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玉米高产潜力开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直立叶型玉米杂交种作试材,就高密度下不同株行距处理的玉米杂交种产量进行了研究比较.结果表明:在7.5万株/hm2、9.0万株/hm2下50 cm等行距条播较67cm等行距条播增产显著.选用直立叶型强优势玉米杂交种,采用50 cm等行距条播,增大密度至7.5万~9.0万株/hm2,进行无水分和土壤营养胁迫下的规范化栽培,构成高光效玉米群体冠层光合系统技术体系,在当代玉米高产开发中具有显著增产效果和农业生态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2.
紧凑型玉米的高产潜力分析及研究方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凑型玉米的高产潜力分析及研究方向初探吴明泉(山东省聊城地区农科所252058)进入90年代,紧凑型的玉米杂交种在粮食生产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95年山东省莱州市玉米所培育的西玉3号紧凑型良种创造了产量为16260kg/ha的全国夏玉米高产纪...  相似文献   

3.
玉米高产群体建立的途径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玉米高产群体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群体质量指标,根据指标优化群体结构,进一步挖掘玉米产量潜力。综述了玉米高产群体及其群体质量指标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培育玉米高产群体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今后对玉米高产群体建立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春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高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Ton-grain field of 15 310 kg/ha was created by choosing Xianyu 335 as the high-yield cultivar and excellent field management.Cultivars in high-yield field have these high-yield factors: a high ration between three ear leaves area and individual plant area,excellent ear characteristics uniformity,higher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in the late of growth stage,higher economic coefficient.  相似文献   

5.
李明  刘志新 《杂粮作物》2010,30(2):116-117
从辽宁省玉米生产限制因素出发对辽宁省玉米增产潜力进行分析,并提出选育适宜品种、优化品种布局,制定规范化综合栽培技术、良种良法配套,提高机械化利用水平,培肥地力、加强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加强对技术人员及农民培训等措施来进一步提高辽宁省玉米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辽宁地区适栽的17个玉米品种为试材,通过不施氮(N0)和正常施氮(N225,225 kg/hm2)处理筛选高产氮高效品种,分析其节氮和增产潜力、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利用特征。结果表明,DK301、XY335、ZD958、DD1331、LD585、LD706、DY485、LD1281、LD575、LD1205、TY58、DD1775共12个品种为高产氮高效型(双高效和高氮高效)品种,节氮潜力为15.4%~29.7%。高产氮高效型品种节氮潜力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产量在N0下与百粒重、行粒数、开花和成熟期生物重显著正相关,N225下仅与行粒数显著正相关。施氮提高各类型品种花后氮转移对子粒的贡献率(前),同时相较于花后氮吸收对子粒氮贡献率(后),双高效品种均表现为“前后相当”,高氮高效型品种均为“前低后高”。因此,在穗行数相近下,行粒数可作为筛选高产氮高效品种的一个参考指标,通过适当减氮,加强高氮高效型品种的花前氮素供应,可促进玉米节氮增效生产。  相似文献   

7.
《中国马铃薯》2015,(5):274-277
云南省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65万hm2,产量1 050万t,面积和产量分别居中国第5位和第4位,但单位面积产量仅为16.1 t/hm2,仅与全中国平均产量持平,只有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近年,农业部和云南省推行高产创建活动,进行选用优良品种、使用脱毒种薯、测土配方和晚疫病综合防治等技术集成示范,取得明显增产效果。云南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曲靖市,每年播种19万hm2,平均单产25.77 t/hm2,2010~2012年平均每年高产创建示范1万hm2,平均单产32.23 t/hm2,增产25.07%,达到亚洲发达国家水平。产量最低的州市是文山州,每年播种马铃薯1.69万hm2,平均单产仅8.47 t/hm2,单产不足云南省平均的一半。2010~2012年平均每年高产创建示范2 100 hm2,平均单产26.55 t/hm2,增产213.46%。说明云南省马铃薯产量潜力巨大,通过先进技术集成、推广应用,可显著提高云南省马铃薯单产,并可缩小州市间的产量差距。  相似文献   

8.
超高产玉米与普通玉米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宋红凯  郝满  韩霖  吴春胜 《玉米科学》2008,16(4):111-114
以超高产玉米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和普通玉米品种(长城799和通吉100)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生育时期叶片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超高产玉米品种在高密度下和普通玉米品种叶绿素含量接近,但果穗叶的叶肉细胞中三、四环以上的细胞所占比例较大;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高、降解速度慢、光合速率大、光合作用强;在后期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丙二醛积累少,叶片生育后期仍维持较高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9.
大豆高产潜力表达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云南元江秋季光照良好、温度适宜、水源充足,能灌排的土地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生产经济条件。秋繁育种风险小,同时秋季病害多,具备良好的抗病育种鉴定条件。因此,元江是理想的玉米秋繁育种基地之一。秋繁育种的关键技术是选择灌排良好的土地、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确保灌排到位、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减少病、虫、鼠危害。  相似文献   

11.
以辽宁省具有代表性的28个玉米品种为试材,在5个密度下对辽宁省4个生态区的玉米生产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北地区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辽西地区次之,辽南地区最低;适宜种植密度辽西地区最大,辽北地区次之,辽南地区最低;生物产量辽北地区最高,辽中地区次之,辽南地区最低。辽西和辽南地区经济系数较高,辽北地区最低。在不同生态区,起主导作用的产量构成因素是穗数和穗粒数,其中,辽北地区的穗数、穗粒数和粒重达到最佳,单产最高。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玉米育种的现状、发展方向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阐述了辽宁省玉米育种现状,包括种质基础、杂种优势模式、审定品种应用情况和玉米育种的基础研究等,提出了辽宁省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和玉米育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对辽西地区玉米高产品种和技术模式进行筛选研究,提高辽西地区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株高间达到了极显著差异,不同品种之间的产量性状各异,产量以辽单565最高,为11980.50kg/hm2;中农4号最小,为5 692.50 kg/hm2。不同技术模式对辽单565株高和产量性状影响各异,以双层施肥处理最大,为11005.50kg/hm2;双珠定向处理最小,为7480.00kg/hm2。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玉米区域试验品种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磊鑫  黄瑞冬 《玉米科学》2006,14(5):143-145
对1999~2005年辽宁省玉米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和审定品种的抗病性情况进行了分析。品种的整体抗性不断提高,但弯孢菌叶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抗性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2005年以来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适当缩短品种生育期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从而有利于产量的提高;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现有的参试品种增密空间并不是很大;试验密度范围内中晚熟品种的适宜密度是60 000株/hm2,晚熟品种的适宜密度是52 500株/hm2。参试组合的整体质量反映出优异的育种基础材料匮乏。多抗性和稳产性至关重要,是优良品种得以大面积推广的基础。培育优良品种的基础是完善育种目标、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通过加大种质扩增和改良以及增加密度压力对育种基础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加强熟期相对较短且耐密植材料的积累;提高对品种多抗性及稳产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玉米高产田产量构成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吉林省玉米不同产量水平地块产量构成要素的分析,探讨了公顷穗数、穗粒数、百粒重、公顷粒数对产量的贡献和产量由低向高转变过程中产量构成要素的变化。根据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的贡献大小将不同品种类型分为增穗增产型、增穗和穗粒数增产型、增穗粒数和百粒重增产型、全能增产型等。提高玉米产量应根据产量构成要素的变化和品种的增产类型,相应的采取不同措施。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当前辽宁省玉米生产现状,分析了影响玉米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提出了玉米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18.
2019年在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蔡牛镇和2019、2020年在昌图县老城镇开展大田试验,探索辽北地区增加种植密度对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种植密度由 6.0 万株/hm2增加到 7.5 万和 9.0 万株/hm2,均表现出明显的增产趋势,其中最大增幅达15.11%。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品种的生育期呈缩短、收获期子粒含水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子粒含水率下降幅度为0.1~2.6个百分点。增加种植密度对收获子粒的破碎率、杂质率和损失率没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在辽北地区增加玉米种植密度不仅增产,而且能够降低收获期子粒水分、有利于机械粒收。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熟、中晚熟与晚熟玉米品种的产量性能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以15个辽宁省有代表性的中熟、中晚熟、晚熟玉米品种为试材,结合1999~2007年辽宁省玉米区域试验结果,对不同熟期品种的产量和生产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熟、中晚熟品种较晚熟品种有增产趋势,一些品种表现特别突出;中熟、中晚熟品种密植增产潜力大,密度适应范围广,稳产性更好;群体结构合理,经济系数高,源、流、库协调;在精量播种和机械化收获等方面,中熟、中晚熟品种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玉米高产栽培群体密度与性状指标研究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对3个综合性状突出的玉米品种在高产施肥水平下进行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适宜的高产栽培密度不同,陕单8806和郑单958在6万~7.5万株/hm2,不能低于6万株/hm2,京科519在6万株/hm2左右,不能高于7.5万株/hm2。这3个品种在陕西关中夏播区的高产栽培群体性状指标为LAI在5.5左右,GAR在14.0 g/m2.d以上,吐丝期全株的光能截获量在92%以上,穗位以下叶的光能截获量不低于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