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耐盐碱、耐干旱树种引种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论述了中天杨、碧玉杨、苏柳172、四倍体刺槐4个引进树种在银川地区的表现,以及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2.
四倍体刺槐是我国于 1995年从韩国山林厅林木育种研究所引进的人工诱变刺槐新品种,分为用材型,饲料型和蜜源型三个类型。   速生用材型四倍体刺槐与普通刺槐相似,但树体高大,树干通直,材质优良,生长速度高出普通刺槐 2倍,扦插苗当年高度可达 3米,地径 3.5厘米;栽植 3年树高 5米,胸径 6厘米。具有明显的速生、抗旱、耐盐碱等特点,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的优选树种与重要的用材树种。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呈灌木状,具有速生、叶大、条粗、枝密、无刺等特点,叶面积是普通刺槐的 2- 3倍,叶厚、叶宽为普通刺槐的两倍以上,叶肉肥厚,叶总干重及复叶干重均为普通刺槐的 1.5倍以上,比普通刺槐树冠更浓,枝条更粗壮,光合能力更强。叶内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匈牙利优质刺槐的 118%、 126%,非常适合作为动物饲料。韩国的畜牧业主要以此为饲料。蜜源型四倍体刺槐,表现为花蜜丰富,是普通刺槐的几倍, 10年生树株产蜜 1.0千克。尤其是矮化灌木类四倍体刺槐,更为耐瘠薄,特别适合用作防沙治沙及滩涂开发。同时刺槐根系可固氮,因而可用于荒山荒坡绿化、沿海滩涂改造、江河流域水土保持。多倍体刺槐品种集薪炭、木材、饲料及蜜源等诸用途于一身,是不可多得的经济树种。该品种系列引入我国后,经过在不同地区的多点试验观测,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预期水平。  相似文献   

3.
刺槐属温带树种,在北纬23°~46°,东经124°~86°都有栽培。刺槐的适应性广,在干旱、盐碱、瘠薄地都可生长;对土壤的适应性极强,在砂土、粘土上均能种植。刺槐属豆科植物。具有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四倍体饲料刺槐与普通刺槐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生长旺盛,托叶刺退化,叶片肥厚,叶片鲜重和生物产量均为普通刺槐的2倍以上。其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含量都显著高于普通刺槐。饲料刺槐兼有生态、社会、经济三种效益。生态林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有计划地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饲料刺…  相似文献   

4.
四倍体刺槐扦插生根过程中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倍体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属难生根树种,为了解其生根过程中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用300,400和500 mg/L的吲哚丁酸(IBA)处理四倍体刺槐嫩枝插条,以清水浸泡为对照,测定扦插生根过程中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IBA处理和对照插穗IAAO和POD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在四倍体刺槐生根过程中呈升-降-升-降的变化规律,而PPO酶则基本呈降-升-降-升的变化规律;不同处理间3种酶活性的平均值和各阶段酶活性差异均显著。说明在四倍体刺槐扦插生根过程中,不定根的发生和发展与3种酶活性有密切联系,不同浓度IBA处理对各酶活性影响显著,其中以500 mg/L IBA处理对四倍体刺槐扦插生根的促进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四倍体刺槐在弯曲负荷作用下破裂或折弯的变化规律,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在万能力学试验机上对不同含水率的四倍体刺槐枝条的弯曲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含水率水平下,四倍体刺槐在弯曲载荷作用下的抗弯强度为54.12~94.42 MPa、弹性模量为4.81~9.30GPa。四倍体刺槐枝条的最大载荷在各个含水率水平下均随枝条直径的增大呈线性提高。四倍体刺槐的抗弯强度及弹性模量与含水率水平成一元线性相关关系,随含水率水平的降低四倍体刺槐的抗弯强度及弹性模量呈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6.
四倍体刺槐与普通刺槐生长量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槐属是原产于北美的一个小属,有十个乔灌木品种。刺槐对立地条件适应性广.一般来说。在年均气温高于8℃、降雨量200mm以上的地区都能生长。刺槐忍耐干旱和极端条件。但在此情况下.多成灌木状。四倍体刺槐是由韩国山林厅林木育种研究所应用倍性育种技术培育成功的刺槐优良品种,1997年引入我国。2000年底引入我市2个品种(四倍体刺槐2号和5号),进行了引种试验,观察研究了其与普通刺槐在生长量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2004年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林业局玉泉观站引进了5种外来树种,分别是:美国杏李(Prunus domestica×P.armeniaca)、美国东部黑核桃(Juglans nigra)、四倍体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树莓(Rubus gp.)和无刺大果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了确定有无外来物种入侵,2006年对玉泉观站外来树种栽植区进行昆虫种类调查,采用手工捕捉结合网捕的方法采集昆虫标本,经鉴定分析共有45种昆虫,其中有害虫31种,分属于5目21科;天敌昆虫14种,分属于5日11科,种类最多的是鞘翅目昆虫,分别占害虫总数和天敌昆虫总数的35.5%和35.7%.45种昆虫均为当地种,说明引进外来树种没有造成外来物种入侵.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银川市引进的中天杨、苏柳172、四倍体刺槐3个新树种特性及表现的基础上,总结出各树种的苗木繁育技术、大苗培育技术、造林技术及害虫防治技术,以为困难地段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襄垣县近年来引种、推广四倍体刺槐,本文通过介绍了四倍体刺槐的特性、用途、繁殖方式和在本县的前期引种情况,总结引种过程中的体会,提出开发推广四倍体刺槐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四倍体大叶速生用材、饲料兼用型刺槐由北京林业大学于 1996年从国外引进驯化推广,是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 . 其叶片可作饲料,木质坚韧,纹理细致,抗腐朽,根系发达,蘖渠性强,抗病,能有效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团粒结构,是优良的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四旁绿化树种 . 胸径 20厘米左右的刺槐可截留降水量 37% ~ 45%,单株固土 3~ 4立方米,每 667平方米 (1亩 )枝叶饲料产量 400~ 500公斤 . 生长速度为普通二倍体刺槐的二倍,干形通植,3~ 4年生胸径可达 13~ 15厘米 . 当年生嫁接苗可长到 3米以上,地径 3厘米左右 .  相似文献   

11.
宁夏银川地区饲用型四倍体刺槐主要饲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银川地区引种5年的饲用型四倍体刺槐主要饲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倍体刺槐在银川地区生育期为185 d左右,栽植当年生长速度1.42 cm/d,地径平均达3 cm,越冬率达90%,基本无病虫害发生;叶量丰富,叶片肥大,再生速度快,平均为1.10 cm/d,平均再生强度为13.94 g/d.m2,表现出良好的再生性能;年666.7 m2产干草1 552.91 kg,叶的比例高于枝,粗蛋白平均达31.18%、粗脂肪3.85%、粗纤维23.53%、粗灰分9.08%,均达到或超过优良饲草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在土壤逐渐干旱胁迫过程中,饲料型和速生型2个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新品种及普通二倍体刺槐苗木的生理生化特性与抗旱性的关系,选取与植物体内氧代谢相关的丙二醛(MDA)的积累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3项指标,研究了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干旱胁迫下,MDA质量摩尔浓度都比对照有所增加,SOD和CAT活性先下降后上升,且2个刺槐新品种的抗氧化酶活性在严重胁迫时超过了对照水平.在推广试验中表现出适应性强的四倍体刺槐,在胁迫过程中保持相对较低的MDA质量摩尔浓度和相对较高的酶活性,这与其抗旱性强弱相关.抗氧化系统的各项指标可以快速简便地评价刺槐的抗旱性强弱.表3参8  相似文献   

13.
丁恺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366-4367
[目的]筛选对青海省草原蝗虫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方法]采用超低量喷雾方法,研究了虫毙净、黑克、印楝素3种药剂对青海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喷施4.5%虫毙净300 ml/hm2、20%黑克300 ml/hm2、0.3%印楝素乳油150 ml/hm2时对青海草原蝗虫的平均校正防治效果分别为88.59%、91.14%和86.90%,且三者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为青海省有效开展草原蝗虫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滨海盐碱地23年生刺槐纯林和4种混交林内刺槐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刺槐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均以刺槐白蜡混交林表现最好,明显高于刺槐臭椿行状混交林、刺槐臭椿块状混交林、刺槐榆树混交林、刺槐纯林林分。对刺槐材积生长进行Logistic曲线、S曲线、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数学模拟结果显示:滨海盐碱地不同组成的刺槐林分内,刺槐材积生长规律不能用单一的曲线模拟。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封闭循环系统沙培盆栽试验研究了一年生杨树、刺槐及两者混植在全营养、缺氮、缺钾和缺磷条件下的生长和杨树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在栽植第一个生长季节,缺氮培养的刺槐根瘤固氮主要用于本身,后期才开始影响杨树,杨槐混交能消除缺钾对刺槐的胁迫。两树种在磷素吸收方面未发现明显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油松、刺槐林潜在耗水量的预测及其与造林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大面积林分调查的基础上,构建边材生长模型和分布模型,并通过潜在液流通量Qp预测模型完成了林分水平耗水在时间上的尺度放大,即预测林分的潜在耗水量Ep.结果表明,现存油松林地(21年生)潜在耗水能力Ep大于刺槐林地(9年生),10a后(油松31年生,刺槐19年生)二者接近.若按相近龄级比较(刺槐19年生,油松21年生),刺槐林地耗水能力大于油松林.对不同造林密度的油松、刺槐林中短期耗水预测表明,在试验区的水文条件下,如果造林密度高于1500株/hm  相似文献   

17.
油松、刺槐林潜在耗水量的预测及其与造林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大面积林分调查的基础上 ,构建边材生长模型和分布模型 ,并通过潜在液流通量Qp 预测模型完成了林分水平耗水在时间上的尺度放大 ,即预测林分的潜在耗水量Ep.结果表明 ,现存油松林地 (2 1年生 )潜在耗水能力Ep 大于刺槐林地 (9年生 ) ,10a后 (油松 31年生 ,刺槐 19年生 )二者接近 .若按相近龄级比较 (刺槐 19年生 ,油松 2 1年生 ) ,刺槐林地耗水能力大于油松林 .对不同造林密度的油松、刺槐林中短期耗水预测表明 ,在试验区的水文条件下 ,如果造林密度高于 15 0 0株 hm2 ,油松林一般都会在 2 0~ 30a内遭受水分胁迫问题而延缓生长 ,刺槐林则在 10~ 2 0a之内受到林地供水不足的胁迫 ;密度越高 ,水分供给不足问题出现越早 .通过实验分析 ,提出了 75 0株 hm2 的理论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刺槐人工中龄林土壤碳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黄土高原26年生人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为对象,在调查了5个样地和测定125个碳含量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林后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化特征与造林对土壤碳增汇的效应。结果表明:在研究的0~80cm土层范围内,26年生刺槐林林地土壤有机碳密度(4.093 kg.m-2)与荒地(4.533 kg.m-2)相比,减少了0.440 kg.m-2,说明黄土高原荒地刺槐造林不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密度。对土壤分层研究表明:荒山刺槐造林明显改变了原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表现为:在0~10 cm土层范围,有机碳密度显著提高(33.4%);在10~30 cm土层范围内,有机碳密度则明显降低(45.5%)。通过土壤层中总有机碳密度的研究显示,由于根系有机碳不断积累,林地总有机碳密度(5.214 kg.m-2)比荒地(4.688 kg.m-2)明显增加,土壤中总碳增汇率为11.2%,说明黄土高原刺槐造林具有显著的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19.
河北花岗岩丘陵地的立地特性与刺槐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槐在河北山地,主要分布在花岗岩丘陵地区.该区主要立地特点是干旱、土薄、养分贫乏.坡形影响水分、养分及土壤的再分配作用明显,是影响刺槐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该区刺槐槐生长的突出特点是过早衰退.刺槐的良好生长要求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应,但该区刺槐的营养要求与实际供应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刺槐的根系分布浅,吸收空间小,对该区立地条件适应能力有限.在经营上应适应刺槐生长的特点,实行早期利用.  相似文献   

20.
杨树刺槐混交林及纯林土壤酶活性的季节性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测定了 2 2年生杨树、刺槐混交林及纯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与氮、磷养分转化相关的酶活性的季节性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混交后非根际土壤的脲酶、蛋白酶、磷酸酶活性比纯林提高 5 0 %~ 10 0 % ;但对于根际土壤 ,混交后杨树有所提高 ,而刺槐则有所下降 .说明混交后更有利于氮、磷养分的转化 ,并且杨树得益大于刺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