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集体林权制度是林业经营管理体制的重大创新。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关系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功与否。把林业改革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解决“山有其主、主有其权”的问题;落实“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政策。保证改革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导致公务员报考热的宏观原因可以归结到“三维环境”的发展失衡,即政府、市场、社会三方的不协调发展。政府传统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诱使了公务员报考热,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助推了公务员报考热,不健全的公民社会无力缓解公务员报考热。针对现状,应打破政府传统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机制,鼓励、支持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及加强公民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国务院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今年中央1号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了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总要求,把它列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都明确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义确实很重大,要坚定不移地搞好林权制度改革,不断增强林业的活力。回良玉副总理多次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重要批示,这次又专程来江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这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和鞭策,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今年5月,我们在福建举办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高峰论坛,这次又在江西召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目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认真总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效和经验,及时分析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精心组织,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昨天,我们参观了江西省泰和县、遂川县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与基层干部群众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很受教育。今天,回良玉副总理又给我们作了重要讲话,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亥4,要求明确,对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福建、江西、辽宁3省还作了典型发言,浙江省临安市、安徽省宁国市、内蒙古敖汉旗等8个单位进行了书面交流,介绍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很受启发。各地要认真学习借鉴,深入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张锦龙 《山西林业》2012,(1):30-31,48
晋城市自2008年9月以来,率先在全省进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总结了该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经验,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搞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国务院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今年中央1号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了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总要求,把它列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都明确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义确实很重大,要坚定不移地搞好林权制度改革,不断增强林业的活力。回良玉副总理多次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重要批示,这次又专程来江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这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和鞭策,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6.
安溪县本次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了林权管理制度,使之逐步走上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延伸,可促进林业发展又实现农民增收。论述了林权制度改革的思路和原则。  相似文献   

7.
日前,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江西省井冈山市召开的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讲话中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涉及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深刻变革,对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充分认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准确把握规律性和本质要求,认真总结,精心谋划,稳步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8.
晋城是山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市。林权改革不仅加快了造林绿化速度,而且激发了农民开发荒山的积极性。介绍了该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经验,提出了发展现代林业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高峰论坛今天下午就要结束了,我受四个主办单位的委托,对论坛做一个总结发言,讲一些感受。这次论坛是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在对林业改革赋予了更丰富内容的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举办的。举办这次论坛,是进一步落实中央林业决定的具体步骤,也是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精神的具体步骤,目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实践上进行再总结、从理论上进行再认识,进一步总结经验、认清方向,为全面推进这项改革,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推动林业又快又好发展,充分发挥林业在加快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是江西林业改革发展高潮迭起、成绩辉煌的5年。这5年,江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林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书记、省长先后20次考察林业工作,作出30多次重要批示,每年两次参加林业会议。我们抓住这些重大机遇,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率先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深入推进配套改革,大力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借助这一机遇,一揽子解决了30多件事关林业长远发展的大事实事,不仅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也解决了林业部门多年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个旧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中,运用"3S"技术进行外业勘界工作中的宗地勾绘、行政界线勾绘等,内业工作中的面积矢量化计算统计、属性数据录入、林权证附图、成果图制作等工作,具有提高宗地勾绘和面积计算精度,减轻工作量,确保工作质量,建立了宗地信息数据库,为构建数字林业奠定基础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林业工作研究》2007,(1):42-44
“十一五”时期,是林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加快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国家林业局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决定,着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点国有林区和森工企业改革、国有林场改革,逐步消除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问题,挖掘林业发展潜力,保障林业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我国林业改革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了群众的欢迎。现将2006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综合如下,供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河北林业》2006,(5):F0003-F0003
9月25日-26日,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交流会在易县召开。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省林业局局长武国堂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林业局副局长张静主持。会议传达了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议精神,与会代表参观了易县西陵镇太平峪、白水港两个村的林改现场,易县、雄县、乐亭等县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相似文献   

14.
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要求“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健康发展”。为此,国家林业局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列为林业“十一五”期间的工作重点。林业产权制度,是林业生产关系的核心,是各项林业政策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将"3S"技术结合应用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界线勘查、数据和图形处理等工作中,很好地解决了富源县林改业务技术要求高、工作任务重等实际问题。通过对其应用成效进行研究和分析,认为应用"3S"技术开展林改工作具有质量好、效率高、耗费低等特点。建议今后在林业各个领域中推广应用"3S"技术。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退耕还林地块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利于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退耕还林可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为适应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形势,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区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要准确定位林业地位,科学区划林业发展布局,提高林地比较效益,发展林业产业,创新投资和管理机制,加强技术指导,制定扶持政策,实现林地可持续经营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实行林价制度,可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适合林业商品生产特点和改革要求的价值补偿制度,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治危兴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自1978年启动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但束缚工程发展的制度缺陷日显突出,迫切要求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延长盛世兴林的高峰期。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分析影响“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经济、政治、管理制度等因素,以事实证明:林业发展的关键是改革,改革是盛世兴林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9.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日前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说,我国在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同时,将全面启动林改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完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探索出不同类型的配套改革措施,从保护凤冈县现有森林资源着手,探讨了推动各项林业产业的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