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正茶叶产业是新化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新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生产,并主推新化红茶,打造出"一县一特一品牌"的茶叶主导产业,从政策、园区、品牌、产品质量、科技等层面全面推动红茶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新化县茶园面积4800多公顷,采摘面积2500多公顷。全县现有涉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91家,拥有区域公共品牌1个、企业品牌33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新化县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将"新化红茶"作为"一县一特"和脱贫转型与乡村振兴的主打产业来集中培育,着力推进红茶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全产业链发展,将新化红茶打造成湖南红茶核心品牌。1.扬优承势启新程新化红茶,浸润了雪峰资水之灵气,经受了云雾雨雪之洗礼,以条索紧实、香高味醇、汤色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新化县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广大茶叶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扩大产业基地,壮大加工企业,提升品质品牌,促进产业融合,已显现出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跨越式发展态势。1.抓集聚开发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区域化要求,着力打造新化红茶"一核两片多点"集  相似文献   

4.
新化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降水充沛,境内多山丘盆地,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是茶叶生产的黄金地域. 除了得天独厚的产茶环境,新化县还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历史底蕴.据史料记载,新化产茶始于唐、兴于清、盛于民国.《新化怀古》中有载:"茶长家家课,溪流处处通",足见新化饮茶风气之盛.  相似文献   

5.
"雪峰山野藏奇葩,桃源仙境出红茶."在巍巍武陵与莽莽雪峰之间,悠悠沅水与千溪万瀑交汇之处,孕育了湖南红茶核心子品牌——"桃源红茶".她用一片叶子讲述着致富一方、红动中国、香飘世界的"火红"故事.可是,桃源红茶为什么这样"红"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她的红面纱.  相似文献   

6.
在湖南,有一只见过世界的"金毛猴",有一杯被端上美国国宴的红茶——臻溪金毛猴红茶.它如一粒火种,点燃湖南红茶的希望,引领湖南红茶重铸昔日辉煌. 臻溪金毛猴红茶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茶集团")四大品牌"臻溪"所属产品之一,目前由其全资子公司湖南省湘茶高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湖南省湘茶高科技有限公司在整合湘茶集团基地、品牌、原料、科研、加工、渠道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基础之上,利用科学技术及茶叶大数据,通过工艺的传承和革新,以臻溪金毛猴红茶为标杆,引领"湖南红茶"品牌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常亚南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527-7529,7532
分析了"信阳红"红茶品牌的培育模型,指出了"信阳红"红茶品牌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如茶叶基地建设面临衰老茶叶面积较大、红茶生产机械化标准化程度低、红茶质量安全保障问题、红茶企业市场开拓力度不够等,对"信阳红"红茶品牌的成长路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蒋青 《湖南农业》2022,(1):35-37
近年来,湖南红茶异军突起,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成绩突出,红茶产区遍布全省14个市州,红茶加工企业近千家,全省生产加工各类红茶产量从2017年的3.7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7万吨,综合产值从2017年的4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02亿元.湖南红茶产业能如此快速地进入发展快车道,成为品牌强农的典范,与湖南省红茶产业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的付出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正湖南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围绕湖南省"千亿"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以解决制约茶叶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为总目标,聚焦湖南红茶,开展优质红茶的品种选育、引进、改良工作;湖南红茶主推品种的推广以及亩产百千克茶叶栽培技术、茶叶农药残留标准控制技术模式的研究与集成示范;茶叶产业标准化、优质化、自动化、智能化加工工艺技术和装备研发创新,促进茶叶产业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0.
为发掘贵州红茶文化,推广源白贵州都云的红茶新秀都云功夫红、贵州红、金骏眉,贵州蒂粹茶业有限公司、贵州都云毛尖茶叶有限公司在贵阳联合举行了蒂粹茗国品牌红茶发布会。据悉,贵州蒂粹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红茶运用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种酶抑控与激化制茶技术。  相似文献   

11.
龚永新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897-4899,4902
当前,随着茶叶市场消费形势的变化,宜昌市各地加大了红茶产业建设的力度.为积极配合发展宜昌红茶产业,结合国内外茶叶市场的实际需求,通过分析宜昌市的红茶产业发展机遇及比较其发展红茶在省内的优势,提出了有针对性地发展宜昌红茶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传统茶叶品牌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不能一蹴而就,"宁红茶"品牌是否能恢复到历史上的高度,需要政府、企业和广大有志于"宁红茶"发扬光大的人士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创建。本文回顾了"宁红茶"品牌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宁红茶"在品牌建设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支持发展政策、茶叶基地建立、龙头企业培育、加强市场营销和茶文化建设等思路,达到促进茶叶传统品牌"宁红"的培育、继承和发展和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金骏眉、英红九号等内销名优红茶成为我国内销市场茶叶消费的新热点,引发创新红茶产销两旺,内销增加。2011年我国茶叶总产量达162万t,红茶产量为11.4万t,红茶产量在茶叶总产量中的比重不断攀升,促使我国红茶产业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就2011年我国红茶产销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概述,对2012红茶产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就如何解决我国红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红茶的历史轨迹中国的茶叶生产有数千年历史,但一直是以绿茶为主,相对而言,红茶的历史很短,只有几百年,是晚到明末清初才在福建武夷山桐木关星村产生的。清代乾隆十八年间(1753年)成书的《片刻余闲集》在记载武夷山茶叶生产的情况时说:"山之第九曲尽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之  相似文献   

15.
<正>首批十余万株"紫娟"茶苗前不久在海南省五指山市南圣镇种苗繁育基地引种成功。"紫娟"是获得国家新品种保护权的茶叶新品种,其制作的红茶因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鲜爽回甘,已成为国内高端红茶的珍品。"紫娟"的引进,将对提升和创新五指山红茶品牌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从2014年开始,五指山市把茶叶  相似文献   

16.
湖南产茶历史悠久,名茶丰富多彩,品质独特。历史上曾有5个名茶被封建王朝列为贡茶,它们是:衡山的“南岳茶”(衡山石廪峰茶),为唐代最早贡品之一;岳阳的“(氵邕)湖茶”,曾有“黄翎毛”之称,在后唐五代时列为贡茶;大庸天崇毛坪茶,在明代列为贡茶;浏阳的“白鹤茶”,在清代中叶规定每年纳贡四斤;郴州五盖山的茶叶,清代列为郡贡。安化的“湘红”,与“祁红”、“建红”同列为中国红茶的正宗,鼎足为三,品质优异,驰誉中外。安化的黑茶,在清道光年间,专供皇家  相似文献   

17.
匡达人 《农业考古》2007,(5):252-252
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湖南经济.湖南之茶》记到临湘的茶叶生产制作云:“考临湘青茶始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有汉帮茶商在羊楼司试办,因质厚味浓,销路畅旺,产量日增,最盛时年产近二十万担。红茶即分米茶、毛红两种,咸丰年间,广帮来临湘试办,旋本地商人亦知仿制,最盛时年产曾达二十万担。后因青茶有市,红茶减少。黑茶又称老茶,始制于同治年间,因为茶商以红茶仅用春季茶叶踹制,而茶叶夏季产量更多,即用以制黑茶。抗战以前大小茶厂林立,总数不下十余家,亦有利用机器以制造茶砖的,此项砖茶厂,初由俄人经营,因为俄人嗜红茶较各国尤甚,以浓郁醇厚为…  相似文献   

18.
<正>(续第11期第14页)茶叶加工生产线模块化和智能化技术1.红绿茶兼容型全自动生产线的合适工艺彻底改变原来一条生产线只能加工一种茶叶的模式,实现一线两用、红绿茶兼制。由原来毛尖绿茶以2次揉捻、2次烘干的工艺,改为1次捻揉、1次烘干+滚炒整形工艺。湖南传统毛尖红茶工  相似文献   

19.
加强名优绿茶生产技术研发促进湖南茶叶稳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湖南茶叶产业的现状,提出湖南茶叶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绿茶,有控制地发展黑茶,保留优质红茶.应以适宜湖南茶叶自然品质特点的优质绿茶生产技术体系为研发重点,通过增产名优绿茶.促进全省茶叶稳定发展.从资源、技术和商贸三个方面分析了湖南发展名优绿茶的优势.提出了继续优化茶类结构,加快建设绿茶强省的目标和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一是发展山区绿茶;二是推广优质绿茶良种;三是围绕增产春茶,改进茶园管理技术;四是规范绿茶加工技术和质量标准;五是积极研究名优绿茶后加工技术,六是推进茶厂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20.
2018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整合全省优质红茶资源,提出打造"湖南红茶"省级公用品牌.湖南红茶主产区和红茶企业的积极性高涨,红茶产品品质明显提高,企业集群逐步形成,"湖南红茶"影响力迅速提升,红茶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