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竹林鞭系结构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本文通过对一般经营材用毛竹林30个鞭系的剖析,探讨了毛竹鞭系个体结构。1.材用毛竹林鞭系大小不一,平均鞭长53.3—100.7米,立竹3.3—8.6株;2.主要由20—40厘米土层中的壮鞭中段侧芽萌笋成竹,鞭段先端侧芽抽发新鞭;3.鞭系具有多龄级和多层次结构;4.鞭系中侧芽有效率仅4.1%。据此笔者认为,在竹林培育中应进行按年龄择伐,清除老鞭,提高侧茅有效率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采用鞭系追踪和分层挖掘法对重庆梁平县篌竹鞭系和根系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篌竹竹鞭的形态特征可以判断竹鞭的相对年龄;研究地竹林的竹鞭以4~6年的壮龄鞭为主,占竹鞭总量的65%;年龄结构呈中间粗两头细的橄榄型,结构比较合理;88%竹鞭分布在0~20 cm深的土层中;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和壮龄竹鞭上;壮芽和笋芽主要分布在壮龄的壮鞭上,弱芽主要分布在幼龄鞭上,老龄鞭上空节芽占到80%。因此在竹林培育管理中主要是管好0~20 cm土层,并做到培育新鞭,保护壮鞭,去除老鞭,促进长鞭发笋,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垦复对毛竹林鞭系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垦复是毛竹林抚育的主要技术措施,合理垦复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促进地下鞭系的生长,致使鞭段数量、竹鞭长度、鞭芽数量、鞭的节间长度均有较大幅度增加,对鞭层深度、鞭龄组成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雷竹的地下系统鞭的分布进行样方挖掘调查,结果表明:雷竹的竹鞭主要分布在土壤5~30cm的土层范围内,其鞭量约占该土层的90%;3~4龄鞭是竹林更新的生力军;鞭径大的方向所占的比例大,竹鞭伸展方向按南向〉西向〉东向〉北向的递减顺序排列,竹鞭生长期具有趋温、喜暖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毛竹林地下鞭动态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浙东沿海地区 ,出笋小年竹林的新鞭萌发期在 4、5月 ,速生期在 6、7、8、9月 ;出笋大年竹林的新鞭萌发期在 6月中下旬至 7、8月 ,速生期在 7、8、9月 ;二者都在 11月中下旬停止生长。影响竹鞭生长的气候因素为温度 >降雨量 >降雨日  相似文献   

6.
毛竹笋用丰产林地下鞭根系统调查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本文通过对毛竹笋用丰产林14块地地下鞭根系统的调查表明:毛竹笋用林的地下鞭根系统主要集中在10~30cm深的土层中,竹鞭、竹根、鞭根以及竹 鞭上的侧芽都以这20cm土层为最多,因此在笋用林的培育管理中主要是高好这层的工作,使其多发鞭,多出笋,提高竹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大小年明显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笋竹两用林纯林中,开展不同时间施用黄腐酸钾型豆粕有机肥对毛竹林鞭笋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月1次性施肥的毛竹林鞭笋产量比8月1次性施肥的有显著提高,施肥量相同时,5月1次性施肥与5月、8月2次施肥的毛竹林鞭笋产量也有显著提高。而且对新竹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由此可见,培育毛竹鞭笋高产的最佳施肥时间是在每年的5月,而且1次性施黄腐酸钾型豆粕有机肥的用量应≥1 000kg/hm2·a。  相似文献   

8.
不同经营类型毛竹笋用林的地下鞭根系统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处不同经营类型的毛竹和丰产林进行地下鞭根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安吉毛竹笋用林的地下鞭根系统分布较宁波和湖州的浅,而且它的竹 生物量也少,但昌它的竹根和鞭根的生物量较另两地多,宁波和湖州两种类型的地下结构基本相似,只是湖 鞭根系统的分布梢深。  相似文献   

9.
毛竹混交林鞭系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固定标准地法,对尤溪县包溪林业采育场1974年在毛竹林皆伐迹地上营造杉木纯林后形成的杉木毛竹混交林进行地下结构的调查。结果表明,杉木对毛竹地下结构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毛竹竹鞭向纵深延伸、壮芽数的比例提高有促进作用。杉木密度为900~1350 株/hm 2时,壮龄鞭比例比较高,毛竹地下结构比较优化,更新快;毛竹竹鞭有92.8% 分布在0~40cm 土层中,其中0~20cm 土层中占60 以上,大于40cm 土层中仅占7.2% ;杉木能促进竹鞭向纵深发展,随杉木密度的增加,0~20cm 层鞭根减少,20cm 以下鞭根明显增加,岔鞭数加大。  相似文献   

10.
毛竹鞭笋结构研究与低产竹林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由于经营管理水平不同,集约经营的竹林,产竹量高、质优;而经营管理粗放的竹林,产竹量低、质劣,甚至病虫害频频发生,严重影响毛竹林分的正常生长发育。为探索皖西大别山区  相似文献   

11.
以毛竹鞭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生长期竹鞭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毛竹鞭根根际土壤p H值、水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其中p H值平均提高0.82、水解氮含量平均提高111.63 mg/kg、有效磷含量平均提高0.57 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提高92.33 mg/kg;毛竹鞭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效锌、有效铜、有效硼含量差异不显著。毛竹鞭根根际土壤水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在不同生长期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在行鞭期较高,在孕笋期和出笋期偏低。  相似文献   

12.
寿竹埋鞭育苗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寿竹因其竹秆、笋、箨壳的经济价值极高,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开发前景。但是,由于寿竹开花不结实,竹秆节部无休眠芽(隐芽)和根点,大面积造林一直受制于种苗短缺的难题。从育苗时间、竹鞭鞭龄、覆盖措施、激素处理等方面试验研究了寿竹埋鞭育苗繁殖技术,结果表明:3月上旬埋鞭育苗效果最好,成苗株数和成苗率与其它育苗时段有显著差异;2年生、3年生竹鞭的育苗效果明显好于1年生的竹鞭,尤以2年生竹鞭最好;小拱棚覆盖较不覆盖提前发笋出苗12d,与其它3种覆盖措施的效果有显著差异,成苗率达77.9%,而其它3种覆盖处理的效果无明显差异;100×10-6ABT2号生根粉处理效果最好,成苗数较清水处理提高10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黄甜竹丰产林16块标准地的地下竹鞭、地上竹高、胸径等因子的系统调查,了解黄甜竹地下竹鞭的结构、生长规律以及在土层中分布情况,并分析黄甜竹生物量与竹高、胸径等林分各因子的相互关系,采用线性回归和幂函数方程对其生物量进行数学模型拟合,讨论并论述了改善林下竹鞭结构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提高黄甜竹生物量的指导方法,从而为黄甜竹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毛竹蒸腾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Li-6400测定毛竹蒸腾作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毛竹夏、秋季的蒸腾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冬、春季的蒸腾日变化为单峰曲线;毛竹蒸腾年动态变化为单峰曲线,1月份最低,仅为0.29 mmol·m-2·s-1;8月份最高,达3.90 mmol·m-2·s-1;年均值为1.46 mmol·m-2·s-1.与毛竹光合动态相比,不同季节毛竹的蒸腾作用与光合作用日变化一致,年变化则略有不同,光合年动态变化为三峰曲线,而蒸腾作用年动态变化为单峰曲线.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长期淹水对河竹鞭根系统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模式的影响,调查测定了人工喷灌供水(CK)和淹水处理(TR)3、6个月的河竹1年生竹鞭及其根系的生物量,分析了河竹鞭、根生物量分配对淹水环境的适应和响应策略。结果表明: 淹水条件下河竹根系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分配比例鞭>根。与CK相比,淹水条件下河竹根系生物量及根系生物量/总生物量显著降低,鞭生物量/总生物量升高。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河竹鞭、根大量生长,生物量显著升高,但根生物量/总生物量、鞭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水中鞭生物量/总生物量变化并不明显。河竹鞭、根生物量间的关系在TR和CK处理下均符合幂函数增长关系,但淹水条件下的异速生长指数b要高于CK。研究表明河竹在鞭根系统生长和物质分配上具有较大的生态可塑性和可调节性,可以通过鞭根系统的生物量合理分配和异速生长调节以逐步适应淹水环境。研究结果可为河竹在水湿地和江河湖库消落带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树木根系分布与结构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系是树木生长发育的基础。开展树木根系分布和结构研究,有利于探究根系与地下环境的相互联系,研究根系分布与生长之间的关系,了解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碳素平衡与循环。文中简要综述了根系研究的历史,分析了树木根系研究的传统方法及其优缺点,介绍了根系无损检测的新方法和新手段。分析认为,根系分布与结构的相关研究方法在不断进步,但新技术和新手段仍存在局限性,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7.
以优良经济竹种红竹为对象,通过对新造竹林年际地下鞭系结构因子的调查,结果表明:鞭长和鞭径是反映新造竹林成林速度和质量的主要因子,鞭长与造林后年度呈线性增长趋势,鞭径和单位面积侧芽数随造林年份增加而增大,造林后第4年鞭长、鞭径、侧芽数分别为579.7 cm/m2、1.75 cm、79个/m2,地下鞭系结构状况达到成林水平.幼林和成林鞭系集中分布于上层20 cm土壤空间,应加强该区段土壤水肥管理.母竹径级对鞭长、鞭径生长影响显著,差异性随造林后年度增加而增大,建议造林母竹胸径以2.5~ 3.0 cm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毛竹林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近年来主产区疏于管理乃至荒废的毛竹林面积不断增大,影响竹产业可持续发展,而林下植被演替过程中毛竹林地下鞭系统形态和生物量分配及其适应性生存策略尚不清楚。 方法 选取林下植被演替前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基本一致,竹材6~8 a采伐一次形成的林下植被演替9、21 a和纯林(对照)的三类试验毛竹林,按0~10 cm(表层)、10~20 cm(中层)、20 cm以下(深层)土层逐层挖掘2 m × 2 m样方中所有地下鞭,分离竹鞭、鞭根(粗根),调查其形态和生物量,分析林下植被演替过程中毛竹地下鞭系形态和生物量分配的适应性特征。 结果 :(1)随着林下植被演替的进行,毛竹鞭径、鞭段数、鞭节数变化不明显,演替21 a毛竹林鞭长和演替9 a毛竹林竹鞭侧芽数较毛竹纯林分别增加48.2%、20.74%(P<0.05),竹鞭形态变化的土层由中层向表层和深层转移,产生明显的垂直空间上的适应性变化;(2)鞭根形态变化较竹鞭迟钝,总体上相对稳定,主要是演替9 a毛竹林鞭根的根长降低30.04%(P<0.05),但这种变化会随演替的进行而消除;(3)演替9、21 a毛竹林竹鞭和系统生物量较毛竹纯林分别降低17.2%、19.6%和60.9%、46.9% ,鞭根生物量均降低25.0%。随着演替的进行,毛竹林将50%竹鞭生物量分配到深层土层来获取生存空间,而将47.6%鞭根生物量分配到表层土层来竞争土壤养分和水分,存在地下鞭系统生物量从土壤空间的局部调节向全生存空间调节的适应性变化,且趋向于将更多的资源投资于鞭根的权衡策略;(4)竹鞭、鞭根形态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及强度随演替的进行而趋于增强,竹鞭形态是反映林下植被演替过程中地下鞭系统变化的主要指标。 结论 随林下植被演替的进行,毛竹林资源竞争趋于激烈,会对竹鞭、鞭根形态和生物量分配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存在明显的演替年限效应,地下鞭系统资源的分配符合广泛吸收策略和强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通过时红哺鸡竹鞭芽的生长特性、笋芽的成竹过程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鞭芽生长始于6月中、下旬,终于10月中、下旬;从出笋到成竹过程需50天左右时间,竹秆直径由笋的大小所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