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麦胚芽鞘分蘖(T0)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方法]以4个小麦品种为试材,通过连续4年田间和室内试验,运用形态学和解剖学方法探讨小麦T0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T0的生长与其品种的生育期有关,且对主茎的生长具有一定延迟作用,生育期越短,T0所受影响越小,延迟作用的时间越短,与其他分蘖发育越紧密同步,成为有效分蘖的机会越大。T0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其前期生长缓慢,后期生长较快,并且与T3(主茎第3片叶片出现的第3个分蘖)和T11(T1的第1片叶片上出现的分蘖)的生长趋势相同。[结论]T0对单株产量影响不明显;无论是对分蘖多的川农17,还是对分蘖少的川麦107,T0不再是制约其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2006年以来小麦新品种百农AK58在新沂的种植表现,通过栽培试验对比,总结出该品种在新沂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通过春性小麦分蘖成穗,小花结实,粒重潜力及其栽培效应的研究,探讨了春性小麦的超高产栽培途径,在保证一定成穗数的前提下,改善穗群组成,增加分群成穗,增加分蘖成穗,可显著增加每穗粒数和粒重,实现超高产,供试的五种栽培方案中,适期早播稀播地扩大分恭成穗范围,增加单株成穗数;利于个体生长充分,群体发展合理,且抗逆性增强,但相应的栽培技术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浅析小麦分蘖成穗的限制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选用当前小麦生产上应用的三种穗型六个品种进行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形成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品种春化发育属性、分蘖发生和成穗、小花分化和结实、籽粒灌浆速率、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等方面均有差异.在栽培技术途径与措施上应加以区别,扬长避短.半冬性偏冬性品种需比偏春性品种提前播种;多穗型品种需比大穗型品种降低播量;大穗型品种提高产量应侧重于增加光合源;多穗型品种应侧重于增加籽粒库;中间穗型品种需重点提高后期的光合积累.  相似文献   

6.
7.
提高小麦分蘖成穗率和单穗生产力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小麦不同类型品种在分蘖成穗率和穗粒结构上的差异以及栽培密度,施肥方法对这些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穗数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多穗型品种以带2个分蘖穗的植株单穗粒重最大;降低栽培密度可增加单株分蘖数和成穗数,每穗粒数和单穗粒重显著提高。文中还就提高小麦分蘖成穗率和单穗生产力的栽培途径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气象条件和栽培因素对高产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年份的温、光、水对高产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探明了影响小麦冻害、最高群体及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主要气象因子与次要因子;提出了最佳播期、适期上限、适期下限播种的冬前主茎叶龄数;确定了冬前不同主茎叶龄数与播种期、播种量的关系;明确了在中、上等土壤肥力条件下公顷产量为7 500.0~9 000.0 kg的施肥量,氮肥基施、冬前和拔节期追施的比例;制定了冬前肥水的积温指标和拔节肥水的生物学指标。研究成果可作为黄淮海地区小麦高产栽培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麦几个茎叶穗形态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12个小麦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式建立35个组合,对15个小麦茎叶穗形态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所测15个性状遗传力均较高。除小穗数主要由基因加性效应决定,非加性基因效应不显著外,其余14个性状的表现由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在始穗期应用穗伴侣调理剂对小麦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淮麦44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用量的穗伴侣对小麦株高、节长、节粗、壁厚、穗长、抗折力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始穗期喷施穗伴侣750~1 500 mL/hm2可以使小麦株高下降1.7~3.3 cm、相对重心高度下降0.3~0.9 cm;穗茎节缩短0.5~1.8 cm,倒二节缩短0.1~0.3 cm;小麦穗茎节的茎粗增加0.29%~0.42%,倒二节和倒四节茎粗增加0.02%~0.09%;穗茎节壁厚增加0.87%,其他节间的壁厚也都有增加;小麦倒四节、倒五节的抗折力分别增加7.4%~19.4%、2.4%~14.5%;产量增加5.43%~7.95%。从抗倒增产的效果来看,建议在小麦始穗期喷施穗伴侣1 500 mL/hm2。  相似文献   

11.
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干物质积累及籽粒灌浆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籽粒灌浆过程中干物质积累分配和籽粒灌浆特点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百农矮抗58籽粒灌浆过程中干物质积累的中心,在籽粒形成期为茎叶鞘和颖壳穗轴,随后逐渐由茎叶鞘、颖壳穗轴向籽粒转移;籽粒增重总的趋势表现出“慢—快—慢”的特点;籽粒灌浆中期和籽粒灌浆末期有2个灌浆高峰;百农矮抗58籽粒灌浆渐增期短,快增期长,缓增期较长,有利于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12.
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及其亲本矮秆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百农矮抗58小麦所含的矮秆基因及其来源,应用赤霉素反应和分子标记检测了百农矮抗58及其亲本周麦11、豫麦49号、郑州8960的矮秆基因。结果表明:郑州8960为赤霉素敏感型,其他3个品种对赤霉素不敏感;分子标记检测显示,矮抗58、豫麦49号、郑州8960携带Rht-D1b基因,周麦11携带Rht-B1b基因,4个品种均没有扩增出Rht8基因的192bp标准带。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创造新的小麦种质资源材料,我们将小牛胸腺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小麦品种"矮抗58",其后代在株高、蜡质层、芒型、穗型、颖壳上有无茸毛、成熟期等几个方面发生大量变异。通过对变异后代系统选择得到多个稳定的变异种质系;通过对DAK58-66、DAK58-34两个种质系的SSR分子标记检测,引物xgwm213、xgwm219、xg-wm400、xgwm428、xgwm148、xgwm408检测出了较丰富的多态性DNA片段,其中xgwm213、xgwm428、xgwm148在DAK58-66、DAK58-34基因组DNA中检测出了小牛胸腺DNA特有而"矮抗58"没有的特异带型,进一步说明了DAK58-66、DAK58-34是由小牛胸腺DNA片段嵌入"矮抗58"基因组DNA变异而来。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施氮水平对子粒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在花后10~15 d达到最大值,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积累速率则在花后20d以后达到最大值;花后35 d直链淀粉含量以N120处理(施纯氮120 kg·hm-2)最低,N480处理(施纯氮480 kg·hm-2)次之,二者与N0(施纯氮0 kg·hm-2)处理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均以N480处理最高,分别为66.59%,84.46%4 N0处理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对中筋小麦矮抗58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矮抗58的基本苗数、群体数量和成穗数明显增加,穗粒数减少,植株抗倒伏能力下降;播种量〈112.5kg/hm^2时对千粒重影响不明显,当播种量〉112.5kg/hm^2时千粒重呈降低趋势。播种量为112.5kg/hm^2时,产量三要素关系协调,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6.
TN05、TP36、TK19是从小麦根际分离的分别具有高效固氮、解磷、解钾功能的细菌。为研究这些菌株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进行单独培养,然后以相等的细胞数目进行两两混合培养。设置6种不同的接菌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单接种和混合接种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菌株混合培养时,TP36促进了TN05和TK19的生长,TN05和TK19之间存在相互抑制作用;混合接种TP36+TK19,对盆栽小麦促生长的效果最好,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小麦是河南省传统栽培作物。据统计,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已达5.33×106h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总产量占全国总产的25%左右,商品量占全国的30%左右,已多年保持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水平、收购量全国第一[1]。研究及生产实践均证明[2-5],选好、用好小麦品种,使品种的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是确保小麦稳定增产的前提。而河南省主要推广的小麦品种是通过河南省小麦区试推荐审定的品种。近年来随着气候逐渐变暖,秋暖冬寒和春季倒春寒频繁发生,造成小麦冻害时常发生,对小麦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6-9]。冻害的主要原因就是品种选择不当[10],每年都存在不了解品种冬春性,选用春性品种早播,出现一定面积的春性品种早播麦田,因此,品种审定前对其进行冬春性鉴定,为小麦品种审定、合理布局和推有重要意义。为此,作者采用春播鉴定法对2020-2021年度河南省区试95份小麦新品种进行冬春性鉴定,以期为小麦品种审定和推广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系统论述了淮北地区稻棵套播麦播期提前,利于早发壮苗;群体大,高峰苗提前,利于足穗形成;幼苗发育进程提前,利于大穗形成的生育特点,及限制穗、粒、重三因素协调发展相关影响机理,提出了选用抗病品种、适期适量播种、“少食多餐”的平衡施肥方式、冬前保持地表土壤良好环境等配套轻型简化栽培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对叠叠沟小流域林区2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30株样木进行了树干解析,以研究其生长过程。结果表明:6~10年分别是华北落叶松胸径和树高的速生期,胸径高峰值出现在第11年(1.11 cm),树高高峰值出现在第7年(0.74 m),树高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相交于14年;且胸径、树高的生长曲线相关关系密切;华北落叶松胸径年内生长表现出前快后慢的规律,5月份生长积累值最大,为0.608 cm;树高生长表现出慢—快—慢的规律,6月生长积累值最大,达到36 cm。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肥量对百农矮抗58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百农矮抗58为材料,研究了其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显示:不同肥力水平下,百农矮抗58籽粒干物质积累基本呈直线上升,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成S形曲线增加,籽粒干物质积累速度与地上干物质积累速度成正相关。地上各部分干物质的移动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不同,移动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叶、茎、鞘。运转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茎、叶、鞘。在高肥(A)、超高肥(C)水平条件下,降低氮肥施入能够增加各自籽粒干物质重量。在极高肥(C)条件下,籽粒干物质与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于花后40d均明显下降,减施K肥影响干物质移动率和运转率。在高肥-超高肥力水平范围内,施肥对地上部分和籽粒干物质积累有明显促进作用,干物质积累量随着肥力的升高而增多。超高肥标准施肥水平(C1)为充分挖掘百农矮抗58产量潜力的最优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