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麻是韧皮纤维作物。单株的纤维含量和纤维重是决定黄麻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因素,是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找出简便测定单株纤维含量和纤维重的方法,加快育种工作,我们研究了黄麻单株主要农艺性状与纤维重的关系相单株不同部位纤维重与整株纤维重的关系,证明长、园果种黄麻的株高、茎粗、皮厚、茎重与单株的纤维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黄麻单株纤维产量的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麻与亚麻的纤维性能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玲  郁崇文 《中国麻业》2005,27(1):24-27
本文对黄麻、亚麻的纤维性能进行研究比较,从纤维性能的角度探讨黄麻纤维部分替代亚麻纤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黄麻纤维有可能部分替代亚麻纤维。  相似文献   

3.
对新疆南疆海岛棉区试的1991、1992年,4个地点、8个品种(系)纤维含糖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岛棉纤维含糖量受控于品种特性,以品种为单位的纤维含糖量的遗传力为82.3%;不同试点,纤维含糖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在不同年份纤维含糖量差异极显著,年际间气候变化也是影响纤维含糖量的主要因素;不同品种纤维含糖量的稳定性表现不同。因此,通过品种选育可望较大幅度地降低海岛棉纤维含糖量。  相似文献   

4.
麻盖涤吸湿快干针织面料性能及整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纯苎麻纱和细旦涤纶为原料编织麻盖涤双面针织物;用亲水性硅油、水性聚氨酯、纤维紊酶等进行吸湿快干、柔软以及消除刺痒感的整理。结果表明:麻盖涤针织面料的吸湿快干性能比棉盖涤好,通过应用合适的整理剂和整理工艺能有效地解决麻盖涤针织物手感和刺痒感问题。本文还对纯苎麻纱针织织造中断纱爆孔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细旦涤纶与苎麻这两种纤维在细度、刚度与长度等方面反差很大的情况,通过探索新的纺织染整加工工艺,采用酶处理等特殊的后整理技术,对纺纱、机织、染整、针织逐项推敲最优的工艺参数,开发出理想的面料.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长短纤维纺纱的工艺路线及关键工序的生产技术进行研究和创新,在苎麻粗纱机上将涤/棉短纤维条与麻/维长纤维条进行复合,纺出60Nm麻/维/涤/棉长短纤维复合纱。织造成坯布后,经过染整的退维处理,再利用涤纶与麻、棉染色性能不同的原理,研究、探索了面料的染色工艺及相关的技术措施,最终研发出具有色纺、色织效果的72Nm苎麻/涤/棉长短纤维多彩复合面料。  相似文献   

7.
黄麻纤维的形态结构及组分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琼华  于伟东 《中国麻业》2005,27(5):254-258,239
对黄麻纤维的形态、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黄麻工艺纤维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对工艺纤维力学性质作用机理的猜测以及细胞间质成分的争论。并讨论了黄麻工艺纤维加工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细胞间质成分,及其他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细旦涤纶与苎麻这两种纤维在细度、刚度与长度等方面反差很大的情况,通过探索新的纺织染整加工工艺,采用酶处理等特殊的后整理技术,对纺纱、机织、染整、针织逐项推敲最优的工艺参数,开发出理想的面料。  相似文献   

9.
几种新型天然纤维的性能分析与开发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香蕉纤维、菠萝纤维和椰壳纤维的化学组成及物理机械性能,并介绍了它们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0.
苎麻麻条牵切工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苎麻纤维长度及其分布,超长、倍长纤维对苎麻纺纱的不利影响的分析,提出了采用牵切提高苎麻纤维长度整齐度,减少超长、倍长纤维的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以夏枯草残渣为原料,研究碱液浸提法制备不溶性膳食纤维和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流程,并对膳食纤维的性能进行测定。考察料液比、碱液质量浓度、提取温度及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正交试验优化出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碱液质量浓度15 mg/mL、水解时间2.5 h、提取温度40℃。在此条件下,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为60%,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为13.55%。性能测定结果显示: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7.27 g/g,膨胀力为17.33 mL/g;在胃环境(pH 2)和肠道环境(pH 7)中,可溶性膳食纤维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棉纤维品质区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纤维品质结果分析,发现黄河流域棉纤维品质区域性分布有明显差异。纤维长度长短分布走向大体为:淮北平原亚区、华北平原亚区沿海地区华北平原亚区中心地带黄土高原亚区。比强度高值区为华北平原亚区中部和黄土高原亚区东部,低值区出现在淮北平原亚区大部和黄土高原亚区西南部。麦克隆值在本流域有沿东南西北方向降低的趋势。综合纤维品质以环缕纱强为例,高值区为河北大部,山东中西部和江苏北部地区;低值区有两部分:一是豫东南、鲁西南和皖北地区,其主要原因是纤维较粗、比强度偏低,二是黄土高原亚区的三原、临汾一带,其主要原因是纤维长度偏短  相似文献   

13.
赤霉素对亚麻纤维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亚麻纤维的快速生长期,向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随着亚麻植株的生长,观察其纤维发育情况,通过对获得数据进行分析,证明赤霉素对亚麻纤维的生长及产量具有较大影响,可使亚麻纤维产量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李明娟 《福建茶叶》2017,(11):274-275
茶纤维是经由茶叶中提取的天然抗菌剂从而制得的一种纤维材料,具有抗菌防臭功能,由于它没有添加任何化学合成燃料染色,因为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倍受关注,这也是我国茶文化的另一个延伸,目前在市场上,茶纤维已经有被应用于床品的制作,但是茶纤维面料的艺术图案设计,对它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本文拟从茶纤维面料的特点出发,分析当前纺织面料流行的艺术图案,并将二者结合起来,以期设计出适合茶纤维面料的艺术图案,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1979年开始,我省红麻生产发展较快,年产熟麻(下同)均在100万担以上。但部分纤维品质存在强力偏低和强力不匀率偏高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生育期不足,收获加工等环节比较粗放所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红麻播种期和收获加工上采取了以下措施,来提高红麻纤维强力和降低纤维强力不匀率,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华苎3号”是新余麻与稀节巴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 量高,在品系比较试验中比对照细叶绿增产21.44%,在区域试验中与高产对照品种华苎2号产量相当;纤维品质优良,年均纤维细诺2100支以上,且三季麻的纤维细度均达1800支以上,在品系比较试验中头,二、三麻的纤维细度分别为2627、1988、2175支,年年2263支。在区试验中,头、二、三麻的纤维细度分别为2492、1984和1944支,平  相似文献   

17.
我国棉花品种纤维品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简述了棉纺织工业发展对原棉的多层次需求,从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两个方面,系统地阐明了我国棉花推广品种纤维品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目前生产的大宗原棉为适宜纺中支纱的细绒棉,内在品质不足之处在于纤维品质类型单一;纤维强度普遍偏低;外在品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干枯叶片、苞叶和异性纤维污染,新疆棉区棉纤维含糖粘性亦不容忽视。客观地分析了加入WTO后植棉业和棉纺织工业所面临的严竣形势,提出改善我国原棉品质的技术对策,加强以纤维品质系列化为核心的新品种选育工作,推广以促早熟为重点的栽培技术,制定不同纤维品质类型的国家标准,改革棉花收购过程中纤维品质评价体系,宣传原棉防杂保纯的重要性,组建优质棉产、供、销一体化联合体。  相似文献   

18.
亚麻纤维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亚麻纤维产量是由茎粗、工艺长度、株重、植株木质部重与韧皮重比值(以下简称植株比值)等因素构成。统计分析表明,各因素对纤维产量的贡献大小为亚麻植株比值〉茎粗〉株重〉工艺长度。选用高麻率品种,采用有效的栽培措施,在单位面积内使亚麻个体与群体的均衡发展,防止倒伏,控制茎粗,降低植株比值,是提高亚麻纤维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草本纤维原料特征入手,用科学发展观系统分析了我国草本纤维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产业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同时,根据目前国内外科学研究进展与技术储备和草本纤维的特性及其用途,阐明了草本纤维产业发展的潜力和前景,可为我国传统的纤维质制造业如纺织、造纸等行业和新型的生物质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豆纤维     
本世纪30年代以来,营养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于食物成分的了解日益深入,膳食组成的粗与精对人体健康的利与弊一直是一个科学家们争论不休的问题。70年代初,英国医生贝尔克特等人在非洲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西方发达国家发病较多的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结肠癌等,在非洲农村地区却极为少见,研究认为这是由于西方国家饮食过精而缺少膳食纤维的缘故,并将这些疾病称为“文明病”。1974年他们将调查结果以题为膳食纤维与疾病”的论文发表在《美国医学杂志》上,提出了膳食纤维的缺乏与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生有相互关系的明确论述。自此以后,膳食纤维开始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美国膳食纤维专家斯佩勒博士在文章中写道:“膳食纤维已由60年代其价值被埋没的营养素而变成70年代末的重要膳食组成部分”。现今几乎所有营养学家都承认,食入适量的膳食纤维,将无疑会增进人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