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几年来,在棉花现蕾初期,棉株断头现象时有发生,给棉农带来重大损失,笔者经过调查,现把棉株断头原因及防治介绍如下:断头原因一是田间管理操作时,人为不慎折断棉苗生长点;二是牲畜为害,吃掉棉苗嫩梢;三是虫害,危及棉花生长点和主茎上部嫩茎。前两类断头棉花所占比例较小,多数断头棉花则是虫害所致,而且越是长势较好嫩绿的棉苗断头越多。虫害类别,一是盲蝽象,二是金钢钻,三是玉米螟。盲蝽象是刺激口器喙刺进棉花的嫩头、生长点和蕾、花、幼铃,不但形成无头棉,而且上部嫩叶中间出现很多空洞,习惯上称为破头疯,同时蕾、花、铃也会出现脱落高峰…  相似文献   

2.
棉花苗期病害的种类很多,危害严重。为害棉苗的病原菌有立枯、炭疽、疫病和褐斑等。一般立枯病和炭疽病的发生多在棉苗前期,而疫病则危害整个苗期,对后期影响更大。疫病危害棉苗在我县已发生多年,据了解有些产棉县也都有不同程度为害,但对此病的病原菌一直未得到肯定。为了明确病原及其与棉铃疫病的相互关系和进一步探讨防治方法,我们在一九七三年先后通过分离、接种及交互接种试验,初步认为该病害系疫病菌所致,并能直接侵染棉铃。此菌可在无伤条件下导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入伏以来,南方棉区持续放晴,部分棉区经历渍涝之后又遇高温干旱天气,这样的生态环境是很易诱发棉粉虱为害的。棉粉虱有的地方叫烟粉虱或者白粉虱,5月份开始迁入棉田为害棉花幼苗,最宜发生气温为25℃~30℃,8~9月是为害高峰期。棉花大田一般在8月中旬开始为害棉株上部嫩叶,9月上旬迅速扩散蔓延,能殃及各类不同的棉苗。起初,嫩叶上只是点片为害,气候适宜时,短短几天棉株上中下部均可发生为害。下部叶  相似文献   

4.
不同防治措施下棉盲蝽象的发生规律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的研究旨在抓住棉盲蝽象在当地的主要危害规律,科学地指导生产,对提高棉花产量增收节支提供理论依据。以N141和石39两个新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棉盲蝽象的发生和危害情况。结果表明两个材料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棉盲蝽象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相同,均在当地的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发生和危害达最高值,蕾铃脱落率及危害高达41.8%。在此之前和之后,棉盲蝽象的危害都较轻,从而得出了此期为棉盲蝽象危害的主要时期。此时也是棉花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两个品系自然控制处理产量比综合处理的小区产量减少39.3%~43.3%,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所以必须在主要危害时期进行防治,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又减少棉花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5.
通过3种内吸性药剂不同浓度处理拌种预防棉花苗期棉蓟马危害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吡虫啉和噻虫嗪对棉蓟马均有较好的防效,在生产中,采用合适的剂量与种子配比拌种,在棉花出苗后能够预防苗期棉蓟马危害,控制危害时效长达30 d以上,能够避免棉花在出苗后因受棉蓟马危害而出现无头棉和多头棉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棉花–小麦条带种植对棉花苗蚜发生及为害的影响,对棉花苗期的蚜虫种群数量及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小麦条带种植模式可减轻棉花苗期蚜虫的发生和为害,苗期有翅蚜和无翅蚜数量均显著低于常规种植,分别减少70.4%和84.8%,有蚜株率和卷叶株率分别较常规种植降低67.4%和81.3%;棉花条带中,边行对棉蚜的控制作用显著优于中间行,边行有翅蚜和无翅蚜数量分别比中间行减少了43.7%和54.3%,有蚜株率和卷叶株率分别较中间行降低了52.4%和84.6%。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陆地棉品种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对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区域试验的31个棉花品种(系)的棉大卷叶螟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另外还研究了叶片茸毛密度性状与棉大卷螟发生为害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种(系)间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有极显著的差异,棉花对棉铃虫的抗性与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有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转基因抗虫棉相比,不抗虫的常规棉百株卷叶螟数、百株卷叶数、卷叶株率分别是转基因抗虫棉的11.1,7.2和4.6倍;品种(系)间叶片茸毛密度差异明显,对棉大卷叶螟来说,光叶与叶片密生茸毛都是一种形态抗性。  相似文献   

8.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棉花及其纺织品是重要的出口原料和加工产品。我国有记载的棉花害虫有300多种,其中常发性害虫有30多种,为害重的主要有棉铃虫、棉蚜、棉叶螨等。进入21世纪,转基因抗虫棉的问世和大面积种植,棉铃虫的发生为害有所缓解,但棉盲蝽等次要害虫却逐年上升并成为主要害虫,特别是受栽培制度的变革、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和棉农滥用化学农药等因素的影响,主要虫害持续严重。因此,了解棉花害虫的发生规律,加强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是夺取棉花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1棉铃虫棉铃虫是为害棉花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是幼虫咬食嫩叶、幼蕾、花和棉铃,成虫不为害,幼虫  相似文献   

9.
随着棉花留种田的逐年种植,棉叶螨的发生蔓延危害也日趋严重,轻者造成棉花叶片由绿变红,重者造成棉花脱叶、光秆,严重影响着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在对棉叶螨的综合防治过程中,我们采用12字防治方针,对有效控制棉叶螨的危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据新疆植物保护网消息,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盲蝽在全区棉花、小麦、果树上发生为害逐年加重。8月上中旬,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陆宴辉研究员和自治区植保站一行,赴昌吉州、石河子、沙湾等地调查棉盲蝽发生危害情况时,在玛纳斯县棉田首次发现绿盲蝽危害。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据文献记载,绿盲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此前在新疆棉区无相关发生报道,当前绿盲蝽在西北内陆棉区发生,给全区棉花安全生产带来了新的隐患。为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站8  相似文献   

11.
2016年是棉叶螨在新疆麦盖提垦区近年来发生为害最轻的一年,为研究本区棉叶螨发生机制,提高对棉叶螨预警及防控能力,本文分析了2016年本区棉叶螨发生情况,认为虫源基数低,秋耕冬灌面积扩大,棉花生育期水资源丰富,轮灌次数多,结铃期降雨日多,雨量充沛等是2016年棉叶螨轻发的主要因素。强化监测预警、优化田间生态环境及强化综合植保技术措施等有利于棉叶螨的防控。  相似文献   

12.
棉叶螨在新疆1年发生8~15代,是重要的棉花害虫。2004年北疆棉区棉叶螨发生面积大、分布广、进地早、危害时间长,是近10年最为严重的。本文就2004年北疆棉叶螨发生的原因和综防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棉花3种抗逆相关基因对苗蚜为害的应答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中棉所41、中棉所44、中棉所49和中棉所79等4种不同遗传背景的棉花品种在受到苗蚜为害时,编码类受体蛋白激酶(LRR-RLK)、ATP合酶β亚基(Atpβ)和捕光蛋白复合物Ⅱ(Lhcb2)等3种代谢相关基因的变化情况。在4种棉花品种中,LRR-RLK的表达量变化情况差异较大,该类LRR-RLK的表达量变化与蚜虫的为害有关;Lhcb2基因在中棉所41的子叶和真叶中、中棉所49的真叶中、中棉所44和中棉所79的子叶中对棉蚜的为害应答比较强烈;Atpβ基因在中棉所41和中棉所49真叶中、中棉所44子叶和真叶中应答反应比较强烈,在中棉所79中应答反应较弱。以上试验结果暗示不同的棉花品种应对苗蚜为害可能存在不同的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4月上中旬以来,我国棉花先后进入了播种育苗时期,棉花害虫也将陆续入侵棉田。近几年来,广大棉区基本普及了转基因杂交抗虫棉或者常规抗虫棉,随之,棉花的害虫群体结构也悄悄地发生了一些变化。过去为害比较严重的棉铃虫、红铃虫已转为次要害虫,棉盲蝽、棉粉虱、甜菜夜蛾在很多地方已上升成为主要害虫。提起这三类害虫,植棉农民常大吐苦水。一、棉盲蝽。棉盲蝽种类很多,其  相似文献   

15.
 以转Bt基因棉品系苏抗310和其轮回亲本泗棉3号为材料,研究绿盲蝽危害后转Bt基因棉花顶部嫩叶的几个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绿盲蝽危害后,棉花顶叶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说明绿盲蝽危害后,棉花顶部嫩叶氮代谢受到一定破坏,引起叶绿素含量的下降,这对叶片成熟后光合作用是不利的。棉花顶部嫩叶受危害后,缩合单宁含量提高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LA)活性增强,表明棉花植株抵御盲蝽危害能力提高,但转Bt基因棉品系顶部嫩叶缩合单宁含量和PLA活性低于非转Bt基因棉品种;即使是绿盲蝽危害后的顶部嫩叶也均未达到非转Bt基因棉品种正常水平,这可能是导致转Bt基因棉盲蝽危害加重的原因之一。棉花顶部嫩叶受害后,非转Bt基因棉泗棉3号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而转Bt基因棉品系苏抗310升高;非转Bt基因棉品种受绿盲蝽危害后顶部嫩叶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不利于绿盲蝽的发生,而转Bt基因棉品系受危害后顶部嫩叶可溶性糖含量上升,不利于对绿盲蝽的危害控制,这可能是转Bt基因棉绿盲蝽危害重于非转Bt基因棉的又一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天津市宁河县农技推广中心在天津市宁河县联合举办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2012BAD19B05)"中期进展交流及现场示范会议。与会代表首先参观了位于宁河县的1000亩"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现场,听取了有关情况介绍。综防示范田和对照田病虫害发生危害差异极为显著,对照田黄萎病、叶枯病、铃病等病害发生严重,棉花叶螨、棉盲蝽、棉铃虫等虫害为害症状明显。综防示范田不仅将  相似文献   

17.
<正>烟粉虱,俗称"小白蛾子",一种微小的昆虫,成虫体长不足1毫米,是棉花中后期的重要害虫。烟粉虱对棉花的为害有两个方面,一是成虫或若虫聚集在棉叶背面,直接刺吸棉株的营养物质,虫量大时,棉叶正面会出现成片黄斑;二是成虫或若虫还大量分泌蜜露,污染棉叶,蜜露多时可使棉叶、棉铃污染变黑,影响光合作用,棉铃吐絮时受到污染而降低棉花纤维品质。受害棉田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的可达20%以上。  相似文献   

18.
豫棉 19(原名春矮早 )是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半矮秆、中早熟、抗病、丰产、优质的棉花新品种。 1999年 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并命名为豫棉 19。1 确立育种目标长期以来 ,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一直危害着黄河流域棉区的棉花生产 ,尤其是近几年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棉花前期病虫害发生概况和特点,结合目前棉花病虫害发生基数、棉花品种布局和长势、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7月15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今年棉花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做出了预测。一、发生趋势棉花中后期病虫害总体呈中等程度发生,发生危害重于前期,仍以虫害为主,主要种类有棉铃虫、棉盲蝽、蚜虫、棉叶螨和烟粉虱;病害主要有黄萎病和铃病。预计棉花中后期病虫  相似文献   

20.
<正>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根据目前棉花病虫害发生基数、棉花品种布局和长势、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棉花中后期病虫害总体呈中等程度发生,发生危害重于前期,仍以虫害为主,主要种类有棉铃虫、棉盲蝽、蚜虫、棉叶螨和烟粉虱;病害主要有黄萎病和铃病。预计棉花中后期病虫害发生1.8亿亩次,其中虫害发生1.5亿亩次,病害发生3000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