌株的21.05%,13.16%和10.53%,并且发现能克服全部12个抗病基因的马铃薯晚疫病菌株5株,占被测菌株的13.16%,但菌株中克服抗病基因R2的菌株比例很小,仅为15.8%。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菌株的生理小种与全世界的生理小种变化趋势一致,已越来越复杂化并出现了优势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0.
2019~2020年在黑龙江省11个市县采集并分离262株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并对其作甲霜灵抗药性、交配型、mtDNA单倍型和SSR基因型测定.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A1型、A2型和SF型菌株分别占所分离菌株总数81.3%、11.1%和7.6%.甲霜灵抗药性测定结果显示,甲霜灵高抗性菌株、中抗性菌株和敏感性菌株占比分别为55%、27.1%和17.9%.线粒体DNA单倍型测定中,共检测出Ⅰa和Ⅱa两种mtDNA单倍型占比分别为9.2%、90.8%.利用11对引物对采集的马铃薯晚疫病菌作SSR基因型分析,共检测出39种SSR基因型,.其中H-11为优势基因型,分离频率为18.32%,其次为H-28,分离频率为13.74%.在11对SSR引物中,SSR2的Nei's基因多样性为0.4985,均高于其他等位基因Nei's基因多样性.2019年检测出28种SSR基因型,2020年检测出35种SSR基因型,基因型H-9、H-18、H-26、H-27为2019年特有SSR基因型,基因型H-29~H-39为2020年特有SSR基因型;望奎县检出7种基因型,较其他市县基因型丰富.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类型及交配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1个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单基因鉴别寄主r、R1、R2、R3、R4、R5、R6、R7、R8、R9和R11,对2004年采自黑龙江省各地的51个晚疫病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并测定了这些菌株的交配型。结果表明,51个菌株中有21个生理小种,其中生理小种3.4.6.7.8.9.11的出现频率最高,达到15.7%,出现的地域最广,6个地点中的4个地点都有分布;其次小种1.3.4.6.7.8.9.11,3.4.7.11和3.4.7的出现频率也比较高,均为11.8%。同时也检测到毒力最强的生理小种为1.3.4.5.6.7.8.9.11,但出现频率低。51个被测菌株均为A1交配型,未发现A2交配型。  相似文献   

12.
对采自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马铃薯晚疫病菌进行了交配型的测定。结果表明,来自吉林省龙井市和黑龙江省5个县市的67个菌株均为A1交配型,未发现A2交配型。为了筛选对晚疫病有效的杀菌剂,在室内测定了不同杀菌剂的抗药性。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杀菌剂的抗性的测定结果显示,对于瑞毒霉,5个菌株敏感,占8.8%;10个菌株中抗,占17.5%;42个菌株是抗性菌株,占73.7%。对于韩乐威没有菌株能在1.0μg·mL-1的浓度生长,只有1株菌株在0.5μg·mL-1上生长,表明韩乐威的最低抑制浓度是0.2~0.5μg·mL-1。对于烯酰吗啉,大多数菌株能在0.5μg·mL-1的浓度上生长,在1.0μg·mL-1上生长的有2个菌株,表明烯酰吗啉的最低抑制浓度是0.5~1.0μg·mL-1,并且3种杀菌剂没有产生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3.
CharactersofecologicalchangeofpathogenandcontrolstrategiesofpotatolateblightinHebeiprovinceweredis cussedbasedonevaluationresultoflevelresistanceandcontrolpractice .1 Charactersofecologicalchangeofpathogen1 .1 Introducedandnewresistancevarietiesstimulate…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部分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7个含有显性抗病单基因的鉴别寄主测定了2002年采自河北省的43个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的生理小种组成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被测的43个菌株中共有19个生理小种,出现频率最高的小种为3.4.8.10,占被测菌株的20.9%,其次是小种4.8.10,占被测菌株的14.0%。研究还发现,即使采自同一地块同一品种的不同晚疫病菌菌株也出现了不同的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5.
1997-200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采集马铃薯晚疫病菌并进行了交配型和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为:采自内蒙古的143株菌中有140株是典型A1交配型、3株是可自育的A1交配型;采自甘肃的41株菌中有40株是典型A1交配型、1株为可自育的A1交配型;二省都未发现A2交配型。表明内蒙古和甘肃马铃薯主产区的晚疫病菌以A1交配型占绝对优势。对甲霜灵(metalaxyl)的敏感性测定显示:内蒙古菌株中有50.8%表现高度抗性、42.5%表现中度抗性、只有6.7%表现敏感,说明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的晚疫病菌普遍对甲霜灵具有了抗性;甘肃的菌株中,26.8%表现高度抗性、29.3%表现中度抗性、43.9%表现敏感;同时发现甲霜灵可刺激某些技性菌株的生长。试验还测定了35株菌对烯酰吗啉(dimethomarph)和腈嘧菌脂(mzoxystrobin)的敏感性:其中对烯酞吗啉表现敏感的占94%、中度敏感的占6%;对腈嘧菌脂敏感的占71.4%,中度敏感的占28.6%;未发现对二种药剂高抗或不敏感菌株,且烯酰吗啉和腈嘧菌脂与甲霜灵均无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6.
广西番茄晚疫病菌交配型鉴定及生理小种的初步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6年,从广西8个番茄产区采集了508份番茄晚疫病标样,分离纯化获得239个晚疫病菌株.交配型鉴定结果表明,广西番茄晚疫病菌以A1交配型为主,占总菌株数的96.65%;发现8个A2交配型菌株,分布于田阳县、田东县、武鸣县和柳州市.利用6个含有不同单显性抗番茄晚疫病基因的番茄材料Ts19、Ts33、W.Va700、CLN2037B、L3708和LA1033为鉴别寄主,初步鉴定了来自7个番茄产区32个代表菌株的生理小种,结果共鉴定出5个小种,即T0、T1、T1,2、T1,2,4、T1,2,3,4,5;其中小种T1,2和T1,2,3,4,5是优势小种, 分别广泛分布于5个和3个番茄产区,出现频率分别占37.50%、34.37%;其次是小种T0和T1,分别分布于5个和3个番茄产区,出现频率分别占15.63%和9.37%;小种T1,2,4仅在田阳县发现,出现频率为3.13%.这表明广西番茄晚疫病病菌具有复杂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峙培养在RSA和RTA上对重庆地区主要马铃薯和番茄产区的致病疫霉交配型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分离自重庆地区8个县(区)的186个致病疫霉菌株均为A1交配型,没有检测到A2交配型。这一结果表明该地区的致病疫霉仍以A1交配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