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森林景观研究的3S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景观作为景观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对林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森林景观的空间分析。强调的是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时空尺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及其一体化的3S技术为森林景观的空间分析提供了适用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在森林工程、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林业资源管理等领域.3S技术应用广泛.主要解决森林景观结构与景观动态、森林景观分类与评价、森林景观规划等。最后提出了3S技术在森林景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森林景观作为景观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对林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森林景观的空间分析,强调的是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时空尺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及其一体化的3S技术为森林景观的空间分析提供了适用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在森林工程、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林业资源管理等领域,3S技术应用广泛,主要解决森林景观结构与景观动态、森林景观分类与评价、森林景观规划等。最后提出了3S技术在森林景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4.
福建省森林防火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从福建省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森林火灾发生特点与规律分析入手,按照地域分异原则,进行森林防火分区.并在区内以县(市)级为总体,划分森林火险等级,提出不同的森林防火方向、防火设施布局和防范战略对策措施,科学地进行森林防火决策和宏观管理.  相似文献   

5.
泾县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充分利用泾县独特的森林景观资源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是推动泾县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泾县森林景观资源现状,提出了泾县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的思路以及实现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期为加快泾县旅游业发展、增加林区农民收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森林景观格局是森林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作者以1988年影像为1:10000的航片,2004年的影像为1:10000航片与1:5000卫片的叠加片分析所得的数据为基础资料,利用GIS技术,选取风景游憩林景观斑块特征指数、景观异质性指数、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系统地分析了森林景观格局,以期为风景游憩林构建和景观规划提供现实指导.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寿宁南山风景区景观类型的数目未发生变化,但各景观类型的特征值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景观异质性的分析发现,景观的多样性指数、破碎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上升态势,而优势度指数有所下降.不同类型的景观斑块其变化特征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安徽森林现状、森林景观的美学价值、生态价值与社会效益、森林旅游之间的相关性,并论述了旅游开发与森林保护同步并重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森林景观资产评估CVM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森林景观资产进行评估研究,是盘活森林景观资产市场的必然需求.首次将条件价值法即CVM法引入森林景观资产评估中来,并在理论上解决了景观评估中支付意愿WTP测算,游客量预测、收入、成本、费用的确定与计算等问题,在森林景观资产评估的实践操作中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区域森林景观生态功能区划应以空间异质性理论、等级系统理论、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森林分类经营理论及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依据;并以婺源县为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与模糊聚类相结合及星座图法进行分区,结果表明:采用星座图法对森林景观生态功能进行分区比利用主成分分析与模糊聚类相结合方法能得到更为满意的结果。论文将研究区区划成三大森林景观生态功能区,并指出了各区森林景观生态建设的主要战略。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马尾松优树资源分布与育种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根据湖南省44县(市)优树初选与复选档案及湖南省马尾松产区区划研究结果,运用主分量分析方法,将325株优树聚类成4个地理类群,据此将全省划4个育种区,并根据各区特点确定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1.
福建主要森林灾害统计特征及其对林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87-2007年福建省森林灾害统计资料,对森林病害、森林虫害和森林火灾等3种福建省主要森林灾害的统计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这3种森林灾害对林业生产的影响.统计资料显示,福建省主要森林灾害灾情严重,森林虫害的发生面积最为突出,森林火灾的防治率最低.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影响福建省林业生产的主要...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参照Constazaetal提出的测算方法,在根据单位面积蓄积量进行修正的基础上,评估了1978-1998年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1978-1998年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上升,平均每年提供89.29×108美元的生态服务价值.其中营养循环价值在各年度中所占比例最高,平均占41.00%,且逐渐上升,森林的三大效益中生态效益明显,且增长幅度较大.受各林种分布广度(面积)和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强弱的综合影响,各林种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差异较大,其中用材林贡献率最大,并呈上升趋势,但其单位面积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阔叶林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明显高于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但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从福建省(1998—2014年)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面积、范围和程度3个方面建立风险概率模型。分别分析森林病害和虫害的发生情况、发展趋势,并选取年发生总面积和发生率2个指标对森林病虫害发生风险的范围和程度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福建省森林病害与虫害发生严重,其中森林虫害发生面积较大,发生程度较高;(2)轻度和中度森林病害年发生面积之和的平均值为3.1万hm~2,年发生面积在平均值以上的概率为50%左右,重度森林病害年发生面积1 910~2 300 hm~2的周期为3~5 a,重度森林虫害年发生面积超过1万hm~2的概率为72.508%;(3)森林病虫害的各指标波动与其发生总面积的波动趋势和频率不一定完全一致,其中重度森林病害年发生面积所占比例波动较大且具有上升趋势;(4)森林病虫害年发生总面积和发生率在各自平均值以上的概率均为50%左右。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开发生物质新能源已成为必然,薪炭林作为生物质原料之一,在新形势下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在掌握福建薪炭林树种的种类、分布和薪材特性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分别从薪材产量、生长量、轮伐期及热值4个方面对福建主要薪炭林树种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筛选出15种可供福建推广的薪炭林树种,为南方生物能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时间序列的福建省森林火灾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运用分形理论,对1987-2010年福建省森林火灾受灾面积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重构其嵌入相空间序列,计算关联维数和饱和嵌入维数,得出模拟相应动力系统所需独立变量的控制参数为9个.该方法能够客观、合理地反映森林火灾系统的分形特征,能为建立森林火灾受灾面积时间序列的预报模型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区域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福建省9个地区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人口比重、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均教育经费支出和人均交通与通讯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厦门地区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水平最高,宁德地区最低;区域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区域人力资源开发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建立多主体、多层次的区域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体系;积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大力提升区域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17.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福建省森林火灾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变级数法吸收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的优点,在具有突发性的森林火灾多目标评价体系中具有优越性.本研究利用1998 - 2007年福建省森林火灾统计资料,结合当前森林火灾评价的研究成果,构建了福建省森林火灾损失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突变级数法对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近10 a森林火灾总体损失严重,重灾年份所占比...  相似文献   

18.
根据福建省67个气象站30a(19611990年)的平均气象资料,选取与冬季热量资源关系密切的9个气象要素以及3个地理要素为指标,应用对应分析方法将全省冬季热量资源划分为差异较显著的5个区域,分区评述了各区的热量资源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合理运用护林防火技术可以提升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整体质量,推动林业不断发展。本文分析了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总结了护林防火技术,提出了相关应用对策,以期为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和保护森林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乡村道路林种群分布及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福建省88个乡村的道路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乡村道路林植物组成较为丰富,包括41科、64属、79种;种类组成呈现沿海型平地型半山型山区型的变化规律,山区型乡村道路林数量明显不足,而半山型、平地型和沿海型数量相对较多。道路林植物以观赏性乔木为主,主要使用树种有木荷、楠木、含笑、杜英、圆柏、枫香、乐昌含笑、紫薇、龙眼、黄金榕、降香黄檀、意杨、香樟、天竺桂、垂叶榕等。道路林分布以主干道最多,其次为村内路,而进村路最少,且道路林分布的特点是以单侧分布较多,而两侧分布较少。分布结构以整条分布最多,而零散分布较少;分布长度以50 m以下最多,其次为200 m以上,而50~200 m之间最少。道路林乔木以小径级为主,且多数平均高度均在5 m以下。道路林植物健康状况较差,不健康植物所占比重高达35.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