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IPSO-BP模型的粮食产量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粮食产量预测的复杂性,以基本微粒群算法(PSO)为基础,引入繁殖和变异机制,提出一种改进的微粒群算法(IP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连接权值和阈值.综合考虑影响粮食产量的有关因素,构建出IPSO-BP的粮食产量预测模型,并以江苏省1978-2018年的粮食产量及影响其产量的10个因素作为数据集进行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粮食产量预测的精度,针对LSSVM模型的预测精度受惩罚参数C和核函数参数g选择的影响,将非线性惯性权重引入萤火虫算法,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权重的萤火虫算法(Self-Adaptive Firefly Algorithm,SAFA),并将SAFA应用于惩罚参数C和核函数参数g优化,提出一种基于SAFA-LSSVM的粮食产量预测算法。选择1978—2017年我国粮食产量数据为研究对象,与FA-LSSVM、PSO-LSSVM和LSSVM相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SAFA-LSSVM可以有效提高粮食产量预测的精度,相关系数R达0.9893,为粮食产量预测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粮食产量进行准确预测,使用组合模型对粮食产量进行预测研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确定了构成组合模型的三个单项模型:灰色预测GM(1,1)模型、多元回归预测模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并明确了确定组合预测模型权重的方法。使用4种预测模型对2015—2020年的粮食产量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组合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小。因此,通过对预测模型的检验证实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确定了组合模型可以充分地利用各种预测方法所提供的信息提高预测精度,使得预测结果更加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4.
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云南省粮食产量预测模型,分析有关文献,最终选择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村用电量、农药使用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用柴油使用量和受灾面积等8个指标作为输入变量,粮食产量为输出变量。首先以云南省1993—2016年的粮食产量及8个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等数据,搭建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粮食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训练阶段,相对误差绝对值基本小于1%;在验证阶段,预测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84%、3.25%和2.86%,误差率均控制在5%以为,说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效果,能够有效地对粮食产量进行预测,并为粮食产量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粗糙集的粮食产量组合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预测粮食总产量,建立了基于粗糙集的粮食产量组合预测模型.通过建立预测模型与预测对象的关系数据模型,离散化属性数据值来建立知识表达系统和决策表,并依据粗糙集理论计算出预测对象对预测模型的依赖度、预测模型的重要度以及组合预测模型中各单一模型的权系数.利用浙江省粮食总产量的历史数据建立了粮食产量组合预测模型,分析表明所建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灰色理论的辽宁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灰色理论的关联分析法对辽宁省的农林牧渔总产值结构、粮食产量结构和肉类产量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确定了贡献较大的因子,并进一步运用GM(1,1)模型对所研究的序列发展趋势进行模拟和预测,其结果动态地反映了辽宁省农业产业结构的发展情况,为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联合收获机粮食产量分布信息获取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精准农业田间信息获取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称重法的联合收获机粮食产量分布信息测量方法,可以提高联合收获机粮食流量监视的准确性.利用传统联合收获机的粮食传输特点,采用螺旋输送称重式原理组成联合收获机产量流量传感计量,解决了计量系统与动力直接传输相结合的技术问题,借助于GPS定位信息实现了联合收获机粮食流量动态计量以及田间粮食产量分布信息的测量.  相似文献   

8.
化肥是现代农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之一,也是影响农作物产量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目前,世界粮食产量的40%,我国粮食产量的35-40%是由施用化肥获得的。化肥作为一种见效快、使用方便的农作物肥料,已广泛被农民所接受,并已成为农业生产中占绝对优势的作物肥料。因此,探索化肥的施用方法与技术,以最小的化肥投放获得最大的施肥效益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试图通过对机械深施化肥增产机理的探讨,阐述推广这一技术的益处。  相似文献   

9.
影响粮食产量因素的组合预测和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1990年~2002年间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给出了一种改进的灰色相关度.并结合我国农业的现状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吕聪峰 《河北农机》2023,(13):109-111
在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和食品需求下,粮食产量的提升成为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小麦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对于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至关重要。因此,寻求更环保、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喷施叶面肥作为一种替代方法备受关注,因其能够通过叶片直接向植物提供养分,提高了养分吸收效率,同时还可以增强小麦的抗性,减少病虫害对产量和品质的不利影响。因此,推广使用叶面肥作为小麦生产的替代方法,可以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优质小麦灌浆期喷施叶面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估产是我国长期以来进行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探讨了空间数据仓库的特征、体系结构,对现有农作物估产方法进行了评价.鉴于农作物估产的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引入空间数据仓库技术,并且建立了多维数据模型,来进行农作物估产的研究,为农业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加快稻作机械栽培技术集成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有不可替代地位,提高水稻综合生产力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战略目标。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丰产,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在耕地有限、资源紧缺与高度集约化经营条件下,惟有依靠农机农艺生物技术三结合的稻作技术集成创新,实现传统稻作方式向机械化省工节本的现代化高产优质稻作方式转变,提高水稻单产与总产水平,有效地缓解人地矛盾、劳力紧张、环境污染,可持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加快农艺农机生物技术集成创新,是新世纪发展现代稻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选择与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谷物干燥是谷物收获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收获时为了减少田间落粒损失而必须注意适时收获,而适时收获的谷物其水分含量较大,如不及时干燥则将造成谷物霉烂变质。据统计,我国每年收获的粮食中由于干燥不及时而造成霉烂的损失达500万~1000万t,估计占全年谷物总产量的1.5%~3%,可见谷物干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试验,研究了稻米真空储藏过程中脂肪的含量和食味值等品质的变化规律,确定了稻米合理的储藏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冬小麦单产估测精度,改善估产模型存在的高产低估和低产高估等现象,以陕西省关中平原为研究区域,选取旬尺度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TCI)、叶面积指数(LAI)和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FPAR)为遥感特征参数,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局部特征提取能力和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Transformer网络的全局信息提取能力,构建CNN-Transformer深度学习模型,用于估测关中平原冬小麦产量。与Transformer模型(R2为0.64,RMSE为465.40kg/hm2,MAPE为8.04%)相比,CNN-Transformer模型具有更高的冬小麦单产估测精度(R2为0.70,RMSE为420.39kg/hm2,MAPE为7.65%),能够从遥感多参数中提取更多与产量相关的信息,且对于Transformer模型存在的高产低估和低产高估现象均有所改善。基于5折交叉验证法和留一法进一步验证了CNN-Transformer模型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此外,基于CNN-Transformer模型捕获冬小麦生长过程的累积效应,分析逐步累积旬尺度输入参数对产量估测的影响,评估模型对于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累积过程的表征能力。结果表明,模型能有效捕捉冬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3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冬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国内外车用乙醇汽油应用现状,指出了在我国推广使用乙醇汽油过程中需要注意粮食富余只是暂时现象、掺烧不能减少CO2排放、盲目引进国外大型设备、车用乙醇汽油对车用润滑油的影响等问题.同时,从粮食安全、国外技术装备的引进、防止重复建设、新能源开发、政策宣传等方面的推广工作、技术攻关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为今后的乙醇汽油燃料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土地选择、品种选择、怖种与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六个方面,总结了中南地区甜玉米的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农业技术转移决策支持系统(DSSAT)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DSSAT的首要工作就是估计作物品种参数。GLUE参数估计器是DSSAT自带的参数估计工具,但GLUE参数估计器所估计的品种参数并不总有效,其估计参数的DSSAT模拟精度往往不高。本文利用4个品种水稻的田间实测产量数据,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以DSSAT自带的GLUE参数估计器运行结果为参照,将粒子群优化(PSO)的每个粒子视为一组水稻品种参数,在运行PSO算法过程中调用DSSAT模拟水稻产量,依据产量模拟误差和PSO的运行机制修改粒子,从而验证PSO优化DSSAT水稻品种参数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均能较好识别DSSAT水稻品种参数,但GLUE参数估计器估计参数无效的频次较高;与GLUE参数估计器相比,PSO识别的参数均为有效参数,其优化参数的DSSAT模拟水稻产量的精度更高,标准化均方根误差(NRMSE)处于5.98%~8.78%之间,明显低于GLUE参数估计器的6.89%~18.06%,所模拟的水稻产量也更接近于实测产量。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常山县联合收割机推广存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少、农田作业基础条件差、农机投入资金少、粮食比价效益低、机器作业故障多、土地规模经营小、受传统农业观念影响深等问题.分析了推广联合收割机的有利条件,提出了争取政府资金投入、提高种粮效益、加快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联合收割机质量及降低销售价格、加强对机手的培训、建立联合收割机维修网点、组织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于农作物遥感估产,精确选择最佳估产时相是关键环节。该文利用中国自行研发的HJ-1卫星CCD影像对黑龙江八五二农场3大作物(水稻、玉米、大豆)进行遥感估产的最佳时相选择,通过构建小波变换滤波方法和移动平均法的时序NDVI曲线数据,并依据平滑后的时序NDVI曲线分别确定3大作物的遥感估产最佳时相。研究结果表明,从平滑后的时序NDVI曲线中识别出来的3大作物的关键生长期与当地作物的物候期相对比,水稻生长期拟合误差为-0.003356508,玉米生长期拟合误差为-0.001687117,大豆生长期拟合误差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