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害获灭等驱除猪寄生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害获灭、丙硫咪唑和盐酸左旋咪唑对猪寄生虫的驱虫效果,我们于1990—1991年进行了药效对比试验,并用农户的猪观察了驱虫效果,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试验动物:药效对比试验,用乐都县种猪场20头4月龄苏×本杂交一代猪。驱虫效果观察,用互助、平安县农户饲养的60头3—5月龄杂交猪。  相似文献   

2.
某社员饲养菜猪三头,体重共160市斤左右,畜主于1983年4月14日早晨用兽用敌百虫(每片含0.5克)进行驱虫,三头猪共  相似文献   

3.
2005年1月10日,某户2头冀白杂交母猪分别产仔猪9头和11头,所产仔猪生长发育正常。到仔猪21日龄注射猪瘟活疫苗。畜主自己购买的“猪瘟活疫苗”为40头份/支,用40mL生理盐水稀释,每头猪肌肉注射1mL,注射后畜主离去。约半小时后,畜主发现9头一窝的仔猪出现异常。笔者大约在注疫苗后1小时到达现场,发现9头仔猪呼吸喘促,个别猪全身震颤,有的仔猪呈犬卧姿势,有的仔猪呆立无神,多数仔猪皮色稍红。抽查2头仔猪,体温分别是40.5℃和40.8℃,诊断为疫苗反应。  相似文献   

4.
奥芬达唑(oxfendazole,OFZ)是一种具有跨纲驱虫谱的优良驱虫药[1],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一些地区试验证明,其片剂对不同动物的线虫有优良驱虫效果[2-3],是一种具有开发、应用前景的广谱、高效、低毒类新型驱虫药.该药目前其制剂主要为水产养殖用颗粒剂和畜用片剂.  相似文献   

5.
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引起的。该病主要危害3~6月龄仔猪。 在发病猪场,仔猪断奶时进行第一次驱虫效果最佳,以后隔2~3个月再驱虫一次。驱虫宜在晚上进  相似文献   

6.
2012年12月,我县某养猪场一窝40日龄仔猪发生一种以皮肤发红,渗出为主要症状的猪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诊断,确诊为仔猪渗出性表皮炎,通过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兽药驱虫精是驱除猪体内蛔虫、钩虫、鞭虫和肺丝虫等寄生虫的理想药物,驱虫率和净虫率均达100%。为了确切掌握该药的性能和驱虫效果,1988年初,我们进行药效试验,现将试验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2006年7月,河北省河间市沙河桥某养猪场发生了一起慢性猪瘟和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的病例,现将具体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 发病情况据畜主介绍他共存栏80日龄育肥猪100头,猪瘟免疫程序是对新购进仔猪免疫三联苗,2头份/头,以后不再免疫。7月5日有两栏猪发病,一栏猪食欲废绝,但饿一两顿就能吃一些,用过健胃药没有效果,调换饲料也不见好转;当地兽医诊断为弓形虫病,但驱虫后仍不见效果;体温较高,粪便干硬,用磺胺间甲氧嘧啶治疗效果也不理想。另一相邻栏的猪耳尖、后背和尾根上有突出表皮的红斑,中间有坏死点,体温不高,拉稀,用抗生素治疗后拉稀症状消失,食欲还好。且发病绪只日见增多,到12日已有18头发病,有2头死亡。2 临床症状发病猪精神萎靡,食欲时好时坏,有的病猪体温正常,有的病猪体温升高,高达40.5℃~41.5℃,粪便有干有  相似文献   

9.
1 常用驱虫药的种类盐酸左旋咪唑 若用片剂时 ,按每kg体重 8mg的量拌入饲料中喂服 ;若用针剂时 ,每 5kg体重按 1mg的剂量肌注即可。畜用敌百虫 每kg体重用量0 1g ,拌入饲料中喂服。驱虫净 每kg体重用量 2 0mg ,拌入饲料中喂服 ,或者按每kg体重 1 0~1 5mg的量配成 1 0 %的水溶液 ,颈部肌肉注射。丙硫咪唑 每kg体重 1 5~ 2 0mg ,研细 ,拌少量精料投喂。2 育肥猪的三步驱虫法第一步 :驱虫 小猪育肥前先进行驱虫 ,若用畜用敌百虫片剂时 ,按每 5kg毛重 1片的剂量 ,在驱虫前先让猪停食一餐 ,然后将敌百虫研细…  相似文献   

10.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自然发病的有猪、牛、绵羊、犬等,其中猪的发病率较高,成年猪症状轻微,很少死亡,但感染的母猪可把病毒传染给胎儿,引起流产。仔猪的死亡率较高,严重时可达100%,但该病在猪群的流行时间很短。本文所报道的就是一起仔猪发生伪狂犬病的流行情况及诊断防制。1发病情况2003年3月11日,平顶山市某种猪场一窝产后6日龄的仔猪突然发病,主要表现神经症状,24h内全部死亡。接着这栋猪舍中又有几窝仔猪相继出现类似的发病情况,其中最小的一窝只有2日龄,最大的一窝25日龄,两周内一共发病17窝仔猪,共141头,其中…  相似文献   

11.
2006年8月30日,方正县某猪场饲养的124头猪其中母猪12头,育肥猪12日龄23头,73日龄46头,131日龄43头,均已预防仔猪副伤寒和猪瘟疫苗。其中131日龄的猪先发病,后全群相继发病。由于当地最近连雨天猪舍比较潮湿,畜主以为是感冒引起的,用了几天抗菌素无效。到笔者处就诊时已有68头发病,死亡4头。  相似文献   

12.
正1)时间要准确。通常情况下,首次给猪驱虫最好选在45~60日龄(猪体重30kg左右)。第一次用药以后,隔60~90d再驱虫1次。驱虫宜在晚上进行。2)选药要恰当。要确保驱虫达到理想效果,选用价廉、广谱、高效、安全的驱虫药物是关键,应注意用药不能过量或者不足。3)方法要巧妙。驱虫给药前,猪停饲1次,驱虫期一般为6d。要在固定地点圈养饲喂,以便  相似文献   

13.
(一)发病情况江苏省滨海县界牌镇某养猪场,饲养生猪176头。2007年7月29日有7头50日龄仔猪突然发病,畜主用抗生素和退热药物治疗,不见获得好的效果。到8月2日发病猪波及同猪舍的2头怀孕母猪,26头仔猪及9头育肥猪,主要表现为患猪体温上升到41℃左右,精神差,减食或不食,粪干硬呈算珠状,表面附有白色粘膜。经询问畜主,该猪场已按规定的免疫程序对猪群进行了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和仔猪副伤寒的疫苗注射,自发病起,该猪场已相继死亡3头仔猪、1头育肥猪,还有1头怀孕母猪发生流产。于是畜主前来求助笔者前往诊治。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介绍 2009年4月一畜主来到动物医院求诊.主诉,其自繁自养一窝13头仔猪,现在达92日龄,小猪已经长到35~45 kg,但是前几天相继有4头猪发病,故畜主就将其隔离到另一个圈舍,病猪表现为喘息,体温升高,刚开始拉干粪,呈球状,后来又拉稀,病猪食欲废绝,只饮少量水,给病猪用抗生素和板蓝根注射液进行治疗后,又有些食欲,但停药后症状又加剧,4 d后早上发现1头猪已经死亡,其余3头表现食欲下降,表现病态,所以将那头病死猪和一个发病较重的猪拉到我院求诊.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1月5日,江西省万安县一个体养猪户一窝12头50日龄刚阉3d的仔猪出现2头死亡,4头呼吸困难,高热不食,通过临床观察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仔猪败血性链球菌病。1发病情况据畜主反映,这窝猪发病前3d请当地兽医进行了阉割,发病前1d这窝猪精神和饮食均很正常,第2d早晨发现2头仔猪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合理利用饲料的养猪方法,于1980年8月,对猪的一贯育肥、阶段育肥两种不同育肥方法的经济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方法试验选自本场荣吕母猪与苏白公猪杂交所产的仔猪一窝8头,同时在45日龄阉割去势,80年12日达60日龄断乳,按性别大小分为二组,每组4头,随机确定为一贯育肥猪组和阶段育肥组。13日早,空腹称重后开始试验。两组精、青及矿物质饲料按日定量,喂量不够加粗饲料调节。二组精饲料总用量及其配合比例均相同,二组开始,结束体重基本一致,试前进行驱虫及预防注射。  相似文献   

17.
丙硫苯咪唑是一种新的广谱抗蠕虫药。国内外曾对牛、马、羊、猪、鸡等进行了驱虫试验,但迄今尚未见到应用于鹅、鸭的报道。为鉴定该药对水禽绦虫的驱虫效果,我们于1981年6月—1982年11  相似文献   

18.
(一)发病情况2012年7月,田东县某养猪户2月龄猪发病,共有12个猪栏,2月龄体重20~30kg仔猪60头,已免疫猪口蹄疫与猪瘟。当时发现4个栏20头仔猪发病,死亡4头,发病后畜主用头孢菌素类、磺胺类、抗病毒类药物三者联合用药治疗3d,但效果不明显,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继续增加,至7月20日共死亡20头,发病率83.33%,病死率40%,于是前来求诊。  相似文献   

19.
猪的寄生虫种类很多,尤以线虫感染为重,种类多至数十种,感染率可高达100%,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感染猪较健康猪因耗料多、饲养期长,造成畜产品病变等无形损失高达10~30%。猪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困难很多,长期以来,依靠兽医人员走村串户对猪进行驱虫,驱虫率低,且多采用片剂,往往因采食不均,影响驱虫效果,甚至造成中毒。为寻找适时、高效、筒便的防治方法,结合生产中45日龄左右阔割、90日龄左右在苗猪市场成交、180到200日龄左右出栏的实际情况和大多数线虫从幼虫感染到在猪体内发育到性成熟大多为30~60天左右的特点,从198…  相似文献   

20.
奥芬达唑干混悬剂对绵羊蠕虫驱除效力与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芬达唑(oxfendazole, OFZ)是具有跨纲驱虫谱的新型抗蠕虫药,自1992年国内合成以来,由于其驱虫谱广、毒性小、安全范围大,在防治动物蠕虫病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是一种具有开发、应用前景的广谱、高效、低毒类新型驱虫药.该药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目前其制剂主要为水产养殖用颗粒剂和畜用片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