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国内棉花不育系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开展棉花不育系研究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开展棉花不育系研究的三点建议:一是加强雄性不育系的研究与利用;二是加强胞质不育系的研究与利用;三是进一步完善不育系制种技术及杂交种子产业化的研究。这有利于解决棉花人工去雄配制杂交组合带来的问题,加强棉花不育系育种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棉花雄性不育系的研究现状与利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棉花雄性不育系的研究现状与利用前景进行综述:(1)棉花雄性不育系的研究进展情况;(2)棉花雄性不育系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外界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3)棉花雄性不育系在棉花的杂交制种中的利用;(4)棉花雄性不育系在生产应用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棉花雄性不育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述了棉花雄性不育系的研究进展情况,简述了棉花雄性不育系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外界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棉花雄性不育系在杂交制种中的利用,并对棉花雄性不育系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带标记性状的两系杂交棉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带红叶指示性状的两系杂交棉的遗传分析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红叶对绿叶呈不完全显性,杂种后代出现1(红叶):2(浅红叶)∶1(绿叶)的分离比例。利用红叶指示性状的棉花自交系与棉花雌雄异熟系配制两系杂交棉,在苗期,可根据棉花子叶颜色鉴别真假杂种,提高杂种纯度,还可以利用杂种F2代分离的表现型,进行杂种F2代的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棉花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细胞核雄性不育系、温敏不育系的来源及转育方法;介绍了国内近年来通过审定的两系或三系棉花新品种,井对棉花新的雄性不育系的培育和三系育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刘少卿  余筱南 《作物研究》2006,20(Z1):435-438
概述了棉花雄性不育系的类型、形态特征、遗传基础、生理生化特征和细胞学观察,对棉花雄性不育性杂种优势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刘少卿  余筱南 《作物研究》2006,20(5):435-438
概述了棉花雄性不育系的类型、形态特征、遗传基础、生理生化特征和细胞学观察,对棉花雄性不育性杂种优势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棉花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不育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棉花雄性不育系的不育类型、细胞解剖学特征、生理生化及分子机理等几个方面介绍棉花雌性不育系不育机理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棉花雄性不育系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棉花三系杂交种F1代出现不育株的根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三系杂交种中常出现一定比例的不育株,而影响了产量。通过以Wnafstu-1、Wnafstu-2两个不育系群体,恢复系Fan’s1号和恢复系原材料b两恢复材料为试材,严格控制授粉和开放授粉两种制种方式进行制种试验,研究产生不育株现象的原因。结果表明,恢复系种质不纯、制种过程中制种条件控制不严,是导致棉花三系杂交种中出现一定比例不育株现象产生的重要根源;在棉花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制种中,恢复系种质纯度是这一现象产生的决定因素,制种条件控制不严是这一现象产生的人为因素。同时对棉花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培育中,恢复系的选育标准和三系制种的环境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三系杂交棉是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简要回顾了新疆陆陆型三系杂交棉、海陆型三系杂交棉和陆海型三系杂交棉的研究历程与主要进展,总结了相关杂交制种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制约新疆三系杂交棉发展的主要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与重点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育种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述了我国棉花杂种优势的发展和研究利用的情况,从棉花人工去雄授粉.棱雄性不育系制种,细胞质雄性不育制种和化学杀雄荆制种4个方面时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技术进行了阐述和探讨;概述了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2.
赣123系是江西省棉花研究所近年来培育出来的棉花新品系。1990年从该所引进在进贤县赵埠乡和县旱作原种场等地种植,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1991年已在我县扩大推广2000余亩。现将1990年我县试种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转入抗草甘膦基因棉花的化学杀雄杂交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棉花杂交种子生产仍以人工去雄授粉为主,但近年来劳动力严重匮乏,使得制种用工难、工价高的问题日益突出;加之国内棉花价格低迷、植棉效益降低,棉花杂交制种陷入困境,举步维艰。杂交棉生产已成为了棉种企业的一个很大屏障,如何大幅降低杂交制种成本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人们开展过两系不育系杂交制种和“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不育系杂交制种,但仍不尽人意。高优势组合母本转入抗草甘膦基因进行化学杀雄制种模式的出现,有效缓解了当前困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三系”杂交棉制种及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总结实践了3年来试验、示范、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出“三系”杂交棉制种的操作规程及F1代高产栽培技术.分析利用“三系”杂交制种的经济效益。同时,提出“三系”杂交棉制种过程中还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棉花“三系”杂交法生产的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梁满中  肖杰华 《作物研究》1998,12(1):25-26,31
将带红叶指示性状的棉花自交系9506与雌雄异熟系异9和异9-3测交配制两系杂交棉,对其F1,F2的遗传分析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红叶对绿叶呈不安全显性,杂种后代出现1(红叶):2(浅红叶):1(绿叶)的分离比例。在苗期可根据棉花子叶颜色鉴别真假杂种,提高杂种纯度,还可以利用杂种后代分离的表现型,进行杂种F2代的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16.
长丰A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佳禾系统优质株系Y27/福伊B"育成的保持系与福伊A转育而成的野败籼型三系不育系,于2004年通过福建省科技成果鉴定。该不育系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花粉败育率达到99.98%,柱头外露率达82.88%,其中双边外露率为18.58%。叶鞘、稃尖、柱头紫色,籽粒细长,米质优,抗稻瘟病。  相似文献   

17.
选育和应用高产抗病虫棉花新品种.能够有效防治棉花病虫害、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植棉效益。棉花高产核不育杂交新品种川杂棉22,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是以新育成的含不育基因msc1的优质抗病核不育系GA18为母本、抗病恢复系00—268为父本.采用“一系两用法”测配而成的高产抗病虫F1棉花杂交种。  相似文献   

18.
由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棉花系列化育种课题组,在选育特早熟短季棉时采用系选法发现并育成2个棉花新品系(材料)。1特早熟高产优质抗病虫新品系2006-492006-49是采用系选法,利用昆虫传粉,天然杂交,自然变异,变中选优,多中选优,2005年在自育品系2003-81中发现2株天然变异优  相似文献   

19.
 通过总结培育棉花核不育系的实践,就饱和回交法、不饱和回交法、阶梯回交法选育核不育两用系,单株选择法纯化和提高核不育两用系,培育近等基因系,加快不育系选育进程等方面阐述了育种体会和心得。  相似文献   

20.
施尚泽 《江西棉花》2007,29(5):14-16
本文主要报道利用自育Bt抗虫核不育两用系S2-28A与转基因抗虫或抗病及优质的棉花品种(品系)杂交,筛选出转基因抗虫、抗病、优质的杂交组合,对推动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