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鞍山地区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格点资料,对2012年7月10—11日鞍山地区发生的暴雨过程进行垂直螺旋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垂直螺旋度对于暴雨以上量级的强降水的指示作用比散度、涡度和垂直速度等物理量更为敏感。当垂直螺旋度正值中心和面积增大时,降水强度和覆盖范围也会随之加大。而中低层正垂直螺旋度,高层负螺旋度的分布形势,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和加强。当有强降水产生时,降水易出现在垂直螺旋度正值中心的前方。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007年6月清远发生的连续性暴雨过程进行螺旋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垂直螺旋度呈上负下正、正负螺旋度中心基本重合的耦合配置,对暴雨的产生十分有利,螺旋度中心的移动与强降水落区有很好的一致关系;水平螺旋度中心的变化有利于判断影响系统未来的发展移向等变化,水平螺旋度大的地区有利于出现强降水,水平螺旋度的强度变化对未来的暴雨落区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阿拉善地区地面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2020年8月11日—12日阿拉善地区暴雨螺旋度特征,为今后短时强降水预报及其暴雨量级降水预报提供参考依据。分析结果:暴雨发生前,hp中心值>310×10-6 Pa/s2,hxy强度为100×10-2 Pa/s2,沿40.2°N作垂直螺旋度剖面图可见,700 h Pa在105°E正值中心增大至360×10-6 Pa/s2,400 h Pa附近有负值中心,中心值为-30×10-6 Pa/s2,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从散度、垂直速度和相对湿度来看,最强辐合中心位于850 h Pa附近,散度中心值达-14×10-9 g/(cm2·h Pa·s),500~650 h Pa为辐散区,最强上升速度出现在700 h Pa,垂直速度达-8 Pa/s,700 h Pa在104°E相对湿度达到...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了解鲁中山区等地夏季暴雨发生机制,进一步提高预报准确率,利用FY-2E卫星 TBB资料和 NCEP/NCAR1°×1°的6 h再分析资料,对潍坊安丘市2010年7月18日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诊断和TBB云图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安丘大暴雨是由副热带高压、高空槽和地面气旋等系统共同影响产生; TBB低值强云团随云带沿低空急流方向移动,且与水汽及能量输送带密切关联,暴雨发生在 TBB亮温低值区的北侧,不稳定能量在安丘地区上空得到释放;垂直螺旋度正值中心的变化对地面气旋中心的变化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2.5°×2.5°NCEP资料对2010年3月19日发生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的垂直螺旋度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发生期间,螺旋度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上负下正"分层结构,这种分层结构出现的时间与强沙尘暴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且随着正螺旋度区域范围扩大、高度抬高,沙尘暴发展愈强烈;高层螺旋度负值的演变与沙尘暴的出现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该诊断分析对于沙尘暴预报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2014年8月10-11日四川省乡城县出现暴雨天气过程,此次强降水过程具有降水强度大,总量多且集中,持续时间长、危害严重等特点。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是造成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针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乡城县气象局积极参与上级部门天气会商,结合本地气候特征做出了准确预报,为整个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气象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7.
王丹  孙昕 《北京农业》2012,(6):216-21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0年7月17-18日商水县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日本海高压脊和青海高压脊的持续对峙、副热带高压的稳定少动、切变线的维持和西南气流的水汽输送以及高层辐散、低层辐合,K指数高值区大面积存在等是形成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9.
吴雷柱 《北京农业》2013,(24):179-181
利用传统方法分析了常规气象资料及云图、多普勒雷达产品等,对鲁西南由江淮气旋引发的首场区域性暴雨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江淮气旋非常好的流场条件及由海上高压阻挡造成的缓慢东移是造成此暴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及加密站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对2008年8月1日吉林省大范围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大气垂直稳定度和对流有效位能,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给出了产生暴雨的卫星云图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是受“凤凰”台风登陆减弱,其水汽北上与西风槽、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产生的。低层强盛的西南气流建立起水汽通道,把水汽源源不断地向暴雨区输送。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物理量诊断和雷达、卫星云图资料等对2010年6月30日至7月2日山东省出现的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雨季首场大暴雨呈现范围大、强度大及区域集中的特点,影响系统为西风槽、低涡切变线。卫星云图显示强的对流云团主要在鲁西南地区发展、维持,没有向北发展,造成大降水区主要在鲁西南。大范围的强回波在鲁西南地区持续时间长,降水效率高是鲁西南地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的重要原因。水汽辐合中心与强降水中心有很好对应关系,有很好的水汽和能量向鲁西南大暴雨区输送,暴雨区尤其在超低空有很好的能量水汽供应机制。这次大暴雨有很好的热力和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2.
王桂春  宋若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33-18336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对2010年7月19~22日发生在辽宁地区的区域性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的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涡、副热带高压是此次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天气系统,低涡、高空槽、切变线是产生大暴雨的动力机制。大暴雨与低空急流有密切的关系,低空急流是通过中尺度脉冲的形式向下游传播动量、热量和水汽,充足的水汽来源于孟加拉湾。  相似文献   

13.
对2016年6月湖北出现的持续性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该次过程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NCEP 1°×1°的6 h再分析格点资料和气象台站实测降水资料,采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8年7月23日发生在山东日照市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是在副热带高压、高空槽、西南低涡和切变线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低层强烈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使暴雨区大气湿层迅速增厚,为暴雨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水汽通量辐合中心与暴雨的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对流发展和低层水汽向高空输送;强烈垂直上升运动为暴雨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700 hPa的垂直螺旋度与相应时次1 h降水存在很好的相关;强降水时段,暴雨区上空形成了从低层一直延伸到对流层顶层的正垂直螺旋度柱,暴雨中心的降水峰值正好出现在正螺旋度中心出现时段,垂直螺旋度中心的大小及变化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降水系统的强弱和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一次局地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贵军  张晶  姚文  効碧鸿  张海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06-16109
利用MICAPS、天气雷达、卫星云图、加密自动站等常规资料以及NCEP提供的2010年7月12~13日每天4次的再分析资料,从大气环流形势、物理量诊断分析等方面对2010年7月13日营口南部到大连北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局地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夏季影响营口地区出现暴雨天气的一种常见的天气模型,高空有冷空气加强,低层切变线稳定少变,地面冷锋过境,这种高低空冷暖空气配合形成了此次强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16.
孙仲毅  李继华  岳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39-16842
[目的]分析河南省中北部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方法]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河南省气象台站降水量资料,对2010年7月19日出现在河南省中北部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大气热力学和动力学诊断分析,研究暴雨发生时河南省中北部物理量场的特征和天气形势演变。[结果]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中低层低涡的动力抬升和西南低空急流强盛的水汽输送,造成河南省中北部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物理量诊断结果显示,深厚的湿层和持续的水汽辐合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正涡度平流中心自西北向东南发展和传播,有利于垂直运动的发展,中低层正涡度、中高层负涡度结构的维持,为这次区域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抽吸作用有利于低层垂直上升运动的加强,中低层露点锋的抬升作用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冷暖空气形成对峙,是造成区域暴雨的重要原因之一。TBB特征分析表明,整个强降水时段河南中北部TBB在-60~-50℃,其移动速度与西南涡移速相当;这条TBB低值带与河南暴雨发生的区域相对应,TBB最低值中心与降水最强中心基本一致。[结论]该研究为暴雨的短期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雷达资料和NCEP 0.5°×0.5°的6h间隔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6月20日发生在湖北黄石的短历时暴雨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大尺度环流系统为暴雨发生提供了基本的水汽、动力和热力条件;上干下湿、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垂直分布为暴雨发生提供了不稳定层结条件;低涡在东移过程发展、转竖,西南急流的向北发展,促进了能量锋区的北移,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较充沛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条件;地面暖低压中心发展和中尺度辐合线的形成有利于冷空气入侵和较强辐合上升运动产生,触发中尺度对流;在特定流场形势下,黄石特殊的低山丘陵地形对中尺度暴雨的形成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受西风槽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本溪地区2010年7月19~22日出现了区域性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等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此次过程形成机理进行分析,以期积累经验,提高此类暴雨天气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