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小米糠为材料,对其进行气爆预处理,利用酶法对气爆预处理小米糠进行改性。为了提高小米糠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的得率,分别研究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p H值、酶解时间对小米糠SDF含量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Box-Behnken试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改性小米糠SDF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气爆条件设定为气爆压力1.0 MPa,气爆时间90 s,最优工艺参数为酶添加量5.94%,酶解温度56℃,酶解p H值4.65,酶解时间3 h;在此条件下,改性小米糠SDF含量达到10.507%,比未经改性小米糠SDF含量高8.35%。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声波辅助酶解法提取红豆中的膳食纤维(DF),用木瓜蛋白酶和α-淀粉酶对已经干燥并且脱脂后的红豆粉进行酶解。酶解过程以木瓜蛋白酶添加量、α-淀粉酶添加量、酶解溶液pH值、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为单因素,研究各单因素对膳食纤维(DF)得率和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DF)所占百分比的影响,用正交法对试验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添加量0.9%,酶解溶液pH值4.5,酶解温度70℃,酶解时间60 min时,膳食纤维(DF)得率最高,为43.68%;可溶性膳食纤维(SDF)所占百分比为14.66%。  相似文献   

3.
制备高品质的沙果渣膳食纤维,以沙果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纤维素酶酶解法制备高活性沙果渣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优化后沙果渣膳食纤维的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胀力等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50 U/g,酶解时间80 min,酶解温度45℃,pH值4.6,此时测得SDF/TDF为18.86%。该条件下所得的膳食纤维呈淡黄色,其持水力为6.87 g/g,持油力为7.36 g/g,膨胀力为6.54 mL/g。  相似文献   

4.
为了将马铃薯提取淀粉的废弃物——马铃薯渣变废为宝,利用联合酶解法提取薯渣中的膳食纤维。分别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来确定α-淀粉酶和糖化酶联合酶解法提取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首先,在保证糖化酶酶解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膳食纤维百分含量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提取马铃薯渣膳食纤维α-淀粉酶的工艺条件;然后,利用确定的条件进行α-淀粉酶酶解,再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糖化酶酶解的最优工艺条件。确定的酶联法提取膳食纤维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先添加300 U/g的α-淀粉酶(酶解时间60 min,酶解温度55℃,p H值6.5);灭活酶后,再利用糖化酶进行酶解,添加250 U/g的糖化酶酶解(酶解时间30 min,酶解温度65℃,p H值4.0)。在最佳组合条件下,试验取平均值得到膳食纤维百分含量为76.92%,同时提取后的膳食纤维其持水性和持油性显著高于马铃薯渣。  相似文献   

5.
以葡萄酒厂中的废料——葡萄皮渣为主要原料,采用多酶法活化其中的膳食纤维,达到增加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目的。经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发现酶活化葡萄皮渣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蛋白酶添加量0.3%,糖化酶和纤维素酶(混合酶)的最佳配比1∶4,混合酶添加量1.2%,混合酶酶解温度60℃,混合酶酶解时间120 min。  相似文献   

6.
以干菠萝皮渣为原料,运用纤维素酶解法提取菠萝皮渣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的提取工艺为纤维素酶添加量0.9%,料液比1∶35(g∶m L),酶解液pH值6.0,酶解时间75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菠萝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可达10.03%,样品的持水力、持油力和溶胀性分别为8.698 g/g,5.07 g/g,12.02 m L/g,同时对胆固醇也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燕麦加工产品的剩余滤渣为原料,研究酶-碱结合法制备燕麦麸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提取燕麦麸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10,α-淀粉酶添加量1.5%,溶液pH 6.5,65℃条件下酶解30 min,酶解液加3%浓度为1 mol/L的NaOH溶液,60℃条件下碱解40 min。制得的燕麦麸膳食纤维的提取率可达56.43%,持水力为3.414 9 g/g,溶胀性为3.13 mL/g。  相似文献   

8.
以大蒜为原料,采用双酶法提取大蒜水溶性膳食纤维,研究纤维素酶加酶量、木瓜蛋白酶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大蒜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蒜水溶性膳食纤维最佳提取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2.2%,木瓜蛋白酶添加量2.2%,酶解时间180 min,酶解温度55℃,大蒜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32.06%。大蒜水溶性膳食纤维对对O_2~-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能力,且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加清除率增大,呈良好的量效关系。因此,大蒜水溶性膳食纤维是一种优质的食物纤维,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豆渣为原料,通过膨化辅助复合酶解法提取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然后将其制成可食性膜,并利用正交试验对豆渣SDF的提取条件和成膜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豆渣SDF最佳提取条件为:豆渣与蒸馏水之比1∶30(g∶mL),纤维素酶添加量30 g/L(以蒸馏水添加量计),酶解时间2 h,蛋白酶酶解体系pH值为9.0;最佳成膜条件为:豆渣SDF 1.0 g,CMC-Na添加量1.0 g,海藻酸钠添加量1.5 g,甘油添加量4.5 mL。该条件下制得的豆渣可食性膜不但光滑,而且性质稳定,水溶解速度为0.098 mg/s,水滴漏时间为12 060 s。  相似文献   

10.
用木聚糖酶对经过超微粉碎处理后的DRBDF水解使其改性,增加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以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改性条件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佳的改性工艺。结果表明,在木聚糖酶添加量30 FXU/g,酶解p H值4.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 h,粒径范围100~150μm时,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最高,达到7.13%。经过改性后的米糠膳食纤维,其持水力、持油力分别为改性前的1.18倍和2.04倍,溶胀力降低为原来的79%。  相似文献   

11.
从葛根渣中酶法制备膳食纤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钟海雁  韩军  苏勇  李忠海 《作物学报》2005,31(12):1606-1610
以采自湖南省临湘市、张家界市的家葛和野葛为材料,对葛渣中的膳食纤维的酶法制备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得出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混合酶(α-淀粉酶与糖化酶质量之比为1∶2)用量0.2%、70℃处理80 min,蛋白酶用量0.4%、50℃处理60 min时,膳食纤维得率较高,张家界家葛、岳阳野葛、张家界野葛和岳阳家葛膳食纤维中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达78.69% \78。74% 、76.34% 和73.11%。因此,该酶法工艺为葛根膳食纤维的制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甘薯为原料,采用挤压膨化技术对甘薯挤压工艺条件及其理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甘薯粉挤压膨化的主要因素是膨化温度,其次是螺杆转速和物料粒度,物料含水量影响最小,最佳工艺条件是物料粒度40目、物料含水量28%,螺杆转速400 r/min,膨化温度165℃。在此工艺条件下甘薯粉的糊化度为90.11%。甘薯经挤压后总糖含量明显上升,可溶性纤维含量增加,淀粉含量显著下降,蛋白质、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减少,吸水指数和水溶性指数大幅度提高,甘薯的理化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以大豆为原料,研究双螺杆挤压机各参数对大豆膳食纤维可溶性的影响,并以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物料粒度50目,物料含水量16%,膨化温度140℃,螺杆转速450 r/min。该条件下水溶性膳食纤维质量分数为21.35%。  相似文献   

14.
从豆渣中制取大豆膳食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豆渣为原料,用酸法和碱法结合提取大豆膳食纤维并对其进行微晶化处理。结果表明,豆渣经过酸溶液(pH值3)加热提取1.5h(在95℃,料液比1∶10下),用碱溶液(pH值11)提取2h(在40℃下),可得到纤维素含量为72.04%的大豆膳食纤维。经过质量分数6%的盐酸水解,在92℃下浸泡25min的微晶化处理后,得到的大豆膳食纤维的纤维素含量可达到91.43%,理化性质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豆粕组织化工艺,进一步改善豆粕的可食性,笔者以豆粕为原料,利用双螺杆挤压技术对大豆进行组织化,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螺杆转速(90~210 r/min)、物料含水率(30%~50%)、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20~100 g/200 g豆粕)及挤压温度(135~155℃)对豆粕组织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分析了这些参数对产品品质(质构、色泽、保水性)的影响,同时对4次挤压试验中的31个样品进行感官评估(颜色、硬度、弹性以及总接受度)。结果表明,豆粕组织化最优工艺为:物料含水率42.67%、挤压温度145℃、螺杆转速104 r/min、蛋白添加量97 g/200 g豆粕。本研究得到了豆粕组织化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豆粕组织化工艺的产业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加工谷物早餐时,挤压膨化影响产品的感官评价、膨化度、糊化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了原料成分、挤压膨化操作参数等因素的影响,主要考察物料含水量、机筒温度、螺杆转速、进料速度等参数对产品的影响。以膨化度、糊化度为考察目标进行了试验,最终确定最佳挤压工艺参数为:物料含水量16%,机筒温度设置为第3组,5个区温度分别为:80,90,110,130,165℃,螺杆转速为140r/min,进料速度为30r/min。  相似文献   

17.
挤压处理对小麦面筋蛋白酶解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酶解前的预处理是改善酶解特性,提高蛋白利用率的有效手段。针对小麦面筋蛋白难以酶解的特点,探讨了挤压处理对面筋蛋白酶解特性的影响。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挤压处理的最佳条件为:含水量10%,螺杆转速250r/min,温度150℃,各因素对水解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水分>转速>温度。同时研究了挤压处理前后的小麦面筋蛋白,在酶解过程中的水解度和蛋白提取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挤压工艺条件对高粱仁膨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回归方程能较好地预测高粱膨化度随挤压工艺参数变化的规律,高粱挤压膨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物料含水量25.5%,物料粒度60目,转速300 r/min,膨化温度164℃,膨化度3.22。  相似文献   

19.
红麻秸秆高效预处理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地球上储量最大的可再生的植物纤维质转化制备燃料乙醇,对于减少温室效应,缓解能源紧张,提高环境质量具有重大意义。红麻是一种传统的速生高产的纤维作物,为提高红麻纤维质的糖转化率,采用H2O、H2SO4、NaOH溶液(121℃,60 min)或白腐真菌P. sajor-caju固态培养的方法,对红麻秸秆进行预处理,比较了后续的纤维素酶催化红麻秸秆水解的纤维素转化率。结果表明,NaOH预处理样品的纤维素转化率达到82.24%,说明碱性预处理比较适合于红麻秸秆。微生物法预处理能有效去除红麻秸秆的木质素,提高样品的纤维素转化率,但耗时较长,糖分有所损失,可作为辅助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酸处理、碱处理和机械粉碎3种方法对稻草秸秆进行预处理。探讨3种预处理方法对稻草秸秆酶解产糖以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预处理都可以较为有效地提高稻草秸秆的酶解产糖率。经酸处理、碱处理和机械粉碎处理后,稻草秸秆的最高酶解产糖率分别为9.25%,33.16%和10.64%,分别约为对照的3.4倍、12.0倍和4.0倍。酸处理和碱处理可以去除部分杂质,达到纯化稻草秸秆的目的,提高纤维素酶的作用底物——纤维素的比例,从而提高酶解产糖率;而机械粉碎则主要是通过提高酶反应的接触面积来达到提高酶解产糖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