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洛克猪新品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洛克猪新品系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选育。于1987年秋组建基础群,一年一个世代,迄今已完成四个世代的测定与选择,各项性能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产仔数:初产母猪为919头,经产母猪为10.6头;同胞肥育测定猪试期(30-90千克)平均日增重为730.1克,达90千克体重日龄为164.27天,每千克增重耗料2.96千克,90千克体重屠宰胴体平均膘厚为2.22厘米,眼肌面积32.65厘米2,腿臀比例31.65%,瘦肉率64.15%。主选性状日增重和瘦肉率比选育前分别提高61.31克和2.02%,作为父本品系通过初步杂交配套利用,表现了良好的配合力。目前已推广种猪3300多头。 相似文献
2.
长白猪新品系,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经过五世代的选择,主选性状背膘厚和日增重获得明显的选择进展。五世代比一世代,90kg体重长白公、母猪的背膘厚分别下降了0.58和0.55cm,即下降了27.9%和24.8%,2 ̄6月龄日增重分别提高了64g和130g。通过初步的杂交配套利用,作母本品系表现了良好的配合力。1992 ̄1995年的四年间,共推广种猪4102头,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终端父本杜洛克猪新品系选育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育种方式组建基础群。依据性能测定结果,以日增重、瘦肉率作为主选性状。对美系杜洛克猪进行了5年的选育。结果日增重公猪达856g。母猪达833g。分别提高了6.87%和5.98%;瘦肉率公猪达66.2%。母猪达65.6%,分别提高2.32%和2.66%;背膘厚公猪下降了0.8mm。母猪下降了0.6mm。 相似文献
4.
大约克猪经过五个世代选育,选育指标-日增重、背膘厚和选种指数值均获得提高。公猪分别由572.91±7.36g提高到861.50±7.25g,由2.14±0.55cm下降到1.62±0.11cm与由100分上升到131.61±2.11(分)。母猪分别由501.29±8.49g提高到634.22±7.41g,由2.49±0.34cm下降到1.77±0.23cm与由100分上升到128.11±2.35分 相似文献
5.
在环境条件,饲料和饲养管理制度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完成了杜洛克猪五个世代的群体继选育,结果是杜洛克公母猪平均每个世代的选育进展分别为:2~6月龄日重分别提高10.78%和6.13%,90kg体重6、7肋的背膘厚分别降低8.42%和8.39%,综合选择指数分别提高8.82%和7.72%,对二至五世代公猪饲养试验,五世代较二世代日增重(30~90kg)提高6.92%,每公斤增重所需饲料减少5.84%,五 相似文献
6.
深县猪是河北省仅存的唯一地方猪种,属于中国地方黑猪品种,其具有繁殖性能高、肉质性状好、抗病性强和耐粗饲等优良品质。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已经成为其育种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生长性状、肉质性状和繁殖性状均是衡量猪生产性能的主要指标。文章主要对2016—2018年间河北省某猪场的深县猪、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原始生产记录进行统计,使用SPSS 21.0对原始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深县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眼肌面积极显著低于其他猪种(P <0.01),平均背膘厚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 <0.01),平均乳头数和平均产仔数分别显著(P <0.05)和极显著高于杜洛克(P <0.01),说明深县猪的生产指标与国外引进猪种在生长性能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三元杂交猪后期限量饲喂对饲养效果的影响,特作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猪与分组 选用日龄相近,胎次相同,体重(60±1)kg的长×苏太三元杂交猪4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头,每组分两个圈饲养,每圈10头.各圈公母比例相同. 相似文献
8.
黑花猪瘦肉系选育工作是从1986-1995年进行的,目前已进行了七个世代选育工作,育肥猪胴体瘦肉达到了56.06%,平均背膘厚度达3.36cm,日增重为662g,肉料比为1:3.46,均超过了预期的选育指标。 相似文献
9.
猪眼肌面积和背膘厚的B超测定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猪眼肌面积和背膘厚度与瘦肉率直接相关。在猪的遗传育种和性能鉴定上作为两项重要的指标参数深受重视 ,其精确测定有重要的意义。测定活体的背膘厚度在实施超声技术中已广泛应用 ,而眼肌面积的测定则往往依赖于屠宰试验 ,其活体测定技术国内尚未完全成熟。本人采用加拿大 AMI- 90 0兽用B超仪 ,利用其直观的 B超影像对猪的眼肌面积和背膘厚度同时活体测定时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 ,摸索出一套趋于成熟的测定技术。1 测定仪器1.1 B型超声波扫描仪 ( B超 ) 湖南国际企业合作公司从加拿大阿米公司引进 AMI-90 0型兽用 B超仪 (重量轻。机…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丙酮酸对生长肥育猪日增重和膘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同一父本、体重相近的长白猪×苏太猪杂交猪24头,随机分成3个组,添加丙酮酸钙的剂量分别为0、0.5%、1%,每组8头。在猪体重60kg时开始试验,90kg时结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丙酮酸钙组膘厚较对照组降低29.6%,差异极显著(P<0.01);较0.5%丙酮酸钙组膘厚降低18.7%,差异不显著(P>0.05)。0.5%丙酮酸钙组膘厚较对照组降低13.9%,差异不显著(P>0.05)。0.5%丙酮酸钙组日增重、料肉比优于对照组和1%丙酮酸钙组,1%丙酮酸钙组日增重、料肉比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用B超测定种猪时,由于测定部位、影像识别、测量起止点等方面的认识差异,往往导致其测定结果缺乏可比性。鉴于此,本文拟从解剖学与活体影像技术相结合的角度阐述背膘厚、眼肌深(高)度和眼肌面积的测定方法,介绍了猪的脊椎数量与测定部位、背侧肌群与测量起止点,分析了测定部位的选定方法,阐述了界定高质量的B超影像和测量起止点的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与香港式测定猪瘦肉率与背膘厚的回归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中国用来决定出口肥猪价格高低的主要指标是瘦肉率。我国常用的方法是把肉、脂,皮,骨分离后测定猪的瘦肉率。目前有些地方也按照香港五丰行的方法来稳定猪的4腿瘦肉率。我国的测定方法复杂,费时;而香港五丰行的方法较为简单,快速。但是,关于用这两种方法测定的瘦肉率与背膘厚的关系却报道较少。本文利用衡阳市外贸种猪场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企图对按中国式及香港式测定的瘦肉率与背膘厚进行回归统计分析,导出回归方程,以便简化测定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利用SAS9.2软件中的GLM过程分析1 055头大白猪仔猪断奶重与其达到100 kg体重的时间(出栏日龄)、日增重、背膘厚以及眼肌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仔猪断奶重与出栏日龄和日增重显著相关(P<0.05),而与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无关(P>0.05).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杜洛克、大白、长白三个品种的屠宰后背膘及眼肌面积的测定,并分析其与胴体瘦肉率的相关性。对活体母猪的背膘厚度测定,分析其对母猪生产及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猪的背膘厚与瘦肉率间存在相关性,背膘厚低于15.1 mm时瘦肉率高于65%,经产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度介于13.0~17.0 mm时,母猪分娩时活仔数和初生重较高。哺乳期间母猪背膘厚度减少量越小,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越短,哺乳期母猪应逐渐增加饲喂量已达到合适的泌乳量和缩短非生产天数。利用试验设计控制采食量及营养成分来比对日粮水平对猪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育肥后期采用低磷的饲料配比方案,其中赖氨酸含量保持在0.62%时具有较高的经济回报。通过上述试验方案的研究,可为提高猪肉瘦肉率、提升猪肉胴体品质,掌握引进品种在我国的生产和繁育潜力,从而判断生长、繁殖、屠宰性能和制定有效的品种培育规划提供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选用长白猪和大白猪的正反交为母本与杜洛克公猪杂交,试验表明,繁殖性能除了产后仔数之外,其他性状都是长大母猪优于大长母猪产活仔数,初生体重28天龄头数,个体重及哺育率,长大母猪比大长母猪分别降低2.95%,提高4.86%,0.22%,0.48%和2.75%,以上各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肥育性能各性状都是杜长大猪优于杜大长猪,日增重,饲料报酬,瘦肉率,杜长大猪比杜大长猪分别高3.67%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对金华猪导入含不同汉普夏外血的25头瘦肉系青年母猪的和14头金华猪的发情表现分三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汉普夏血比37.5%和62.5%青年母猪的初情期比金华猪延长45d(P<0.01),金华猪与含汉普夏血液母猪的发情周期差异不显著(P>0.05),阴户红肿持续期以62.5%组最长(P<0.05)。 相似文献
19.
猪的活体超声波评估技术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超声波仪的原理和猪的解剖学基础,对猪的活体超声波评估方法进行阐述,旨在通过选择仪器类型,规范化操作步骤和方法来提高测定种猪背膘厚,眼肌面积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