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患丛枝病的豫杂一号泡桐组织培养苗,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其幼苗形态和蛋白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素类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发病的症状,但不同种类的生长素对其减轻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ABA减轻效果甚微.此外,经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的患丛枝病豫杂一号泡桐幼苗叶片蛋白质凝胶电泳中出现了在对照幼苗叶片中观察不到pI 6.3,31 kD的蛋白质(多肽).这意味着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对患丛枝病泡桐苗木的基因表达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
抗丛枝病泡桐表型单株选择及其育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育出对丛枝病具有高抗性的泡桐品种,以四旁绿化林、人工林、天然分布林以及品种园的236株泡桐为对象,筛选出抗丛枝病泡桐单株,对其叶毛类型进行观察,并根据叶毛特征对其子代进行苗期抗病性选择。结果表明,泡桐叶毛类型与其对丛枝病的抗性密切相关,具有稠密长柄树状毛、长柄叉状毛和长柄大腺细胞腺毛的植株对丛枝病有高抗性,其抗病原因是抗传媒介体昆虫。对选出的抗丛枝病单株,分别用其根和种子进行繁育试验。根繁试验结果表明,感丛枝病单株根繁育的苗木,第6年全部感染丛枝病,抗丛枝病单株繁育的苗木至今仍未发病;种子繁育试验结果表明,在苗期可根据抗丛枝病母树与子代苗期叶毛特征的相关性进行抗病性选择,且选择的准确性达86%以上。用该方法选择出的苗木可直接用来造林,同时也可采集抗丛枝病母树的部分根繁殖成无性系,不仅缩短了育种周期,而且还克服无性系育种技术导致的遗传基础越来越窄的缺点。  相似文献   

3.
泡桐丛枝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泡桐丛枝病病原、症状、分子检测技术等国内外现状和进展进行了论述和评价,并对泡桐丛枝病分子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作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温度变化对泡桐树体内丛枝病植原体分布和消长的影响,利用巢式PCR和直接PCR研究了植原体在泡桐不同器官内的分布及相对含量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发病程度泡桐中丛枝病植原体的分布不同,发病程度相同泡桐不同器官内植原体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在中等发病程度的泡桐中,丛枝病植原体全年存在于枝条内,并且其含量随温度升高逐渐升高,8月份达到最高,此后开始下降;叶片内植原体含量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加,7月份含量最高,随后减少,10月份降到最低;根部植原体含量随温度升高也相应增加,在9月份达到最高,之后开始降低,全年含量变化较小,且含量最高值较叶片和枝条中低。表明泡桐丛枝病植原体在寄主体内的消长与温度的周年变化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5.
泡桐丛枝病植原体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泡桐丛枝病植原体的检测方法、传播途径、植原体防治以及植原体引起泡桐体内的物质变化。并对泡桐丛枝病植原体的研究进展作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microRNAs(miRNAs)在泡桐丛枝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选取白花泡桐、毛泡桐及豫杂一号泡桐的健康苗、丛枝病苗和甲基磺酸甲酯(MMS)处理恢复健康状态的丛枝病苗作为试验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筛选与泡桐丛枝病发生相关的miRNAs及其靶基因.结果共鉴定出546个miRNAs,并筛选出1...  相似文献   

7.
采用3种国产医用抗生素(盐酸-四环素、交沙霉素、枝原清)以不同浓度处理组培条件下的泡桐丛核病组培苗和甘薯丛枝病组培苗。结果表明:15μg/ml盐酸-四环素对泡桐丛枝病组培苗连续作用60d,病株外观基本恢复正常,再连续作用60d,症状无复发,经电镜观察未发现植物枝原体的存在。2.5μg/ml盐酸-四环素对甘薯丛枝病效果最好,对处理60d的甘薯组培前做电镜观察,未发现植物枝原体的存在。交沙霉素和技原清均对泡桐丛枝病有一定效果,但交沙霉素对泡桐丛枝病组培苗,枝原清对泡桐丛技病组培苗和甘薯丛枝病组培苗均有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8.
泡桐丛枝病是其主要病害之一,发病时对植株生长危害大。该文从泡桐丛枝病病原、传播途径、病原体分布及运行规律、病害流行条件、综合防治、抚育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技术介绍,为减轻该病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与泡桐丛枝病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探讨其调控模式,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TM2000对泡桐的健康苗、丛枝病苗和利福平处理的丛枝病苗进行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s和靶基因,并对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性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的3 237个候选lncRNAs,其中PT/PTI、PT/PTIL-100和PTI/PTIL-100中差异表达并且相同的lncRNAs有147个,靶基因富集于40个GO和119条代谢通路。通过比较分析,发现72个lncRNAs可能与泡桐丛枝病发生相关,其靶基因主要参与的KEGG代谢途径有磷脂酶D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ABC转运、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生物合成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玉米素生物合成、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预测lncRNAs(TCONS_00009507、TCONS_00019521、TCONS_00012917、TCONS_00030963和TCONS_0002705)调控靶基因参与泡桐丛枝植原体与泡桐互作和影响细胞周期改变泡桐形态建成,为泡桐丛枝病发生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泡桐丛枝病严重影响泡桐的发展.温度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脱除(MLO)并进行病原检测,获得脱毒的泡桐组培苗,用于苗木生产和造林,能有效地减缓及控制泡桐丛枝病的发生.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总结了脱毒泡桐的育苗和营林抚育技术,以供从事泡桐研究和生产的人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