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ACD“s”—PVN“s”CM4990k1-9Y-1Y-1M-3Y-0M:来源于墨西哥,于1982年引进试种.株高114厘米,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穗长13.1厘米,主穗22~23个小穗,结实41~45粒,籽粒饱满度中等偏上,整齐度好,千粒重42克.  相似文献   

2.
白玉 香谷是最 新育成的 中晚熟谷 子新品 种,生育 期春播为 125天左 右。该品 种根系发 达,茎秆 粗壮,叶 一片浓绿、肥厚,光合作用强,穗大穗紧,纺锤形穗,籽粒饱满,粒大,千粒重约3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水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差异及其分布特点。选用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水稻为材料,按照穗部位置分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种水稻穗上籽粒总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间没有差异。一次枝梗的总蛋白质、清蛋白质、醇溶蛋白质和谷蛋白质含量低于二次枝梗,球蛋白质含量则相反;总蛋白质、球蛋白质、醇溶蛋白质和谷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穗上部穗中部穗下部,清蛋白质含量则相反。一次枝梗上先开花的第1粒位籽粒的总蛋白质、清蛋白质、谷蛋白质含量最高,其次是基部籽粒(第6、5粒位),中间开花的顶端第3、4粒位籽粒最低,最后开花的顶端第2粒位籽粒略高。上部二次枝梗上中间开花的第3粒位籽粒总蛋白质、清蛋白质、谷蛋白质含量最低;中、下部二次枝梗上先开花的顶花第1粒位籽粒最低,基部籽粒(第3粒位)居中,最后开花的顶端第2粒位籽粒最高。球蛋白质和醇溶蛋白质含量在粒位间的排列顺序没有规律性。表明水稻穗内不同粒位间籽粒的总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与其颖花在穗上的开花顺序有较密切联系。从空间上看,稻穗从上到下,总蛋白质、球蛋白质、醇溶蛋白质和谷蛋白质含量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清蛋白质含量则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小麦新品种镇麦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镇麦10号是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新品种。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该品种的生产特性,以2010—2012年2年度江苏省淮南麦区小麦区域试验资料为基础,对镇麦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镇麦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其籽粒产量水平主要分布于6 000~7 000 kg/hm2,穗数为431.25万/hm2,穗粒数为37.98粒,千粒质量为44.03 g。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千粒质量均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负相关;穗数×穗粒数、穗数×千粒质量、穗粒数×千粒质量也与产量呈正相关。通径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千粒质量,穗粒数的作用最小;产量三要素互作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穗粒数与千粒质量穗数与穗粒数穗数与千粒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源库改变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特对供试材料青农2号进行减源、缩库处理。结果表明,开花期减源籽粒体积缩小,穗粒数减少,千粒重、穗粒质量降低,单茎缩库籽粒体积增大,千粒质量提高,穗粒数、穗粒质量降低,但降低比例明显低于缩库的比例;单株疏穗籽粒体积增大,千粒重、穗粒质量提高,单茎穗粒数增加,同株异茎间有物质转移。由试验结果可知,实现小麦高产,必须强源、扩库、畅流。  相似文献   

6.
一、墨西哥玉米草 [生物学特性]墨西哥玉米草是禾本科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须根发达.茎秆粗壮直立,株高3米左右,分蘖30个左右.叶片剑状、宽大,叶面光滑,中脉突出.花单性、雌雄同株,异花授粉.雄花顶生.圆锥花序,雌花为穗状花序,雌穗多而小,每株有6个左右,饱满籽粒呈棱形,种子比本地玉米小,千粒重70克左右,每公斤种子有1.3万粒左右.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冀东地区谷子产量和籽粒营养品质,为该区品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冀东地区10个主栽谷子品种为材料,对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籽粒营养品质进行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冀谷41的产量最高,冀科谷1号次之,紫脖根的产量最低;冀科谷1号的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均较高;冀谷41的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仅次于冀科谷1号.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分析得出,氨基酸含量总分以冀谷41最高,邯谷2号其次,冀科谷1号位列第4,衡谷17最低;矿质元素含量总分以冀科谷1号最高,冀谷41次之,冀谷19最低.试验结果得出,冀谷41号、冀科谷1号可作为高产、高营养品质栽培品种在冀东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玉米 一、云优167 选(引)育单位: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编号:滇玉27号. 特征特性:云优167属中熟品种,冬播生育期170d,夏播生育期124d;株高235cm,穗位高84cm,穗长18cm,穗粗4.8cm,穗行数16~28行,千粒重280g,出籽率82%,籽粒黄色,硬质胚乳,商品性好.全籽粒粗蛋白质含量10.29%,纤维素含量2.40%,粗脂肪含量4.7%,赖氨酸含量0.39%,色氨酸含量0.18%,总淀粉含量64.67%.植株清秀,株型较好,高产、抗逆性强,持绿性好.  相似文献   

9.
晋遗85-2谷子幼苗绿色,无分蘖,主茎高150厘米,穗长30厘米,穗纺锤形,穗码中紧,短刚毛,籽粒黄色,出谷率83.8%,千粒重3.2克。籽粒含蛋白质11.81%,脂肪4.50%,直链淀粉15.62%,品质与对照晋谷21号相近。生育期125天左右。抗倒,耐旱,抗红叶病,高抗谷瘟病,后期不早衰,绿叶成熟。平均667  相似文献   

10.
<正>2010年,和硕县引进张杂谷3号、5号、10号在乃仁克尔乡试验种植,种植面积4公顷,当年667米2产量达200千克。随着张杂谷的试种成功,张杂谷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到2013年,全县张杂谷种植面积达33.3公顷,平均667米2产量达400千克。现将张杂谷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适栽品种1.张杂谷5号生育期125天,绿苗绿鞘,株高162.2厘米,穗长25.6厘米,穗型棍棒状,松紧适中,结实性好,穗粒重22.4克,千粒重3.1克,白谷黄米。综合性状表现良  相似文献   

11.
山西小麦品(系)种穗部与籽粒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6):867-872
为充分了解山西省小麦品(系)种的穗部和籽粒性状,以山西不同地区选育的321个品(系)种为研究对象,对穗长、结实小穗、不孕小穗、穗粒数、株高、千粒质量、籽粒饱满度、穗形状、芒形状、籽粒形状、粒色、粒质等穗部和籽粒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小麦品(系)种千粒质量变异系数最小,穗粒数及其相关性状变异系数都较大,说明山西小麦千粒质量最为稳定,穗粒数则遗传基础丰富;山西省不同地区选育的品(系)种穗部和籽粒性状存在较大差异,长治地区选育的小麦品(系)种穗长、结实小穗数和运城地区选育的小麦品(系)种千粒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穗长和穗粒数与结实小穗极显著相关,改良小麦穗长能有效提升穗粒数,千粒质量与穗粒数呈弱负相关,与株高呈正相关;依据穗部和籽粒表型性状可以将供试品(系)种聚为3个类群,分别占供试材料的40.51%(中穗粒中粒质量)、20.57%(多穗粒中粒质量)、38.92%(少穗粒大粒质量)。表明山西小麦目前发展方向主要是中穗粒中粒质量和少穗粒大粒质量类型,在多穗粒中粒质量型品种上选育的品种较少。  相似文献   

12.
"晋谷50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抗病、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的谷子新品种,2010年通过了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该品种杂种优势强,根系发达,分蘖性强,成穗率高,全生育期1 26天.株高约1 1 0厘米,穗长25厘米,穗粗大、棍棒形,穗码松紧度中等,穗粒重18克,千粒重约218克.籽粒饱满,黄谷,米色金黄,口感好.花期集中,灌浆速度快,抗逆性强,抗旱、抗倒,抗谷瘟病、黑穗病和白发病.植株生长整齐、健壮,丰产性好.籽粒蛋白质含量13.1%,脂肪含量4.4%,直链淀粉含量16%,胶稠度1 24毫米,品质优良,商品性好,香味浓郁,黏糊炼汤.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348公斤.  相似文献   

13.
通过籽粒灌浆初期喷施生长调节物质氯吡苯脲,分析研究氯吡苯脲对小麦单位面积穗数、产量、穗粒数、淀粉组分含量以及淀粉粒度分布特征等的影响,为小麦生产中的激素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喷施氯吡苯脲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千粒质量和产量,对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无显著影响;喷施氯吡苯脲增加了成熟期小麦籽粒中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及支链淀粉含量;喷施氯吡苯脲改变了籽粒中淀粉粒度的分布,降低了A型大微粒所占的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提高了B型小微粒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14.
1974年以墨西哥品种叶考拉作母本,徐州32331作父本,进行品种间杂交育成.(一)特征特性半冬性.分蘖势强,成穗较多.株高75~80厘米,耐肥、抗倒,叶片大小适中而挺拔,株型较松.穗纺锤形,长7~8厘米,长芒、红壳、白粒.每穗有小穗17~19个,平均结实30粒左右.千粒重38~40克,籽粒卵圆形,腹沟较深,品质优良.在徐州  相似文献   

15.
川谷A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对稻瘟病抗性强、抗性谱广的籼型三系不育系。对其测配的48个杂交稻组合进行抗性鉴定,表明川谷A配制的组合表现出较强的抗瘟性。同时,对48个组合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株产量直接贡献大小排序是每穗总粒数(0.6995)>有效穗(0.6307)>结实率(0.5064)>千粒重(0.2577)。因此,利用川谷A配组杂交稻组合时,应在保证每穗总粒数的前提下,着重提高有效穗和结实率。  相似文献   

16.
选用长江中下游麦区首个国家审定红皮强筋小麦新品种镇麦168为试验材料,设置240、300、360 kg/hm23个施氮处理,研究施氮量对镇麦168籽粒产量与构成因素的影响及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氮量能显著影响镇麦168的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镇麦168的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中高施氮水平(300、360 kg/hm2)处理间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在全部施氮处理下,穗数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质量与籽粒产量呈负相关;穗数与穗粒数、千粒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穗粒数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全部施氮处理下产量构成三因素对产量均有正向作用,其中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7.
川谷A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对稻瘟病抗性强、抗性谱广的籼型三系不育系。对其测配的48个杂交稻组合进行抗性鉴定,表明川谷A配制的组合表现出较强的抗瘟性。同时,对48个组合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株产量直接贡献大小排序是每穗总粒数(0.6995)>有效穗(0.6307)>结实率(0.5064)>千粒重(0.2577)。因此,利用川谷A配组杂交稻组合时,应在保证每穗总粒数的前提下,着重提高有效穗和结实率。  相似文献   

18.
在旱地设置普通耕作(CK)、旋耕还田(XG)、免耕还田(MG)、深松还田(SS)和深耕还田(SG)处理,连续3年(2016—2018年)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春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秸秆还田对土壤及水分和养分环境的改变,总体上秸秆还田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作用大于不还田.2016—2018年春小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均表现为SS>MG>SG>XG>CK,其中以深松还田效果最好,免耕还田和深耕还田次之.春小麦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总体表现为SS>MG>SG>XG>CK;而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总体表现为SSMG>SG>XG>CK,说明不同模式的秸秆还田增加了春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其中以深松还田效果最好,免耕还田和深耕还田次之.互作效应分析表明,年份×耕作方式对穗数、穗粒数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综合分析表明,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a含量;为充分发挥春小麦的产量潜力,最佳的管理措施是深松还田.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华北夏谷区谷子品种的产量形成特性,以‘豫谷18’为对照(CK),测定不同类型谷子品种(系)‘S 410’、‘豫谷35’和‘张杂13’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转运及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谷子品种产量差异显著,弯曲中穗型‘豫谷35’的产量、千粒重、出谷率和实收穗数比‘豫谷18’(CK)分别高0.35%、0.31%、0.80%和5.40%。2)灌浆期旗叶净光合速率(Pn)由高到低均表现为‘豫谷35’>‘豫谷18’(CK)>‘张杂13’>‘S 410’;灌浆期冠层光合能力以‘豫谷35’最高、‘豫谷18’和‘张杂13’次之、‘S 410’最低。由拔节期至成熟期,‘豫谷35’、‘豫谷18’、‘张杂13’和‘S 410’谷子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Gi)和蒸腾速率(Tr)均表现为开花期>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3)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转移量、转运率和收获指数均表现为‘豫谷35’最高,分别比CK高16.45%、17.40%、17.17%和7.31%。4)不同籽粒部位灌浆持续时间、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和灌浆活跃期持续时间均表现为上部>下部>中部;弯曲中穗型‘豫谷18’与‘豫谷35’的平均灌浆速率分别为0.42和0.46 g/(1 000粒·d),且均高于弯曲大穗型‘张杂13’(0.29 g/(1 000粒·d))和直立小穗‘S 410’(0.33 g/(1 000粒·d))。5)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Pn显著正相关,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率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在华北夏谷区应选育具有较高的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转移量和干物质转移率,较高的光合速率和冠层光合能力以及灌浆速率相对较高的弯曲中穗型品种,是实现谷子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一、多元素美国黑糯玉米 株高250厘米,好种易管,鲜穗熟后甜香味浓.一般穗长22~24厘米,生育期100天,鲜穗采收期80天,穗行数12~14行,每行48~55粒,籽粒纯黑色,有光泽,授粉后24天着色变黑发亮,出籽率85%,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普通玉米3~5倍,一般每667平方米植4000株,产干籽粒400千克~500千克,富含人体必需的10多种微量元素,每667平方米用种2千克.春夏可种,南北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