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南粳46稻鸭共作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稻鸭共作栽培模式对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南粳46植株生长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鸭共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南粳46的株高和有效穗数,但增加了每穗总粒数,提高了结实率。虽然稻鸭共作栽培模式产量不及常规栽培,但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每667 m2经济效益比常规栽培提高525.05元。同时,稻鸭共作模式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水稻生产的安全性,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2.
仇芹  王洪荣 《北方水稻》2019,49(3):44-46
以江苏省建湖县稻鸭共作模式典型为例,对建湖县稻鸭共作有机稻米生产技术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并对稻鸭共作品种选择、水稻种植、野鸭放养、病虫草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建湖县稻鸭共作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
稻鸭复合种养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生种养不仅能生产无公害的有机农产品,而且对水稻增产具有一定效果。在稻鸭共生基础上,加入鱼、萍、泥鳅、鸡等生物形成稻鸭复合种养模式,比较稻鸭复合种养模式下水稻产量及成熟期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差异。试验共设6个处理:稻-鱼-鸭、稻-鱼-鸭-萍、稻-鳅-鸭、稻-鳅-鸭-萍、稻-鸡-鸭、稻-鸡-鸭-萍,以常规稻作对照。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稻鸭复合种养模式下水稻平均增产9.8%,尤以稻-鸡-鸭-萍处理产量最高,增幅达到18.11%;稻-鱼-鸭处理增幅最小,为4.96%;有效穗、结实率以及总粒数等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地上部分生物量总和也普遍高于常规稻作,以稻-鸭-鳅处理最高,稻-鸡-鸭处理最低,说明稻鸭复合种养模式有利于水稻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水稻机插稻鸭共作区与非稻鸭共作区精确定量施肥技术研究表明,在施肥水平一致的情况下,稻鸭共作区水稻产量均优于非稻鸭共作区,稻鸭共作区比非稻鸭共作区每667m2增产稻谷19.5~35.4 kg,净增效益204.42~228.26元.  相似文献   

5.
稻鸭共作有机稻生产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3年在江苏省江阴市开展了稻鸭共作有机稻生产与鸭子安全放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栽插密度是稻鸭共作有机稻取得高产的关键;40.0℃是稻田鸭子生存的极限高温,在36.0℃~38.5℃的连续高温条件下,通过灌20 cm左右的深水层,并采用边灌边排的方法可有效防止鸭子中暑死亡;将两块稻田隔成一个围养单元,通过两块稻田轮流搁田的方法可有效解决水稻中后期的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6.
唐志伟  刘钰祺  杨阳  孙锴  傅志强  黄璜 《作物研究》2019,(5):374-377,387
为研究规模化稻鸭共生对水稻根系特性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于2019年4~7月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了田间大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对照(常规生产模式),稻鸭共生水稻分蘖盛期根长、根干重和根冠比提高,根体积与单茎伤流强度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200.00%和77.58%;齐穗期根干重和单茎伤流强度降低,根长、白根数、根体积和根冠比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38.13%、47.24%、30.76%和36.84%.稻鸭共生提高了水稻产量,较对照提高9.53%;相比对照,稻鸭共生显著提高了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分别提高了17.37%、19.59%、3.19%,但显著降低了千粒重,较对照降低9.40%.因此,规模化稻鸭共生可以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引入企业落地开发现代生态农业,摸索了机插水稻有机稻米生产方式及其产业化开发路径,形成了机插水稻有机栽培以稻肥轮作(轮作休耕)、稻鸭共作(一稻两鸭)、无纺布覆盖育秧、杀虫灯防虫等核心技术体系,产业化开发初具雏形,促进了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推动了现代生态农业可持续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通过10年来对稻鸭共作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筛选出适合稻鸭共作的优质水稻品种和役用鸭品种,确保水稻产量水平达到7 500 kg/hm2;并探讨了机插秧模式在稻鸭共作中的应用效果,总结了其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稻虾共作模式下不同水稻品种的种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稻虾共作模式下不同水稻品种的产量、品质以及稻瘟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淮稻5号、苏垦118在产量、穗瘟病抗性和稻米品质方面的综合表现优于其他参试品种,可以作为泰州市稻虾共作模式中主推水稻品种南粳9108的部分替代或补充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浅谈稻鸭共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稻鸭共作模式,鸭不仅能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还能刺激水稻生长,对稻田土壤起到中耕的作用,同时鸭排出的粪便可作为肥料供给养分。稻鸭共作利用了鸭的杂食性以及活动性,在稻田里生产出安全优质的大米和鸭肉。从稻田的选择及田间工程,水稻育秧、插秧、田间施肥及病虫害防治,鸭苗准备、放鸭时间、放鸭前后的水层管理、放鸭后的饲料管理、收鸭等方面总结了适合当地的稻鸭共作技术。  相似文献   

11.
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苏省高邮市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的初步研究可知,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其净收入可比常规水稻种植提高651元/667 m2。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能够减少化肥、农药支出,节约成本,提高水稻生产的安全性,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总结介绍了高邮市稻鸭共作高效种养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有机水稻生产环境下稻鸭共作对稻米品质影响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利用免耕轻耙技术培育有机水稻生产环境,研究稻鸭共作有机水稻与常规有机水稻生产技术对稻米品质影响性研究。结果表明:稻鸭共作有利水稻生产可以提高稻米品质,其中尤以受环境影响较大的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方面指标提升显著,表现为整精米率升高、垩白米率、垩白度降低。而对于受遗传影响较多的蒸煮品质指标以及主要以蒸煮品质指标判定的食味品质,稻鸭共作影响较小,其中胶稠度基本不受影响,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变幅也较小。  相似文献   

13.
稻田养鸭可不使用农药防治稻田草害和虫害,稻鸭共作不仅水稻除草、防虫效果好,而且可有效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节本增效,在保证水稻产量与质量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从地块选择、稻田养鸭要点、水稻种植管理、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方面介绍了稻鸭共作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在"猪—鸭—蚯蚓—稻"全生态产业链模式进行优质稻有机栽培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的有机栽培技术措施具有明显的增产潜力,可进一步扩大种植推广。4个参试品种中,桂育4号表现最突出,高产稳产,综合性状表现好,是本试验的最适宜品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是本试验的有机栽培条件下最重要的产量构成因素,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可进一步提高有机稻产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了常规种稻(CK)、稻蛙共作低密度养蛙(DWL)和稻蛙共作高密度养蛙(DWH)3种模式对稻田土壤理化特性、养分含量变化动态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稻蛙共作提高了土壤pH值、电导率、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但降低了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同一生育时期,DWH处理土壤养分含量高于DWL处理;与CK相比,DWL处理显著降低水稻产量12.0%,DWH处理降低水稻产量3.1%,差异不显著。稻蛙共作导致水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显著降低了水稻有效穗数。可见,在稻作系统下养殖适宜数量的黑斑蛙会导致水稻产量小幅下降,但稻谷安全性和黑斑蛙产出提高,不仅有助于增加单位面积稻田的经济效益,而且因为生产过程中不施化肥和农药,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较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规模化稻鸭生产对早稻病虫害变化规律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规模稻鸭生态种养系统中水稻病虫害的消长变化规律及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IF)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叶蝉平均虫量较水稻单一种植(CK)分别下降54.4%,48.8%,73.6%和96.1%,纹枯病和稻瘟病病株率分别降低78.9%和48.5%;较常规稻鸭生态种养(CF)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叶蝉量分别下降18.2%,9.5%,7.0%和0.82%,纹枯病病株率降低35.5%,稻瘟病病株率升高8.0%。规模稻鸭生态种养稻飞虱和二化螟对水稻危害株率比常规稻鸭生态种养分别降低52.9%和6.9%。试验还表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系统中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虫峰迟现,持续危害时间短;纹枯病蔓延危害期缩短10~14d;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增多,千粒重增加,空壳率降低,产量最高。规模稻鸭生态种养较常规稻鸭生态种养和水稻单一种植分别增收1024.32,1370.61元/hm2,增幅44.47%和70.03%。因此,规模稻鸭生态种养可以实现对水稻病虫害的生态控制,且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对于提升我国现代农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稻鸭共作在高产地区的应用效果与技术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沈培清 《中国稻米》2005,11(6):35-37
在高产地区应用稻鸭共作技术具有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质量安全性、增加水稻生产和养鸭的综合经济效益,并有利于减轻对农田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同时阐述了其相应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8.
稻鸭共作技术开辟了水稻、水禽可持续生产的新途径,目前我国一些省市正在迅速发展之中。稻鸭共作,鸭是关键,不同鸭品种在田问有水情况下的适应性是否有差异?为解答这一问题,我们对不同鸭品种(组合)雏鸭的耐水性进行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稻鸭共作种养技术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它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在了一起,构建了一个水稻—鸭子互利互补的生态环境,不仅减少了水稻生产中农药、化肥带来的环境污染,还提高了大米和鸭产品的品质。从田块的选择与修整、养鸭设施的建立、水稻与鸭子品种的选择、水稻栽培管理、稻田放鸭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技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20.
稻田养鳖对水稻产量形成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究稻田养鳖对水稻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于2018年在湖南省长沙县明月村采用田间试验,比较黄华占稻鳖共作再生季(RHT)、Y两优800稻鳖共作再生季(RYT)、黄华占常规单作再生季(RHN)、Y两优800常规单作再生季(RYN),4种模式的稻米产量和品质(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品质、食用品质).结果显示:稻鳖共作模式有利于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实粒数,显著提升再生稻的产量;提高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提升稻米的外观品质;但对于稻米RVA特性和蛋白质的含量及组成两个品种的作用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