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采伐强度对闽西常绿阔叶林林分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多样性分析方法和改进后的 M.Godron 稳定性测定方法研究常绿阔叶林5种不同强度采伐(弱度9.8%、中度24.5%,强度46.8%和极强度72.3%和皆伐)作业10 a后林分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择伐林地林分处于稳定状态,随着择伐强度的增强,林分的稳定性开始逐渐降低.皆伐林地林分处于不稳定状态.对于常绿阔叶林的科学经营,从稳定性出发,应尽量采取择伐方式,尤其是中低强度的择伐方式.  相似文献   

2.
探讨不同采伐强度下林分生长和林分结构的变化,对于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以辽东山区52a生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强度采伐(40%)、中度采伐(29%)和对照(0%)3块固定样地,利用伐后7年长期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不同采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林分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伐促进了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增长。采伐7年后,强度、中度采伐林分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增长6.9cm和5.2cm,单株材积分别为对照的1.8倍、1.5倍(P0.05)。2)采伐降低了林分蓄积量,提高了林分蓄积生长率,7年间林分蓄积年均生长率表现为中度采伐强度采伐对照。3)采伐降低了林分平均混交度,使林分整体趋向于纯林。在林分空间分布格局方面:中度采伐提高了随机分布林木比例,林分整体呈随机分布;强度采伐反而降低了随机分布林木的比例,林分整体呈聚集分布。采伐促进了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的生长,优化了林分结构,综合考虑宜采用中度采伐强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抚育对阔叶林林分结构的影响,以湖山林场阔叶中幼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采取割灌除草(A)、抚育间伐(B)2种抚育措施与对照样地(CK)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采取A、B两种抚育措施后,对阔叶中幼林高大乔木更新树种影响较大,能促进幼龄树种生长发育,提高乔木层高大乔木树种的重要值,且采取B方式比A方式提高高大乔木树种重要值明显,高大乔木径级增长量和一般乔木个体数增加也高于对照样地(CK)。试验结果对阔叶中幼林可持续经营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阔叶林采伐更新技术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系统调查分析三种阔叶林采伐更新方式所形成的林分外貌特征和效益,总结阔叶林采育技术,为科学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干扰程度对常绿阔叶林迹地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常绿阔叶林迹地,选择了微干扰下形成的常绿阔叶林和持续干扰下形成的杉木林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微干扰下形成的常绿阔叶林在高生长,径级生长以及物种多样性方面均优于持续干扰下形成的杉木林,而且在林木生长方面也优于后者。说明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立足于生态学的思想,从整体出发观察森林,力求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所发生的自然过程。把生态与经济最合理的结合起来,实现一种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采伐强度对林分蓄积生长量与更新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董希斌  王立海 《林业科学》2003,39(6):122-125
通过对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部分林区不同林型的调查,分析了不同采伐强度对林分蓄积生长量和更新效果的影响,并应用统计学原理,对不同采伐强度与林分年平均蓄积生长量和年平均更新株数进行拟合分析,得出不同林型不同采伐强度与林分蓄积年平均生长量和年平均更新株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采伐强度与林分年平均蓄积生长量和更新株数间呈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安徽省祁门查湾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成熟林分的结构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林分在600 m2的样地内出现树种数(D≥3.0 cm)为11个,多样性指数为1.94,均匀度指数为0.81,低于我国东部中亚热带其他地区常绿阔叶林。但林下植被树种(D≤3.0 cm)多样性较高,出现树种数达21种,表明森林植被干扰后树种多样性得到了较好恢复。  相似文献   

8.
海南森工采伐企业天然阔叶林是海南天然阔叶林的主要组成部分,面积约216万亩,分布在琼南的东西两面。经过三十余年的开发采伐,海南森工采伐企业的天然阔叶林受到很大的破坏。本文根据海南森工采伐企业1990年的二类调查资料,对海南森工采伐企业天然阔叶林的林分状况进行分析评  相似文献   

9.
区酸区酸雨出现的频率平均为20.65%,常绿阔叶林冠层这爱水和树干流均使降雨的PH值发生变化,总径流水和地表么流水的PH值则是常绿阔叶林的低于荒草疏林地,林内土壤酸性较林外土壤强,且表层土要酸于下层土。  相似文献   

10.
通过云冷杉林分不同采伐强度对比,分析出不同采伐强度下林分的变化情况,提出保护和恢复云冷杉林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常绿阔叶林生物量生长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林分生物量生长模型,以期估算区域尺度上的森林生物量。 方法 利用广东省五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1997, 2002, 2007, 2012, 2017),以30个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每块样地均有30株以上五期保留木,共计1 412株样木)。以Richards理论生长方程为基础,分别构建了基础生物量生长模型、含有林分特征的生物量生长模型、含有林分特征和立地条件的生长模型等不同形式的林分生物量生长模型,比较和评价了不同林分生物量生长模型的拟合效果。 结果 基础生物量生长模型拟合效果最差,调整决定系数Ra2仅为0.475;将林分密度指标引入基础生物量生长模型后,拟合效果得到极大改善,Ra2提高到了0.836;将哑变量引入含有林分特征的生长方程进行立地条件划分后,Ra2达到0.961,拟合效果达到最优。 结论 含有林分特征的生物量生长方程一定程度反映了林分生物量生长与林分密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划分样地类别进行参数分级,进一步提高了生物量生长模型的拟合精度,反映了不同立地条件下生产力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在1996年设置的常绿阔叶林调查样地上,对江西省信丰县金盆山林区现存常绿阔叶林主要森林类型丝栗栲林、南岭栲林、米槠林和黧蒴栲林进行连续调查,2009年底对其生物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丝栗栲林、南岭栲林、米槠林和黧蒴栲林群落总生物量分别为360.8、428.0、397.7、195.0 t/hm2,生物量主要集中在地上...  相似文献   

13.
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祁门县境内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类型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祁门县常绿阔叶林可分为6种类型,即苦槠林、甜槠林、青冈栎林、石栎林、木荷林、紫楠林。不同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有差异,苦槠林、甜槠林、石栎林、木荷林多样性较高,青冈栎林次之,紫楠林多样性最低。从群落垂直结构看,群落的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依次降低,个别层间物种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14.
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保存有较大面积的原生性常绿阔叶林,中科院森林生态研究站的研究表明,常绿阔叶林具有极好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下土壤年侵蚀量为70~330kg·hm-2,而与此对照的兴国县(马尾松人工林)侵蚀荒山的年泥沙流量高达17660kg·hm-2。江西山区的水土保持成效直接影响长江下游水环境的质量。虽然森林覆盖率从1977年的32.7%提高到1999年的59.7%,然而1996年水土流失总量仅比1988年减少2.43%。九连山常绿阔叶林研究数据表明,提高森林质量,恢复天然阔叶林植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土保持与修复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临安昌化常绿阔叶林群落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样地法对临安昌化的常绿阔叶林群落进行调查,主要调查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结构,计算分析各群落的乔木层、灌木层的重要值,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对草本层取小样方进行调查测量,了解草本层的植物构成并计算了草本层的盖度。分析临安昌化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后认为,该常绿阔叶林属顶级群落,具重点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样方调查资料,分析了福建二都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结构特征。该群落共有136种,分属于46科73属,优势科是壳斗科、樟科、山茶科、茜草科、冬青科、山矾科和紫金牛科,优势种也多为这些科的种类组成。数量组成特征表明,米槠、细柄阿丁枫、甜槠可能为该群落的建群种。群落动态分析表明,米槠和甜槠将在今后的发展中继续保持优势,是比较稳定的种群,细柄阿丁枫缺乏1、2级苗木,在今后的发展中,优势将逐渐衰弱。  相似文献   

17.
不同间伐强度对阔叶混交林生长及径级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东山区阔叶混交林进行抚育间伐试验,结果表明:适度的抚育间伐可促进阔叶混交林林木胸径和蓄积生长,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生长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其中弱度间伐区林分平均胸径生长率最大,中度间伐区林分蓄积量生长率最大。间伐效果表现在伐后最初几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生长率逐渐降低,各间伐区差异逐渐变小。随着间伐强度和林龄的增加,峰值向大径级位置偏移,分布范围明显地向大径级扩展。由不同间伐强度林分径级分布范围看,伐后4~21a,经过间伐的林分,径级分布峰值比对照区提高1~2径级。与对照区相比,各间伐区林分自然径级最大值、极差和直径离散度均有所增加,总体上表现出随着间伐强度和林龄增加而加大的趋势。综合考虑,中度间伐最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改善林分直径结构。  相似文献   

18.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特有的自然植被类型和天然林类型,也是鄂西南武陵山区中山地带最典型、最重要的天然林类型.由于长期过度采伐利用,退化严重.采取全面禁伐的强制性保护措施,恢复进程缓慢,一些严重退化群落甚至难以恢复.遵循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演替规律,借助自然力,通过以积极的人为干预措施,可以快速恢复与重建鄂西南武陵山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鄂西南武陵山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演替动态和恢复的可能性,分析了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恢复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恢复的3种方式即人工恢复、人工促进天然恢复和人工重建,以及封禁保护、抚育间伐、补植(播)、封山育林、林分改造和人工重建等恢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次生常绿阔叶林抚育改造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年在江西省德兴市和信丰县进行次生常绿阔叶林抚育改造试验,10a研究结果表明:(1)更新初期次生林组成抚育树种选择应以林分中速生丰产树种米槠、丝栗栲、木荷等为主。米槠等速生树种材积定期生长量在林分中所占比例比其株数所占比例多10%以上;(2)幼龄林疏伐强度的生长效应以中—强度疏伐对林分生长有促进作用,林分主要速生树种数量和材积比例可分别提高15%和5%左右。伐后保留1500株/hm2,疏伐间隔期8~10a;(3)中龄林密度管理后,槠栲类、木荷和次要树种所占比例分别为37%、33.9%和29.1%。4a后3类树种在林分产量结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3.7%、29.4%和16.9%,槠栲类直径和单株材积定期生长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它2类树种,表明密度管理能较有效地提高槠栲类树种的生产力,林分保留密度以600~8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